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層次社會矛盾找到了,內地也要警醒之...

2021-02-20 劍客之劍

圖片為李嘉誠亮相發聲,引來指責聲一片!

 01


對「港亂」問題思考至今,原來是「憤怒的高房價」惹的禍?

 

香港之亂局,自6月份以來,至今3個多月。今天看到有文章說,昨天香港又有多地暴亂。但文章很快被刪,相信再也不會有類似文章上熱搜了。

 

近期關於香港的報導正在向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這種輿論的轉變也是有必要,畢竟馬上就是偉大祖國七十華誕的大慶日子。

 

不過在中秋佳節期間(9月12、13日),三大央媒(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政法委長安劍)齊發聲,卻把矛頭指向了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香港怎麼救之一:李嘉誠發聲,到底誰該給香港人「網開一面」》。文章指出,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香港少數「未來主人翁」在街頭非法集會,毆打路人,圍毆警察,縱火燒人等種種暴行,如果對這些人網開一面,無非就是縱容犯罪。

人民日報則發布了一篇文章:《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了》。文章指出,隨著香港局勢發展,廣大香港市民除了進一步呼籲止暴制亂,更多人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李嘉誠的每一次發聲,似乎都帶來潮水般的攻擊。記得李嘉誠第一次登報發聲音「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時。激起了各自媒體的圍攻,問「李嘉誠在香港摘瓜還摘得少嗎?」。人們之所以憤怒,是因為高房價帶來的憤怒,是因為對李嘉誠這位「華人首富」(因為他不是香港人,已經是加拿大國籍),在控制香港地產市場和房價上「摘了太多的瓜」。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李嘉誠的第一次登報發聲,他想表達什麼?黃臺之瓜,指的是誰?何堪再摘,又指的是誰?

 

誰是「瓜」?摘瓜的又是誰?

李嘉誠沒有明確的表達。是把青年人比如成了「瓜」,還是把香港的社會秩序比如成了「瓜」。就這句話,不同的立場,應該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李首富這隻老狐狸的狡猾之處。

 

然而,李嘉誠的第二次發聲,卻是說出了「他們是香港的未來主人翁,希望對年輕人網開一面」。而就是他的「網開一面」,激起了三大央媒的集體發聲指責。用網友的話說:當年亞洲金融風暴到來的時候,眾多的香港購房人還不起房款的時候,你李嘉誠為什麼不網開一面,而要堅定的起訴到法院。

 

 02


說一千,道一萬,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高房價」是其中之一。

 

記得在一個月前的7月25日,英雄劍就曾經寫過一篇【梁錦松:他們是「絕望」的香港年輕人!】文章。這篇文章得到了近百萬的閱讀量,留言超過了1000多條。在大量的留言中,英雄劍讀到了幾個字:

 

憤怒的高房價!

 

只要一提到高房價之苦,馬上就能夠獲得廣泛的共鳴。

 

香港問題,李嘉誠一發聲就迎來「眾怒」,同樣是因為他是一位地產商,是一個做到了華人首富的地產商。香港的高房價,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高房價的氣撒在了李嘉誠等一眾地產商的頭上。

 

當央媒體發聲後,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香港高房價怪李嘉誠,那北上廣深高房價要怪誰?(此文章很快被刪除了)。

 

這篇文章其實不長,寫得也很簡單,沒有多少實質性內容,只是在後面關鍵點部分羅列出來了「房價收入比」。在那組「房價收入比」上,香港的「房價收入比」,要遠低於北上廣深。從這一點上分析,北上廣深的房價應該比香港還要高得離譜!

 

如果我們「從房價收入比」來看,香港的房價比北上廣深的房價還要更為合理一些。但是,在近期的央媒報導中,我們也看到了香港「棺材房」「劏房」的字眼。

梁錦松:香港房價之高,對於年輕人,我曾經說過是絕望的。

「劏(tang)」,在粵語中是割開的意思,「劏房」,顧名思義,就是一套公寓被隔成很多間,對於這種房子,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字,僅在逼仄、擁擠的「劏房」中就居住著20萬香港市民。除了「劏房」,香港還有「籠房」「鴿房」「棺材房」,從這些名字中,就能想像這些香港底層市民的住房狀態。

 

香港高房價,當然拜李嘉誠等一眾的資本家所賜!他們不僅推高和控制了香港房價,而且在改革開放後,還把香港的地產市場邏輯輸入到了內地,成為了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祖師爺」。

 

 03

如果問北上廣深高房價要怪誰?當然也有李嘉誠的份了!

