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細節是什麼?

2021-02-25 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看一些攝影作品時,對於大家經常說的照片細節,感覺字面上理解容易,但深入理解很難。說很多優秀的作品勝在細節,有時也看不出來。有時聽到人們講一些攝影的詞語:張力,細節,光影等。一聽,仿佛每個人都懂,可叫人說出個所以然來,卻又不知從何講起。
    今天,我們就很直觀的舉例講講照片的細節。細節是什麼?它可以指在你照片中微小的局部,例如物品輪廓的形狀,或是女孩嘴唇粉嫩透亮的程度;它也可以泛指色階的連續程度;一張影像曝光之後呈現的明暗光比也與細節相關。為了理解方便,可以將細節分為物理細節和立意細節。
一、物理細節
    什麼叫物理細節?
    知乎網友葉明說,物理細節有一個近義詞:寬容度。但這僅僅是近義詞,而不是同義詞。因為我們不能說一幅圖片的寬容度大於另一幅,就得出這幅圖的細節更豐富的結論。我們知道,當我們在拍風景的時候,寬容度更高的機器能夠展現更好的細節。
    簡而言之,同樣的構圖,同樣的時間拍攝同樣的場景,寬容度更高的機器能夠容納更多的風景,給人更多的細節。這便是所謂的物理細節。

寬容度對比圖

    舉個例子,對於這兩張圖片,我們可以說後面這張的細節更豐富。下面這張圖片能夠看見右上角的樹幹,右邊的石頭,以及人衣服的顏色。它包含的細節更豐富,人能夠獲取的信息更多,可以認為細節豐富。
    這一點在風光攝影中體現得比較明顯,黑卡技術,HDR技術,中灰漸變鏡的作用都在於提高畫面的寬容度,展現出更多的細節。
    知乎網友蘇乂乂將葉明說的寬容度展開並擴充,可以得到客觀上的細節還有大家所熟知的銳度、色階、焦內、焦外、曝光等等,上述的這些元素,是相對來說可以看得到、「摸得著」、也說得出一二的。
    葉明補充道,必須說的是,寬容度高不等於細節更豐富,那不然就會得出無敵兔拍出來的照片一定比LX5拍的照片細節更豐富這樣荒謬的結論。我只能說寬容度是畫面物理細節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體現,但並不是全部。比如剪影攝影,它恰恰追求高對比,但它亦可以通過剪影展現出足夠多的細節,所以,物理細節也要結合具體的拍攝題材和拍攝環境進行判斷。

二、立意細節
    什麼是立意細節呢?
1.作品的內容
    知乎網友葉明繼續說道,先看下面這幅圖片,這幅圖片就是典型的立意細節,看懂了的,覺得構圖甚妙,沒看透的,覺得稀疏平常,毫無特色。

圖片來自知乎葉明

    初看這幅圖片,可能就是看見三個人(更細的可能聯想到孩童)在光著腳丫曬太陽,可能作者是想展現生活的美好或者童年的美好吧。如果到此為止,那只能說只看到了這幅照片的表面。
    接下來就是細節,這幅圖是三個人不假,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畫面右邊這個人的腳沒有問題,但左邊那兩個人的腳似乎有點兒不協調,仔細一看,原來腳是交叉的,再一聯想,應該可以得出兩個人是重疊著的。你可以把他們想像為孩童在嬉戲。你甚至可以聯想為左邊是一男一女在接吻,而右邊是一個單身漢,以此來達到對比,凸顯的效果。至於事實是怎樣,我想不太重要了。

圖片來自知乎葉明

    再看這幅,乍一看,不過是一家三口(可能)在走路而已。如果到此為止,也只能算是囫圇吞棗了。
    這幅作品妙在減法與加法。首先是減法,男人穿的是長褲,女的穿的是裙子,而孩童穿的是內褲,從長到短,依次遞減,我不想從中挖掘出什麼新老更替的哲理,我只想說這樣的安排極具細節感。其次是加法,男人的衣服是橫條,女人的衣服是豎條,而孩子的是格子,簡言之:橫條+豎條=格子。
    是不是很巧妙?我也不想從中挖掘出父母子女之間的生物學原理,我只想說這樣的安排極具細節感。
    當然,你可能說這樣的僅僅是湊巧,而不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無心插柳柳成蔭也很美不是嗎?

