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8日訊 據今日寧鄉消息(記者 李向)改革開放是區域走向繁榮富足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寧鄉市始終堅持「四個打造」,堅持製造業立市,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通過政策和服務「施好肥」「澆好水」,高質量發展之樹茁壯成長;決策者們始終心中有民、執政為民,全市上下幹在一線、幹到一起、幹出一流,在楚溈大地上不斷創造新成績,收穫新勝果,書寫新歷史,2017年至2019年,寧鄉市連續三年獲得三次國務院通報表揚。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後,是無數沉甸甸責任、擔當和奉獻的匯聚,全市上下正用智慧和汗水書寫連篇華章,不斷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凌雲多壯志 楚溈煥新顏
2020年1月4日上午9時許,溈山鄉的文滿香突然覺得頭暈無力,家人將其送到溈山鄉衛生院後,被醫生告知CT 情況不容樂觀。當地衛生院醫生迅速撥通120,不到20分鐘,從黃材分站派來的救護車火速到達,將文滿香向市人民醫院轉送。
頭部CT 平掃、溶栓、取栓……到達醫院後,市人民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爭分奪秒對文滿香展開搶救,經過近6個小時的手術,文滿香轉危為安。「從打通120開始,整個急救過程沒有耽誤一分鐘,是完善的腦卒中急救體系救了我母親的命。」搶到了時間就是搶到了生命,文滿香兒子劉志恆的一席話道出了廣大患者家屬的心聲。危急關頭顯身手,是緣於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相關重大政策措施,建立了急診、胸痛、卒中、腫瘤和中醫理療康復五大中心,建成城區10分鐘、農村30分鐘急救圈,實現多科室即時會診,為患者搭建了一條快速、安全、高效的生命綠色通道。
「健康事業,是一項戰略性事業。我們應站在戰略高度,以更高的認識、更實的舉措、更大的力量來推動健康寧鄉建設。」在2017年寧鄉市衛生與健康工作大會上,市委書記周輝慷慨陳詞,表明決策者們始終保持高度政治定力的決心和行動,堅守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力求在民生實事上定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成為全省唯一被表彰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縣(市、區)。同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國辦發〔2018〕108號)》,我市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融合發展的改革經驗再次獲表揚。
「幹」字當頭馬蹄疾。乘著我市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東風,全市上下積極投身垃圾分類減量、「廁所革命」「五大整治行動」等,淨化、綠化、美化家園,我市成功創建國家、省、長沙市衛生鄉鎮18個,省、長沙市衛生村(社區)143個,省、長沙市美麗鄉村示範村29個,花明樓鎮楊林橋村更是獲評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眾志成城,春風化雨,寧鄉人民用汗水在楚溈大地上描繪出一幅幅宜居生活圖景,澆灌出了一朵朵文明幸福之花。2020年5月,喜訊再次傳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得督查激勵,成為全省「唯一」。
三年內連續三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背後是對我市高質量發展成效的認可。2016年底,市委書記周輝提出「幹在一線、幹到一起、幹出一流」的號召,全市上下終日滿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精氣神,堅持「四個打造」,處處「幹」字當頭,事事以「實」為底,拼智慧、灑汗水,讓寧鄉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不斷晉級升位。
「幹」字蹄聲疾 齊心譜華章
「晴天霧遮遮,雨天泥一身,別看離城近,來回要一天。」在菁華鋪鄉陳家橋村村民的記憶中,窮困、出行難是難以磨滅的印痕。
變化,在2014年黃立平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之時開始悄然發生。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資金,黃立平帶領支村「兩委」、幹部黨員捐資、投工投勞,僅用了4天時間,3公裡的出村道路由原有的4.5米拓寬至7米,村民外出方便了;
建設第一個美麗屋場,老黨員王保坤當場帶頭捐資1萬元,並讓出自家的0.7畝田地;
鳥窩山組建設美麗屋場,黨員楊志強個人出資7萬元用於文化廣場建設。在他的感召下,村民們無償讓出土地、籌資投勞踴躍參與……
「老百姓最實在,不聽你是怎麼說的,就看你是怎麼幹的。黨員幹部帶頭付出做出了成績,百姓得了實惠,威信自然就樹立起來了。」該村離退休黨支部書記謝建明感慨,以群眾為中心,始終是黃立平心中的價值追求。他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加上廣大黨員幹部長達數年的無私付出,終於實現了家園的「蝶變」。
近年來,隨著我市改革足跡的延伸,廣大黨員幹部的奮發作為,讓更多利民良策來到百姓身邊。
「黨委班子著力於醫院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相繼打造了重點專科、五大中心,開展醫聯體、醫共體建設。無論是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還是設施完善、服務提升,都是我們為『全民健康』所作出的努力。」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亮介紹,2017年,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顧問、市長任組長的醫改領導小組和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建立了多部門參與的醫改協調機制,醫保、醫療和醫藥由一名副市長分管,形成了「三醫聯動」管理格局,創新建立五大中心、10·30急救圈,並積極爭取省、長沙市級醫院支持,實施醫共體、醫聯體建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啃下一塊塊「硬骨頭」,區域內就診率達到92.7%。