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打工人:不要讓背鍋形成一種習慣!(附甩鍋秘笈)

2021-03-02 WeLegal公司法務聯盟

最近最重磅的一個消息無疑是螞蟻集團的暫緩上市,令無數投資人的造富夢一夜擱淺,不過作為吃瓜群眾,筆者更關注的是網上流傳的其高管彭蕾說過的一句話「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都讓它成為最正確的決定」。最近筆者也一直在琢磨基層法務如何做的問題,大咖的話似乎給了靈感,從事法務工作已三年有餘,隨著對職場環境和自身工作內容的熟悉,工作進入了平穩期,對於職業未來的發展沒有了方向,陷入迷茫。近期也看到同行遇到類似的困惑,大家自嘲法務是背鍋俠,業務做不成,業務人員怪罪法務阻攔影響了公司業績;業務做成了如果出了問題,又說法務沒有堅守底線,風險把控不嚴。在風險把控和服務業務這樣一對矛盾關係中,基層法務人員如何做,才能讓自己在這個職位上做的更好,職業上有新的突破和上升?筆者結合自己的經歷,在此做一些粗淺的討論,以期拋磚引玉,偏頗之處,還請包涵。

法務人員一方面肩負風險防控重擔,另一方面還要服務業務,防控風險和服務業務,本就是一對矛盾體,但是現實中,無論是老闆還是業務部門人員都希望法務即做監督者又做服務者,那法務人員如何做好這樣的工作,筆者以為破解問題的關鍵是四個字:認清定位。

當然談定位這個話題,前提得先明確自己目前的身份,所謂屁股決定腦袋,處於何種身份,何種位置,直接決定了自身的言行方式。關於法務的身份,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管理人員身份,另一種非管理人員身份。筆者在此想探討的是非管理人員身份的法務,即基層法務定位問題。

第一個定位「信息傳遞者」,而不是「決策做出者」,不能越俎代庖。基層法務人員以自己的專業性立足,工作定位應該是一名法律意見的提供者,做好這樣的一個角色,就要求法務人員必須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將法律對該問題的基本的規定或救濟方式進行客觀的反饋,並結合目前了解的事實,對可能的風險進行提示,以供決策人員決策參考。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法務人員容易忘掉自己的定位,被業務部門裹挾,業務人員向法務人員軟磨硬泡,似乎將法務人員的風險提示作為了項目不能前行推動的攔路虎,只有說服法務人員項目才能繼續進行。而在這個時候,法務人員一旦「意志不堅」,就容易被業務人員帶溝裡,將一些風險過濾掉,自覺不自覺就成了「決策者」。以至於後期出現了問題,法務往往就成了背鍋俠。所以對於基層法務,堅持自己的定位,避免夾帶太多的主觀認識或想法,提供的法律意見和風險提示,力求客觀、專業、全面。 

第二個定位「不僅是風險提示者,更重要是方案提供者」。作為企業法務,不同於專業律師,不能僅僅提供法律專業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對於業務風險,能否結合公司實際提出一些可行的規避風險或減低風險的合法化建議和方案,以促成業務,又實現風險把控,妥善將看似對立的兩項工作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對於基層法務人員,要有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意識。天下沒有無風險的業務,如果只看到業務風險,並僅僅對風險進行提示或揭示的話,法務人員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但對於專業律師而言,可能就是全部,法務要針對目前識別的風險,結合自己的專業思考能否有合法規避的措施或減低該種風險的方式渠道,爭取找出來,這才是法務人員的價值所在。螞蟻集團彭蕾說「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都讓它成為最正確的決定」。套用大佬的話,法務人員的定位就是無論業務風險多少,爭取讓公司的業務儘量減低風險。防控風險重點在「控」上,法務定位重點也在「控」上。

