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夜是時間。
色是賦予時間靈魂的場景。
如果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一定要看看這個城市的夜。
褪去了白日喧囂之後,
城市會顯現它最真實的另一面。
每當夜幕降臨,卸下白日妝容的成都,它的安詳靜謐,它的流光溢彩,交相輝映,那麼可愛,又那麼熱烈。
在唐代詩人張籍眼裡,成都的夜是「萬裡橋邊多酒家」;在杜甫眼裡,它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古人眼中,成都的夜便充滿了多種色彩。時至今日,成都的夜更是千變萬化。
東門碼頭(四川在線記者 楊樹 攝影)
一組數據可以大致勾勒出成都的夜色。
在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上,成都拿下「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第三名的成績。
美團發布的全國夜經濟報告證明「硬核實力」,數據顯示,成都在夜間消費總額和人均消費額方面大幅領先於其他城市。
今年9月22日,哈囉出行數據顯示,成都超5000萬人次的夜間騎行量,居全國第一。
國慶大假期間,高德數據顯示,10月1日到5日,成都位列全國十大夜遊城市榜首。
11月13日,2020年度成都100個夜間經濟示範點位正式發布,「夜說錦官城」計劃同步啟動,成都夜間經濟再「加碼」,全面開啟「夜成都」3.0時代。
白日裡,成都活力非凡。
夜色下,成都流光溢彩。
當成都的天色從魚肚白的黎明變為藏藍色的夜空時,生活的軌跡也從白天延長至夜間,日夜相依、動靜相宜。成都人白日站在金融城的高樓裡,爭相要觸摸世界的最高點,夜晚坐在錦江的兩岸,在斑駁的光影裡把酒言歡。
春熙商圈夜景(錦江區供圖)
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一詞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
2001年,Chatterton和Hollands系統研究了年輕人與城市空間,特別是夜間休閒空間的關係,提出了生產、規範與消費城市夜生活空間的系統理論。「夜間經濟」因可以延長經濟活動時間、提高設施使用率、激發文化創造、增加社會就業、延長遊客滯留時間、提高消費水平、帶動區域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的新藍海。
夜間火鍋店生意紅火。(四川在線記者楊樹 攝)
以世界著名不夜城倫敦為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倫敦就將發展夜間經濟作為一項城市發展戰略,並將自身定位於 「24-hour Global City」。2014年其夜間經濟直接貢獻了263億英鎊總增值,間接帶來401億元,創造72300的就業崗位,佔倫敦就業崗位的1/8。
此外,資料顯示,美國人已有1/3的時間、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積用於休閒,而其中60%以上的休閒活動在夜間。
夜色中的339(成都市商務局供圖)
對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成都來說,夜間經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018年發布的《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加強夜間經濟的環境營造,加快培育錦江夜消費商圈,引入現代新興消費業態,打造成都夜消費地標。
成都對夜間經濟重點發展區域開展了實地調研,學習借鑑巴黎、東京、上海等國內外先進城市經驗,並結合成都實際,在2019年9月,出臺了《關於發展全市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
春熙夜景(攝影:蔣坤鵬)
在戴德梁行成都公司策略發展顧問部董事孫曉蓉看來,發展夜間經濟,是成都構建消費時間全通的一環,通過延長消費時間,成都正在促進各類消費場景協同合作,填補消費時間空白,構建24小時複合生態圈。
「動若脫兔」是成都的夜。
「靜如處子」也是成都的夜。
當人們還在認為夜經濟指的是酒吧、餐飲時,成都的夜早就有了千變萬幻的色彩。成都人把這種色彩稱為場景。