圖片來自知乎葉明

    再比如這幅照片的細節也很有意思。細節有二,一是警察舉手維護交通,二是手裡拿著的加油器。二者共同構造了第三個細節:加油器像一把槍,而警察舉著手像投降,這便是第三個細節!很有意思對吧?
    所以說,優秀的作品勝在細節,還是很有道理的。

2.風格細節
    知乎網友蘇乂乂也說,除了寬容度等物理細節外,更多的詞像什麼「層次感」、「構圖」、「德味」等之類的細節,很大程度上是說不清楚的概念。
    其實攝影這東西,無論你拍出的照片再「爛」,都能說的通:黑白照片手抖拍糊了可以說是「森山」風格;相機老化漏光了可以說是LOMO風格;飽和度低了可以說是小清新;拍幾個裸露的妹子就可以說是仿照荒木風格等等等等。

森山大道 攝影作品

    舉個典型的例子,像森山大道那種黑白、高反差、晃動、粗顆粒,甚至都不對焦的攝影風格就有很多追隨者,很顯然這種風格和傳統的審美風格是不同的。   
    你說他對焦對準了嗎?曝光準確了嗎?暗部細節保留了嗎?高光溢出了嗎?只是每個人對風格追求的不同而已。
    要靈活運用構圖,比如為了構圖的完美,對畫面進行重新裁剪。不見的每張照片都是特地構了半天圖,然後對好焦,最後調節好光圈和快門按下去的。說到構圖,構圖本身十分重要,但是「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用三分法,老把人物特寫拍的跟證件照似的——照片中間一個大腦袋,沒錯,你構圖正確,可照片真就能滿意嗎?你掃街的時候有多少時間讓你去慢慢對著取景器構圖的?並不是說不去構圖,而是很多時候,「構圖」是下意識的,你看著取景器,當時覺得ok,那這張照片也就ok了。 
    攝影的記載是不加選擇的。只要鏡頭對住了影像,不分良莠微著,全部錄入。這些記載,既包含了記錄者的本意,也無法避免地記錄下記錄者所忽略的更多的細節,以及由這些細節所連帶記載下來的複雜關係,這正是攝影在所有記載形式中體現出來的非同尋常的地方。一般而言,人們最看中攝影的,當然是它的記錄功能。但嚴格地分析,攝影中最有價值的,或說其它記錄形式所不可能具備的優勢,其實是細節的記載。正因為這種幾乎是無限的細節,被一絲不苟地記載了下來,攝影人自己也常會從中發現令自己驚訝的東西,這在其它記錄形式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其它人,包括後人看前人的圖片,仍然能夠,幾乎是不斷地從中發現新的東西。

蘇乂乂 攝影作品

    「層次感」大部分都是拿來描述拍攝主體的,比如「要突出主體的層次感。」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你對焦要對準!」
    「德味」相比之下,稍微具體,一些經典的德頭(其實主要就是蔡司、萊卡和施耐德之流)基本色彩飽和度略高,色調偏冷。但由於「毒德大學」這詞的爛大街,這個詞也跟著跌了身價。
    其實我還想說,每個人的個性、角度和對美的追求都不同,所有一切的藝術的美,都不能在條條框框的定義之下。特別是攝影,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別人拍了一張照片,滿心歡喜和得意,向你介紹炫耀,你雖然嘴巴上敷衍認同了下,但實際上心理在暗罵:這拍的是什麼玩意兒?!心理罵完再看著他得意洋洋的表情,就覺得這人特傻。
    「攝影」在經過了一定程度的快門數洗禮後,每個人的認知都會有不同的提高,同時方向也會有不同。只要能有自己風格和立意,就有了細節,就是好照片。

3.如何打造立意細節
    世上很多題材都被不同的攝影師重複地拍過無數次,但為什麼總會有作品讓人印象深刻?又或者細節將意境表現出來了?

