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
2. 鬥爭的方法有兩種,法律和武力。君主要狡猾如狐狸,兇猛如獅子,選擇不同的方法來鬥爭。
3. 君王應該忽略吝嗇的惡名,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4. 君王被人愛戴和被人恐懼最好兩者兼顧,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選擇被人恐懼更好。
5. 因為人性本惡,如果有害,君王可以不必遵守承諾,不必講求信譽。
6. 君王應努力避免受到蔑視和憎恨。
7. 君王應該在有所決定的時候詢問別人意見,而不是讓別人支配自己的行動。
8. 命運很容易改變,人卻秉性難將,只有行為和命運合時合拍,才會取得成功。
好吧,也就馬基雅維利把這些話講了出來。當然他講得不全對,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可以指出他的很多邏輯漏洞。這也是這本書之後飽受爭議,各種被禁的原因。不過在我看來,他的確是指出皇帝新裝的小男孩,在他的時代講了一堆大實話。
君王論有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想,是一種實用主義。他分離了政治和倫理,認為只要能夠取得成功,可以不用管原有的道德約束。這種思想跟儒家「以仁治國」,道家「順其自然」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法家的思想倒是佔了他想法的一半,另一半是武力強權。
上面提到的第一條我是很認可的,能力的基點一定要放在自身的力量上,也就是一定要有自身的價值。這一條在現在依然很適用,如果我們把平臺,或者外部的能力誤以為自己的能力,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會變得特別危險。
其他那些保守非議的思想,在達爾文優勝劣汰的自然環境下,原始奴隸社會,或者封建社會,是比較適用的。由於政治規則不完善,政治管理能力不足,無法避免需要通過名義上的規則和武力強權共同作用來實現目標。道德的約束只是對平民的,而不是對君王的。
到了資本主義階段,如果某個民選的總統按君王論這套玩下去,估計下一輪就不會被選上了。從技術的角度上來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是一種多次的博弈遊戲,可以避免囚徒困境。讓別人都講道德,君王不講道德,那麼第一次博弈,君王一定會贏。原來的政治制度下,博弈就一次,所以君王論很好用。隨著政治制度的完善,在多次博弈下,這個遊戲就肯定玩不下去了。
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精神是信仰禁欲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新教倫理,如果有興趣可以讀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這也是許小年口中的絕對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