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丨因「華城殺人案」而改變人生軌跡的韓國警官

2021-02-09 環球交叉點

韓國三大懸案之一「華城連環殺人案」不僅奪走了10名女子的生命,更改變了很多「看似無關人」的人生軌跡。

案發後,4名被指認為嫌犯的男子在接受警方調查後以跳樓、跳河、臥軌等方式自盡.近10名優秀警官在調查過程中選擇自盡或辭職的方式,徹底告別警官人生。

2019年9月19日,東方衛視看看新聞Knews韓國記者權小星,專程前往華城,訪問了3位被華城殺人案徹底改變人生的警官。藉此機會,一同回顧這場改變了韓國、也改變了這3名警官命運的連環殺人案。

"如果這個案件未破,那麼我們兩個人中,總有一個人該跳樓謝罪。"——河升均(時任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總指揮之一)

「即便是到了如今,每天會夢到被殺害的10名女子,有時候還是會睡不著,甚至會偷偷流淚。」——表昌園(時任華城警察署機動小隊隊長)

「我是一個失敗者,對於受害人家屬,我與犯罪嫌疑人無異。"——金福俊(時任華城警察署刑偵大隊副隊長)

-全文5000字,讀完約需9分鐘-

當年的通緝令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犯罪嫌疑人被鎖定,系56歲的韓國籍男子李春在(音譯,下稱「李某」)。根據警方公布的信息,目前李某正在以無期徒刑的身份在釜山監獄服刑,但在此前的調查過程中,李某極力否認自己與案件的關聯性。

最新調查結果的出爐,是否意味著受害者的在天之靈得以慰藉?而因為本次案件改變命運的三名警官,如何看待本次案件,他們的遺憾是否能夠得以緩解?

共同的「負罪感」

對於所有曾經參與過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的警官來講,「負罪感」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彙,也是我見到每一位參與者時,所聽到的最多的詞彙。

在韓國犯罪學研究所辦公室,我見到了時任華城警察署刑偵大隊副隊長金福俊(Kim Bok-Jun)。

金福俊

接到我的採訪邀約後,金警官絲毫不介意我沒有提前預約便貿然前往,而是說「我希望此刻,讓更多人能夠知道我們心中曾經的負罪感,以及此刻的感動之心。」

金福俊說,在聽到警方宣布破案以後,他立刻和曾經的上司、連環殺人案調查的總指揮者之一、時任水原警察署刑偵大隊隊長(記者註:華城警察署於1991年從水原警察署分離)的河升均(Ha Seung-Kyun)通了電話。而在那一通電話之前,兩人已將近一年沒有通過電話。

河升均


「河警官已經是超過70歲的人了,且身體並不是很好,心臟一直都有些問題。不過,正如在1990年偵破案件的時候,河警官曾和我說,如果這個案件未破,那麼我們兩個人中,總有一個人該跳樓謝罪。

時間縱然過了很多年,但這起案件,一直是他心中的痛。每當我們兩個人一聯繫,就會不由得談到那起連環殺人案。」金福俊解釋道。

他回憶道,接到案子可能告破的消息後,自己第一時間就給河升均打了電話。兩個硬朗的男人在電話中「幾乎哭了一大場」,直到接到一些媒體的求證電話時,才如夢初醒般醒了過來。

「當時,我和河警官說,希望這並不是一場夢,我們作為一名警察,一名調查者的使命也終於達到了;而河警官的一句話則是,我生為警察,此刻終於死而無憾。」金福俊提到。

雖然未能親眼見到河升均警官,但通過金福俊的牽線,我也和河升均通了電話。

接到我的電話時,河警官正在去華城警察署的路上,雖然時間倉促,但可以感受到,電話裡的他仍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之心。他說,案發以來,一直堅信「上天有眼」,雖然案子如今早過了公訴期,但曾對家屬及民眾作出的「將犯人繩之以法」的承諾,總算可以實現了。

這種負罪感,不僅成為縈繞在所有警官心中的一塊巨石,更令許多當時的警官改變了自身的前途。表昌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表昌園

表昌園,如今是韓國最知名的犯罪心理學家,經常在新聞及綜藝節目中露面,並被認為是韓國普及犯罪心理學的第一人。

此刻的他,已經辭去警察大學教授的職位,並離開了警界,在時任共同民主黨(現執政黨)黨首文在寅(現任韓國總統)的「三顧茅廬」之下,進入政界,並活躍於不同場合。

見到表昌園時,他剛剛忙完一天的日程,從國會出來。一見面,他就對記者說,「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是會夢到被殺害的10名女子,有時候還是會睡不著,甚至會偷偷流淚。」

