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上海就舉辦進口商品展覽會啦!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太有意思了

2020-12-22 上觀

19世紀末,張園的「地方物品展覽會」

在明清時期,上海已是「江海通津、東南都會」。開埠以後,上海迅速取代廣州的貿易地位,成為中國的貿易中心。上海的對外貿易總值長期佔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一半以上,進口商品中,洋貨進口淨值也是長期佔50%以上。從1860年代以後,上海一直是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心。

城市經濟繁榮,百貨商業在上海日盛一日。城市地位和能級的提升,還使上海成為舉辦商品展銷會的最佳舞臺。

早在19世紀末,張園就開始舉辦各種陳列和展銷活動,展銷期間顧客均需買票入內,每位4角。展銷的物品有吃、穿、用及各種工藝品等數百種,主要由松江府所屬各縣採集。1915年,江蘇省第一次「地方物品展覽會」在上海第一商品陳列所舉辦。1921年和1925年又相繼舉辦了第二、三次。展品涵括了農林、機械、美術、印染、飲食、教育、化工等類。

上海總商會的成立,是近代上海商業發展史上的大事。1920年,上海總商會成立商品陳列所,規定每年定期舉辦展覽會。1921年舉辦普通物品展覽會,包括農林園林、機械、紡織工業、美術、科學儀器、藥品、飲食等。1922年,為預備參加紐約絲綢博覽會,上海總商會舉辦了第二次展覽會暨全國蠶繭絲綢展覽會。1923年舉辦化學工業品展覽會。1924年,舉辦了第四次展覽會暨上海專用品展覽會。

圖:上海總商會陳列所第一次展會開幕式,圖片來源:《上海總商會商品陳列所報告書》,1922年。

1949年解放以後,上海繼續發揮工業中心、經濟中心、商業中心的龍頭作用。中蘇合拍的紀錄片《人民的上海》,拍攝了1950年1月1日起在當時的跑馬廳(今人民廣場)舉辦的華東區第一次農業展覽會,片中講到:「千千萬萬的農民以前從來沒看見過拖拉機,新式的機器代替了原始的水車。農民代表團,勞動英雄們在這裡認識到,需要採用新的方法來耕種,來提高棉花的收穫量。

新中國成立後的外國商品展覽會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舉辦的展會出現一個新的變化,就是外國商品專場展覽逐漸增多。

1955年3月15日,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在剛落成的中蘇友好大廈開幕,上海市領導及各界代表出席典禮,副市長潘漢年發表講話。這次展會展示了大量蘇聯工業產品。同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會也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舉辦。

1958年,由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上海電影製片公司監製的《上海新聞》第5號紀錄片(1958年)《羅馬尼亞經濟展覽會在上海》,時長4分20秒,記錄下此次羅馬尼亞主題展會的情況,展會現場展示了大量羅馬尼亞生產的工業產品,如車床、救援飛機、農業耕種設備、拖拉機、石油鑽探設備和日常生活用品等。

圖:1958年新聞電影《羅馬尼亞經濟展覽會在上海》中的展會外景

圖:1958年新聞電影《羅馬尼亞經濟展覽會在上海》中的小型飛機

另一件比較轟動的外貿展會,是1956年舉辦的北京、上海日本商品展覽會根據第三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中國和日本分別在對方國舉辦商品展覽會。1955年10月17日,中國商品展覽會在東京晴海埠頭開幕,由於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展覽會延期至11月3日才結束。11月30日,展會又赴大阪成功舉辦。

1956年10月6日,日本商品展覽會首先在北京開幕,這也是日本首次在新中國舉辦商品展覽會。中國非常重視這次展會,毛澤東主席親自觀展,周恩來總理和鳩山一郎首相互致賀電。1956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新聞簡報》記錄下這次展覽會的概況。

圖: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日本商品展覽會

圖:毛澤東參觀後的留言

1956年12月1日,上海日本商品展覽會在中蘇友好大廈開幕曹荻秋副市長剪彩。四千中外來賓作為第一批觀眾進入中蘇友好大廈的各個展覽館參觀。入晚,大廈中的友誼電影院大廳內,村田省藏總裁和宿谷榮一團長舉行盛大酒會,招待上海各界人士。

《人民日報》報導:展覽會在上海展出26天,觀眾達165萬多人。在展覽期間,有730多位中國技術人員和日本技術人員舉行有關農業機械、紡織機器、電氣、塑膠、太陽熱(能)超高熱爐等33類技術交流座談會。日本商品展覽團中100多家日本廠商代表和上海市各進出口公司舉行了900多次貿易會談。還有12萬4千多觀眾觀看了展覽團帶來的日本電影。

圖:日本商品展覽會上,婦女們喜歡的化妝品。圖片來源:解放日報資料圖片

展覽會最熱鬧的場所之一是物品購買處。「這裡經常出現很長的隊伍。人們為了能買到一點日本商品常常在這裡等候一兩個小時。上海人民對日本商品的這種濃厚的興趣,使日本朋友們大感興奮,也使我們再次看到了開展中日貿易的巨大潛力。」海關對這次展覽會的零售品實行免稅政策。