首先,專業為本。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出具法律意見是法務的一項基礎工作,而出具一份客觀、專業而又全面的法律意見,需要綜合多部法律,查閱多個案例,提煉總結裁判的邏輯才能成型。提高自己的檢索技能,儘快的搜集到自己想要的案例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比如在資料庫中,通過搜索相應的法條,用該法條下對應的案例連結,能快速的找到類似案件和一些實務文章的介紹,可以幫助儘快的做出法律研究,為法律意見的出具提供依據。

其次,方法為輔。摸索合適自己的一些工作方法非常重要,對於效率提高很關鍵。對公司制度或業務運作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可以及時記錄,待空閒時間或今後再出現類似問題時進行綜合思考,能否從法律制度上找到適合的風險化解措施,平時多做準備和思考,一旦某個機會,老闆拋出該問題的時候,可以給出胸有成竹的建議和方案。

最後,職業精神和態度也別忽視。尤其是在日常的工作溝通中,注意溝通的方式及效果,避免無效溝通。同時注意溝通的禮貌禮節,看似不是很重要,但不當的言行在不經意間可能就會成為自己晉升路上的一個絆腳石。

簡而言之,打工人不容易,作為基層法務人員更是如此,法務崗位上辛辛苦苦幹了多年,結果升職加薪都與自己絕緣,那就該反省一下,是否自己定位出了問題?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方向都錯了,一切的辛勞可能都是徒勞的。所以,在千頭萬緒的日常工作中,要保持一顆冷靜的心,仔細想想我們是誰?我們應該怎麼做?只有不斷思考這個問題,並為之採取有效行動,相信基層法務人員職業生涯會有新的成長和突破。

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更要腳踏實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繼續前行。加油!法務打工人!


青青子木

85後法學碩士寶媽一枚,現供職於一家公用事業上市企業,工作8年(3年法務工作),負責集團日常合同審核、訴訟仲裁糾紛處理、併購盡調及其他日常法律問題諮詢解答,擅長公司法、合同法、勞動法、政府採購、併購盡調等領域法律問題處理。平時喜歡總結工作遇到問題或經驗,寫點小文章。