1990年11月,第九起連環殺人案發生時,表昌園剛從警察大學畢業,時任華城警察署機動隊小隊長。他是第一批到達案發現場的人員。

看到又一名女子被姦殺、現場擺放著凌亂的衣物及冬日裸露的身體時,表昌園先是將自己的外套披在女子身上,然後下定決心,希望將第九起案件辦成「鐵案」,儘快偵破。

案發現場照片(受訪者提供)

「其實《殺人回憶》這部電影我也看過,但有一些部分還是有虛構成分,比如電影裡將殺人犯描述成不留任何證據的完美主義者,但當時我在姦殺現場發現了多個抽過的菸草、襪子、女性內衣等可用於證據的物件,並通過對於目擊證人及周邊人員的審問,發現了犯罪嫌疑人應該是20多歲、內向、較為衝動、談戀愛經歷較少等多個特徵,發現殺人犯與被殺女子間均沒有相熟之處;

可惜,當時韓國的審問技術停留在軍政府期間,對心理學沒有過多探究,更別提監控及DNA檢測技術了,這也成為我心中的痛。」表昌園回憶道。

1998年,表昌園申請停薪留職,並前往引入DNA鑑定調查機制的英國留學,攻讀犯罪心理學。回國後,他成為一名犯罪心理學教授。

「我並不是一個非常開朗、外向的人,要說我為什麼要經常露面,並在公共媒體上宣傳犯罪心理學分析,似乎是華城的10名受害者,給我留下的使命和任務。」

金福俊則在最後一起殺人案的公訴期結束後的2006年辭去一線工作,前往韓國犯罪學研究所,主攻DNA分析等科技犯罪分析。

河升均原定的退休時間是2006年6月,雖然因為其卓越的工作及調查經驗,成為韓國警界數一數二的「殺人犯對手」,但嘴邊卻一直掛著「我是一個失敗者,對於受害人家屬,我與犯罪嫌疑人無異」。

最終,因為負罪感過重,即將退休的他於2005年10月突然宣布辭去警察職務,選擇在華城地區附近的一家體育中心擔任管理員,並將當時的部分證據拿到家中,繼續探索案件。

河警官的日記本(從1990年一直記錄至今)

困難重重 從不放棄

事實上,正如表昌園所述,犯罪嫌疑人在現場留下了種種證據。

根據警方信息,1986年至1991年,在同一地區有10名女子被殺害,期間警方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鑑定570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此外,還有近600件如金福俊、表昌園這樣的一線警官所發現的證據。此外,還有一名倖存者,以及數十名目擊證人。

但是,由於受到當時技術及監控體系的制約,這些證據很難完成對於殺人犯的鎖定。

金福俊表示,有些證據中的DNA完整度甚至不足10%,而且警方當時並沒有DNA分析的相關設備,因此,只能將華城及周邊地區的所有20到30歲男性的登記指紋,與現場發現的指紋以肉眼對照。

此外,警方對於DNA檢測的經驗也非常缺乏。當時,韓國警方不得不把從遇害女性體內發現的精液,送至擁有檢測水平的日本警方,但在郵寄及樣本替換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未能得出理想的效果。

案發現場調查照片(受訪者提供)

這種情況在2018年7月出現了轉變。

當時韓國警方及相關機構公布了一則通稿,稱只要有完整度在10%左右的DNA及其他身體有效特徵的片段,就可以針對不同的DNA片段進行相互比對。但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這個技術會成為破案的關鍵。

不過,無論是金福俊,還是表昌園,都提到了一個細節:警察後輩們,將幾乎所有當時留下的證據全部保存了下來,件數達到600餘件。

對此,曾在華城警察署專案組工作、目前擔任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發言人的嚴警官非常堅決地表示,許多警官前輩在這個案件中或自殺、或抱有負罪感,雖然根據往常的經驗,已過公訴期的案件證據將不予以保留,但這些證據最終被保留了下來,正體現了所有警察同仁的執念、不甘心,以及對於許多前輩犧牲的致敬。

這些被小心保留下來的證據,在新技術開發以後,得以重見天日。

至於2018年研發的技術,為何於2019年才得以使用?金福俊解釋道,受到當時證據及身體特徵的儲存技術的限制,部分證據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破壞,需要進行復原後,才能夠用於檢測。

案發現場調查照片(受訪者提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的大街小巷均能夠看到的監控攝像頭,其實也是華城案的受害女性們為韓國留下的遺產。

案發至今,韓國已覆蓋了近100萬個民營及國家機構運營的攝像監控系統。首都首爾也成為全球攝像頭及監控系統覆蓋最為密集的城市。

後記,未來可期,還是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表昌園這樣的專家,即便是其他連環殺人犯,也將目光指向了李某。

