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中子星重達10億噸,如果把它放在地球上,地球會被砸碎嗎?

2021-01-18 騰訊網

可怕的天體

在宇宙中,存在著許多非常恐怖的天體。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

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宇宙中,恆星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死亡恆星,它們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緻密(密度非常大),當然,這裡多說一句,黑洞我們並不用密度來進行描述的。

那為什麼密度大就會很可怕呢?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彎曲了周圍的時空,地球只是沿著時空的測地線在運動。

而這些緻密的天體對時空的彎曲程度要遠遠比太陽強得多,這就意味著普通的天體靠近這些天體,就會很有可能會被吞噬掉。

黑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普通的天體如果遭遇了黑洞,就基本上跑不掉了,最後會被黑洞吞噬掉。即便是兩個黑洞遭遇了,最終也會是相互吞併的結果。

中子星的可怕程度是僅次於黑洞的,如果地球附近突然出現中子星,地球大概率會被中子星吃掉。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我們把一坨中子星物質放到地球上,地球會不會被中子星物質所吞沒嗎?

中子星

很多人可能以為,如果把一坨中子星物質扔到地球上,地球會迅速被這坨中子星物質吃掉。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忽略技術上的難點,我們真的做到了,那這坨中子星物質放到地球上根本不會發生任何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其實需要從中子星咋來的說起。在宇宙中,有行星和恆星,它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質量,一般來說恆星的質量要遠比行星大得多。就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剩餘的天體(包括8大行星)加起來的質量才佔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0.23%。

由於恆星的質量特別大,因此自身的引力也超級大。這時候就會擠壓自身,使得內部溫度急劇上升。如果沒有任何力來抵抗引力,照理說恆星就會被壓成一個點。但恆星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這是因為恆星內部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發生可控核聚變反應,由於氫元素的核聚變反應門檻最低,因此先進行的是氫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生成物是氦原子核。

當氫原子核燒完後,只要恆星的質量足夠大,就會促發氦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生成碳原子核和氧原子核。我們會發現,這是朝著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變大的方向在進行。只要恆星的質量足夠大,就可以一直讓反應進行下去,一直到鐵元素。

鐵原子核是所有原子核當中最穩定的,要促發它的核聚變反應特別難,這是因為鐵原子核的比結合能特別大。

不過,只要質量足夠大,就能夠促發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這個反應非常迅速,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超新星爆炸,亮度堪比星系的亮度。

超新星爆炸後,恆星還會留下一個「核」。這個「核」的質量一般來說是非常大,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但這個時候已經沒法促發核聚變反應來抵抗引力的作用了。不過,由於電子屬於費米子,費米子之間不能佔據同樣的量子態,這是物質保證體積的前提。這就要求電子要好好的排排坐,而不能重疊在一起。電子的特性可以產生電子簡併壓力來抵抗引力。

但由於引力太大,此時的電子也會被壓到原子核內,並且電子和質子反應生成中子。而中子也是費米子,也存在著中子簡併壓。如果中子的簡併壓可以抵抗住引力,此時的天體就會是幾乎都是有中子構成的天體,也就是中子星。如果簡併壓不能抵抗住引力,天體就成為一個黑洞。科學家發現,這個「核」質量大於1.44倍太陽質量,小於3倍太陽質量會變成中子星;如果大於3倍太陽質量,就會變成黑洞。

了解了中子星的形成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子星存在的前提是:巨大的引力。它相當於處於自身引力和中子簡併壓平衡狀態。如果我們從中子星當中拿出一坨中子星物質,由於這坨物質質量太小,引力很小,也就沒有辦法保持像中子星的狀態,就會成為一盤沙。

因此,這坨中子星物質被拿出來後,就和中子星沒有任何關係了,就是一般物質,放到地球上也就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相關焦點

