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何被戲稱為「安徽省會」?安徽跟南京過去到底是啥關係?

2020-12-25 騰訊網

南京是中國的極有韻味的一座城市,當遊客乘一遊船蕩漾在秦淮河間,會感到一陣時空的錯亂,六朝古都的風採在那時候盡數顯現。這一個沉澱了千年的古城,城市之中的每一處都有著它獨特的風韻,都篆刻著歷史的痕跡。像一個閱盡天下事的女子,成熟而內斂,滿腹經綸氣自華。

可這樣一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獨特韻味山水風光的城市卻在他本來的省會中認同度不高。很多人知道南京,但不知道南京是江蘇省的南京,反而認為它是旁邊安徽省的南京,這個梗的背後又折射出怎樣的故事呢?

江蘇安徽本為一體

江蘇省是中國東部的一沿海的大省,可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讓這一個省極其的"散裝",因此總有各種段子調侃江蘇的這種"散裝"現象。一個擁有十三個市的大省,行動起來卻像十三個省,各有各的主張,誰也不服誰。

其根本原因是江蘇省的十三個市經濟都相對發達,每個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的風格,光是文化中心就劃分了三個大版塊,而江蘇內部各個市之間有自己的"鄙視鏈",僅僅是因為喜吃甜還是更愛辣都能讓江蘇人爭得不可開交。

也是因為江蘇這誰也管不著誰的樣子,造成了今年年初馳援武漢時,江蘇省是以市甚至是以區以縣為單位出發馳援,好一個"內鬥"大省。也是因為如此它才獲得了"散裝江蘇"的稱號。

其中南京作為其省會,更是被著重調侃的對象。而網上"安徽省會南京"的梗,也再次被翻出來。

這種說法與古代歷史頗有關係。

中國的行省制度初見於元代,當時元朝的地理位置遼闊,為了便於管理,便以山河為界限劃分各個區域,制定中國現代省級的劃分也有當時劃分的影子。

到了明朝,整體上延續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劃分的區域位置沒有多大的改變,只是變了一些稱呼,明朝時候的南京被定為其首都。

那時南京的權利範圍包括江蘇和安徽兩省,彼時的南京還被叫做南直隸,名字簡單明了跟字面上的意思相差無幾,南方的"直隸"也就是都城的意思。

正是因為其作為明朝的首都,經濟繁榮人口眾多,且文化多元,得天獨厚的優勢富甲一方。其周邊的城市也因為與首都緊鄰,且自身的地理位置優越,各種貿易航運往來不絕,相繼地發展起來,為現代該地經濟繁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時的南京與如今的北京地位相當,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地位,致使它坐擁整個國家最多的財富和最多元的文化,而江蘇和安徽當時只能算是它手下的小弟,但由此可見,安徽和南京的歷史淵源頗為深厚。

要說當時的南京發展勢頭有多麼迅猛,僅看文化一方面就可見一斑。以當時的科舉為例,南直隸當時擁有的江南貢院,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其自身的佔地面積都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算是明朝文化教育的中心,而活躍在朝廷之中的官員也有接近一半是來自該書院。

現今江蘇的文化總共有三種大文化組成,分別以徐州的中原文化、南京的江淮文化和蘇州吳文化為中心,而南京地理位置上與安徽十分接近,還有明代的那一段歷史,因此比起擁有三種主流文化的江蘇,安徽與南京的文化更為相似。

宋朝的時候,將當時統一的漢地劃分為了江南、兩浙路、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南包括蘇南和浙北,兩浙路的治所為越州,之後更改為杭州。

而南京正是江南東路的首府,掌管著宣州、徽州和池州等,雖然江南東路和西路管轄的州際頻繁變化,但南京與安徽的關係的確緊密。當時的徽州和宣州成為了如今安徽省的一部分,因此調侃南京是安徽的省份還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的。

南京曾單獨擔任安徽省省會近百年

清朝的行政區劃分比較混亂,但其延續了明朝的行政制度,只是將南直隸改為了江南省。

當時的清廷為了鞏固自己來之不易的權利,防止明朝的殘餘勢力奮起反抗,考慮到曾經的南直隸是全國的政治金融中心,導致江南省極為的發達,這裡的漢人勢力更加的活躍,其背後還靠有富商支持,活動經費充足,種種原因讓清廷十分的忌憚。

當時的江南省的富裕跟現今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涵蓋有如今的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看這三省市如今的發展就可以想像當時是怎樣的盛況。

