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我哪裡仇富了?孔夫子的財富觀

2021-02-07 齊魯壹點

文 | 雨蘭

閒來讀《論語》,發現裡面有不少孔子關於貧富的言論,覺得很有意味。

孔老夫子應該是安貧樂道的,他曾讚美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原文是: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孔老夫子雖然安貧樂道,讚賞安貧樂道,但他好像並不反對富貴。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有一回,孔子老夫子和學生子貢閒談,子貢問道:「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夫子就是夫子,閒談說話也很有水平。前一句話可以視為貧的風度,後一句話可以視為富的境界。

「富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話經常被人們當作鄙視富貴、安於貧困而滿懷豪氣地引用的話,這話的根兒就在《論語·述而》篇裡,不過,人家孔老先生的原話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現實生活中經常說富貴於我如浮雲的人,多少有點酸溜溜的,而這句話也多多少少把孔老師的話給斷章取義了,還是人家孔老師說得切實,話語裡哪有仇富的心理,多麼健康的貧富觀!而那些整天把「富貴於我如浮雲」掛在嘴上的人,等哪天遇到能夠富而且貴的機會,說不定早就奮不顧身地餓狼一樣地撲上去了。

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富且貴,有什麼不可以?又有什麼不好的呢?所以,人家孔老師還曾經很認真地說過了:「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你看,人家孔老夫子雖然是個教育家,是個理想主義者,但也沒有鄙視勞動人民的意思。而且,這從他收的學生家庭成分中也看出來。他對於學生無論貧窮富貴,都是平等對待的。看看孔老夫子的人生履歷,他自己也從事過許多人會認為下賤、下等的工作崗位呢,20歲時,曾管理倉庫,大約就是現在的倉庫保管員;21歲時,曾管理畜牧,放牧牛羊。以致後來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這句話要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小的時候很窮,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過去的「賤」和「鄙」,和現在的意思不一樣。即使他從事時間最長的教師職業,在元朝的地位是排在娼妓的後面的。

別看孔老夫子死後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一派榮耀。孔老夫子辦私學,自然也是要收學費的,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只要主動送給我十條幹肉的,我沒有不收留做學生的。」十條幹肉在當時算是很微薄的禮物了。這也說明,孔老夫子收的學費已經是夠低的了。

孔老夫子還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裡講貧賤、富貴,講為人處事處世之道,則與國家、與道聯繫起來,可謂立場高,格局大,說得透徹又深刻,也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讀來讀去,覺得孔老師說的還真是精闢透徹,意蘊深厚,簡潔明白。而且,人家孔老師的話沒有花架子,說得切實,平易,耐人尋味。就憑這些,俺也很樂意對著他的畫像恭恭敬敬、真真誠誠地叫他一聲:孔老師!雖然他長得一副黑老漢的土模樣,一點也不高富帥。