  • 把1立方米的中子星放在地球上,地球會毀滅嗎?人類能倖存嗎?
    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宇宙中,恆星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死亡恆星,它們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 比黑洞還恐怖的一立方米中子星放到地球上,地球會被毀滅嗎?
    對於人類而言,除了地球之外,如果不穿任何裝備去到其他的天體上,基本都是死路一條。太陽甚至可以融化地球上一切的物質,讓這些物質最終成為等離子體,也就是一坨電子、原子核、光子等粒子的狀態。原子結構都無法完全保住。我們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在宇宙中恆星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莫過於那些死亡恆星,它們分別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緻密,也就是說密度非常大,那為什麼密度大就會很可怕呢?
  • 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樣?地球可能就這麼沒了
    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中子星在400光年外,其名為RX J1856.5-3754,這顆中子星於1992年被發現,在1996年被確認為中子星,它的直徑在10到30千米 之間,並以每小時39萬千米的速度在星際介質中飛行著,想要吃上一勺中子星,RX J1856.5-3754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 宇宙中的物質密度存在極限嗎?中子星密度高達10億噸每立方釐米!
    一立方釐米大約就是一個骰子大小,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極端的情況,比如下面幾個:地球核心密度高達15克/立方釐米,是水密度的15倍,主要成分是鐵和鎳,由於巨大的壓力,使得鐵鎳原子之間的間隙縮小。金屬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是金屬鋨 ,密度高達22.6克/立方釐米。
  • 200億噸TNT炸藥的威力可以毀滅地球嗎
    100億噸當量的TNT炸藥,模擬計算得知,可以讓整個歐亞板塊位移10公分。  這麼大的威力可以毀滅地球嗎  毀滅地球,就是把地球的主體結構整個炸壞,讓地球四分五裂,以人類目前的核武器的能力,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 用火山處理掉 後果我們無力承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如果把地球上70億噸垃圾,用火山處理掉,後果我們無力承擔!地球上的資源確實非常的豐富,能夠提供我們日常所需。我們依靠地球上的這些資源,才可以得以生存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地球上的資源不斷地被消耗,消耗之後就會在地球上留下許多的廢物,而這些廢物垃圾的處理也成為了目前最為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常見的垃圾處理的方式就是填埋或者焚燒了。
  •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地球會怎樣?代價難以承受
    那麼是不是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全部變成森林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然而氧氣的來源就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現在隨著工業的發展,廢氣的排放,還有汙水的排放已經嚴重的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
  • 牛頓錯了嗎?地球重達60萬億億噸,為什麼地球沒有向下掉?
    一些人類的探測器曾經拍攝過這些天體的樣子,從照片當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天體好像是飄在太空當中。就拿地球來說吧,1968年,美國的阿波羅8號曾經在環繞月球的軌道的上,朝著地球拍照,這張照片後來也被叫做:地出。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就會發現,地球好像是懸浮在太空中的一樣。類似的照片還有非常多。
  • 如果地球上發生10級地震會怎樣?地球會散架嗎?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見證過很多災難的發生,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災難的發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能夠通過科學計算,使我們不用親身經歷一場大災難,就能夠知道知道不同的災害對人類以及地球的影響有多大。比如:如果地球發生10級以上的大地震,將會對人類以及地球有什麼影響。地震震級地震的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大小來決定的。
  • 地球重60萬億億噸,為何還能飄在太空中?
    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臘數學家埃塞託色尼利用太陽光直射原理算出了地球直徑1798年,67歲的卡文迪許通過測定萬有引力常數,計算出了地球質量是5.965*10的24次方千克,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60萬億億噸
  • 地球上的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家找到一個地方,曾擁有60億噸?
    在古代,一兩黃金幾乎可以蓋一棟房子,非常值錢。 不過地球上的黃金並不多,價錢波動也較大,自進入2020年黃金價錢一直在上漲,主要是黃金越來越少了,未來還有匱乏的可能性,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地球上的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家找到一個地方,曾擁有60億噸?