曾因姦殺20餘名女性而被稱為「韓國第一連環殺人犯」的柳永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殺人只要一開始,就無法停下。如果這麼久仍未被捕的話,我判斷(華城連環殺人案)殺人犯應該就在監獄裡服刑。」

受到這段分析的啟發,韓國警方將監獄中的姦殺案犯人,與受害者身體發現的DNA進行了比對。最終發現,來自第3、第7及第9名受害者衣物及身體上的殘缺DNA片段,與李某的DNA基本一致,三起案件的作案者,指向同一人。

不過,記者也從警方處了解到,專案組在1991年發布的通緝令顯示,通過對於第4、第5和第9個受害者的血跡分析了解到,施加暴力並殘忍殺害的犯罪嫌疑人的血型是「B型」,而記者翻閱清州地方法院的判決記錄時,卻發現法院對於李某的血型判定為「O型」。

上述判決記錄顯示,根據法醫鑑定,李某姦殺的小姨子體內所發現的精液的血型是A型,而受害者(小姨子)的血型也是A型,所以,李某的血型只有可能是A型或O型。鑑於李某自己承認自身的血型是O型,因此法院認定李某的血型為O型。

此外,根據韓國媒體的相關報導,已接受兩輪警方傳喚調查的李某堅決否認犯罪事實,並在監獄中未出現任何異常反應。

嫌犯李某(模擬畫像)

針對這個疑問,記者也請教了幾位受訪者。

京畿道南部地方警察廳的負責人表示,雖然鑑於個人隱私層面的考慮,無法對外透露具體的調查信息,但DNA比對檢測的可信度高達99.9%,且比對監測的效力得到了相關機構的認可。

此外,因為記錄問題,目前無法確認1991年嫌疑人血型被定為B型的具體檢測方式,因此警方在進一步著手調查的同時,也希望公眾能夠信任警方的信息披露。

表昌園憑藉自己的犯罪心理學專攻,認為李某之所以否認嫌疑,一是考慮到案件本身的公訴期已經結束;二是若被定罪,李某追求很久的假釋將成為泡影。

「此外,李某所在的獄區備有電視,因此他也完全可以看著外界的新聞,而準備下一步的戰略。」

有趣的是,被指認為有力嫌疑人的李某,不僅曾看過《殺人回憶》這部電影,而且曾看過兩次。一次是被動看電影,另一次則是主動要求在獄中看這部電影。在獄中觀看的時候,他還和周邊的獄友一起譴責了電影中的殺人犯。

此外,李某的原籍就是京畿道華城郡(現華城市)。直到第10起案件發生後的兩年內,李某一直居住在這裡,該地也是1986年第2起、1987年第6起案件的案發地。直到1993年4月,李某才搬到韓國忠清北道清州,並在清州因姦殺妻妹,而被判處無期徒刑。

事實上,這起連環殺人案,無論是給曾被指認為犯人的普通人,還是正在調查的警官們,都留下了巨大的陰影。一場連環殺人案所破壞的不僅僅是十個女性及其家庭,還有更多看似無關的人。

京畿道南部地方警察署的數據顯示,有4名被指認為嫌犯的男子,在接受警方調查以後均以跳樓、跳河、跳鐵軌等方式自盡,此外還有近十名優秀警官在調查過程中選擇自盡或辭去警察工作。

其中與金福俊並列擔任副隊長,甚至一度榮獲二等功的宋某署長,更是因壓力過大,在辭職後不足三個月便離開人世。

此外,因為其中一名受害者穿著紅色衣物,導致當年度韓國女性紅色衣物的銷量大大下降95%。

事實上,此次前往華城採訪時,我曾打算叫計程車前往案發地看一看。但沒有一個司機願意開車前往。最終,我不得不自己租了車,自駕前往現場拍攝了一組照片。

案發現場(攝於2019年9月19日)

案發30年後,警方已經很難找出更加有效的新證據,因此若追加比對的結果不理想,則只能依賴於嫌犯本人的自白。而考慮到此前該犯人曾是「模範罪犯」,被假釋的可能性較高,因此多名受訪者均認為「認罪有一定難度」。

此外,由於受到本次案件以及2011年韓國電影《熔爐》的影響,不少情緒憤怒的韓國民眾向青瓦臺總統府請願,使得政府改變國家法律,取消了「15年公訴期」的規定。

但是,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在公訴期條例尚且存在的時候,仍須按照當年的規定辦案。因此,即便被確認為犯人,也無法對他追加量刑。

