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
這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陳情令》中的一句臺詞,也是其中令我感觸深刻的一句話語。
在有些人看來,雖簡陋不過短短二字簡言,也或許寥寥無需重視,太稀鬆平常不過。
更甚至,這句話它比不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情深厚誼;
沒有「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溫柔繾綣;
更不似「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的相思綿長;
但是,它卻包攬了一個人的失而復得,情深意長,十六年歲月中孤寂難熬卻又轉瞬間「柳暗花明」景象。
其中故事大抵是這樣的:
於雲深不知處又一年的聽學季,各仙門世家公子應邀前來,而其中有一人灑脫無羈,無規無矩,又恰被他所「抓獲」,就此結下「梁子」。
又恰好「梁子」易結不易解,而魏無羨又恰好有一身死纏爛打的本事,對於他看中的人,從來也不「輕易」放過。
藏書閣戲耍、飲天子笑、戒尺三百……不過短短些許時日,就破了他好多禁忌,也就此徹底入了藍忘機的世界。
這算是一場完全相識,到後來多次患難與共,尋陰鐵、殺屠戮玄武、伐溫氏,促成了一場相知相惜。
其實也大抵不過是「異性相吸」的道理,猶如「古板」,是魏無羨眼中所視的藍忘機,與他無拘無束不同,而藍忘機所處世界,清淨而又平庸,魏無羨的熱情與瀟灑是他不曾接觸到的東西,對彼此的矚目也大多由此而來。
而一次次攜手與共,卻又展現了不相上下的修為,以及共有的一顆「鋤奸扶弱」之心,以至於被性格所吸引的同時也深深認同了這個人。
這樣的感情純粹也簡單,現實之中或許也更能持久,只是未曾料想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硬生生將彼此分隔兩端。
「孰強孰弱,孰黑孰白」仍流連於耳,他也不是不信、不懂他,只是終究不懂修詭道意欲為何?
然而不曾等他反應過來,魏無羨就已經成了他再也觸及不到的人。三百戒鞭痛,三年禁閉苦,掰不回那顆悔不及當初的心。
所幸,劇中人有劇中情景,於他,為時未晚,十六年後得以重聚。
相遇是始料未及,緣起猝不及防,那個人,毫無預兆地出現你的世界裡,讓你感受到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情緒,明白什麼是欣喜,什麼是情深不移,卻沒有陪你一生一世。
那個人,轉瞬之間淡出了你的世界,成了你拼命也抓不住的泡影,卻贈予一場相思,半生孤寂。
十六年時光,他黯然度過,十三年尋覓,又毫不停歇,天上人間,或許再尋不出這樣的執著,生不了如此的執念。
僅憑「未見屍首」,便茫茫然遍尋十三年,總是了無音信,也痴心不改。
然而,不怕相思苦,只怕相思無果,無處傾訴。
「有人說思念像沙漏的一粒沙,隨時間而堆積。我對你的思念早已累積成撒哈拉沙漠,等待你久旱逢甘霖般出現滋潤我饑渴的心,就像粉紅拿鐵香醇令人不忍釋手。」
換言之,相思,是期待回應的,有一個有始有終的結果,而不是漫長時光而過,還是一個人相思成疾,無藥可醫。
試想,若沒有聶懷桑的局,沒有魏無羨重回於世,藍忘機如此而過的十六年有多少意義?一切作為又有多少價值可言?
世間感情,都期盼一個圓滿的結局,臨到中途戛然而止的感覺誰都不喜,畢竟,對於所有的相遇不是為了最後分離而有所期盼。
如果相遇得來驚鴻,此情得來刻骨,無果而終誰又甘願呢?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我想,眼神是騙不了人的,而藍湛十六年後的一聲「幸好」,也包含了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魏無羨是他此生都不會再放手的執著。
自始至終刻畫出來的又仿佛只一句:
遇見你是故事的開始,走到底才是餘生的歡喜,也是一生所求。
《陳情令》曾以為年少情深,也可以由愛生恨,兩相訣別
《陳情令》始於心動,終於白首,擁之則安,伴之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