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悟元子劉一明
《西遊記》者,元初長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洩者,真君洩之。章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辭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真竅妙,無不詳明且備。可謂拔天根而鑽鬼窟,開生門而閉死戶,實還元返本之源流,歸根復命之階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聖,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可取;不必遭八十難之苦,而觔鬥雲可過;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金箍棒可畢。蓋西天取經,演《法華》、《金剛》之三昧;四眾白馬,發《河》、《洛》、《周易》之機;九九歸真,明《參同》、《悟真》之奧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門之妄作;窮歷異邦,指腳踏實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盡性者必須至命,三徒歸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當修性。貞觀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東,貞下有還原之秘要;如來造三藏真經,五聖取藏傳世,三五有合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於此。其有脾於聖道,啟發乎後學者,豈淺鮮哉?憺[澹]漪道人汪象旭,未達此義,妄議私猜,僅取葉半簡,以心猿意馬,畢其全旨,且註腳每多戲謔之語,狂妄之詞。咦!此解出,不特埋沒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誤後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遊》為何書者,皆自汪氏始。其後蔡、金之輩,亦遵其說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遺害,尚可言哉?繼此或自為頑空,或指為執相,或疑為閨丹,或猜為吞咽。幹枝百葉,各出其說,憑心造作,奇奇怪怪,不可枚舉。此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也。自悟子陳先生《真詮》出,諸偽顯然,數百年埋沒之《西遊》 ,至此方得釋然矣。但其解雖精,其理雖明,而於次第之間,仍未貫通,使當年原旨,不能盡彰,未克盡美而未盡善耳。予今不揣愚魯,於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細微解釋。有已經悟子道破者,茲不復贅,即遺而未解,解而未詳者,逐節釋出,分晰層次,貫串氣。若包藏卦象,引證經書處,無不—註明。俾有志於性命之學者,原始要終,目瞭然,知此《西遊》乃三教家理,性命雙修之道,庶不惑於邪說淫辭,誤入外道旁門之塗,至於文墨之工拙,則非予之所計也。
時在乾隆戊寅孟秋三日,榆中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明自序。
西遊之書乃曆聖口口相傳,心心相印之大道。古人不敢言者,丘祖言之,古人不敢道者,丘祖道之,大露天機,所關最重。是書在處,有天神護守,讀者須當淨手焚香,誠敬開讀。如覺悶倦,即合卷高供,不得褻慢。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立言,與禪機頗同,其用意處,盡在言外,或藏於俗語常言中,或託於山川人物中,或在笑戲裡分其邪正,或在言字上別其真假,或借假以發真,或從正以劈邪,千變萬化,神出鬼沒,最難測度,學者須要極深研幾,莫在文字上隔靴搔癢,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神仙之書也,與才子之書不同。才子之書論世道,似真而實假;神仙之書談天道,似假而實真。才子之書尚其文,詞華而理淺;神仙之書尚其意,言淡而理深。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貫通三教家之理,在釋則為金剛法華,在儒則為河洛周易,在道則為參同悟真,故以西天取經,發金剛法華之秘,以九九歸真,闡參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師徒,演河洛周易之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案有案之意,回有回之意,句有句之意,字有字之意,真人言不空發,字不虛下,讀者須要行行著意,句句留心,字不可輕放過去。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世法道法說盡,天時人事說盡,至於學道之法,修行應世之法,無不說盡。乃古今丹經中第部奇書,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轉生殺之法,竊造化之道,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非切執心著意、玩空寂滅之事。學者須要不著心猿意馬、幻身肉囊,當從無形無象處,辨別出個真實妙理來,才不是枉費功夫。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大道,乃先天虛無之學,非切後天色相之邪術。先將御女閨丹、爐火燒煉劈開,然後窮究正理,方有著落。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每宗公案,或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多寡不等,其立言主意,皆在公案冠首已明明題說出了,若大意過去,未免無頭無腦,不特妙義難參,即文辭亦難讀看。閱者須要辨清來脈再看下文,方有著落。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每回妙義全在題綱二句上。