那時僅江南省一個省交給皇帝的稅收就佔據了全國稅收的近三分之一,而經濟的發達也致使該地的政治特別的活躍,科考之時此地的考生能夠佔據榜上半數的名額。於是有了那句"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可以說當時清朝版圖上難有能與之匹敵的省份。而這個明朝漢人盤踞多日的地帶,有錢又有人,一旦被有心人所鼓動,清廷的政權恐怕會旁落。

為了防止"反清復明"的聲音動搖清廷的根基,上位者決定將此地進行分割。在1661年江南省被分為江南左、右布政司,也就是從中心對開,一分為二,江蘇和安徽成為了兩個獨立的省。

可不知道是清政府故意為之還是管理混亂,本應該各個省份的省會都是自己的省市,安徽偏偏當了個例外。一直從清朝建都以來,直到乾隆時期接近百年的時間,安徽的省會都不是自己的市,而是南京。南京當時被叫做江寧,也就是兩江總督的所在之地。

當時安徽的學子參加需要在各省省府考試的鄉試,都需要前往南京,這樣一來就顯得劃分不是特別合理,乾隆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將安徽的省市遷回了安慶,從1677年到1760年,僅是清朝時期南京就擔任安徽的省會近百年。

江蘇和安徽曾"在一起"了三百年,而南京當安徽的省份也有近三百年(明朝兩百多年加上清朝近百年),要說將安徽和南京兩者硬生生分開來講,摒棄兩者的"前世淵源",倒顯得有些殘忍了。

畢竟歷史上的安徽和南京,甚至安徽和江蘇都是無法分割的,曾有一段共同的歷史,總有些是一直傳承下來的。

安徽南京"再續前緣"

如今大家調侃南京是安徽的省會,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南京對江蘇的影響力還不如對安徽的影響力大,看起來南京倒不像是江蘇的而是安徽的了。而有著三百多年"感情"的南京和安徽,曾經"被迫分離",如今又"再續前緣"。

他們"再續前緣"的契機就是"南京都市圈",這是新時代背景下為了各省市之間協調發展而建立起的以南京為中心的經濟圈,旨在以南京為中心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

令人驚奇的是,這其中有一半安徽的城市,南京不僅成功與安徽"再續前緣",也成為了中國"最早" 的跨省經濟圈。不怪網友們會調侃,南京是安徽的省市,因為他發展經濟都不忘帶上"老朋友"。

現今該都市圈擁有江蘇省的四個城市,還包括了安徽的四個城市,並且城市還在不斷增加中。這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跨省都市圈,且他們到南京也就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現在都市圈有六萬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三千六百多萬,生產總值達到三億,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成為了帶動南京周邊城市發展的一大"發動機"。

所以南京被戲稱"徽京"不僅有歷史原因,還與當代有著巨大的聯繫。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南京這座六朝古都的城市影響力巨大,對周邊省市的輻射強,這對南京今後的發展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但同時安徽的市級單位也不應該僅是"憤怒",而應該積極發展自身的經濟勢力,穩紮穩打求發展。

合作共贏,南京與安徽的故事未完待續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社會,固步自封絕不能前進,合作共贏才是新的趨勢。南京的實力是由六朝古都的歷史而積攢起來的,但現今南京本土的發展已經趨近於飽和,這時候利用其自身的優勢,積極動員身邊的"夥伴"加入到發展中的隊伍中來,南京才有可能走向更高的平臺。

南京與安徽的淵源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而這種歷史不應該成為兩座城市發展的包袱,而應該成為助推力,利用這一本是同源的文化優勢,地方交流的暢達,積極合作攜手共進。