    Terje grimsgaard 攝影作品

    知乎網友Hadeswoo這個問題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他具體解答道:有句老話「相(面相)由心生,你的思想深度決定你的照片立意,臺灣攝影大師柯錫傑說「看一個人的照片,就知道他的心有多大」。攝影源與光影,也立足與生活,視界源於你對生活的理解,同樣一個地方,有人平眼取景,有人平腰取景,有人單跪取景,都是拍,但是你平時對生活的積累(當然也要對攝影技術爛熟於心)馬上會在你腦海中反映出「我應該這樣拍」,然後取景拍照一氣呵成。

Briar34 攝影作品

    街頭攝影大師布列松除了愛好攝影之外,還喜愛讀哲學書;柯錫傑在」流浪「自己的時候,身上帶的也是哲學書。不是說一定就要看哲學書,我想在這裡反映出的是要拍出有意境,有深度的照片,首先要的就是提高個人的修養水平,眼界沒達到那個水平,或就是拍到了大師級的作品,也會毫不猶豫地按下del,因為自身的欣賞水平限制著眼界的寬度。

Pavel Gospodinov 攝影作品

    照片的意境,照片的風格,照片的細節,應該是個人去探求了,在生活中,在平常的拍照練習中,我想我們即使提供意見給你,但這卻不是攝影者你本身想表達的,只是攝影者表達了我們想表達的,那最終對培養自己的風格收效甚微。

三、細節在攝影中的地位

    攝影人司蘇實說,嚴格地分析,攝影中最有價值的,或說其它記錄形式所不可能具備的優勢,其實是細節的記載。正因為這種幾乎是無限的細節,被一絲不苟地記載了下來,攝影人自己也常會從中發現令自己驚訝的東西,這在其它記錄形式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其它人,包括後人看前人的圖片,仍然能夠,幾乎是不斷地從中發現新的東西。攝影的記載,使人類需求的客觀記載,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層次。顯然,對於需要客觀記錄的各個領域來說,這種記載形式是更受歡迎的。這正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嚴格地說,所有進入鏡頭視野的景物,都可以看作細節。因為無論主體、陪體,在照相機的鏡頭前,它們總是由無數的微妙細節組成的。而我說的細節,可能更需要強調,超出人們肯定可以注意到的那些部分。它們普遍存在於畫面的任何角落:服飾、折皺、拾物、牆皮、水跡、樹枝,無意義的動作、瞬間的眼神等等。可能細心的婦女喜歡關注的任意角落,都是我說的細節。對於攝影人來說,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其意義要遠比婦女關注的本意重要得多。這也許是婦女如果當了攝影家,往往比男士更容易出精彩作品的原因。
    關注主要部分,同樣可以記錄細節。但要想更科學,更主動地運用細節,攝影家就必須認真研究發現它、關注它、利用它的方法。要知道,所謂的神韻靈氣,特別是客觀真實,主要是通過細節表現出來:報導者利用它描述事實、交待真相;藝術家利用它渲染氣氛,抒發感情;哲學家利用它闡述認識、觀點;警方利用它發現罪犯……而其他記載形式要想把這些神韻靈氣,以及複雜的相互關係還原出來,不知要花費多大功力。因此,我把攝影稱作細節捕捉的藝術。