  • 沒有木星阻擋,SL9號彗星如果撞向地球,人類會滅亡嗎?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若沒有木星擋在前面,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是不是就會撞向地球,人類會像6500萬年前的恐龍那樣被滅絕嗎?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會。它巨大的體積和引力,就像一個巨大的盾牌,為地球阻擋著來自遠方的威脅,大大減少了地球被來自太陽系外圍小天體、彗星的襲擊概率。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大盾牌,地球能否進化出複雜的生命,最終出現人類都很難預料。但要具體說到某一刻小行星或彗星,比如SL9號彗星,如果沒有木星阻擋,會不會撞向地球,這就另當別論了。
  • 如果太陽現在突然熄滅,15萬年後人類才覺察,地球上人類會撐多久
    它非常的大,太陽的半徑有69.6萬公裡,是地球半徑的109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從太陽的中心到四分之一個太陽半徑是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區。這裡的溫度高達1500萬℃,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在太陽的核反應區每秒鐘都有6億噸的氫經過核聚變反應生成5.96億噸的氦。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了相當於400萬噸的能量。這些能量就是太陽的光和熱。
  • 如果地球上發生10級地震,會怎麼樣?
    且在這近百年時間裡,人類的科技得到了迅猛發展,達到了如今足不出戶就能通過電子設備來了解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不過,即使是再先進的科技,也仍然無法避免一些大型自然災難的發生。在這一災難面前,人類將會顯得十分脆弱。若大型自然災難真的發生,那麼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遭到破壞,甚至是被毫不留情的毀滅。
  • 地球上的氧氣會被耗盡嗎?如果沒有氧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人類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幾乎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必須元素。除了一些厭氧型生物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之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氧氣。氧氣就是地球贈予生命的一種的財富,但似乎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
  • 地球內部鑽石總量已超千萬億噸,為何無人開採?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提到鑽石,很多人不禁會想到鑽戒,它需要慢慢打磨,就會呈現出非常璀璨的光芒。鑽石被人類稱為「寶石之王」,是所有寶石中最昂貴的品種,除了它本身具有的魅力外,還與它的質地有著密切的聯繫。
  • 地球正在瘋狂地「喝水」,會不會有一天,把地表上的水給喝乾了?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食物人類尚可生存一周,但沒有水會怎麼樣呢,就只能生存3到4天,這是孩子們都知道的知識,但是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水含量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如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在這46億年中地球的生態逐漸改善,它已經逐漸成為個適合生命生存和發展的星球。
  • 《流浪地球》影片中依靠木星力量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靠譜嗎
    但地球要逃跑前往藉助木星引力,首先要能夠啟動脫離公轉軌道,向木星方向出發走完幾億公裡。人類為了使地球逃離太陽毀滅的威脅,在《流浪地球》裡人類製造了特大推力行星發動機,每臺高11000米,可以產生推力150萬億噸,全球有12000臺發動機,形成的總推力就達到180億億噸。這個能量驚人吧?
  • 2019年超過410億噸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地球會成「火球」?
    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增加一倍,地球表面將變暖多少?這會不會導致我們地球生命出現一個「大滅絕」的情況,確實如今看來,是需要考慮的了。如今的氣候狀態,可以說連科學家們都難以捉摸了,因為變量太大了,我們只看到了溫室氣體的上升,氣溫的上升準確數據,但是很難預測到海洋和森林是否會繼續吸收了人類排放的一半以上的二氧化碳。如果這些需要溫室氣體的地方出現了崩潰,是不是我們面臨的溫室氣體效應將會變得更加嚴峻,這可以說是一個可怕的結論。
  • 中子星,宇宙中最光滑的物體?
    中子星的藝術想像圖 | 圖源:Wikipedia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裡之間,桌球大小的中子星相當於地球上一座山的質量。光滑的物體有哪些特點?但即使是這些光滑表面,放在電子顯微鏡下,也是坑坑窪窪。 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和原子,要達到極致平整,就不能讓任何一顆粒子凸起或下凹。科學家已經在向這一目標靠近。為了改進顯微鏡,物理學家打造出了能夠反射原子的「鏡子」——原子反射鏡。它由僅50微米厚的矽晶體製成,表面覆蓋著1~2納米厚的鉛層。整個表面起伏不超過100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