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越南北部被稱為「交趾國」,一直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直到公元968年,越南才脫離中國獨立建國。我國與越南一衣帶水,早期兩國的革命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到了1978年,越南為何突然跟我國翻臉呢?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越南的野心,得到蘇聯扶持
上世紀70年代左右,中蘇關係已經惡化。相比蘇聯,當時我國的實力確實稍遜一籌。在這種對立的情況下,越南見風使舵,選擇依附蘇聯,與我國開始翻臉。越南的野心,從這時就開始顯露出來。自從1975年越南統一後,他們整個國家,就一直處於一種很亢奮的狀態。
擺脫了殖民地的屈辱,越南開始想要擴張領土。屠龍英雄,終成惡龍。越南想染指東南亞地區,這剛好和蘇聯的戰略目標一致。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蘇聯決定扶持越南,讓其成為蘇聯南下的一顆棋子。有了蘇聯的幫助,越南逐漸與我國產生摩擦。
中美建交,蘇聯誤判形勢
早年,我國曾對越南反美、反法,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戰爭結束後,我國開始意識到外交的重要性。於是,中美關係逐漸破冰。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森訪華。這兩件大事,都證明中美兩國的關係,有了質的飛躍。
對於世界和平,這原本是件好事。但在越南眼裡,卻很難接受。他們認為,中越兩國原本是一致抗美。如今我國卻與美國握手言和,他們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越南覺得遭到了「背叛」,於是在國內大肆鼓吹:古代越南曾被中國「侵略」,激發了越南人民對我國的不滿。其實,這都是越南的主觀臆測罷了。
胡志明死後,黎筍繼任
第一任越南領袖胡志明,對我國有深厚的情誼。如果他沒死,也許中越關係不會愈演愈烈。在胡志明死後,黎筍繼任了越南主席。他和胡志明剛好相反,對我國有很深的敵意。而這種敵意,與他早年經歷有關。黎筍出生在越南廣治,這個地區信息極為堵塞。
更重要的是,這裡一直充斥著,越南被侵略的歷史。在這種環境下長大,黎筍對外國一直懷有敵意。而且他自大、偏激。1952年他從我國回到越南,曾經大肆吹噓:「越南人勇敢,中國人一點也不勇敢」。在他的統治的17年裡,一直依附蘇聯與我國敵對。可以說,他就是推動戰爭的始作俑者。
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月,就以我國勝利為告終。越南損失慘重,財政赤字、百姓民不聊生,終究是自取其辱。而在戰爭發生之前,就越南問題,鄧小平曾對美國總統說過:「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這句話意味深長,至今想來仍有借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