題綱要緊字眼,不過二字。如首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靈根即上句字眼,心性即下句字眼,可見靈根是靈根,心性是心性,特用心性修靈根,非修心性即修靈根,何等清亮?何等分明?如次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悟徹即上句字眼,斷魔即下句字眼,先悟後行,悟以通行,行以驗悟,知行相需,可以歸本合元神矣。篇中千言萬語,變化離合,總不外此提綱之意,回回如此,須要著眼,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取真經即取西遊之真經,非西遊之外別有真經可取,是不過借如來傳經以傳西遊耳。能明西遊,則如來三藏真經即在是矣。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每宗公案收束處皆有二句總結,乃全案之骨子,其中無數妙義,皆在此二句上著落,不可輕易放過,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乃三五合,貞下起元之理,故唐僧貞觀十三年登程,路收三徒,十四年回東,此處最要著眼。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通關牒文乃行道者之執照憑信,為全部之大關目,所以有各國寶印,上西而領,回東而交,始終鄭重,須臾不離,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大有破綻處,正是大有口訣處。惟有破綻,然後可以起後人之疑。心不疑,不能用心思,此是真人用意深處,下筆妙處。如悟空齊天大聖,曾經八卦爐煅煉,已成金剛不壞之軀,何以又被五行山壓住?元奘生於貞觀十三年,經十八年報讎,已是貞觀三十年,何以取經時又是貞觀十三年?蓮花洞悟空已將巴山虎倚海龍打死,老妖已經識破,何以盜葫蘆時又變倚海龍?此等處大要著意。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通關牒文有各國寶印,乃西遊之妙旨,為修行人安身立命之處,即他家不死之方,此等處須要追究出個真正原由來。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每過難,則必先編年記月,而後敍事,隱寓攢年至月,攢月至日,攢日至時之意,其與取經回東,交還貞觀十三年牒文同機關,所謂貞下起元,時辰內管丹成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著緊合尖處,莫如巴蕉洞、通天河、朱紫國三案。巴蕉洞言火候次序,至矣盡矣;通天河辨藥物斤兩,至矣盡矣;朱紫國寫招攝作用,至矣盡矣。學者若於此處參入,則金丹大道可得其大半矣。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合說者,有分說者。首七回,合說也,自有為而入無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無不具備。其下九十三回,或言正,或言邪,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撥火候之差,不過就事而分晰之,總不出首七回之妙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即孔子窮理盡性至命之學。猴王西牛賀洲學道,窮理也;悟徹菩提妙理,窮理也。斷魔歸本,盡性也。取金篐棒、全身披掛,銷生死簿,作齊天大聖,入八卦爐煅煉,至命也。觀音度三徒,訪取經人,窮理也。唐僧過雙叉嶺,至兩界山,盡性也。收三徒,過流沙河,至命也。以至群曆異邦、千山萬水,至凌雲渡、無底船,無非窮理盡性至之學。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劈邪歸正,有證正劈邪之筆,如女人國配夫妻,天竺國招附馬,證正中劈邪也;獅駝國降三妖,小西天收黃眉,隱霧山除豹子,劈邪歸正也。真人意雙關,費盡多少老婆心,蓋欲人人成仙,個個作佛耳。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寫正道處,有劈旁門處。諸山洞妖精,劈旁門也;諸國土君王,寫正道也;此全部本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所稱妖精,有正道中妖精,有邪道中妖精。如小西天獅駝洞等妖,旁門邪道妖也;如牛魔王、羅剎女、靈感大王、賽太歲、玉兔兒,乃正道中未化之妖,與別的妖不同,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演卦象有重複者,特因事而發之,雖卦同而意別,各有所指,故不妨重複出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欲示真而先劈假之法。如欲寫兩界山行者之真虎,而先以雙蟻嶺之凡虎引之;欲寫東海龍王之真龍,而先以雙蟻嶺蛇蟲引之;欲寫行者八戒之真陰真陽,而先以觀音院之假陰假陽引之;欲寫蛇盤山之龍馬,而先以唐王之凡馬引之;欲寫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黃風妖之假土引之。通部多用此意。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最難解而極易解者,如三徒已到長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壓住?悟能又有錯投胎,悟淨又貶流沙河,必須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蓋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雲棧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筆雙寫,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有不同而大同者。如西遊記本為唐僧西天取經而名之,何以將悟空公案著之於前乎?殊不知悟空生身於東勝神洲,如唐僧生身於東土大唐;悟空學道於西牛賀洲,如唐僧取經於西天雷音;悟空明大道而回山,如唐僧得真經而回國;悟空出爐後而入於佛掌,如唐僧傳經後而歸於西天。