就跟現今的重慶與四川一樣,雖然重慶獨立成為了一個直轄市,從政治的角度看,它跟四川省的地位相同,但從歷史的角度看,重慶一直是四川下屬的市,但兩地的交通已經日趨完善,經濟交流頻繁,相互影響帶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南京如今帶動安徽的小夥伴在一個都市圈,續寫著南京和安徽的故事,期待未來的安徽能和江蘇一起比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南京被戲稱為安徽省會?
    這是南京人的日常,也是安徽人的日常。在中國,你很難找到像安徽這樣的地方,對隔壁省的省會始終保持著澎湃的熱情和與生俱來的親近。南京和安徽之間,大概是存在著一種奇妙引力的。歷史上的淵源、地理上的親緣、經濟上的牽連,多年以來,安徽和南京分分合合,兜兜轉轉,儼然成了彼此的靈魂伴侶。南京,到底是怎麼與安徽緊緊相連的?
  • 為什麼南京被戲稱「徽京」,歷史上確實兼職安徽省會100年
    江湖行走常聽說這樣一句話,馬鞍山是南京的,南京是安徽的,網絡上也常有人調侃南京是安徽省會,稱之為「徽京」,難道僅僅是因為在南京的安徽人比較多嗎?其實,在歷史上南京不僅是江蘇的省會,也當了安徽省會很長時間。
  • 南京合肥不相連卻像一家人,其實我國有兩個省會,直接相連在一起
    對於省或者自治區來說,還有一個省會或者首府的概念。省會城市對於一個省份來說,可以理解為中心城市,從地圖上來看,不少省份都會把省會城市放在中間,這樣可以有效帶動整個省份的發展。有些省份就比較有意思,省會城市會距離邊界比較近,前往鄰省可能更加方便。例如,最出名的應該是江蘇省的南京市,從位置來看,南京的三個方向都是跟安徽接壤,因此也被人戲稱為「徽京」。
  • 安徽和江蘇:中國的「雙胞胎省」|江淮|蘇州|南京|安慶_網易訂閱
    直到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0年) ,安徽布政司才遷到安慶——在此之前, 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安徽事實上的省會都是江寧,也就是今南京 。    |1882年歐洲人繪製的南京、蘇州地圖 |  江蘇那邊也很複雜, 統轄安徽、江蘇、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一直在江寧 ,江寧與蘇州其實都充當了江蘇省的省會—— 江蘇,或許是歷史上唯一併存過雙省會的行政區。
  • 中國關係「最親密」的2個省,曾被戲稱共省會,如今發展差距巨大
    國家與國家,省份與省份,城市與城市,甚至是人與人之間更多的還是競爭關係,尤其是在這麼一個「金錢至上」的年代裡面,友誼和情誼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和彌足珍貴,在中國卻有這麼兩個省份,兩者之間的關係讓人意外的好,它倆就是安徽和江蘇。
  • 安徽人為什麼說南京話?還是南京人說安徽話?
    有時候聽口音可以認識老鄉,但如果你來自南京,你很可能會把說著「南京話」的安徽滁州、馬鞍山、蕪湖等其他地方的人當成了老鄉。南京話又稱南京官話,主要通行於南京市主城六區、浦口區、六合區、江寧區、溧水區北部,句容市全境,儀徵市西部,滁州市區、來安縣、全椒縣,馬鞍山大部分和蕪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數約1600萬人。也就是說,方言定義上的南京話,只有六百萬人南京人(南京部分地區的方言不是定義上的南京話)在使用,剩下的一千萬人絕大部分在安徽。
  • 長三角省會都市圈競爭力,南京、杭州跨省圈地,合肥只能被動防守
    二、南京相中安徽,都市圈一再擴容 南京,我國傳統的十大城市之一、科教大市,東部地區經濟強省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但是在江蘇省內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強,反而和安徽關係密切,因此被人們稱為「徽京」。
  • 南京:蘇州無錫都跟著上海玩,我不痴求成為成都武漢那樣的強省會
    南京:蘇州無錫都跟著上海玩,我不痴求成為成都武漢那樣的強省會!一種觀點認為,南京人口少,也不學其他省會搞「吸星大法」,才造就江蘇百強市的殊榮……江蘇離上海近,南京幹不過上海,卻又離安徽太近,要是做了強省會,第一個感到壓力山大的,恐怕不是蘇州,而是安徽的省會合肥。這從近兩年來江蘇開啟強省會戰略,合肥應對動作頻頻,可見一斑。南京:蘇州無錫都跟著上海玩,我不痴求成為成都武漢那樣的強省會!應當看到,南京是自清以來打壓江南省的犧牲品。
  • 安徽這一「黑馬」城市,終於「抱上大腿了」,坐高鐵能直達南京
    畢竟這是我國幾大板塊的對接區,和江蘇省、浙江省、上海一起形成長三角城市群,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安徽的成績越來越好。而且說起這個省,省會合肥肯定是朋友們首先想到的,畢竟它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之都,所以發展得這麼好,其實除了合肥,這個省還有一個黑馬城市,但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蕪湖,其實這個地方就是滁州。
  • 安徽「不爭氣」的城市:當過省會還緊靠合肥,如今卻是現在這樣
