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錚錚漢子其實面對孩子是細膩的。影片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無論再苦再難,最好的東西永遠留給我們兄妹倆。
本片豆瓣評分8.4上映於2010年,距今已經十年了。目前我依然敢說它是近十年來最好的關於父愛題材的影片。
《鋼的琴》由張猛編劇,張猛導演,王千源擔任主演。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王千源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榮獲影帝。張猛也憑該劇片入圍28屆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秦海璐張猛王千源
雖然票房不理想僅654.9萬,但其口碑確實不錯。
上個世紀90年代企業改制、工業蕭條。許多企業無奈停工停業,大量的企業停工也就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工人被迫下崗。在這樣的形式下一批批無助的工人僅被區區一兩萬乃至幾千塊錢就買斷工齡。
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的主角正面臨離婚的鋼廠工人,陳桂林。這對陳桂林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不過這樣的結果並沒有打敗他,被迫下崗後陳桂林和幾個朋友自謀出路,組建了一支樂隊,流竄於各種婚喪喜慶場上,彈喜事,拉喪曲。雖說日子過得窘迫但相比其他人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畢竟至少還有那麼一點微薄的收入。
日子不會總是那麼如願,在妻子不堪忍受這這種生活最終還是跟了一個賣假藥的人跑了。在與其中爭奪女兒的撫養權時女兒說了一句:「誰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
為了爭取撫養權的陳桂林開始四處借錢給女兒買鋼琴,可在這個時候誰還不是勒緊褲腰帶生活,怎麼可能會有多餘的錢借給你,甚至你只是為了買那些不著實際的東西而已。最終轉了一圈下來也如想像般沒有絲毫收穫。用陳桂林自己的話說就是:「你告訴我哪個他媽的像能借錢的?」
出於無奈之舉,他用木板定製了一個不會出聲的鋼琴鍵盤板。還召集了一群三四十歲的大男人,趁著夜色偷偷爬到學校裡去偷鋼琴,最終被發現抓到了警察局。
自己繪製鋼琴鍵板
借錢借不到,偷偷不著,沒辦法。確實使出渾身解數也無奈。一個偶然陳桂林突然想到:買不起我還不能自己造嗎?
於是就出現了這一幕:他託人找到一本製造鋼琴的書籍。又請來曾經退休的工程師,找來了設計圖,找來廠裡原來的鉗工和電焊工澆築打磨鋼板。就這樣在一群沒有經驗的東拼西湊出來的人開始了這個瘋狂的行動。
一群人打造「鋼琴」
過程雖有坎坷,可好在剛才成功完工。可見,陳桂林為了獲取女兒的撫養權做出來多大的努力。也許對他而言只要是女兒能夠在自己身邊或許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得試試,哪怕是可能性極其渺小,小到千分之一也得去努力爭取。
影片中就是一個普通人,和千千萬萬下崗個人一樣的普通人。倒黴磕磣、生活拮据、騎著小破電動車。在雪中抽著煙,彈奏著一首無人欣賞《致愛麗絲》的「音樂家」也是他。
電影中陳桂林說過一句話:「有困難要上,沒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這不就是生活嗎?是啊,生活哪會一帆風順。又怎麼可能因為「你不行」而憐憫你。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難,打敗一切阻擋自己的困難。
陳桂林和妻子談離婚時,兩人身後的背景。一個至少頭頂有塊「天」另一個就剩光架子,也就是說這塊「天」需要自己來撐。
現實中不也正是這樣嗎,這個世界總是這樣不平等的。起點比不上別人那麼就在途中比。只要自己努努力也不用擔心你比不過別人。
《鋼的琴》寫的是生活中小人物的故事,這個社會是由精英和平民組組成的。小人物活得不易,但小人物又是社會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的故事最多,也最真實,真實的故事會感動人。小人物的故事最平凡,平凡中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堅持每天給大家帶來不同的影視內容。堅持原創,堅持優選文章!
希望大家能多支持,多關注,您的關注就是我創作的動力!@17號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