相關焦點

  • 快手孟潔:記錄世界的法務人
    亞太法務聯盟開設《法總經驗談》專欄,走訪行業知名企業法務總監,向法律人傳遞行業領先法務群體的專業業務水平與個人品牌形象,分享高端法務群體對所處行業領域法律熱點疑難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其中,動景本案背後法務團隊的負責人就是彼時的阿里高級法務專家孟潔。熟悉孟潔的朋友都說,孟潔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但在孟潔眼中,任何勝訴結果的達成都是靠背後「極致」準備實現的。雙倍投入的法學高材生其實,極致準備是孟潔從學生時代就養成的「習慣」。
  • 養肝是對健康負責,睡前記得「3不要」,醒來不妨做3事,形成習慣
    1、睡前不要吃太多東西現如今很多人在睡前都有吃宵夜的習慣,而且都是一些比較油膩的食物,特別不好消化。睡前吃太多食物不僅會給肝臟增加負擔,還會影響到腸胃健康。最重要的是它會讓人長胖,脂肪如果在肝臟堆積,就會形成脂肪肝。
  • 韓法務部長要求辭職,還有人送來了帶「法務部死了」字樣的花圈
    【環球時報記者韓聞】10日上午,韓國法務部長官秋美愛提請處罰檢察總長尹錫悅而舉行的檢察懲戒委員會會議在位於京畿道果川市的法務部辦公大樓召開,這是該國史上第一遭。據韓國《東亞日報》報導,批評秋美愛的「花圈」和支持她的「花籃」在辦公樓外形成鮮明對比。
  • @全體人,這份防脫髮「秘笈」你必須看看!
    來自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甚至0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是否脫髮,關係個人形象、自信心、生活質量,防脫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重點任務」。今兒,我們就來分享下防脫「秘笈」!學學日常護髮技巧吧!一起拯救髮際線!Let's Go!
  • 曾靳:法務是一個department,律師是一個king
    我感觸最深的一次是,去年九月份在上海參加的公司法律人影響力飛躍大會,當時邀請了很多律師和法務,了解他們怎樣學習專業知識,怎樣做職業規劃,當時聽的熱血沸騰的。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把專業知識做的更好,這樣自己才會更加有自信,而不是整天想著刻意跟領導處理好關係。人活著還是自由一些更好,畢竟法律人本來就是追求公平正義自由。
  • 養成良好的習慣,打工仔也會富起來的
    如今的社會是物慾橫流,超前消費,使得不少的打工一族變成了月光一族,假如同時供房,供車又育有幼兒的人士,可以講過著比月光一族更為艱辛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除了極小數是老闆,富裕家庭外,有80%的都是打工一族。
  • 歌唱中不良習慣的形成及對策
    不良習慣是指,歌唱者在不正確的聲音觀念和唱法影響下,在長期演唱實踐中,因各種原因而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聲部,不能建立正確的聲音形象,使追求的聲音概念模糊不清而造成定勢並形成習慣,且本人也意識不到其危害,長期以來形成的自身特有的一種發聲平衡和較為穩定的歌唱狀態。這種狀態成為歌唱者進步和歌唱潛能發展的障礙,難以改進。
  • 今天是農曆7月15,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
    導語:今天是農曆7月15日,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今天是農曆的7月15日,也是被稱為「中元節」的一天,這一天在各地農村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相同的都是對已故先輩表達思念的一天,這也是人們不忘本的一種表現方式,以此,表示對自己祖輩感恩的一種情懷。每年農曆的7月15日這一天到來之前,在各地農村就有祭祖的風俗習慣,村民們會帶上香火到祖墳去焚香祭拜,每年如此。
  • 整個人皮膚狀態如小姑娘,皮膚保養秘笈公布
    小顏通過以前的訪談和王菲無意間透露說出的話給大家公布一下保養秘笈,趕緊收藏吧。實際上王菲在二十多歲時就非常注意皮膚保養,因為她很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膠原蛋白的損失也會增加。因此我們必須及時為皮膚補充水分和營養,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膠原蛋白的持續形成並有效延緩衰老。事實上,皮膚的保養秘笈中預防更勝於修護。
  • 到紐西蘭打工度假雖好 但要做好心理準備
    「他當著所有顧客的面,對我大喊、讓我離開餐廳,滾……」2 老闆討厭我,同事讓我「背鍋」另一位波蘭工作者Anna,在一家咖啡廳工作了兩天,卻任何工資都未拿到。她說:「工作氣氛很糟糕,老闆脾氣很差,他討厭每個人,不止是我。」她還發現,別的同事讓她背鍋。「顧客說,不好意思這不是我點的單。
