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事信息摘錄
美國有一寡婦,信了耶穌。她有三個兒子,也都信了耶穌。她把三個兒子全都奉獻給主,後來主感動大兒子前往非洲傳道。不久,就被非洲黑人殺死吃掉了。她知道後,就跪在神的面前,禱告讚美主,她的兒子配為主殉道。接著主又差她第二個兒子前往非洲傳道,也照樣死了。再差第三個,皆是如此死了。一天,她的親友問她說,「你將你的三個兒子都獻給主,去作救人的工作,現在他們都已死了,你懊悔不懊悔?」她回答說,「我很懊悔,因為我沒有第四個兒子,可以奉獻給主。」她禱告說,「主阿,全世界都獻上,仍是覺得可羞。」作詩的人聽此,受了她的激勵,寫出我們所唱的第八十五首詩歌。(造就故事,柒——奉獻)
我們的詩歌第九十四首,(今八五首,)也是說到這個愛而奉獻的故事。那裡說,我每逢想到那拯救我的愛,整個身家就都忘懷了,因為這個愛太大了。又說,我看見祂在十字架上的情景,從祂的頭、腳和手上,憂情、慈愛和血而流;祂的全身滿被水血,如同穿上朱紅衣飾,這都是因著祂愛我!我看見了這個愛,就是能把整個宇宙都獻給祂,還是感覺羞愧。因為祂的愛太高超了、太尊貴了,我若想要報答祂的愛,我就是不認識祂的愛,就是玷汙了祂的愛。祂的愛像一顆至寶的無價珍珠,而我們的奉獻不過像一件破爛的衣服,是太不相配了。有一天當聖靈把這個愛澆灌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必會有這樣厲害的奉獻。不只如此,就是我們奉獻以後,要一直跟隨主走奉獻的道路,也必須不斷的得著主愛的激勵,摸著主愛的甜美。因為在奉獻的路上,常是有損失、有痛苦的,惟有常摸著主愛的人,才能在痛苦中反覺得甘甜。當初的使徒們,那樣被人凌辱、囚禁,卻因能被算是配為主的名受辱,而引為榮幸可樂的事。就是歷代的殉道者,他們能歡樂著接受死的痛苦,不肯棄絕主的名,都是因著他們摸著了主的甜美,受了主愛的激勵。所以我們和主之間的愛情,128必須常常更新,這愛的動機,必須一直維持在我們裡面,我們的奉獻和事奉才能一直新鮮,一直甜美。(生命的經歷,第三篇)
詩歌簡介
這是一首詩聖以撒華滋(Issac Watts)的不朽傑作,難得有一首詩像這一首那樣感人之深的。
(一)在法國有一位出身貴族的太太,年輕時嫁給一位公爵,曾生有三個男孩,可惜正在此時,她的丈夫忽然生病去世,親友聞訊紛來吊怯慰,此時她傷心已極,甚至欲哭無淚,於是她把所有盼望都寄托在三個孩子身上,悉心教養,漫長歲月過去,茹苦含辛把三子養大成人,並且都是品性優良得著眾人稱讚的好青年,那時正是發現新大陸之時,就有友人帶著她這三個孩子同往新大陸去淘金,抵達美洲後,有一天,三人迷路進入荒山遇到紅人,此時紅人尚有食人風氣,即來捕捉,三人逃到一棵樹下,想往樹上躲避,奈紅人已追至,以毒箭將三人一一射殺,此訊傳至巴黎時,人都不敢以此告知這寡婦,然而當她聽到這個消息時,即閉門謝客,拒絕一切人的安慰,她說當她極度憂傷時,她就喜獨自一人靜坐房中,唱這一首詩歌,「我每靜念那十字架,並祂如何在上受熬,我就不禁渾忘身家。」基督的愛足能使他忘記如此創傷,「看從祂頭祂腳祂手,憂情慈愛和血而流。」每一次想到救主時,她的心就熔化了。
(二)英國名將愛德華羅伯特(Edward Robert)一次很不甘心地陪他的夫人去聽道,第二天晚上,他自己又去聽道,那天晚上聚會正唱這首詩歌「我每靜念那十字架」,使羅伯特大受感動,後來他作見證說:「如果我從現在說到明晨,也不能描述,當我唱第三節時的感覺,」看從祂頭祂腳祂手,憂情慈愛和血而流,哪有愛憂如此相遘…「我立刻跪下大哭,我從來沒有這樣哭過,實在是基督的愛,使我如此,我就走到臺前承認救主,回到家裡,正想把這好消息告訴妻子,她正在家裡為我禱告,她為我的得救已經禱告八年了。」
(三)陶雷(R.A.Torrey)博士和雅查理先生(Mr.Alexander),129在英國的大復興四年中帶領十萬人以上的人得救,特別在伯明罕那一次三十日內得救的人數竟有八千人;在一次聚會中陶雷用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講了三刻鐘,沒有故事比喻,也沒有巧妙的話語,然而聖靈就是那樣感動了人的心;結束時就請人站起來接受主,接著一個、二個、三個、五個、幾百人都站起來了,當大家在肅靜時,雅查理的歌聲起來了。「看從祂頭祂腳祂手,憂情慈愛和血而流,哪有愛憂如此相遘,荊棘編成如此冕旒。」基督的愛藉著聖靈的能力融化了人的心,許多人淚流滿面,有二百五十餘人陸續排到前面來在座位中和講臺兩側剛好形成十字架,同聲禱告接受主作他們的救主。
(四)英國威爾斯的大復興可以說是教會歷史中最大的一次復興,伊文羅伯斯初來時,兩個月中有七萬八千人得救,接著復興的流,流遍了威爾斯的每一個角落,在那時最常用的一首詩,就是這一首,幾乎在每處聚會中你都能聽見的詩歌「我每靜念那十字架」。
(五)威廉泰勒是一個著名的傳福音者,他在倫敦貧民區裡帶進一個復興,那一天晚上聚會有一千五百人,他們就唱這一首詩歌,因著聖靈厲害地充滿,在禱告時幾乎能聽見每人的哭泣聲。
身為罪人,我們的分本是神忿怒的杯,但主耶穌為我們喝了這杯(啟十四 10,約十八 11)。我們要禱告:「主耶穌,讚美你,為我喝了忿怒的杯,那應當是我喝的杯。但是你為我在十字架上嘗了那個分。」救主的愛具體顯在祂的救恩,就是滿溢的救恩杯,其內容乃是神作我們包羅萬有的福分。今天這個杯乃是神完滿救恩的杯。祂法理的救贖、生機的拯救,都在這杯裡作我們的福分。我們要將這杯喝下,取用主作我們的稱義、赦罪、救贖、和好、重生、聖別、更新、變化和榮化。(摘自《馬可福音結晶讀經信息摘要》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