司蘇實 攝影作品

    問題是,今天的攝影人,至少相當一部分攝影人,不過仍然延續著以往的記載觀念,至今還沒有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他們仍然只關注主體、陪體,而對更多細節存在的作用和意義,並非那麼在意,大多順其自然。正因為相當多的攝影人忽略了細節的作用,並因此使自己的觀察和記載,總顯得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在自然狀態中,如果沒有受到幹擾,絕大多數細節總是與主體和諧共生的。如果你對某個主體產生興趣,順手拍下它來,大多數情況,細節並不破壞主體和環境的和諧,大多正在起著幫助、烘託的作用,這也是它往往被人忽略的原因。反而因其難以人為營造的微妙秩序,而讓人感覺逼真,並因此喜歡多看。這便是抓拍的魅力所在。但無選擇抓拍的結果,未必能夠體現出有意義的主題,或遂攝影人之願,因此,是否能夠把握好主、陪體與細節的微妙呼應,往往直接決定照片的品級。
    就記錄性的拍攝而言,了解了細節的重要性,就應認真關注細節的作用,以使它可以正面地幫助你,記錄下更豐富、更細膩的內容。

司蘇實 攝影作品

  就敘述性的拍攝而言(例如報導攝影、新聞攝影),因為你要講述些什麼,例如事件、情節、人物等,就必須認真關注情節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儘可能到位地捕捉到每一個相關的動態,爭取做到無須解釋,便能說清問題。還要儘可能排除無關的東西,以使表述清晰、明了(幾乎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動多拍)。
    就抒發性的拍攝而言(例如藝術攝影),細節既可以幫你抒發情懷(例如表情或眼神),也可以幫你交待情緒的來由(例如情節、動作、服飾、相關物品)。相似的東西可以幫你烘託,相反的東西可以幫你反襯。同樣,無用的,或幹擾的景物,如果不知道排除出畫面,只能使你的作品思路混亂,讓人無所適從。
    在思辨性的拍攝中,細節與主體,細節與細節之間矛盾的東西,往往最容易促人思考。當然,高手同樣可以用看似一般的記錄和敘述手法,僅靠平白的描述便引發人們深層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細節的作用格外重要。選擇不當,讀者所想,可能早已與拍攝人的願望差之千裡。
   
  在關注細節、充分利用細節方面,人們的努力仍顯得淺薄,甚至拙劣。大多數人喜歡迴避開自己認為不喜歡的東西,再去按快門。例如生活留念:為了照相,人們會停下手中的活計,收拾好鏡頭前的雜亂什物,擺出一付自認為符合「社會規範」的樣子,然後才允許按快門。更不要說去找一個自認為更有意義的背景去擺Pose了。這使這些照片顯得做作,丟掉了相當多的珍貴細節,以及收拾沒了幾乎所有和諧的關係。有些人比家庭合影還要甚,他們乾脆去掉所有不喜歡的細節,只用自己選中的要素來組織畫面。如果這些人不是編織畫面的高手,他的作品只能顯得單薄、乾癟,就剩下幾個概念拿給人看了。
     
    我必須強調:拍什麼東西本身,便已經體現出攝影人的價值取向,隨後的掩飾,在明眼人看來,總是顯得不堪一擊。因此,除非你不拍,或拍完了不拿給人看(這是攝影人的態度),否則,照片會把一切說給人聽,解釋總是顯得多餘。這些沾足了攝影人明、暗意識的影像信息,大多都在細節之中。