他們把香港的地產開發模式直接搬到內地來,且在內地賺得盆滿缽滿後,然後在經濟波動的時候帶頭拋售內地房產,拍拍屁股走人,還在香港大量拋售資產,轉移到境外。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千萬不要相信資本家會有多麼的愛國!

 

香港的事態到了今天,基本在英雄劍此前的預料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定是一場持久戰,要等到矛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進行徹底的一場革新,才能根本性扭轉局面。

 

說到矛盾,央媒已發聲「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了」。說明高房價帶來香港深層次社會矛盾。這就讓英雄劍再一次想起了一個多月前的觀點。香港的青年人為什麼要走上街頭,當然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被高房價給逼上街的。

 

在這裡再一次聲明一下,我們分析問題一定要具體全面。英雄劍所說的青年人,是指大多數的香港青年人,而不是少數激進分子和暴徒。英雄劍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激進分子和暴徒的暴力破壞行為。

 

今天,又看到有媒體報導香港黑衣人的破壞行動,並沒有停止,且還在升級,昨天用汽油彈到處亂扔生火,一個混亂的香港,才別指望短期內就能停止。

 

深層次的社會矛盾,是經年累月積累起來的,現在不可能一下子解決。但是現在解決問題,必須回到「民生」之根本。一個多月前,當英雄劍看到梁錦松的一段視頻,說「他們是絕望的香港年輕人」,就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社會矛盾的關鍵點。

英雄劍在一個多月前就敏銳的捕捉到了香港高房價的深層次社會矛盾,今天通過央媒的報導,說明「高房價」給香港社會帶來的不穩定的社會矛盾,這是香港的病根!

香港今日之亂,也是在提醒內地各大高房價城市,需要及早打上的「預防針」進行免疫!

看看梁錦松都說了些什麼吧:

此視頻來自騰訊「財約你」。


其實,內地地產商把香港房地產開發邏輯學來之後,把「賣樓花」的預售商業邏輯玩得走火入魔,有些高周轉企業「345、678」,拿地3個月就開盤,其實就是在賣空氣。而這種高周轉企業可以3年增長10倍,10年增長30倍。正式這種預售制度,在房子還沒有建設就賣了,所以才有了漲價炒作的空間。這就給地產賦予了投資和投機的機會。

我們用辯證法來分析問題,任何事情都有其內因導致的,任何事物沒有無因之果。今日香港高房價結出來的「果」,可能就是讓年輕人絕望了。絕望之後,他們才有可能被外部勢力利用。

記得梁錦松先生不是第一次談到香港高房價。

面對高房價.

香港和內地,都當警醒之!

(全文完)

同道者同行,同行者同享!

更多價值原創:

1、 地價大降溫決定房價未來走勢

2、崔永元最新視頻曝光...

3、他們是「絕望」的香港年輕人

4、5500億關稅加碼,中國怎麼解?

5、深圳3年內房降一半回到2015年

6、震驚!「天價大學生宿舍」黑幕

7、教育「雙軌制」吸了多少窮人血汗

8、房企7.8折促銷,再等等看吧

9、天價大學生宿舍,資本回報率超過100%

10、現在「房奴」開始挨揍了!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劍客之劍

 (微信公眾號ID:yingxj7000)