此外,這一時期在上海展覽中心,也經常舉辦國內商品展覽會等,由上海科影廠製作的科教片《上海工業展覽1959》,全片長18分鐘,導演是費俊庠。通過介紹上海工業展覽會的情況,深度反映我國建國十周年來上海工業的發展成就。

圖:1959年科教片中的上海工業展覽會

圖:1959年上海工業展覽會現場展示生產過程

改革開放以後的進口商品博覽會

改革開放以後,上海舉辦的進口商品博覽會漸漸增多。1984年7月,在上海十六鋪客運大樓舉辦進口輕工商品展覽會,現場有進口照相機、望遠鏡、鋼琴、鐘錶、雨傘、摩託車、富士快速衝印系統、和面機器、室內吊燈、臺灣產品展臺、電風扇。這些輕工商品都是與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

圖:1984年進口輕工商品展覽會開幕式

圖:1984年進口輕工商品展覽會展示的進口照相機

除了綜合性的進口產品展會,上海還經常舉辦外國專場展會。1994年8月22日,韓國商品展在上海商城舉辦,近60家韓國著名大中型企業帶來了大宇汽車、電子產品、電器、機械、建築材料等商品。

圖:1994年舉辦的韓國商品展

圖:展會現場的進口汽車

1995年7月10日,法國商品博覽會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開幕。40多家法國廠商匯聚上海國際展覽中心6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向人們展示了百餘種法國製造的精品、名品,如此大規模、高品質的法國商品博覽會在中國舉行尚屬首次。

圖:1995年法國商品博覽會現場

圖:1995年法國商品博覽會中的一個皮包展位,包的款式今天看來還是很經典

自2001年12月加入WTO以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外貿易量飛速增長,隨著進口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體量越來越大,在國內舉辦國際性、綜合性的進口商品博覽會,其重要性逐漸凸顯。

2007年9月19日,第十六屆上交會暨首屆進口商品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來自加拿大、美國、義大利、德國等18個國家的200多家企業參展。9月21日和22日兩天,博覽會免費向市民開放。上交會暨進口商品博覽會是上海首個綜合性的進口商品展覽會,該展會既符合中國市場對國際品牌的需求,也迎合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願望。在那段時期,上海每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兩位數的增長,進口商品需求旺盛,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消費者需要近距離體驗進口商品,了解海外市場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時尚潮流。

圖:第十六屆上交會暨上海首屆進口商品博覽會

隨著中國進出口貿易體量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更加平衡促進對外貿易發展,2018年,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一晃,今年的進博會已是第三屆,它將推動上海成為全球貿易的集散中心,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競爭力,助推上海向全球卓越城市邁進。

歷史影像是一種記憶資料,也是一種傳播媒介。依靠它的場域屬性,可以讓觀眾進入歷史現場,從畫面、聲音、時間等多個維度了解歷史。上海音像資料館藏有大量有關上海城市歷史變遷主題的歷史影像,與《解放日報·上觀》合作打造的「歷史影像與百年上海」系列專題,「用真實影像,講述真實故事」,通過對上海城市歷史影像的深度研究,觀看一座城市細部的變遷,用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喚起人們沉睡的記憶與情感共鳴。  

參考書目

1,馬敏:《民國時期國貨展覽會研究:1910-1930》,《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2, 張定璠:《中華國貨展覽會開會詞》,《新聞報》1928年11月1日,第5版。

