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棋盤上,正中央的星位被稱為「天元」。在中國圍棋的星光棋盤上,以榮耀聲名綜合論之,聶衛平顯然是當仁不讓的「天元」。這周,「天元」聶衛平來到了天元賽。
圖說:聶衛平助陣中國圍棋天元賽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攝
同裡初冬,不見蕭頹,蟄伏已久,倒添了一派欣欣然的萬千氣象,又是一個年輕人的冠軍啟航。更幸,棋聖仍盛。68歲的聶衛平,思捷神清,這個中國圍棋的標誌性人物,仍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潤澤著早已大不同的方圓世界。又見老聶,昨日旋風勁猶烈,今日更添繞指柔。
鐵哥們——新力量
聶衛平是天元賽的老天元,「搬家」同裡後,他也來過好幾次。聶衛平還記得第30屆同裡杯的酣暢,新朋舊友,憶往昔,望未來,歡聲笑語。而這一次的同裡行,已是中國天元賽的第34個年頭。酒店套房的凳榻上,覆上了特意製作的毛毯——白底黑字「方圓築天下,黑白舞風華」。中國圍棋的風華,老聶說一定要記住一個「鐵哥們」。
圖說:2016年中國圍棋天元賽,聶衛平(右)與劉小光 周國強攝
聶衛平口中的「鐵哥們」,就是新民晚報。天元賽初創時,日本新聞棋賽已是蓬勃,韓國亦不甘落後,只中國還是空白。「一項賽事,創辦固然艱難,但更難的是長久地守住這項賽事。」晚報與天元賽,就此結緣,始終甜蜜。可以說,天元賽見證了中國圍棋從追趕到齊頭,從齊頭到領先的整個發展過程。「再好的比賽,比如當年的新體育杯,搞了幾年,因為各種原因就停止了,但天元賽卻一直持續綿延,這是中國圍棋的福氣。」聶衛平說走過30年的天元賽值得大書特書,「晚報是中國圍棋的鐵哥們,天元賽的歷史現在是34年,我相信再翻一番,問題不大。」
圖說:2015年中國圍棋天元賽,聶衛平(中)參觀同裡天元文華苑 周國強攝
圍棋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國家的發展歷程。「高質量的賽事越來越多,高水平的棋手越來越多,這與改革開放的軌跡其實是一樣的。」如今,中國圍棋成為中日韓三國中的領跑者,這顯然不僅僅是關於棋手成長的故事。「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網上下圍棋,AI確實也幫助他們迅速成長。中國AI水平更高,中國選手水平也更高,這是中國科技的力量,更是中國國運的力量。」
「數學家」——「化學家「
聶衛平「聖」名在外,凡人難以望其項背。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聶衛平的人生目標,是「戰勝」自己的弟弟。「和我弟弟相比,我這個人智慧不高。」小時候,無論學什麼,弟弟總會壓過聶衛平一頭。老聶用「呆和木訥」形容自己。但即便如此,數學一直是聶衛平的強項,他有些傲嬌地回憶往事,「無論我上不上課,一到數學考試,從來沒有一次是99分,100跑不了。」數學家,是聶衛平孩童時的夢。
圖說:聶衛平笑談人生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攝
但現在,老聶的小女兒聶雲菲卻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正在讀高中的聶雲菲一直都是老聶掌心裡的寶。他嘴裡說著「雖然是個學霸,但比起我小時候還是差一點」,但口吻卻分明是寵溺。聶雲菲並不鍾情圍棋,老聶說其水平剛剛會做眼,「她喜歡化學,一心嚮往以後當個化學家。」聶衛平有些摸不著頭腦,「我看足球常常聽解說評論,這個隊員和那個隊員在產生化學反應,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太玄妙,我是一點都不明白。」他開始有些走不進女兒的世界,卻並不妨礙兩人是最親密的朋友。春節前在成都參加完央視舉辦的賀歲杯之後,疫情暴發把聶衛平「鎖」在了家中。「從這一點來說,其實我還挺感謝疫情的。我女兒住校,我又一直參加各種活動,天南地北地跑,這回天下都安靜了,就只有家人,親情。」聶衛平說起女兒就滔滔不絕,這個叱吒風雲,橫掃千軍樣式的人物,卻主動亮起「白旗」,「所以人家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這個一點也沒有錯。我看我女兒,就是怎麼也看不厭。」如今,老聶也生了煩心事。聶雲菲立志要考世界排名第五的大學,而父親卻希望女兒留在自己身邊,那麼誰會妥協呢?老聶沒了底氣,「她應該不會聽我的。」