看完文章,你可以進入英雄劍公眾號

了解更多原創

ID:yingxiongjian668

相關焦點

  • 香港問題背後的一些社會深層根源
    2019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席捲香港。一個初衷是向臺灣移交殺人犯的「修例」法案為何能引發如此巨大的動蕩?吹開喧囂的政治泡沫,修例風波的背後有著一些香港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這些經濟民生方面的矛盾成因複雜、長期未能解決,積累成巨大的社會問題。
  • 寒竹:轉移社會矛盾是在禍害香港[2014-07-03](三)
    反觀今日之特區政府,特區行政部門已經淪為一個弱勢政府,立法會權力大為膨脹,政府的決策處處受立法會掣肘。香港回歸後另一個重要政治變化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管治權的弱化。由於港英時期的制度是基於《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這兩份政治文件,英國政府的意志完全體現在香港的政治現實中。在香港回歸前,英國政府要求香港市民必須承擔駐港英軍費用的一半,對此,香港市民絕無半點權利抗辯。
  • 于品海:什麼是「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香港的既得利益結構與深層次結構矛盾什麼是香港的既得利益結構?跟所有發達經濟體一樣,香港市民創造的財富一直根據某種社會結構進行分配。在以往的輕工製造業時期,低下階層還能夠多分得一些,足以為自己和孩子的未來提供「想像」。
  • 從HKTV電視劇《來生不做香港人》看中港矛盾(附BT全集)
    (第1集)1980年:香港由抵壘政策改成即捕即解(第1集)2007年至2010年:影射龔如心遺產爭奪事件,各持有一份聲稱為龔如心最後遺囑的文件,均聲稱自己是遺產唯一受益人 (劇中張丹楓與張丹楓爭奪蔣世棋之遺產)(第21集)2010年至2012年:反映香港的雙非問題2012年:反映香港的中港矛盾問題,包括水貨客問題、文化衝突、餐廳只有英文及簡體字餐牌
  • 從HKTV電視劇《來生不做香港人》看中港矛盾
    故事講述一對親生姊妹的重逢聚首,恩怨是非,道出三十年來中國大陸和香港關係之微妙變化, 梁美行(張可頤飾)任職公關顧問公司高層,家住貝沙灣,是個放洋留學過的IFC麗人。高傲、挑剔、控制欲強的她,原來三十年前從大陸客家村出來,走到人生路不熟的香港,赤手空拳,從無到有,今天已經是個沒有丁點土味的「港女」。
  • 臺灣香港問題的深層原因?
    《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文《從「太陽花學運」到「反修例暴亂」——論臺港問題的深層原因》。早在香港回歸大陸前,我曾撰文指出,回歸只是中國人從兩岸四地走向最終統一的「第一步」,從「主權」回歸,到「治權」回歸,到「人心」回歸,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艱難而痛苦的過程,要做到「兩岸四地」真正「心靈契合」,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深刻認識。   香港回歸時,我們意識到香港未來可能會有三個變化,即「香港大陸化」、「大陸香港化」、「香港臺灣化」。
  • 謠言充斥香港,林鄭月娥:穿鑿附會 挑動社會矛盾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伴隨「修例風波」至今,香港社會充斥著很多關於港府、港警的謠言與假新聞。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18日)在臉書發文直指,應對近月社會事件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挑戰是虛假消息的流傳。
  • ...打開全新穩定局面——香港主流輿論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香港國安法
    新華社香港7月2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主流輿論和社會各界繼續積極發聲支持香港國安法,認為該法是香港由亂入治的重大轉折點,得到大多數香港市民擁護和支持,必將為社會長治久安打開全新局面,實現民心安穩、經濟復甦。
  • 歲月沒饒過香港,香港真的衰落了嗎?
    香港經濟社會的內在矛盾儘管回歸後香港總體上保持繁榮穩定,但其經濟發展依然存在諸多的矛盾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香港經濟的產業結構單一,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突出;二是政治和社會矛盾激化,制約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 內地上映首部純粵語電影,彌合香港底層社會的裂縫
    對於每一個內地影迷來說,心中一定有一部難以忘懷的港片。不管是《英雄本色》《縱橫四海》還是《甜蜜蜜》《倩女幽魂》早已成了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可惜的是,要想在內地影院看到原汁原味的粵語港片卻難上加難,不少影迷也因此不免唏噓感嘆。不過,這個「禁忌」如今卻要被打破了!因為4月7日上映的《一念無明》即將成為內地引進的第一部純粵語港片!