值得欣慰的是,本次案件告破的希望,無形中使一系列懸案受了更多韓國民眾的關注。

韓國警察廳廳長近日已就另一起懸案「青蛙少年失蹤案」下達指示,表示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也要讓民眾看到嫌犯的真容。

1991年,韓國大邱5名小學生為抓青蛙結伴上山,從此一去不回,該事件被稱為「青蛙少年失蹤案」。11年後,這5個孩子的遺骸被發現,屍檢結果顯示這些孩子死於他殺。2006年,案件在公訴時效到期後,成為懸案。

在這一系列的進展背後,我們更無法忽略的是金福俊、表昌園,以及更多韓國警官的不離與不棄。記者在金福俊的研究室裡,看到牆上貼滿了許多泛黃的報紙及調查記錄,這些記錄均和華城連環殺人案有所關聯,且多年未摘下。

而在接受採訪的間隙,我們也看到,一個近50歲的大叔,正在用兩根手指操作著電腦,為自己開辦的網際網路視頻頻道進行宣傳。該頻道是金福俊用來宣傳犯罪預防,並接受華城案相關信息舉報的平臺。

而這一切,均發生在金福俊離開一線工作之後,而且數年如一日。

案發現場(攝於2019年9月19日)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希望這些堅守、不離、不棄,能夠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靈。

