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集《陰陽魔界》中,曾刻畫過一個嗜書如命的男人。他熱愛閱讀到什麼地步?你恐怕難以想像。
在沒有書、雜誌、報紙的時候,他甚至會去讀番茄罐頭的說明。
那人無法拒絕文字。
我無法拒絕恐怖片。
只要你有點閱片量,就肯定聽過這樣一個說法:日本恐怖片多注重刻畫心理,擅長氣氛的營造;而歐美恐怖片則是簡單粗暴,注重感官刺激。
且不說這種略顯粗暴的二元分法能不能站住腳。但既然這個觀點能如此流行,確有一定依據。
《咒怨》掀起日式恐怖片熱潮,「變態殺人狂」電影也曾在歐美一度流行。但二者業已褪去,恐怖國度中似乎再難找出可獨挑大梁的作品。
放眼望去,整個恐怖片市場,就像被烈火焚燒過的森林,儘是些斷枝焦土。充斥著模式化嚴重,粗製濫造到讓人發笑的所謂恐怖片。這個發展歷程堪比電影史長短,在紅極一時的西部片徹底消逝後,依然生命力頑強的恐怖電影。正面臨著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可悲狀況。
但幸好我們還有溫子仁。
很多人之所以聽過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拍過速7。但更少有人知道,他號稱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華裔導演。
這個身高不足一米七,總是頂著一頭亂髮,出生於馬來西亞的瘦小男人。
還是學的「中國民族劃分」,這種跟電影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
那他靠什麼在好萊塢這座修羅場裡混出頭?
就是靠拍恐怖片。
他27歲時就執導了第一部長片《電鋸驚魂》。成本不過百萬美元,票房卻已經上億。且不說拿了多少電影獎。就連吉尼斯官方將其認證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恐怖片系列」。
以至於,他只要出一部新片,就等於把該類型獎項盡收囊中。
很多恐怖片愛好者,都痛心疾首,高呼「要有創新!」。
但說實話,恐怖片這種有明顯界定標準的電影類型,發展到現在,能用的嚇人手段基本也都用過。想要推倒重來並不現實。但溫子仁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求顛覆式的創新,但力圖將每一個節點精雕細琢,隨後再加入點「私人秘方」。
他對故事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能嚇到自己。但正是這簡單且可執行的目標,經過想像力的打磨後,才散發出深入骨髓的恐怖氣息。他深諳恐懼的來源,知道觀影經驗豐富的你,何時會提高警惕,何時會指手畫腳,也就知道你什麼時候最是脆弱。
1.電鋸驚魂 Saw (2004)
導演: 溫子仁
主演: 雷·沃納爾 / 加利·艾爾維斯 / 丹尼·格洛弗
亞當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被鎖在一間廢棄廁所裡。他驚慌失措,完全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但很快亞當就發現他不是孤身一人,除了同樣被鎖住腳的勞倫斯外,還有一具死屍橫臥在房間中央。
當然故事不會是簡單的逃出生天。一盤磁帶徹底打破了這鬥室中的平衡,磁帶裡的人要求勞倫斯殺死亞當,否則兩人就得同歸於盡。但就在這場血腥的遊戲快要結束時,那可憐的倖存者才發現,故事其實剛起了個頭。
這部電影算是溫子仁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也是讓他聲名大噪的黑馬作品。其故事創意來自編劇雷·沃納爾住院時的突發其想。整日在病床上無所事事的壓力,讓他感嘆人生短暫且世事無常,但有些人卻毫不自知,揮霍無度。這種因反思而生的精神內核,賦予了《電鋸驚魂》不同於一般恐怖片的思想深度。
殺人機關,是很多恐怖電影裡的常見橋段,但少有本片中設計精巧。它們不僅折磨那些倒黴蛋,讓他們付出生理代價。更像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於精神層面的折磨和壓榨,更勝皮肉之痛百倍。就連隔著屏幕,似乎高枕無憂的觀眾,也會面對這種兩難選擇而手心出汗。
本片對於封閉恐懼和連環反轉的應用,也可謂爐火純青。前者限制了角色的行動,從而加強了懸念與緊張感。而後者則阻止了時間推移對恐懼的消磨,反而使片中的絕望感層層攀升,直到你張開嘴也發不出聲來。也正如所有成功的恐怖電影一樣,進度條走到終點不代表故事就此結束。躲在被窩裡還心有餘悸,才是它給你的真正禮物。
2.潛伏 Insidious (2010)
主演: 蘿絲·拜恩 / 派屈克·威爾森