相關焦點

  • 掌握這些後期小細節,照片高級感必定提高
    小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我們用什麼來做後期處理時我們大部分會停留在修改畫面顏色和光影關係上,認為修好畫面顏色和明暗漸變畫面就可以。然而並不是這樣,即使我們處理的明暗關係再好照片高級感還是有所欠缺。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一些基本的細節,這些細節雖然很微不足道但是卻至關重要。
  • 抓手與縮放工具觀察照片細節 | ACR詳解08
    我先教大家如何觀察、分析照片。這個時候照片是以「符合視圖大小」的形式展現的,你可以先縱覽照片的色彩、構圖和曝光情況。但是當你需要觀察更細節的東西:照片精準的景深範圍、是否合焦銳利、噪點情況、相機髒點等,都需要放大照片。
  • 攝影常識:什麼是高光?什麼是陰影?照片不通透,與這些因素有關
    想要拍攝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就要注意照片中的「高光」與「陰影」,這些因素會影響照片的通透感。這是很多攝影新手常常忽視的細節。本文帶你了解高光和陰影,這節課非常簡單,通俗易懂,讓照片變得更通透,增強作品表現力。
  • 《沉默的真相》看懂五大細節,編劇導演心機:照片,電線,24天
    細節一:九宮格照片《沉默的真相》劇情梳理:送水站邋遢老李就是九宮格照片郵寄人,那麼老李就應該是當年朱偉。破案為什麼要24天?既然他有平康縣的照片線索,江陽的照相機又被毀,所以這個老李必然不是是照相館老闆,而是朱偉,因為他有極強的反偵察能力,還有爆破才能,炸了卡恩集團的爛尾樓!
  • 羅志祥曬打籃球照片 留下這樣一個小細節!
    原標題:羅志祥神秘現身:深夜現身室外打籃球,照片留下一個小細節羅志祥(小豬)在經歷了與周揚青的分手事件之後,名氣與事業都已經回不去了。如今的他可以用半個失業人來形容,甚至還有很多網友喊話他不應該再復出,他不應該選擇回歸。
  • 60塊買的舊照片,看到照片細節後價值1.6億
    這張照片照到了比利小子,他是19世紀美國大西部傳奇性的槍手,也是當時新墨西哥州的通緝要犯。這張照片價值連城,因為現在除了這張之外,就只有另一張照片照到了比利小子。另一張在130年前拍下的照片,在2010年科羅拉多的丹佛拍賣會上,以臺幣7千4百萬 (美金$230萬) 成交。
  • 理解照片的直方圖有什麼用?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一張照片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技術表現,一個是藝術表達。所謂技術表現,無非就是構圖、曝光、細節的精準這些體現拍攝者對內容的掌控,相對來說是比較客觀的。而藝術表達則是絕對主觀的,即包含了拍攝者的主觀意圖,也包含了觀看者的主觀理解。對於直方圖來說,它不過就是一個數字模型,是絕對客觀的技術表現,這一點很重要。
  • 日本小哥的這些剪紙堪比照片,這些細節太神奇了!
    上面這些讓人一時難辨到底是照片還是剪紙還是繪畫的藝術品,出自一位名叫齋藤洋樹的日本小哥:
  • 巧用PhotoShop給偏暗人物照片細節美白
    【IT168 應用】通道磨皮及美白是現在較為流行的,操作起來雖然有點繁瑣,不過效果自然,而且能夠很好的保持人物膚色的細節。大致操作過程:先簡單的用調色工具多圖層疊加等把圖片稍微調白一點,然後在通道面板複製細節較好的通道,再用濾鏡及計算等得到暗調部分的選區,回到圖層面板和用曲線等工具把暗部調亮一點,後期再美化一下細節即可。
  • 細節決定成敗,什麼決定細節?
    我們看到的《細節決定成敗》等大量書籍,都從聲稱「魔鬼藏在細節中」,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細節,卻沒有發現細節中的魔鬼!沒有「魔鬼」這一靈魂,所謂的「細節」只是一個海市蜃樓的空殼。  按照「錯層」的思路想來,只有錯開表層,才能發現本質。細節肯定是外在表現,那麼,到底是什麼細節.又是什麼決定細節呢.  「細節決定成敗」已經成為一句流行語,我在這裡不想批駁這句話,另外提出像什麼「戰略決定成敗」的口號。其
  • 細品:美軍M249「米尼米」輕機槍 檔案級照片 細節展露無遺
