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鳳凰
《親愛的自己》播出後,雖然主演劉詩詩的演技被部分觀眾質疑,稱劉詩詩的演技太過於浮誇,令人出戲。
不過隨著劇情的進展,除主角以外的其他配角故事線逐漸展開,不少觀眾對這部劇集的評價也呈現「真香」定律。
其中闞清子飾演的張芝芝引發了不少觀眾的討論與共鳴。
張芝芝的「工具人」老公、強勢到近乎不講理的婆婆以及她在育兒和職業生涯中的取捨,實際上是不少女性日常生活的縮影。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播出時,不少人認為「陳婷」這個角色已經是集歇斯底裡、胡攪蠻纏等等惡習於一身,很難被其他反面角色所超越。
誰知《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的婆婆比起陳婷而言更勝一籌,分分鐘令人感受到什麼叫做窒息。
張芝芝的婆婆在劇中出現後,立刻強勢介入兒子與兒媳的家庭,並且把兒媳當做自己的「工具人」,家中的一切都要按照她的心願運行。
張芝芝與老公劉洋原本有個可愛的女兒,但婆婆一上線,立刻要求張芝芝準備懷二胎,並且表示要生男孩。
生男孩、生女孩不是靠著喊口號就能決定的,更何況張芝芝自己對於生二胎並沒有太多想法。
但是婆婆採取了「威逼利誘」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對張芝芝進行洗腦。每天張芝芝回家,婆婆立刻手捧一碗濃濃的中藥要求她趁熱喝下去。喝藥不夠,還要告訴張芝芝,這是偏方,喝了能生兒子。
上班辛苦一天,回家還要喝中藥,天長日久張芝芝心中也不免厭煩,在與婆婆推拉的過程中把藥灑在地上。
按照一般的婆媳劇走向,婆婆一定會破口大罵兒媳沒良心。張芝芝的婆婆,卻更加技高一籌。
眼看藥灑了一地,張芝芝的婆婆立刻給了自己一耳光,稱是自己的錯。張芝芝見狀,哪能不妥協?
於是中藥分量再加碼不說,就連自己的女兒也覺得「媽媽壞,欺負奶奶」。
遇上此等段位的婆婆,張芝芝,慘。
有了一次妥協,就有一萬次妥協,張芝芝在家中被婆婆逐漸逼迫得喘不過氣來,女兒又在婆婆的「教唆」下不再與她親近,張芝芝和老公攤牌,稱自己再也受不了這位強勢的婆婆了。
原本該承擔起妻子與母親之間溝通橋梁的老公劉洋,卻乾脆撒手不管了。
張芝芝的老公劉洋,在張芝芝的育兒過程中完全缺位,好像孩子跟他毫無關係。
在妻子與母親發生矛盾的時候,劉洋更是直接跑路,以看戲的心態看著家中的兩個女人吵作一團。
在張芝芝的婆婆還沒有搬來與小兩口同住時,劉洋就曾展現出自己不負責任的一面。
因為傳統觀念的原因,張芝芝的婆婆一直希望兒子兒媳再拼一把,生個男孩。
每次在電話中聊到這個問題,劉洋就會立刻把電話遞給妻子,自己躲在一邊。
也正因為他這樣不管不顧的態度,導致這對婆媳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
在張芝芝忍受不了婆婆的強勢,終於爆發的時候,劉洋又突然出現,指責自己的妻子,對長輩不孝順、玻璃心等等。總之這位丈夫不僅不能充當家庭矛盾中的潤滑劑,反而時不時來添亂。
不少網友乾脆喊話張芝芝,這樣的老公還是別要了。
除了婆媳矛盾、老公缺位以外,張芝芝在職場上面對的困局,也是不少觀眾表示感同身受的一點。女兒在上幼兒園,免不了會有家長之間的交際,有交際就會有攀比,繼而造成焦慮。
另外張芝芝也因為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將面對不少職場中的隱形歧視。
用人單位認為這類孩子年齡不大的員工,尤其是女員工不會將百分百精力用在工作上,而且面對出差、加班等也會百般推辭,倒不如把她們調到無關緊要的崗位上去,這樣對誰都好。
但是對於張芝芝來說,被調換到這樣的崗位,就意味著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多少可以奮鬥的空間,更沒有晉升的可能。
普通白領家庭的育兒壓力並不小,加之婆婆又給了生二胎的壓力,張芝芝在看不到職業前途的崗位上供養兩個孩子,可能性實在不大。
然而如果張芝芝從現有崗位離職去尋找收入更多的職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年紀太小會導致她在職場的競爭力大打折扣,甚至只有工資較低的基礎崗位供她選擇。
也難怪不少觀眾表示,雖然主角的故事線讓人有些出戲,但闞清子飾演的張芝芝卻說出了不少職場女性的困局與心聲。
女性的育兒壓力之大,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婆媳矛盾、丈夫缺位以及職場困境,往往是一環套一環相伴而生,更是給人一種無處可逃的窒息感。
當然也有不少觀眾表示擔心,此前不少電視劇都遭遇了「翻車」,這部電視劇目前對於張芝芝一家刻畫得細膩且真實,未來會不會為了反轉而強行反轉?
電視劇畢竟還是要有正向結局,張芝芝與婆婆、丈夫之間的矛盾想必最終也會得到解決,觀眾關心的是這種矛盾最終解決的方式是否令人信服及認同。
不過該劇導演、編劇此前拍過不少享譽全國的家庭劇,相信這部劇集最終能夠給觀眾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