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本來應該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很整齊地坐成幾排,規規矩矩的,臉上的微笑很有節制,目光統一看著鏡頭,前排的小朋友還很聽話地把小手放在膝蓋上——儼然是人大代表照合影。
沒錯,照片的上方有一行字:「2020年成都××幼兒園寶貝2班畢業紀念」
在××這塊芳草地上,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裡記載了你童年的印記,也留下老師對你深深的愛。 今天,你畢業了,祝福你在未來的路上,滿載夢想與希望,翱翔於天際!還有小朋友的單人照:孩子頭戴黑色的博士帽,身穿黑色的博士服,手握捲軸,一副飽學之士的模樣。
這位孩子的媽媽是我的朋友,她對我說:「說實話,當時大熱天的穿博士服,家長還是多心疼的!」我又想起,有一次我去某幼兒園參觀,園長請我去辦公室坐坐。坐在辦公室,我看到牆上一幅巨大的照片,遠看好像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黨代會全體代表的合影,走近一看,是該園幼兒園大班的合影。照片上,也有一行字:「××幼兒園某某級某年某月畢業紀念」何謂「畢業」?辭書上解釋:「畢業,指學生在學校或訓練班修業期滿或達到規定要求並通過審核,結束在校學習。」在這裡,「畢業」之「業」指的是學業。畢業,即結束(完成)學業。那麼何謂「學業」?根據辭書上的解釋,學業的含義有四:1、學問。2、學術。3、學習的課業。4、學習事業、創業。很顯然,通常人們對學生說的「畢業」,是第三個含義,即課業,通俗地說,就是功課。估計好多人都會說:咦?你這個問題才怪呢!幼兒園怎麼就沒有課業了?好,
幼兒園居然有課業(功課),這正是中國許多幼兒園的嚴重弊端。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因為這個課業,與世界上其他富有創造力的民族相比,中國的孩子已經或者說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識字、算術、英語、背古詩以及學這學那,這不是許多家長的期盼,也是許多幼兒園的「課業」嗎?幼兒教育知識化,學前教育小學化,這已經是很久以來存在的嚴重問題了。所以,我在不少幼兒園園長口中聽到過類似「幼小銜接」的說法。我曾經考察過丹麥的幼兒教育。丹麥的幼兒教育沒有統一課程,但有共同的六大發展目標:多才多藝的個人發展(讓孩子在活動和遊戲中全面發展),社交能力和包容性(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這些能力和品質),語言發展(在溝通過程中自然發展),身體和運動(發展起身體運動的能力),自然和自然現象(在活動中認識自然和自然現象),文化表現形式和價值(了解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價值),但這六大發展目標,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都不是以課程的方式體現,而是融合在孩子們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我曾經問丹麥一位幼兒園園長:「請問丹麥幼兒教育的特點是什麼?」她的回答乾脆而簡潔:「我們的幼兒教育只有一個特點——玩!」
沒有任何知識內容,沒有任何技能要求,沒有任何達標考核,就讓孩子像鮮花一樣開放,結果丹麥這個只有五百七十多萬人口的小國,卻誕生了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人均世界第一。
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規定了幼兒教育的方向——這五個領域和丹麥教幼兒教育的六大發展目標高度類似。我認真學習了這個《指南》,通篇沒有看到任何關於對幼兒進行知識教學的表述,全文6000多字,甚至連「教學」二字都沒有出現過,相反,《指南》著重強調了要充分認識生活和遊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既然沒有知識,沒有教學,沒有訓練,沒有功課,那麼,所謂「幼兒園畢業」從何談起?而那些一本正經的「畢業證」和戴著博士帽的「畢業照」,是不是有點荒唐呢?「幼兒園畢業」似乎只是一個口頭習慣語,但這不經意的習慣語卻折射出扭曲的學前教育觀和畸形的幼兒發展觀。
正是這樣的「扭曲」與「畸形」,將一個民族的自由的大腦和活鮮鮮的創造精神扼殺於搖籃!
1.本茶館不定期會有廣告文案,我早有說明:《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請感到不適者自行離去。
2.請勿在後臺給我發消息,我一般不看後臺消息,因為每天鋪天蓋地的「求助」我無法一一回應和滿足,請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後留言即可。
幾篇重要文章,歡迎點擊閱讀
01 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
02 不做「意見領袖」,不為「圈粉」寫作
03 別老想著請教別人,只有你自己能夠幫你自己
04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實驗指南
有緣相逢,來者皆客,歡迎再來!
(特別提示:拙著在各網站都有售,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購買就是了。我這裡就不單獨提供連結了。)
歡迎掃碼關注「鎮西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