事不同而理同,總西遊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每到極難處,行者即求救於觀音,為西遊之大關目,即為修行人之最要著。蓋以性命之學,全在神明覺察之功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前七回,由命以及性,自有為而入無為也;後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無為而歸有為也。通部大義不過如是。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三藏喻太極之體,三徒喻五行之氣。三藏收三徒,太極而統五行也;三徒歸三藏,五行而成太極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言唐僧師徒處,名諱有二,不可概而論。如元奘、悟空、悟能、悟淨,言道之體也;三藏、行者、八戒、和尚,言道之用也。體不離用,用不離體,所以人有二名。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唐僧師徒,有正用,有借用。如稱陳元奘唐三藏,孫悟空孫行者,豬八戒豬悟能,沙悟淨沙和尚,正用也;稱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借用也。正用專言性命之實理,借用兼形世間之學人。不得列混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以三徒喻外五行之大藥,屬於先天,非後天有形有象之五行可比,須要辨明源頭,不得在肉皮囊上找尋。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三徒皆具醜相。醜相者,異相也。異相即妙相。正說著醜,行著妙,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三徒到處,人多不識,見之驚疑。此等處須要細心辨別。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三徒本事不。沙僧不變,八戒三十六變,行者七十二變。雖說七十二變,其實千變萬化,不可以數計。何則?行者為水中金,乃他家之真陽,屬命,主剛,主動,為生物之祖氣,統七十二候之要津;無物不包,無物不成,全體大用,以貫之,所以變化萬有,神妙不測。八戒為火中木,乃我家之真陰,屬性,主柔,主靜,為幻身之把柄,只能變化後天氣質,不能變化先天真寶,變化不全,所以七十二變之中,僅得三十六變也。至於沙僧者,為真土,鎮位中宮,調合陰陽,所以不變。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三徒神兵大有分曉。八戒、沙僧神兵,隨身而帶,惟行者金篐棒變繡花針,藏在耳內,用時方可取出。此何以故?夫釘鈀寶杖雖是法寶,乃以道全形之事,經師指,自己現成,若金篐棒,乃曆聖口口相傳,附耳低言之旨,系以術延命之法,自虛無中結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縱橫天地莫遮欄,所以藏在耳內。這些子機秘妙用,與釘鈀寶杖天地懸遠。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以三徒喻五行之體,以三兵喻五行之用。五行攢簇,體用俱備,所以能寶唐僧,取真經,見真佛。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悟空每到極難處,拔毫毛變化得勝。但毛不,變化亦不。或拔腦後毛,或拔左臂毛,或拔右臂毛,或拔兩臂毛,或拔尾上毛,大有分別,不可不細心辨別。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寫悟空變人物,有自變者,有以棒變者,有以毫毛變者。自變棒變,真變也;毫毛變,假變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稱悟空,稱大聖,稱行者,大有分別,不可概而論,須要看來脈如何。來脈真則為真,來脈假則為假,萬勿以真者作假,假者作真,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悟空到處自稱孫外公,又題五百年前公案。孫外公者,內無也;五百年前者,先天也。可知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乃他家不死之方,非己所産之物。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孫悟空成道以後,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鬧天宮,諸天神將皆不能勝,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經,每為妖精所困?讀者須將此等處先辨分明,方能尋得出實義,若糊塗看去,終無會心處。蓋行者之名,系唐僧所起之混名也。混名之名,有以悟的必須行的說者,有以概修行說者。妖精所困之行者,是就修行人說,莫得指鹿為馬。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唐僧師徒每過國,必要先驗過牒文,用過寶印,才肯放行。此是取經第件要緊大事,須要將這個實義追究出來。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西遊經人註解者不可勝數,其中佳解,百中無。雖悟子真詮為西遊註解第家,未免亦有見不到處。讀者不可專看註解而略正文,須要在正文上看註解,庶不至有以訛傳訛之差。知此者方可讀西遊。
讀西遊當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來覆去,極力參悟,不到嘗出滋味,實有會心處,不肯休歇。如有所會,再看他人註解,擴充自己識見,則他人所解之臧否可辨,而我所悟之是非亦可知。如此用功,久必深造自得。然亦不可自以為是,尤當求師印證,方能真知灼見,不至有似是而非之差。
以上四十五條,皆讀西遊之要法,謹錄卷首,以結知音,願讀者留心焉。
如欲飽餐南師法乳,不妨焚香跏趺,隨文入觀,堅凝正心,所得必然大大不同。
▽
南師懷瑾先生新著《洞山指月》,
順明師之手指睹明月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