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舞蹈家楊麗萍在抖音發布的視頻下,一條熱評引發激烈爭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感受不到)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這條評論收穫了過萬的點讚數。
對此,楊麗萍回應:「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來一種特殊的味道。」
6月7日下午,知名演員戚薇發文力挺楊麗萍,稱女人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
「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時至今日還在給我們「女人」下定義,還把兒孫滿堂當作女人唯一的成就。。。生育工具?!呵呵,我們早就不是了!」
戚薇的微博在短短數小時內獲得了超過5萬個評論,閱讀數超過兩億,一時衝上微博熱搜。
傍晚時分,香港女星李若彤接力發聲,稱「作為一位未婚的成熟女性,每一天都收到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還不結婚」,她呼籲網友「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我都希望你不要因為年紀和別人的眼光,而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的決定,更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決定。」
目前,儘管微博上支持戚薇、李若彤等人的言論眾多,但網絡聲浪也並非一面倒,有網友抬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訓與支持者槓在一起,並認為這樣「不利於人類發展」,同時會給適齡生育的女性「帶壞了頭」。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錯覺,女性意見領袖越來活躍,科技公司裡女性CEO越來越多,身邊許多女性也擔當著重要角色,大家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的女權主義時代已經到來。但事實上,女性有很多基本權利仍然沒有得到社會尊重,比如不結婚、不生娃的權利。
如果你生活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種錯覺會更明顯。但隨著近年來上網人數的激增,人們意外地發現許多基本的現代觀念遇到了傳統觀念的強力挑戰,如將女性定位為「生育工具」的觀點,人們在一線城市大概是不敢公開談論的,但在網絡上,想要「回到過去」,擁護陳舊甚至反智觀念的聲浪越來越大。
一個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即便在歐美世界,女性的獨立價值至今也還沒有被完全承認。加拿大的布魯克大學在一項歷時5年的學術研究指出:為了持續地在各方面獲得優異的表現,現代女性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同年輕男性相比,年輕女性的抑鬱、焦慮和飲食失調的程度都更高。很多年輕女性都面臨著家庭和工作之間的艱難選擇,甚至對那些多年後才可能生育和工作的女性而言都是如此,而男生則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在世界範圍內,不少女權主義者多年來試圖以公益倡導的方式改善女性的地位。
但中國的女權潮流面臨更特殊的情況: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框架裡,女性參與各項事務並無制度性的障礙,所謂「女性能頂半邊天」,這也是一種政治正確;但另一方面,當女權主義者以結社的方式謀求更進一步地挑戰傳統的權力結構時,他們遭遇了非常大的挫折,以至於不少女權行動者說:「 2015年之後,我們都是在做不可能的事。」
這裡說的是2015年的「女權五姐妹」事件。其時,5位中國女權行動者因為計劃進行反對公交性騷擾的活動而被拘留,此前一度轟轟烈烈的女權倡導行動由此轉入低潮,在此後的兩年裡,女權組織大量消亡。
但女權行動者們在2018年裡找到了突破口——鼓勵女性指控性騷擾者的MeToo運動。2018年元旦,羅茜茜發布了她實名舉報博士導師陳小武性騷擾女學生的公開信,拉開中國MeToo運動的序幕;2018年7月,「公益圈」也出現了很多MeToo案件,隨後MeToo的範圍擴散到媒體圈,宗教圈等各個領域。
總有人不理解,他們問:女權主義者究竟想幹什麼?
其實很簡單,他們想改變千百年來已被視為理所應當的「父權制」。
簡單嗎?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非常複雜,非常困難。
女權行動者肖美麗說過一句話:不做就會永遠正確和優雅,做了就必須面對批評攻擊甚至失敗,但這就是想要改變一點什麼必須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