夜幕降臨,錦江,換一種熱鬧,古香古色的烏篷船載著遊客緩緩地向合江亭駛去。沿途古樂悠揚,建築倒影綽約,錦官城繁盛的商貿映襯在河畔建築的牆體上,詩意古韻與現代建築在碧波緩流中融為一體,古典與現代是夜色。
夜遊錦江(四川在線記者楊樹 攝)
位於339的2層,德國進口國際卡丁車館內,鳴響著輪胎與瀝青賽道產生的摩擦聲,以及卡丁車發動機發出的轟鳴,速度與激情是夜色。
在東湖公園旁,沉浸式劇場「成都偷心」正在上演。同一時間,走到音樂坊,隨處可見街頭藝人的表演,據大麥網數據顯示,晚間7點至9點演出峰值時段觀看統計數據中,成都位居全國前列,文藝和浪漫是夜色。
資料圖
在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裡,夜晚人潮如織,在其開放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夜宿博物館」主題,感受與收穫是夜色。
夜間博物館(成華區供圖)
火鍋店、酒吧、特色小吃……在夜晚傳來此起彼伏的交談聲好不熱鬧,市井氣與煙火氣是夜色。
香香巷(成華區供圖)
深處於窄巷子一處院落裡的三聯韜奮書店,依舊人來人往,寧靜與書香是夜色。
夜間書店(四川在線記者楊樹 攝)
「年輕人是書店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行為很多都發生在夜晚。隨著夜經濟政策的出臺,三聯韜奮書店的系列夜間創新舉措也取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三聯韜奮書店的負責人胡曉燕這樣說。
德國進口國際卡丁車館的負責人鄂方羽也深有同感:「卡丁車的消費基本都是年輕群體,因此夜晚也是其主要的營業時段,車館營業時間已經延長至夜間12點,今年國慶期間卡丁車館內基本每天都會從9點半營業至次日凌晨1點,客流高峰期一天更是發車近500次,這反映出成都夜間所蘊藏的巨大活力。」
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的成都,深知如何用夜間經濟增加消費的時長與寬度。
夜色不僅是視覺,
更是味覺、觸覺、嗅覺、聽覺。
對正在加速建設「三城三都」 (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遊名城、世界賽事名城, 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的成都而言,「越夜越熱鬧」的夜間經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也將為成都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新助力。
沸騰小鎮(成都市商務局供圖)
11月13日,100個成都夜間經濟示範點位全面亮相。除了寬窄巷子、夜遊錦江、遠洋太古裡等知名打卡點,更有融創文旅城等「新晉網紅」,營造更具「國際範、蜀都味」的成都夜間經濟新風尚。
成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100個夜間經濟示範點位的發布為契機,成都將繼續「加碼」夜間經濟,聚焦打造美好生活消費新場景、培育夜間消費新熱點,進一步助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寬窄巷子夜色(四川在線記者楊樹 攝)
100個成都夜間經濟示範點位覆蓋夜間旅遊景區、夜間視聽劇苑、夜間文鑑藝廊、夜間親子樂園、夜間醫美空間、夜間樂動場館、夜間學習時點、夜間購物潮地、夜間晚味去處、夜間風情街區共10類消費場景,呈現出成都夜間經濟多元、多面、多點的新「夜」態。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都是成都發展夜間經濟的切入點。
從美食、酒吧構成的成都夜間經濟1.0模式,到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等新興消費業態的2.0模式,成都夜間經濟提檔升級,正闊步進入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科技與時尚交互共生的全新3.0時代,不斷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特色化、品質化的新趨勢。
猛追灣夜市(成華區供圖)
成都夜間經濟正全面升級,深度結合了文創、文博、藝術、商業等新興業態,讓古蜀文化傳承與現代時尚潮流在「夜成都」中相融共生。