  • 十二招唱功秘笈:另類解讀唱歌技巧
    但是人的聲帶各不相同,所以人聲的音區劃分就有了更多相對性,所以每個人的換聲點應該都是有區別的。不論男女,人聲的低音區到中音區、中音區到高音區的音區之間都有分界點,而且通常都會有一個「音坎」現象。唱到「音坎」這個換聲點時,如果不換聲邁過音坎,聲音就會卡殼或破裂,就會出問題。
  • 關曉彤玩梗「打工人」,自稱不打工香菜都吃不了,評論被罵慘
    她參加某檔綜藝節目,並為綜藝發布宣傳文案,在文案中,關曉彤玩起了最近很火的「打工人」的梗,搭配的文案是「打工可能會吃的不飽,但不打工連香菜也吃不了,午安,王牌打工人」。對關曉彤和節目組來說,這或許只是跟風玩梗,但對於真正的打工人來說,這樣的行為卻是一種冒犯
  • 中醫「秘笈」與偽書
    所以,爭搶武功秘笈也成了武林人士奮鬥不懈的目標。這些 「武功秘笈」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其實這些所謂的「武功秘笈」,就是各種武術著作,因為在古代,書籍的流傳有限,一般人很難看到;或者是著作者、收藏者珍為秘寶,不願意將其傳播出去,才會造成各種傳說的流行,以至哄搶。如作為少林絕學的《易筋經》,在武俠小說中出現的頻次很高,似乎很神秘,但其實只是一種養生保健的功法。
  • 人習慣快,是一種災難
    其實我很能理解倍速看劇,且不論劇情拖沓,集數過長等問題,這樣看劇還真挺「爽」的,快速瀏覽劇情,能獲得一種充實感。可是人對快是不斷進階的,也就是閾值提高。當1.25倍習慣了,去追求1.5倍,1.75倍速,最後「只看TA」。潛移默化地,人對快越來越習慣。但這個習慣,很壞。
  • 大學生休學打工期間和用人單位可以形成勞動關係嗎?
    為了維持家庭生活,我只好繼續休學,到一家建築公司的建築工地打工,以養家餬口。在工地幹一天能掙400餘元,但公司不和我籤任何的合同。我在該工地幹了3個半月後,交警部門找到了肇事者。經過交警部門調解,我父親得到了20餘萬元的賠償。我本想再繼續幹兩個月,待新學年開學再去上課,但父親和母親堅決要求我回學校上課,不再繼續打工了。
  • 「打工人」梗爆火,被戳中的痛怎麼破?
    文/曹珊珊「『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這個話題在微博的閱讀數已經高達5.1億。的確,「打工人」火了,「打工語錄」和「打工人」表情包引發了全民創作,就連身邊朋友之間聊天也往往從一句「早安,打工人!」開始。在熱度之下,或許年輕人在吐槽自己的工作狀態,是一種躺平式的自嘲;或許是以戲謔對抗和化解工作壓力,是一種自我安慰和鼓勵。
  • 專業推薦:公司法務(第一輯)
    內容簡介公司法務工作,包括以下幾方面非訴訟工作、訴訟工作、合規工作、法務條線/人員管理工作、法務人員與公司領導關係的處理、法務部與其他部門的配合、法務人員與外聘律師關係的處理等方面工作。本書圍繞上述公司法務工作設置欄目,選取文章,涵蓋內資/外資、國企/民企、大型/中型/小型企業等各類型公司法務的工作,選擇或宏觀,或微觀,既有深度的理論探討,又有對公司法務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的文章。
  • 等了7年,B站9.9,「最強打工人」半澤直樹歸來
    最近,「打工人」在國內火了。不管你懂不懂梗,不管你衝不衝浪。只要你每天為五鬥米摺疊N次,一定能感受到這個熱詞背後的酸甜苦辣。一說到打工,就不得不提社畜文化濃厚的日本。由於日本人工作壓力太大,因此也衍生出大量的——職場劇。光是雞血職場劇就佔據了日劇半壁江山。其中,最矚目的「打工人」肯定還是這個銀行職員:半澤直樹。
  • 想在紐西蘭打工度假?警惕那些不為人知的坑
    「他當著所有顧客的面,對我大喊讓我離開餐廳,滾……」2、老闆討厭我,同事讓我背鍋另外一位波蘭工作者Anna,在一家咖啡廳工作了兩天,卻一分錢的工資都沒有拿到。她還發現別的同事讓她背鍋。「顧客說,不好意思這不是我點的單。經理就會說,對不起,是因為Anna語言不好弄錯了。每個人都讓我背鍋,連廚房的人都是。」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打工人;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被網友不斷的進行調侃與自嘲,成為2020年最流行的詞語之一。無論你是那個社會階層,通俗地說,呢都是打工人,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4.由於打工仔打工妹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錢財,引來更多的人來探討這一現象。尤其是今年有一位網紅的一段話: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裡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的生活當回事兒。早安,打工人!這種自嘲式的打工人,迅速被各地勞動人民轉發,席捲網絡與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