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此文前,請打開下方音樂
▼
人間世·音樂肖像
NO.020 致 葉佳琪
音樂創作:孔祥東
肖像創作:郭 一
↓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
「'兩個白鍵,兩個黑鍵',一首由孔祥東老師私人訂製、即興發揮的曲子以及一張黑白肖像照,深深打動了我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音樂的力量是偉大的,同樣打動我的,是出徵時,當國歌奏起,讓原以為堅強的我不再假裝堅強。
沒有生而英雄,只有選擇無畏,作為一名黨員青年,我為能夠在這場戰「疫」中貢獻一份力量感到自豪。」
2月19日,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時被告知將到雷神山醫院馳援,隊員們的心情都很激動、振奮,但到達現場才發現面對的是『裸病房』。我們「領到」任務時,病區尚未完全建成,醫療設備未到位,信息作業系統需調試,甚至病床上的床單、被褥都沒有。我們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對病房進行驗收、設計進出路線、搬運物資。庫房離病區有一段距離,我們醫務人員便「因地制宜」,用木板車將醫療設備從庫房運到病區。當時的武漢時常下雨,小車在泥濘的路上艱難拖行,設備運到病區後,需要醫務人員自己扛下來,拆開包裝,安裝,調試。此外,保潔的任務也落在大家的肩上。大大小小的活,黨員和科主任們衝鋒在前,90後聽從指揮,經過48小時的緊張籌備,醫療隊接管的普通病房於2月22日開始收治患者,ICU也於24日「營業」。在那裡,看到了醫護人員的純粹,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儘快救治患者。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掃描下方二維碼
獲取「人間世·音樂肖像」合輯
了解更多他們與武漢的故事…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短片)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一下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
但,許多無交集的陌生人卻因此相逢。
在突如其來的兇猛疫情面前,SMG紀錄片中心《人間世》節目組決定深入武漢紅區,去記錄危難之中激發的人性光輝。
在武漢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肩負使命的攝製組採訪了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近百位醫務人員,也記錄下了重症病房裡的生離死別。歷時數月,跨越冬夏,輾轉滬鄂兩地;氣溫逐漸回暖,《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也終於與觀眾們見面。
「我們要記錄的是多麼龐大複雜的敘事。這裡面,應該不存在什麼英雄主義,而是深重災難下,每個人表現出的德行。」總導演範士廣說道。在第四集《臉龐》中,100位援鄂醫療隊員的戰疫記憶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因此也讓導演有了「把這些令人感動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知道」的想法和動力。恰巧在今年3月,著名鋼琴藝術家孔祥東希望和紀實人文頻道展開合作,用音樂向「逆行者」致敬,在藝術中找到一個出口,撫慰和療愈他們的心靈。於是,我們邀請到了30位上海援鄂醫護人員來到「人間世·音樂肖像」的活動。三天中,孔祥東先生用他獨創的音樂創意,並與著名青年攝影師郭一先生的肖像拍攝做結合,為這些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創作專屬於他們自己的樂曲和肖像照,呈現出了完整的生命之歌。音樂家孔祥東說:「音樂的『樂』,繁體字即為「樂」,而它是『藥』的一部分——因此,音樂是良藥。」他讓每一位醫護人員在琴鍵上隨機按下四個音,隨即他便能根據這四個音,創作出一首完整的曲子來。每一段即興樂曲演奏完,都會有一個情不自禁的擁抱。雖然此前是陌生人,但音樂好像有魔力,短短幾分鐘,就把人拉得很近。攝影師郭一說:「每一雙眼睛背後,都是一個故事;而鏡頭與光影則能結構出人的心中之光。」在孔祥東用黑白琴鍵創作出一首首音樂之後,郭一便用黑白影像,去捕捉一張張純粹的臉龐。攝影棚就搭建在鋼琴旁,一張黑幕,兩盞燈,一束光打在被拍攝者臉上。他說,他的靈感來自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莎翁的詩對我來說,就像一道光。人的存在,就是光的明暗交界線。在這個拍攝項目中,醫護人員就像遊走在這條線兩端的人,他們勇敢地走進黑暗中去,就是為了給我們光明。」而鏡頭中,他們有的眼神堅定,有的包含沉思,有的隱藏著痛苦。郭一不去幹擾,只用鏡頭忠實記錄。在現場,郭一一邊拍照,一邊聽著孔祥東前一刻創作的「音樂肖像」錄音回放。瀰漫在整個空間的音樂,也是他拍攝的一部分。「這是音樂和攝影的碰撞,我所定格的瞬間,是音樂的一種延續。」
而這,也是對那些平凡而偉大的醫護人員們,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