    ,國內很多城市得到了迅速發展, 另外安徽的整體GDP也上漲了4000億元以上,讓很多人感到安徽現在的發展非常驚人。安徽整體發展很好,你知道嗎? 現在安徽有一個離合肥很近的城市,做了200多年安徽的省會, 但現在被稱為三線城市, 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 這個城市是安徽最「不爭」的城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最渴望」合併的安徽城市:被南京包圍,還以為是南京人
    中國地域遼闊,在各個地方設置了省、市、鎮,村設立自治區,並在這些國家行政區之下建立地級市和縣級市,以區分地區,但是縣級城市和縣級城市的位置更令人尷尬,並且很容易將它們誤認為其他州,例如,在縣級城市安徽,位置非常尷尬,江蘇常被稱為天長市。
  • 論:把南京升格為直轄市如何
    一、為什麼要把南京升格為直轄市南京,現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別名很多,金陵、建康、建業、江寧、應天、天京等,歷史上的南京也多次成為國都,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南京就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南京玄武湖二、把江蘇省的省會搬遷到淮安如果南京能夠升格為直轄市,江蘇省必然要選出另外一座城市作為省會,從地理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淮安這座城市最適合成為省會城市
  • 中國「最偏心」省會,跟周邊省份關係更親密,導致省內城市很不滿
    對於各省來說,省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可以獲得很多資源,從而對自身的經濟做出很大的貢獻,而且,只有省會發展,周邊城市才能進一步發展,現在國內有很多省會,但今天是中國最偏心的省會,與周邊省份的關係更親密,招致了省內城市的極大不滿。
  • 南京和杭州到底誰更牛叉?!一場撕逼大戰刷爆了朋友圈!
    >南京被戲稱安徽省會(文化)典故14:杭州在浙江一城獨大,壓制寧波、紹興(經濟)葉神月:先棄蘇北 後拋常錫 你寧牽手馬鞍山王啟超:東接江浙 西拓皖贛 我寧聯動揚子江典故15:南京的影響力難以輻射於蘇北、常州、無錫
  • 安徽有望趕超省會合肥的城市,其中一個接壤南京,還有一座是安慶
    國家在不斷發展,許多城市抓住發展的機遇,不斷建設,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旅遊省安徽省有很多旅遊城市,這些城市中省會合肥的名聲要大得多,作為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該市的經濟實力依然很強,但預計安徽省將超過合肥的三個城市,一個與南京接壤。
  • 南京建鄴「牽手」安徽高校共建研究院
    8月22日,安徽理工大學校友創新創業論壇暨創新創業聯盟成立大會在南京建鄴舉行。會上,安徽理工大學校友會正式入駐南京海外校友創新服務中心,建鄴區校友「朋友圈」再擴容。同時,安工大將與建鄴區攜手共建安徽理工大學南京智慧物聯研究院。
  • 安徽省有3座潛力城市,有望超過省會合肥,其中一個接壤南京
    國家不斷的在發展,很多城市抓住了發展的機會也在不斷的建設,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對於旅遊省份安徽省來說擁有非常多的旅遊城市,在這些城市當中省會合肥的名氣要大很多,也作為安徽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這座城市的經濟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不過在安徽省內有望超過合肥的三個城市,一個接壤南京
  • 安徽行政區劃調整遐想,與江蘇整合、做大合肥,能否跨越發展?
    安徽行政區劃調整遐想安徽、江蘇整合後重新分省新思路方案一:建議皖北、蘇北、豫東、魯南部分縣市成一省,省會設在徐州,以徐州、新沂、連雲港陸上交通線為軸線發展,連雲港為出海口,是為淮海省或徐連省;皖中、蘇中為一省,省會設在蚌埠,淮河直取射陽,以蚌埠、淮安、射陽也即淮河大致走向為軸線發展,射陽為出海口,是為淮河省或蚌淮省;黃山景區劃給浙江,皖南和蘇南剩餘部分為一省,省會設在南京,延六安、合肥、江淮運河一線和長江構成的Y形經濟走廊發展,南通、蘇州為出海口,是為江寧省或南蘇省。
  • 安徽被小瞧的城市,景色優美交通發達,被稱南京後花園
    這次分享的內容是:安徽最「小看」的城市,風景優美,交通發達,被稱為南京的「後花園」。合肥市對安徽省的印象最深,安徽是長三角重要地區之一,全國存在感較低,但九華山、黃山等旅遊資源尤其豐富。目前安徽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鞍山市,鞍山是合肥、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還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鞍山離南京很近,很多人都把它稱為南京的後園,環境很美。
  • 國內最獨特省會,地鐵修了到外省,兩省人們幸福感爆棚!
    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一直被戲稱為徽京,江蘇省周邊有江蘇省和南京省,只有安徽和合肥之間的距離,另外,與安徽省的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南京作為歷史古都,歷史和文化一直很深厚,在經濟方面不及蘇州,但在發展方面卻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