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全省首家縣級三級綜合醫院,市中醫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與此同時,我市還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突破口,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抓手,統籌推進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2017年,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行政效能監察為一體的縣級市民之家高標準建成。所有為企業、項目和群眾辦事的37個審批服務部門及20家公共服務單位全部進駐市民之家,設置窗口231個,進駐審批服務事項主項470項、子項1149項。市民除了享受到「一站式辦理」「最多跑一次」的便捷,一次都無需跑的「不見面審批」也成為現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市民之家正式揭牌之前,600多名市民之家工作人員就工作作風進行了莊嚴的集體宣誓,表明決心,踐行承諾。為確保審批進駐到位、窗口授權到位,我市制定出臺14項窗口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員績效考評辦法,多部門定期對窗口進行巡查,並將全市39條公共服務熱線整合至市民聲受理服務中心,24小時接受群眾諮詢投訴舉報,對群眾訴求歸口受理、限時辦結、跟蹤督辦、調查回訪,形成工作閉環管理,真正實現「打一個電話,解決所有問題」。
經過數年來的不懈努力,如今,「以一流的標準為人民服務,以一流的服務讓人民滿意」已成為我市所有政務工作人員的共識,寧鄉因此開創了「就近辦、網上辦、智慧辦」的政務服務品牌,讓群眾和企業的幸福感、獲得感在貼心化、便捷化的服務中不斷提升。
2018年4月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成為全省唯一被表彰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縣(市、區)。
2018年11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國辦發〔2018〕108號)》,我市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融合發展的改革經驗獲表揚。
2020年5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我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得督查激勵,成為全省「唯一」。
築巢引鳳棲 花開蝶自來
乾淨整潔的黑化村道四通八達,錯落有致的庭院掩映在青翠的綠植之中,設施齊全的美麗屋場、垂柳依依的山塘水壩、水草豐茂的生活汙水處理池……走進陳家橋村,處處皆景、滿目如畫,這個曾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窮山村,華麗變身為美名遠播的先進村,前來參觀「取經」的人流絡繹不絕。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鄉村振興的奮鬥目標。時至今日,陳家橋村已經走出了一條「農村美」的示範路,緊隨其後的是500畝蔬菜種植項目、850多畝水果種植項目落地開花,集旅遊、餐飲、休閒、娛樂、居住於一體的都市近郊田園休閒綜合體呼之欲出。產業的崛起和興旺,點燃了陳家橋人致富的新激情,在辛勤與汗水中,他們正在憧憬更加美好的未來。
環境優美、生態優化、經濟優良的嶄新鄉村,陳家橋村不是孤例,還有大成橋鎮鵲山村、雙江口鎮槎梓橋村、花明樓鎮靳江村、夏鐸鋪鎮天馬新村……一個個美麗鄉村遍布楚溈大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風生水起,群眾推窗見綠、行走畫中,悠悠鄉愁瀰漫山水間。人居環境的日益改善,也助力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市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鄉村振興的步伐越走越堅實。
2018年4月28日18時,市公安局為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到工作指令:「有緊急事項!需加班辦理護照!」原來,家住煤炭壩鎮的劉某於2017年11月前往非洲塞內加爾務工,2018年4月28日上午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劉某的叔叔準備出國處理後事時,才發現護照已過期。「按正常流程,辦理護照需10個工作日,還要通過長沙市局、省廳的審批才能辦下來。」急群眾之所急,當天,市公安局為民服務中心全體聯動,使原本需10個工作日才能領到的證件,第二天就送達了劉某叔叔手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辦事方便,在家門口就能看大醫院的醫生,不用長途奔波的辛苦,少了排長隊的煩惱……如今,因為改革,不僅群眾生活得舒心、便利,健康的「貼身護衛」也成為群眾的親身體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更是造就了一流的營商環境,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康莊大道。
2019年,寧鄉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由全國百強縣第28位上升至第25位,連續三年獲評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數字的躍動,是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大幹快上的生動寫照,連續三年三次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更是寧鄉的驕傲,是寧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日益幸福美好的見證。
回眸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鏗鏘步伐,路,齊心協力走下去,就能成為康莊大道;路,昂首闊步走下去,就能找到實踐考題的答案;路,真抓實幹走下去,就能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舒展今日寧鄉之民生畫卷,「四個打造」正在不斷勾描人民群眾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