(來源:雨蘭詩書畫)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真的很「仇富」嗎?
    人們通常認為中國人比較「仇富」,這在網際網路的「快閃」般輿論呈現中尤顯突出。但仔細觀察,中國社會的真實「仇富情結」並不像它所帶來的表面印象那樣強烈,它並沒有超過這個問題在大多數社會裡的「正常範圍」。  比如看到富豪榜展示中國內地富豪的數量和實力都在增加,壓過了港臺富豪的風頭,內地輿論場的感受應當說是「不錯的」,妒忌和不滿決非這時候的主導性情緒。
  • 演講稿範文:為什麼會存在仇富心理
    >文/樊榮強 仇富和仇富心理這兩個概念,最近些年在媒體上出現得比較頻繁,而且新聞不斷。 因此,不論仇富還是仇窮,都是屬正常,當然,過度了就不正常。為什麼會有仇富心理呢?我認為有原因有三: 一是有些富人的作為可恨。我不否認有些富人「取之有道」,但是也有無數的富人「為富不仁」,靠的是強權支持、巧取豪奪、貪汙腐敗。我們沒法鑑別富人的好與壞,把富人都視為壞人,更省事簡單。
  • 童年的故事,被我從孔夫子找到了
    2020-11-19 11:32:28 來源: 孔夫子舊書網 舉報
  • 仇富社會與仇法
    客觀的事實是一個人不管財富多寡,善惡皆有可能。有些富人有慈愛心,能夠福澤社會;有些富人只有貪婪心,錢越多越越是大奸大惡。同樣的情況,有些窮人質樸愛人,是鄉裡街坊的和諧力量;有些窮人狼心狗肺,愈窮愈不講道義,輕的是潑皮無賴,重的殺人越貨。過去,中國通過人的財富,將人貼上標籤,如資本家、小資本家、小業主、工人、地主、富農、中農、下中農、貧農。
  • 孔夫子:別拜了,老夫不「受賄」!
    這人啊,一慌張,看見啥都覺得像救命稻草,於是乎,孔夫子的雕像在他們看來就格外地「眉清目秀」。雞蛋、點心、牛奶、蘋果、飲料各種「供品」在雕像前堆滿,更有「貼心之人」擺上了健胃消食片,唯恐老夫子在天有靈吃壞了肚子耽誤了「保佑」他……你問孔夫子看到這一切感動不感動?我覺得至聖先師倘若真的在天有靈,怕是也要高呼一句「不敢動」!孔老夫子是何等樣人?
  • 民間故事:三人講段子,孔夫子面前比鬍子
    鬍子長的人有錢,遇事愛出風頭,率先說:「鬍子長,鬍子長,天下的鬍子我為王。」鬍子長的人心想:我「鬍子長」已經為王了,看你們二人還怎麼說。鬍子短的人心胸狹窄,為人狡詐,遇事不饒人。他把短鬍子摸了摸,說:「鬍子短,鬍子短,天下的鬍子歸我管。」說完,鬍子短的人洋洋得意,別看你為王,到最後還是歸我管咧!
  • 那些「仇富」的村民不會放過你的
    前幾天,有自稱「大衣哥」朱之文的粉絲借著酒勁,猛踹「大衣哥」家的門,還恬不知恥地「揚言」:「沒事,我該跺跺,他不管我」。而朱之文最後的底線卻是「不進我的臥室裡」。朱之文說「我不知道他們在拍什麼,但是拍那個是掙錢的,有人拍我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買了一輛小汽車」。有些人甚至在大門口一直喊朱之文,讓他出來,不出來就往院子裡扔石頭。
  • 重溫《精英律師》,終於發現戴曦為啥變得越來越討厭,原因是仇富
    《我的前半生》裡的重要角色幾乎都在該劇登場。靳東、藍盈瑩的確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包含了正義、良知的精彩故事。魅野近日重溫了該劇,也發現了故事裡爭議巨大的戴曦,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讓人討厭的真正原因。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她喜歡「殺富濟貧」,她本質上很「仇富」。
  • 更多的是仇富
    在我看來,在這片罵聲中,仇富的心態應該更重一些。所有人都在罵羅志祥渣男,但是如果你也有對這些女人招之即來的能力的時候,你會不會像現在手握鍵盤的你一樣,坐懷不亂呢?很多人罵他更多的原因是嫉妒他,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這個本事呢?活了幾十年還是處男一枚,越想心裡越氣,將所有的責任都附加在了羅志祥的身上。
  • 93年廣州包租婆D姐坐擁400棟樓,嫉妒要有力量,而非質疑和仇富
    準確來說,這是一種仇富心理,是超越了羨慕的嫉妒。02我是一個農村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到大,我有很多次羨慕別人的時候,但我從不惡意嫉妒。上學時,我羨慕他們食堂吃午飯的時候,可以多加一份雞腿,而我只打一份米飯,然後讓食堂的師傅在飯裡加一勺菜湯;我羨慕他們放假的時候,可以約著出去逛街,而我要和爸爸媽媽下地幹活,我羨慕他們吃著冰激凌的時候,而我卻汗流浹背。我羨慕,所以我努力,從不抱怨。雖然我的起點低,但是,我看見了父母拼盡全力,想要給我最好的樣子。
  • 財富自由-如何成為富人