喬希和蘭娜,的確算得上典型的美國家庭。一家五口,其樂融融,丈夫是高中教師,妻子則是音樂人。但誰料喬遷新居後,怪事便接踵而來。先是小女兒莫名大哭,小兒子開始害怕睡覺,而長子更是因為一件怪事昏迷不醒。夫妻兩人想盡各種辦法,但於事無補,各種恐怖怪事接連發生,一家人因種種折磨瀕臨崩潰。
最終,他們決定搬離這所詭宅,但他們並不知道,就算離開此地,噩夢依然如影隨形。
倒黴房客遭遇鬧鬼新家的故事並不少見,可以說在恐怖片裡佔了很大比重。既然溫導演能讓這老樹冒新芽,自然有他不一樣的手段。故事的框架雖然傳統,但新元素的引用卻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主角身兼靈魂行者的設定,充滿舞臺感的畫面布局,甚至片中鬼怪也有中蠟像般的詭異質感。
恐怖電影想要嚇人,對於節奏的把握要求頗高。而只要你看過溫子仁的其他作品,就知道他有多擅長於此。在開局的舒緩過後,恐懼以點滴形式慢慢浮現,偶爾撩撥一下你的神經,但均點到為止。就在觀眾徹底放鬆,覺得不過如此時,故事立刻急轉直下,恐慌如多米諾骨牌般連環爆發,在你措手不及時嘎然而止,留下陣陣餘波。
如果你常看恐怖片,也多少會發現,音樂是提示劇情進展的關鍵。突然放緩或陡然提速,都可能預示危險。但等你真正看到本片,就會發現老經驗並不好使。舒緩的鋼琴曲不代表安全,急促的打擊樂也不一定代表惡鬼來臨,一切都是未知的,未知讓你無從防備。
3.死寂 Dead Silence (2007)
主演: 唐尼·沃爾伯格 / 安貝·瓦萊塔 / 瑞恩·柯萬騰
在人們的印象中,童謠總是與歡樂的回憶聯繫在一起。但在小鎮拉文斯,卻流傳著這樣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這段童謠敘述了一個叫瑪麗的恐怖女人,她擁有一大堆玩偶,如果你對著她尖叫,她就會扯下你的舌頭。
這童謠是真的嗎?遠離小鎮千裡的吉米突然發現自己的妻子薩利,橫屍在公寓中,其死狀悽慘離奇。吉米不得不返回小鎮處理妻子後事,並同時開始調查這則慘案背後的故事。慢慢的,吉米發現真相似乎不止一個……
玩偶,怪異的玩偶,不僅怪異還會活動的玩偶。最常見的能夠激發恐懼的事物之一。我們為什麼會害怕這種東西?有個說法叫「恐怖谷效應」。也就是一樣東西和人類相似,但又不是人類,我們就會感到一種來自本能的威脅。而外表的畸形,會讓這種驚惶之感更甚。
《死寂》的故事是典型的雙線並進結構。能很明顯看出本片風格與《電鋸驚魂》大相逕庭,權靠步步營造的壓抑氛圍感染觀眾。濃霧下沉靜的小鎮,廢棄的建築,到處都是斷垣殘壁。讓本片透出一種日式恐怖電影般的細膩質感。
片中對於角色的精神變化,也有濃墨重彩的刻畫。片中主角出色的個人魅力,使得他一舉一動均牽動人心。這種對於人物的認可在其他恐怖電影裡實不多見,觀眾不僅要關注故事中層層遞進的懸念,還得牽掛著主角的禍福旦夕,一有風吹草動那就立刻瞪大眼睛。
4.招魂 The Conjuring (2013)
主演: 維拉·法米加 / 派屈克·威爾森 / 莉莉·泰勒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對夫婦帶著五個女兒,搬到了羅德島的一棟老宅。那裡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田園之美衝淡了老宅的陳舊破敗。佩隆一家很是享受這裡的生活。
但好景不長,這一家人很快就發現,這老屋裡怪事連連,似乎住的不只是他們七口人。他們四處託人找到了當時著名的驅魔人,沃倫夫婦。丈夫是天主教會唯一承認的驅魔師,而妻子則有洞察惡靈的能力。他們很快就確認了這老屋的確不乾淨,但為了獲得驅魔許可,他們得先找到證據……
是的,終於提到《招魂》了。為什麼要把它放在最後,因為這部恐怖片實在太過成功。光看最近剛放出資源的《招魂2》,周末三天的票房就超過4000萬美元,碾壓同期上映的《魔獸》和《驚天魔盜團2》。一部恐怖電影,能做到這種程度,在整個電影史上實屬罕見。
任何電影一加上真人真事改編,那感覺立刻就不一樣。也正因如此,故事不會跳出觀眾以往的觀影經驗,這就註定了它會以細節取勝。這不僅要靠紮實的功力支撐,也有賴故事本身的穩健結構。溫子仁經過之前的錘鍊,對於觀眾情緒掌握的純熟技巧,在片中也可見一斑。
留白是中國傳統書畫中的重要技巧,在本片中也得以體現。導演在劇中安排了不少看似詭異,實則平常的偽裝場景。這種情緒上的真空處理,讓觀眾的緊張感無處宣洩,惴惴不安的恐慌感也因積壓而愈發有力。但不同於大多數恐怖電影的低落收尾,本片的結局卻在驚悸之餘,添了一份感動。
各位小夥伴,不要以為溫子仁只會拍恐怖片,其實大家耳熟能詳的《速度與激情7》《海王》等好萊塢大片,均出自溫大爺之手。
以往推薦
【今日推薦】郭敬明電影「《晴雅集》被下線」,成了熱搜第一!
【今日推薦】「中國第一悍匪」犯罪檔案
【今日推薦】近期更新片單
◆註: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予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