相關焦點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犯長相公開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為原型,拍攝了一部經典的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影片結尾,查案警官最終仍沒能夠抓到真兇,他直視鏡頭的特寫,眼中寫滿了憤怒與不甘,也成為一代韓國人以及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難以忘懷的一幕。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兇手繩之以法
    電影殺人回憶原型案件調查結果公布:李春宰殺14人強姦9人,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歷時一年結束,警方在7月2日公布,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 ,認定李春宰作案23起,殺害14名女性,並強姦、搶劫9名女性。此時距離華城連環殺人案首起案件發生,已有34年。
  • 華城連環殺人案:一場籠罩韓國33年的「殺人回憶」
    說出這話的,是韓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案嫌犯——一個讓幾代韓國人陷入噩夢,與英國「開膛手傑克」、美國「十二宮殺手」這些歷史上最「知名」罪犯「齊名」的人。2019年9月18日晚上7點36分,韓國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經過DNA比對,韓國歷史上首起、也是迄今為止最嚴重的連環殺人案嫌犯的身份被確定。只用了22分鐘,「華城連環殺人案」就登上了韓國網絡熱搜的第一位。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李春在的殺人回憶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故事,是上世紀 80 年代,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因為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抓到真兇,華城連環殺人案被列為「韓國三大未解謎」之一,也成為韓國犯罪史上最嚴重的長期未解懸案。李春在高中畢業後,根據韓國的兵役制,他在部隊服役兩年。1986 年 ,李春在從軍隊退役後,正值壯年的他開啟了自己的犯罪人生。
  • 韓國破獲30多年懸案「華城系列殺人案」
    中新社首爾7月2日電 (記者 曾鼐)韓國警方2日對外宣布,30多年懸案「華城系列殺人案」結案,認定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殺害14名女性。圖為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第7次案發後的嫌疑人通緝傳單。「華城系列殺人案」是指在1986年至1991年,韓國京畿道華城地區曾發生的多起姦殺案,受害人均為女性,犯罪手段極其殘忍。多年來,儘管調動眾多警力,但始終未能破案;直到去年,通過DNA鑑定技術,該案取得重大進展並重啟偵查程序。韓國警方稱,經過調查,認定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殺害14名女性,另外強姦並搶劫9名女性。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真兇現世!曾有警官致信: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
    韓國最聳人聽聞的兇殺案莫過於"華城連環殺人案"。9月19日,據韓聯社報導,警方利用DNA技術,鎖定了這起陳年兇案的嫌疑人——正在監獄裡服刑的男子李春才。網絡配圖李春才因1994年的一起姦殺案入獄。一場吵架,他氣走了妻子,但妻子20歲的妹妹正在家中做客。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出爐!
    據悉,李春宰是因1994年對妻子的妹妹進行了姦殺而被捕入獄,並且手法跟華城連環殺人案手法類似。目前,他被判無期徒刑,仍在監獄內服刑。資料記載,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於1986年至1991年間,涉及10起案件。
  • 轟動一時的韓國華城連續殺人案竟然給破了!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1案件概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陷入一片恐慌的華城連環殺人案隨著上訴時效終結,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殺人回憶」。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結案,這也給《殺人回憶》帶來了一個結局
    韓國華城李春宰連環殺人案,警方已經公布結果,認定李春宰作案23起,殺害了14名女性,這個案件已經34年了,才被偵破。在我看來,這是韓國以真實案件改編的犯罪片歷史上最成功的一部。看似有跡可循,實則深不見底的案件,驚悚,又不止於驚悚。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出爐,引發人性的拷問
    1986年9月到1991年4月之間在韓國華城發生的10起婦女被強姦殺害的惡性案件,9人死亡。這也是韓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惡性刑事案件,由於嫌疑人作案手法熟練,反偵查意識強,多選擇雨夜作案,使得案件一直未能偵破。
  • 離奇懸案:韓國華城連環強姦殺人案
    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籠罩在一片恐怖的陰影之中,因為這裡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殺人犯始終未被捕,最終成為韓國三大懸案之一。1986年9月19日在京畿道華城市安寧裡發現一位被勒死,褲子已滑落下來的71歲的老人,從此連環殺人事件開始了。
  • 華城連環殺人案分析(最詳細)
    華城連環殺人案在韓國是有很大知名度的殺人案,其知名度可參照刁愛青殺人案,電視劇「singal」裡就有華城連環殺人案為原型改編的案情。華城連環性侵殺人案發生於1986年至1991年,總共有10名女性慘遭性侵殺害,而在第5、7、9起案件證物中檢測出李春在的DNA後,警方更是發現這三起案件不僅犯案地點、做案手法具高度一致性,因此扣除之後被依「模仿犯罪」定案的第10案,警方認為李春在可能是華城連環性侵殺人案的最大主嫌,而目前專家推測,這10起案件的犯人至少有2~3人。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李春宰殺14人強姦9人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李春宰殺14人 強姦9人】海外網7月2日電據韓聯社報導,韓國華城李春宰連環殺人案歷時一年調查結束,警方2日公布調查結果,認定李春宰作案23起,殺害14名女性,並強姦、搶劫9名女性。此時距離華城連環殺人案首起案件發生,已有34年。遺憾的是,李春宰的罪行已過追溯時效。
  • 《隧道》:不一樣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以轟動一時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為原型,加上穿越時空這一噱頭,《隧道》一出街,難免讓人聯想到tvN的口碑劇《信號》。如今《隧道》播畢,筆者也終於有機會摸著良心說一句——這是一個有別於《信號》的,好吃的糰子。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李春宰殺14人 強姦9人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調查結果:李春宰殺14人 強姦9人此時距離華城連環殺人案首起案件發生,已有34年。遺憾的是,李春宰的罪行已過追溯時效。華城連環殺人案現場(韓聯社)華城連環殺人案是1986年9月到1991年4月之間發生的10起案件,是韓國最嚴重的一起特大殺人案,受害人均為女性,年齡從十幾歲到70多歲不等。案件被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
  • 連殺9人逃亡33年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兇手浮出水面
    以該案為原型的韓國電影《殺人回憶》。 人民網首爾9月19日電(夏雪、實習生劉茜)曾令韓國人聞之色變並一度陷入恐慌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時隔33年出現突破性進展。日前,韓國警方通過DNA比對,已初步確認該案嫌疑人為正在監獄服刑的56歲男子李某。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韓國三大懸案之一, 曾被改編成知名電影《殺人回憶》、電視劇《信號》等。據悉,該案發生於1986年9月至1991年4月京畿道華城,有10名女性接連遭到綁架姦殺,僅一人倖存。兇手作案手段十分殘忍,大部分受害人被勒死。受害人中年齡最小的僅13歲,最大的71歲,年齡跨度很大。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疑人曾看過3次以上《殺人的回憶》?!
    該劇改編自韓國三大懸案之一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於2017年播出。主要講述了1986年正在尋找女性連續殺人案犯人的刑警,穿越時間到達2016年,發現過去與現在的連結點,並再次開始調查、解決30年前連續殺人案的故事。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告破,兇手逃亡三十三年,藏身處讓警方傻眼
    02 在1990年11月15日,一位14歲的女學生在晚上獨自回家時慘遭兇手姦殺,這是「華城連環殺人案」中的第九起案件,鬧得人心惶惶。令人欣慰的是,此時日本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DNA鑑定技術,所以韓國警方馬不停蹄地委託日本對兇手所留下的精液進行了DNA鑑定。
  •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疑犯為模範囚犯,雙面人性格,兇手身份鎖定
    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33年後露曙光。嫌疑犯為模範囚犯,雙面人性格,令獄方吃驚,鎖定兇手身份。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所描述原版「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疑犯A,因姦殺妻妹,1995年被判無期徒刑,沉默寡言的他,服刑24年來從未觸犯獄規,是模範囚犯,雙面人的性格行為令獄方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