    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奴僕,取決於我們的思維觀念和財富認知。 在這兒我們該努力思考:我們該如何成為富人?是什麼制約著我們成為富人呢? 1.智慧,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寶貝,一個人一旦擁有了它,別人就很難將它搶走,這一點從猶太人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猶太人是世界上每天讀書最多的民族,也是最會做生意的民族。
  • 恭賀財神爺趙元帥聖誕,品讀道教財富觀
    藉此良辰吉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在財神信仰之下,道教文化究竟開出了怎樣的一種財富觀。玄壇寶誥至心皈命禮。位列玄壇。金輪如意。黑虎吼時。天下妖魔皆喪膽。金鞭起處。世間邪魅悉潛形。受命玉帝。管理財源。統帥雷部。號令瘟火。賞善罰惡。至公至正。大悲大願。巡查壇院。玄壇趙天君。掌理天下財源。督財府中大元帥。玄化財神天尊。
  • 雷射影像技術揭示聖賢孔夫子鳥的鳥嘴效應的早期喙功能與發育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傳統考古學憑化石推敲鳥或恐龍的外觀,準確度成疑,更何況要研究孔夫子鳥的鳥嘴效應的早期喙功能與發育。香港大學經多年的研究,利用新雷射技術,分析恐孔夫子鳥的鳥嘴效應的早期喙功能與發育,重塑首個孔夫子鳥的身體輪廓。
  • 幫助孩子樹立財富觀,家長要記住「勤勞未必能分得了財富」這句話
    文/爸媽快來看在孩子的成長裡,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期盼無非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期盼的同時也希望孩子未來可以在金錢方面無所憂無所慮,於是關於孩子金錢的財富觀培養很多家長也比較上心,但是在很多金錢觀的培養裡家長教孩子的口訣就是「勤勞致富」,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勤勞的小蜜蜂才能釀出更多蜜餞,但生活的現實告訴我們勤勞可以致富
  • 金莎發問號表情包闢謠談戀愛:別瞎說 影響我相親
    微博中她可愛地用了傑瑞鼠滿臉問號懵逼的表情圖,並配文:「別瞎說,影響我相親。」來源:新浪娛樂
  • 史錢史|「我是孔夫子的學生,我有筆買賣想跟您做……」
    「這是上天賜給我的寶玉啊!」端木老爺為這個孩子起名「賜」。從小受家庭薰陶,端木賜經商頭腦靈活,20歲時便已承擔起家族企業。本來,端木賜會像其他的富二代一樣,每天快樂地賺錢、花錢,做個簡單的有錢人。「我是孔夫子的學生,我有一筆買賣想跟您做……」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子貢每到一處跟人談生意,總會像掏名片一樣,張口就來這麼一出自我介紹。當時的孔子雖然沒有後世的盛名,但在當時也算是一個知名品牌,這成了子貢經商的軟實力。
  • 仇富,不想嫁給有錢人!
    唐初露頭一扭:「我仇富,不想嫁給有錢人!」陸寒時但笑不語,將手裡的財產轉移文件甩到了唐初露臉上,「我已經把我所有動產不動產全都轉到了你名下,現在你才是有錢人。」「還有……」他扯開自己的領帶,「我不仇富,也不排斥和富婆在一起。」唐初露:「……」陸寒時逼近她,氣場強大得完全不像一個剛才已經變成了窮光蛋的男人。他低頭,眸色比夜還黑,握著她纖長的脖子咬牙切齒,「所以,還要離婚嗎?」
  • 書業訪談錄︱21世紀琉璃廠:專訪孔夫子舊書網創始人孫雨田
    孔夫子舊書網創始人孫雨田先生肖:孔夫子舊書網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孫: 2002年我創辦孔夫子舊書網,到2006年底、差不多到2007年新年的時候開始收費。中間大約5年的時間沒收過一分錢。孔網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就是租金和交易費。
  • 古人一直都曲解了孔夫子的話?
    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風》不僅被孔夫子排在了全書最靠前的部分,還佔據了整部書一半多的篇幅,這160篇詩歌,歷來都被評為「《詩經》最精華的部分」,所以對「風」的解讀,也會影響對整部《詩經》的理解。不過,從古到今人們對「風」有很多種解讀,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不知不覺間,明星成仇富對象 ?
    不知不覺間,明星成仇富對象 ?對此,有個別愛憤青的小可愛,就受不了了。跑出來不吐不快:這都啥事兒?現在不關注疫情,隨便來個出軌門就刷屏了。這位仁兄這一手玩得夠贊,但說白了也只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裡,對明星的仇富心罷了。不要說得這麼大言不慚,這樣就很高尚,就顯得覺悟很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