仲量聯行成都戰略顧問部負責人分析認為,當前成都夜間經濟迭代的本質,是一種以天府文化創新演繹為內核,疊加科技等前沿表達手段,融合多元消費場景的新模式。
千萬不要被成都夜晚的五光十色所迷惑,
奮鬥才是其軟糯外表下的硬核表達。
多種多樣的消費場景讓成都的夜五光十色,但這些場景究其本質來講都是在提供服務。這種奮鬥,小到為了更好生活的期許,大到對標世界不夜城的雄心壯志,在安逸的外表,藏不住成都人奮鬥的精神。因此,奮鬥才是成都之夜最大的底色。
成都高新區燈火通明(攝影:蔣坤鵬)
還有一種奮鬥,不在觥籌交錯中,不在燈紅酒綠裡。
晚上8點,天府國際機場依然熱火朝天,照亮夜空的除了那顆星,還有各類施工機械的燈光點亮了夜空。夜色中,十字塔吊一座連著一座,泛著碧藍的光芒。
凌晨12點,高新區的軟體園及附近的寫字樓裡,仍有成都人奮鬥的身影,華為、騰訊、阿里這些企業的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
凌晨3點,三環外的成都電子商務聚集區之一的西部智谷依舊燈火通明。門口的保安說:「這棟樓從未熄燈。」
東湖公園(攝影:蔣坤鵬)
「您好,您的外賣到了。」 在位於天府大道中段500號的東方希望天祥廣場,即使是深夜,這樣的來電也不絕於耳。據「餓了麼」數據顯示,這處寫字樓的月均深夜訂單量排名西部第一,全國第四。
「寫字樓的夜間外賣訂單數量龐大、消費能力高,從中也能看出成都高新區的樓宇經濟發展迅速,撬動了外賣這樣的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而且更具吸附效應,產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在阿里本地生活相關負責人看來,這片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的區域,夜間加班必不可少,發展的潛力也激發了夜間消費的活力。
安逸的外表下,成都正爭分奪秒,朝著新世界的星辰大海奔去。
夜色裡不僅有斑斕的色彩,
更有提供公共服務的暖色。
24小時便利店、深夜食堂、深夜公交都在為奮進的人們提供著保障,它們都在重新標定這座城市在世界城市坐標體系上的位置。
24小時便利店(資料圖)
2018年3月,成都推出12條夜間公交線路,將22:00-1:00運營線路比例提高至32%。成都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公交線路有效提升了市區各商圈、餐飲、娛樂、交通樞紐、學校、醫院、工業園區等大型場所夜間經濟發展的公共運輸服務水平。
孫曉蓉說:「以倫敦為例,夜間經濟業態多元化與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管理是倫敦夜間經濟成功的關鍵。」倫敦在交通、文化場所建設、安全維護、防噪與垃圾清理上均動員各方力量,進行建設和優化。
夜間公交(成都公交集團供圖)
所遇皆可為師,成都也正在向世界的著名「不夜城」們學習管理方式。今年4月,成都推出的首條夜間觀光線路正式開行,該條線路包含九眼橋、錦江夜遊碼頭、望平坊、香香巷、天府熊貓塔、網紅酒吧聚集區、太古裡、大慈寺、鏜鈀街等16個成都夜間的地標景點。「夜貓子們」只需要用90分鐘、1張車票就能盡情發掘成都的夜景之美、感受成都夜裡的繁華與寧靜。
在成都出臺的《關於發展全市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出:引導廣大市民、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鼓勵經營主體與社區居民共同開展自律管理,維護和諧社區環境。
2019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資料圖
在「夜貓子們」最愛出沒的339,成都交警五分局組建的夜間專班,來破解339的夜間高峰和亂象,除了交警外,猛追灣派出所民警、城管、綜治、物業也加入其中。
這抹暖色也在溫暖著加班的人們。「凌晨12點,當我從大樓出來時,樓下的便利店還開著,能買點食物填飽肚子,就覺得十分幸福。」在天府四街上班的吳桐說,從便利到交通,成都在夜晚的這些細節,都讓她更加喜歡這裡。
IFS夜間露天電影(IFS供圖)
夜晚的成都,既有閒情逸緻,也有不懈奮進,朝著世界頂端攀爬的精神。這座城市不打烊,這裡的人們似乎也永不下班。
在成都,奮鬥不舍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