    通常情況下,我們很少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軍用槍械細節照片,大多數槍械照片都是出現在野外等使用環境中。
  • 女生在乎的細節是什麼?男生:到底什麼才是安全感
    男女的思考方式不同,男生以為只要我愛她對她好就可以了,可女生在意的卻是細節,有時男生的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讓女生覺得很溫暖,女生也總是會通過這些小細節來判斷男生是否在乎自己那為什麼很多女生會經常說你不注重細節,你給不了我安全感之類的話呢?
  • 鄭秀文曬懷抱嬰兒照片,一處細節暴露「不滿意」,她就是這樣的人
    鄭秀文曬出抱著小嬰兒的照片,並發文「探望小生命。」#鄭秀文#照片中的鄭秀文穿著藍色蕾絲上衣搭配百褶裙,坐在床前抱著嬰兒,整張照片都透露出自己「母愛」的一面,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溫柔,而且抱嬰兒的姿勢也非常專業,可以看得出她非常開心。
  • 王嶽倫告白妻子和王詩齡,照片細節太可笑
    兩天後,王嶽倫與該女子的更多細節照流出,王嶽倫也只好在出軌後首度發文表白妻女。王嶽倫放上一家人的自拍,稱永遠愛王詩齡和妻子李湘,這也被觀眾調侃是在打感情牌,希望妻子能夠放過他,而照片的細節更是可笑,他放的圖片中穿的衣服與出軌那天被拍的衣服一模一樣。而妻子李湘的回應卻讓有些網友覺得很憤怒,原因在於李湘回應了三顆愛心,似乎已經原諒了丈夫的不忠行為。
  • 細節決定成敗,什麼決定細節?魔鬼藏在細節中~
    零和分享~我們看到的《細節決定成敗》等大量書籍,都從聲稱「魔鬼藏在細節中」,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細節,卻沒有發現細節中的魔鬼!沒有「魔鬼」這一靈魂,所謂的「細節」只是一個海市蜃樓的空殼。按照「錯層」的思路想來,只有錯開表層,才能發現本質。細節肯定是外在表現,那麼,到底是什麼細節?又 是什麼決定細節呢?「細節決定成敗」已經成為一句流行語,我在這裡不想批駁這句話,另外提出像什麼「戰略決定成敗」的口號。其
  • 這張照片到底「洩」了什麼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www.guancha.cn 轉載請洽微信ID:guosijiaaa(文/堵開源)近日,臺灣演員李倩蓉登上臺軍視若珍寶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並曬出一張能看清直升機炮手座位儀錶板部分細節的照片
  • 手機拍攝中的HDR是什麼,如何利用它拍出更好的照片?
    那麼,究竟什麼是HDR呢?無論你的拍照水平如何,了解什麼是HDR以及如何正確地進行HDR拍攝都能幫助你在複雜的光線環境下拍出令人驚嘆的照片。下面不妨跟隨我一起來看一下吧!在學習HDR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什麼是動態範圍。動態範圍其實在一開始是音頻術語,指「在一個特定的音響系統可以傳輸或重現最大和最小的聲音強度的比率」。
  • 鐵達尼號生還者披露沉船細節!(真實照片)
    這些照片由業餘攝影師弗朗西斯·布朗拍攝。他曾經乘坐「鐵達尼號」從英格蘭的南安普敦旅行到愛爾蘭的科夫市。本來這位業餘攝影師還要繼續跟隨「鐵達尼號」完成剩下的旅程,因為當時船上一位富豪朋友為他提供了全程票。然而,到了科夫市後,布朗接到了上級牧師的通知,要他停止旅程立即返回駐地。因此他有幸躲過了這次死亡之旅,並留下了這些珍貴的照片。文末有更多其拍攝的真實照片。
  • 【每日一技】iPhone照片居然可以放這麼大!任何細節都一覽無遣
    有時候我們看剛到一張iPhone裡的照片,想把它放大一點看,可總覺得還差一點,看不清細節。
  • 薛廣陳畫人物勝過冷軍:大師繪畫贏在細節,比拍的照片還真實
    大家熟悉他的作品,不管是作品《小姜》還是《小雯》,每一個繪畫的細節都是處理得非常到位,甚至會有人聲稱像冷軍這樣子的作品,幾乎在同領域裡面很難找出第二個來,真正像冷軍一樣對繪畫追求極致的畫家並沒有!薛廣陳畫人物勝過冷軍:大師繪畫贏在細節,比拍的照片還真實!薛廣陳筆下的人物肖像畫得有多真,大家都說冷軍的《小姜》畫得好,但看過了薛廣陳的人物肖像,一樣會覺得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