聶四斤——聶二兩
聶衛平愛酒,眾人皆知。年輕的時候,很有些「拎壺衝」的架勢,喝的又是白酒,圈裡面給了他一個「聶四斤」的頭銜。雖有誇大的成分,卻多少能體現聶衛平的非凡氣魄。
圖說:聶衛平在今年天元賽開幕式上致辭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攝
人,總是在生活中打磨自己不同的輪廓。今時的同裡,你看到的是一個克制的聶衛平。2013年直腸癌手術後,他改變了很多生活習慣,作息變得規律了,「以前我天亮了也不睡覺,現在12點前肯定上床。生病前我從來不吃早飯,現在是必吃早飯。」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酒了。醫生叮囑,老聶每天最多只能喝二兩白酒。貼心的女兒秉著「健康飲酒,二兩剛好」的原則,親自為父親設計了容器,裡面只能盛下二兩。「每天二兩,絕不超標。」眼下,「聶二兩」不僅是老聶的又一個別稱,還是其自創品牌白酒的的招牌。當然,「聶二兩」也有常規裝,那便是「聶聖酒」。
圖說:天元賽晚宴上的聶衛平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攝
好酒,才當得起「聶聖」之名。製酒團隊此前六次造訪茅臺鎮,深度調研了當地數十家酒廠,最終由聶衛平親自選定了第一款聶聖酒的酒體。這款酒入口痛快,回甘悠長,仿佛能讓人回憶起中日圍棋擂臺賽那段歷久卻彌新的崢嶸歲月,因此被命名為「沖天」,源自茅臺鎮核心產區的醬香陳釀。為紀念1988年聶衛平獲得棋聖稱號,這批酒共定製了1988箱,每箱都配有唯一的收藏證書,3個月前正式發售。
從聶四斤到聶二兩,也是聶衛平的情感遷徙。棋盤,不再是其大殺四方的戰場,而是點燃星星之火的平臺。聶老參加的各種圍棋活動,只要當地安排講棋或指導棋活動,時間允許,他都會參加,「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孩子了解、喜歡圍棋。」圍棋的天地,正變得更廣更闊。(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華心怡 記者 張建東)
對話「棋聖」
問:你覺得自己職業生涯的神之一手是什麼?
答: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神之一手,所謂神之一手,都是你走了一步對方沒有預料到的棋,或者對方自己先出現漏洞,讓你有機可乘。
問:你的棋風如何?
答:我一直是一個柔和的人,在棋盤上也是如此。要說霸道,劉小光的棋比我霸道多了,但是那種下法是需要力量去支撐的,不可能一直這麼下下去。我下棋喜歡講道理,以理服人。要是對方不講道理,我就「殺」他。
圖說:聶衛平近照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攝
問:你現在還下棋嗎?
答:其實我還是很願意下棋的,不過現在這個年紀更適合雙人賽,中國的雙人賽又太少。如果是常規的賽事,估計下到最後,我就要和申真諝一樣手滑送大禮了。
問:如何看待中國圍棋界的後浪?
答:圍棋有了革命性的發展,中國的小將們實力比起日韓更出眾。其中柯潔的棋又比別人更靈活一點點。恰恰是這一點點,在棋盤上會出現較大的差距。
記者手記 俠之大者
老聶愛球,早有耳聞。總以為馬拉度納的離世,會讓其唏噓。不曾想,卻未在老聶心頭激起任何漣漪。「他缺少自控能力。」聶衛平也不喜歡阿根廷隊,雖可炫技,但有點髒,有點亂,非君子之團隊。「比如98年世界盃英格蘭對阿根廷的那場淘汰賽,貝克漢姆被西蒙尼侵犯,按捺不住怒火有了一個不冷靜的報復動作。阿根廷的伎倆雖然得逞了,但叫人不恥。」
圖說:2016年天元足球友誼賽,聶衛平(中)坐鎮指揮 周國強攝
也是,從棋到人,聶衛平磊落。俠之大者,便是如此。聶老敬重金庸。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提高棋藝,金庸不計較年齡的差異,希望拜聶衛平為師。一見面,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大禮、三叩九拜。「他是一位對中華文化傳統道義頗為講究的大家,拜我為師時,非要行正式磕頭拜師禮,後來在眾人的勸說下,才以深鞠躬替代。」家國天下,心懷之,人生江湖,仗劍行。
技能,總可磨礪,才智,也多秀慧,但品性與格局的養成,卻最是難得。老聶之於中國圍棋,世界圍棋,不止棋盤上的力拔千斤,更是其德性厚重。(華心怡 張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