3, 《中華國貨展覽會一瞥》,《商業雜誌》1929年第1期。

4,《歡迎日本商品展覽會在北京開幕》,《人民日報》1956年10月6日第1版。

5, 《日本商品展覽會在上海開幕》,《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日,第1版。

6, 《日本商品展覽會在上海閉幕》,《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7日,第1版。

7, 《日本商品展覽會在上海》,《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7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百年歷史影像中的徐匯濱江典藏!《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鏡頭首發
    瑞士記者沃爾特·博斯哈德曾在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拍攝了一段影像,記錄下龍華塔、龍華寺的建築風貌以及龍華寺內景、寺內的和尚生活與周邊的擺攤小販等商業活動等,這些彌足珍貴的鏡頭是迄今關於徐匯龍華地區最早的彩色影像。
  • 60年代老照片,難得一見,太珍貴了!
    1960年代,中國私家車和它的主人。   1960年5月28日,毛澤東參觀了上海新技術展覽會,觀看了中國首次發射成功的試驗型探空火箭。    窗戶巧妙地把畫面分割成幾個部分,就像各自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拼起來又是一個整體歷史印記。
  • 太珍貴了!清朝人的生活【100多年前的高清視頻】在不看就沒有了!
    法國人阿爾伯特·卡恩拍攝的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而且是高清影像
  • 俄首播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 大量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
    影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起在俄羅斯當地電視臺中播出,該片是由1949年蘇聯派出的17名紀錄片工作者用彩色膠捲拍攝的,紀錄片導演表示,這部影片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蘇中建交70周年之際獻給觀眾、中國人民的禮物,片中大量從未公開過的影像將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 深圳首個標籤印刷展覽會(Labelexpo)成功舉辦!
    塔蘇斯集團——全球標籤印刷系列展覽會的主辦方,近日宣布:2020年12月8-10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新館)舉辦的首個華南國際標籤印刷展覽會(Labelexpo South China)取得圓滿成功,共計8,778名專業觀眾參觀了為期3天的展會。
  • 2021中國(上海)國際焙烤展覽會
    2021中國(上海)國際焙烤展覽會在上海舉辦,累計展商超萬家,有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專業買家參會。2021中國(上海)國際焙烤展覽會集合全國行業最權威的行業協會和媒體,集產品展示、採購、貿易配對於一體,已經成為中國焙烤食品行業一年一度不可缺席的盛會。
  • 《北平以北》首次曝光從日方繳獲的珍貴歷史影像
    《北平以北》首次曝光從日方繳獲的珍貴歷史影像 日軍佔領據點後的群拍今日,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共北京市延慶區委聯合攝製的大型抗日題材紀錄電影《北平以北》,首次曝光了從日方繳獲的珍貴歷史影像。
  • 佳能參展2018年CP+攝影器材與影像展覽會
    2018年3月1日,佳能公司宣布參展2018年CP+攝影器材與影像展覽會。
  • 2020外貿優品展覽會在濟南開幕
    2020外貿優品展覽會組委會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濟南12月18日電 (記者 梁犇)2020外貿優品展覽會開幕式暨外貿企業走好雙循環之路研討會18日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外貿龍頭企業、著名電商平臺、知名進口產品供貨商和主流採購分銷渠道商等共計500餘家企業參展參會。
  • 珍貴 上世紀彩色中國影像首度公開 你能認得出幾處?
    △視頻:外交官鏡頭記錄上世紀中國 老北京珍貴影像曝光  在新中國成立66周年之際,一些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珍貴無聲影像也得以首度公開
  • 【影像經典】趙俊毅:上海解放前夜的影展
    1948年10月22日,在上海新都飯店的萬象廳,中國攝影學會舉辦了復會後的第一屆攝影展覽會。
  • 上海影像周來了!
    「上海影像周」活動即將拉開帷幕。👇)此次影像周所覆蓋的重要展覽包括但不僅限於:德國藝術家康迪達·赫弗(Candida Höfer)在德玉堂(上海)在舉辦的個展「明鏡」(Enlightened Spaces),展覽主要聚焦藝術家所拍攝的公共空間,那些華麗而空蕩的文化機構很好地強調了人與建築物的關聯與影響;六位中國當代攝影師馬良、廖健行、塔可、董文勝、盧彥鵬、陸元敏在周圍藝術(上海)舉辦的群展「歸去來兮」,展覽主要通過一系列風景
  • 第21屆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將於2020年8月上海舉辦
    上海2020年5月18日 /美通社/ --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潤滑油展)將於2020年8月18-20日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根據上級單位安排,2020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將從原定時間2020年6月10-12日調整至2020年8月18-20日,舉辦地點不變,具體場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6.1館。 上海國展展覽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國際潤滑油品及應用技術展覽會,自2000年起該展覽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成功舉辦過二十屆。
  • AI技術復原90多年前「上海時裝秀」,網友:摩登不輸現在
    AI技術復原90多年前「上海時裝秀」,網友:摩登不輸現在 2020-08-09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最早的東亞影像記錄》攝影展於上海寶龍美術館隆重開幕
    《初見:費利斯·比託,世界最早的東亞影像記錄》已於2019年9月10日巡展至上海寶龍美術館,於9月20日盛大開幕,寶龍文化執行董事許華琳、上海寶龍美術館副館長呂美儀、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創始人、館長謝子龍、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理事長謝嘉祺、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執行館長盧妮、策展人王溪等出席了本次開幕,開幕儀式過後,由本次展覽策展人王溪親自導覽,帶觀眾一起領略世界最早的東亞影像。
  • 93家上海進博會參展商加入 2020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明天開幕
    鄭循福 攝11月13日-16日,2020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口展」)將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參與並出席展會的重要官方組團機構有大韓民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烏拉圭東岸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英中貿易協會、加拿大國際貿易促進會、西澳大利亞州貿易投資促進會等。
  • 珍貴!益陽民國時期的歷史影像資料首度公開
    2021年年初,定居加拿大的信義顏氏後人嘉年兄傳來一個好消息,挪威差會檔案館終於公開了其館藏的歷史影像資料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
    2009年,中國攝影家協會首次啟動「口述影像歷史」項目。該項目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有計劃地梳理攝影史的行動,第一次集中搶救影像資料的工程。陸續出版了《透過硝煙的鏡頭——中國戰地攝影師訪談》《跨越時空——西藏攝影往事》《穿越歷史的回聲——中國戰地攝影師》,獲得業界一致好評。
  • 2021上海國際食品包裝與加工設備展覽會5月舉辦
    2021上海國際食品包裝與加工設備展覽會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ood packaging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exhibition   展覽時間:2021年5月6-8日
  • 搶救式採訪、多角度呈現珍貴歷史檔案,上海出品紀錄片《亞太戰爭...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八集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以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為學術依託,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