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一
朋友圈裡又一個「蹦床體驗館」開業了。
這兩年,這種網紅蹦床實在是火得很。
大人、小孩,閨蜜、情侶……簡直成了全民娛樂。
之前焦作一家蹦床運動館開業,日流量高達幾千人。
各種體驗的照片和短視頻也屢屢刷屏,總引得點讚無數。
/01/
或許你還記得今年5月份發生的那起蹦床事故:
「人體炸彈」玩法
事故發生時的監控視頻
黃衣服的為安全工作人員
而這樣的事故並不是個例。
但事實上這項運動卻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安全:
「 蹦床並不是說一個老少皆宜的運動,它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
「在空中的時候,如果說身體不能跟意識反應去走的話,就會有很大的風險。」
而衍生出來的各種網紅刺激項目:「人體炸彈」,「蜘蛛塔」……危險更高,在沒有專業的指導,和專業的保護下,很容易出現事故。
「人在失衡情況摔下時,很容易傷到脆弱的脊柱。」
隨著蹦床市場的火爆,一家接一家蹦床體驗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蹦床的工作人員本該持有相關證書方能上崗。
但大多數新店為了迅速掙錢,並不會費時費力請專業人員,通常簡單培訓兩三天,安全人員就算是到了位。
「幾乎每個蹦床館都出過事,崴腳都是經常現象。」
「有個蹦床館一個星期出了兩三回事故。」
事實上,不僅是蹦床。
眼下,包括蹦床在內的各種網紅遊樂項目層出不窮。
在帶來新奇、緊張、刺激的同時,問題卻頻頻出現。
/02/
「玻璃滑道」是這兩年又一個大火的項目。
從透明的玻璃滑道中飛速前進:「太刺激了」,「太爽了」……
一景區設立玻璃滑道兩年,累計吸引100萬人次乘坐,收入驚人。
低門檻,低投入,高回報,高曝光。
讓玻璃滑道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景區泛濫。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國內所有玻璃滑道建設方都不具備資質。
造假成本低廉,沒有國家建造標準,完工後沒有審批驗收等都是業內皆知的問題。
或許有不少人覺得玻璃滑道就跟小時候坐滑梯一樣,能有什麼危險?
然而各類死傷事故,已經將它的危險赤裸裸的展示在我們面前。
玻璃滑梯速度過快,尤其遇上下雨天,速度很容易失控。
一家玻璃滑道的建造商曾說了一句讓人不寒而慄的話:「前幾年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出了事)人命還便宜點,賠個十萬,七八萬的就過了。」
今年8月,虎谷峽景區,玻璃滑道事故直接造成1死20傷。
我國雖有《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目錄》,但「網紅」項目名稱多樣,無法對其按照特種設備予以監管。
監管存在空白,自然引發利益衝動。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獲得更大的利潤。
花樣越玩越多。
/03/
前不久偶然看到一張動圖。
一個男子在玩高空吊橋項目時,系在身上的安全繩突然脫落。
隔著屏幕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男子實屬幸運。
「網紅熱氣球」。
不少景區、企業利用熱氣球開展遊覽、婚禮等活動,浪漫而刺激,因此廣受歡迎,但大多數熱氣球經營商,不僅技術不到位,甚至是「黑飛」。
今年國慶期間,就發生了兩起熱氣球事件。
10月2日:湖南一所熱氣球飛行營地,一名兼職大學生從熱氣球上墜亡;
10月7日:一工作人員給熱氣球充氣時,被風吹上天,所幸並無大礙。
「人體彈弓」。
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遊客臀部重重摔到地上,造成骶骨骨折。
「高空鞦韆」
遊客在271米高的樓上蕩鞦韆,結果鞦韆出現故障,撞破護欄,險些將遊客甩飛。
或許有人覺得,事故發生的機率很小。
然而事故面前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於一個人,一個家庭,都是百分百。
在我們面前發生的慘烈悲劇,不僅僅是一起兩起。
每一次的事故,其實都在向我們敲響警鐘。
對於那些危險係數極高的網紅項目,請一定慎重參與。
在沒有得到相關部門嚴格的檢測監督之前。
千萬,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命玩新鮮。
部分資料圖片來源:
看看新聞、央視新聞、梨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時間視頻
齊魯晚報《網紅蹦床頻出事!一周出兩三回事故,有商家稱骨折也正常...》
看更多走心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視 覺 志
我們日常點讚的網紅
不知道毀了多少人
別再拿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