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內涵,展示耤田歷史風貌,9月5日,以「歲稔年豐黍稷香·重農固本國運昌」為主題的2020年北京先農壇秋收儀式在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舉行。
秋收儀式在鏗鏘的鼓點中拉開序幕,多次參與先農壇農耕文化活動的學生代表在現場分享了自己培植高粱苗的經歷以及對農耕歷史的感悟。在激揚的民樂表演後, 十組家庭在農民高喊「敲鑼擊鈸開鐮時,開工收割咯」的口號聲中正式開鐮。
文化體驗互動部分分為非遺文化體驗互動和傳統文化體驗互動。非遺文化體驗互動設置了農作圖鑑展覽、儺戲卓彩、彩陶泥塑、團花剪紙、造紙花藝和紙印作畫等環節。傳統文化體驗互動則設置的是以不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遊戲活動,如春收秋種、豐收採摘、農夫果園、畫印秋田等。
北京先農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原名「山川壇」,大體格局形成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時期經歷較大規模重修,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先農神和舉行親耕耤田典禮的地方。坐落於先農壇內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古代建築技術、藝術及其發展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1991年9月2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館內依託先農壇建築群向公眾展示我國悠久的建築歷史文化和精湛的傳統建築技藝。
據了解,2020年是先農壇建成600周年,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為傳承農耕文化,發揮農業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開展了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助力加深公眾對耕讀文化的理解與認知,並運用博物館資源,講好北京故事,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及中軸線申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