  • 反修例暴動觸目驚心,香港青年怎麼了?
    文 黃博寧 | 香港浸會大學碩士,北京、香港、雪梨三地媒體人   近來因修訂《逃犯條例》,香港發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明明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經三次致歉、表明條例「壽終正寢」,可事態沒有緩解,反而多點化,常態化、暴恐不斷升級。示威者不單在政府總部、立法會所在的金鐘鬧事,還蔓延至沙田、上水、上環、將軍澳、灣仔等地,逢周末就搞事。
  • 漫畫《軍雞》的深層次內涵以及田中亞希夫橋本以藏劇本之爭探秘
    《軍雞》的深層內涵帶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田中亞希夫在1998年創作了漫畫《軍雞》,《軍雞》的開頭,面臨考試的成島亮因為受不了父母的壓力而精神失常,在無意識下殺害了父母,而被關進少管所,於是開始了少年A的人生。
  • 梁韋諾:西方為什麼老是要咒香港「死」?
    「只有把香港問題的本質點破、說透,不諱疾忌醫,敢於直面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根治的辦法。」香港,一個經常西方被詛咒的城市張曉明表示,他注意到這段時間香港社會對港區國安法「決定」的各種反應,反對者聲稱「香港已沒有高度自治」,「『一國兩制』名存實亡」,「『一國一制』已經來臨」。
  • 《文化研究》專輯之二:蓋琪:香港影視中的「近代功夫英雄」及其內地傳播
    關鍵詞:香港影視 近代功夫英雄 形象譜系 身體民族主義 現代性  1980年代以來,香港影視作品通過官方的、商業的、民間的各種渠道在內地廣泛傳播,深刻影響了內地大眾文化乃至整個社會文化場域的重構過程。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儘管文本前三分之二看起來非常像一個後工業社會中常見的雞湯故事:旨在勸說都市中產階級放下功名利祿之心、歸隱田園、尋回自我等等,但究其深層,它卻更近乎於一次基於香港視角和香港經驗的「現代性反思」:可以指向內地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主義話語和新世紀以來的「大國崛起」話語,道出「爭第一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以德服人」等反進化論勸誡。
  • 內地對香港意味著什麼?
    但香港並非孤懸海外的偏僻領土,其存在不僅服務於英國在東亞地區的布局,更與中國的內外貿易密切相關。背靠中國內地,香港才得以尋覓到崛起之機,更在回歸後仰賴內地資源補給並作為廣闊的貿易腹地。今日香港對內地的依賴仍然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港全市人口700餘萬,每日消耗的基本生活物資無數,從自來水到食物,每一樣裡都能看到內地做出的貢獻。
  • 港媒:鄭捷地鐵殺人案警醒臺灣社會
    港媒:鄭捷地鐵殺人案警醒臺灣社會 2014-07-22 13:49: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22日電 震驚臺灣的捷運(地鐵)隨機殺人案21日結案,新北市檢察機關正式以「大規模殺人」之罪名起訴兇手鄭捷,並建請法院依法判處死刑。
  • 香港高等法院律師黃英豪:民心所向的治本之策
    連日來,香港各界持續發聲支持和擁護香港國安法,認為香港國安法為香港社會長治久安打開全新局面。
  • 香港社會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只是沒想到矛盾爆發的那麼快,那是山雨欲來之前的香港。而這次顯然是法國「黃衫」運動的香港版,但「黃衫」運動除了法國幾乎沒有其它市場,今天香港的「黑衫」運動幾乎是其唯一的海外分鋪,可見香港極度敏感,世界上一有風吹草動就在香港爆發,香港這座著名的金融商業城已經成了革命先鋒城,這轉變實非一般。本文探討今天香港社會的深層機質,試圖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
  • 那些在香港定居的內地女孩 生活的可能並不幸福
    粗暴點說,想要移民香港,有錢,有才,有人,你要滿足其中一項。當然不管你移去哪,大抵如此。因為這個社會背景,回歸以來,講述香港新移民的故事並不少。但是這群在香港定居的內地女孩,你一定無法想像她們活成了什麼樣。那是和香港表面的紙醉金迷,大相逕庭的另一種人生。
  • 房子壓力下焦慮的香港眾生相——《西謊極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艙》
    但這類鬼馬不羈,不按套路出牌的港片能否有所深化或突破,並不是看你玩了多少娛樂梗和社會熱點梗,而是電影的內核裡到底有沒有那股港人的精氣神。《西謊極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艙》(片名讓人抓狂)雖然頂著《一路向西》第二部的花花頭銜,但實質上卻是另外一番風味,片中流露出的港人自虐、自嘲、自悲、自嘆的心態,著實貼近當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