「蕾神」連擊吸30億次閱讀
有人會問,中國人口14億,再加上海外華文地區,全世界能看懂中文的約20億人,怎麼李靚蕾帖子會有30億次閱讀?
事實上,這個數字來自微博官方統計,代表過去幾日所有與李靚蕾有關帖子的總閱讀量,包括她自己連發幾帖炮轟前夫王力宏,以及王力宏在微博回應,還有其他網民的轉載和評論。
再者,很多「吃瓜群眾」盯著熒幕不斷刷新跟進,又把兩位當事人帖子一看再看尋找蛛絲馬跡,令累計閱讀量跳升到天文數字,可能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受「圍觀」事件。
根據資料,對上一個有過億次閱讀的微博話題發生在2019年7月,內容關乎另一臺灣偶像周杰倫宣布在內地舉行巡迴演唱會,門票開售15秒內被搶購一空,並引起很多忠心歌迷深感興奮,紛紛在微博上慶祝和討論,創造了微博首個在一星期內有過億次閱讀的「超話」。
當時連《人民日報》也在微博帳號「發來賀電」,形容事件為「一場聯合致敬」,又稱「中老年歌迷用一次行為藝術解構了數據與熱度」。
相比之下,可見這次非藝人李靚蕾發帖在短短幾日獲得30億次閱讀,實在非常誇張。畢竟周杰倫開演唱會屬於喜事,網民慶祝只不過錦上添花,而網絡群眾向來熱衷圍觀看笑話,被指出軌的王力宏肯定「不乖」。
有趣的是,正如一些網民指出,王力宏和李靚蕾都是美籍臺灣人,他夫妻之間的罵戰卻在內地的微博平臺上演,並吸引全國民眾圍觀。
有人狐疑,李靚蕾最初為什麼不在其Facebook或Instagram帳號公開事件,偏偏選擇在微博發帖?王力宏又為何不在Twitter上回應,而要在微博上「認錯」?
皆因大家都很清楚,王力宏如同周杰倫、譚詠麟、張智霖、袁詠儀、陶大宇等臺灣及香港明星,主要市場早已移至內地,所以從李靚蕾角度看,既要對王力宏作出核彈式攻擊控訴,「蛇打七寸」,當然選擇內地最大的公域社交網絡平臺(微信擁有更多用戶,但主要是私域平臺,傳播爆炸力不及微博);王力宏雖已「逃回」臺灣,但仍想盡力保護內地飯碗,故在微博先「死撐」後認錯。
單計流量,微博似乎是王力宏事件「最大贏家」,難怪該公司昨日股價逆市堅挺。
然而,人多關注不一定等於收益同步增,微博作為公域平臺,如同其美國祖師爺Twitter,一直面對流量現金化(monetization)障礙,至今未找到破局方向。
原因之一是網民在這兩大平臺上發布和關注的內容多屬公共性質,有別於Facebook和Instagram等用戶主要分享個人生活,令平臺商很難推送適合的廣告。
旺丁不旺財困局難扭轉
舉例說,網民在Facebook分享或點擊旅遊、飲食、嬰兒照片,該平臺便可向他們推送酒店、餐廳、嬰兒用品等廣告,觸及率和轉化率具精準優勢,品牌客戶亦會付款買帳。
反觀王力宏事件在微博有30億次閱讀,但AI算法可為這話題配搭什麼廣告?總不可能推銷王力宏唱片或者由他代言的「周大生珠寶」,適合的只有離婚律師和私家偵探廣告。
微博和Twitter現時市值分別約520億港元和344億美元,皆未及Meta(Facebook母公司)的5%,遠不匹配該兩大平臺名氣和地位,深陷「旺丁不旺財」,今次王力宏事件也不會改變這種格局。
另一方面,輿論管控日益嚴厲。大型社交平臺「知乎」昨日證實遭到北京網信辦約談,關乎該平臺近日「多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的信息」,被責令「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整改期間,自行暫停相關評論功能。
「知乎」作為主打知識分子的平臺,「維穩」力度一直很高,近年在各話題下回應的網民結構,大約是「小粉紅」佔四成,「歲靜」(意指只求歲月靜好,相對中立)佔五成,「公知」(持溫和批判或質疑立場)僅佔約一成。
不過近月形勢丕變,「公知」似有壓倒「小粉紅」之勢,尤其與經濟有關的話題,最多贊好的回應多有不滿情緒。以往這類「負能量」通常被秒刪,現在卻在「知乎」漸居主流,令很多人大惑不解。
據估計,一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前所未有」(《人民日報》昨日頭條文章形容詞),「放負」人數眾多,讓平臺刪不勝刪。二來,網民指桑罵槐,AI卻無法識別,必須用人手監察和刪除,對平臺管理構成巨大負擔。
在此形勢下,就算再多幾單王力宏事件,對微博、知乎等中國社交平臺只能帶來短期流量提振,不易扭轉經營困局。
作者:高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