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魚在國內特別是華南地區可是當地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鯪魚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營養價值頗高,被做成魚丸、罐頭等售賣。還可以作為藥材的一種,具有強筋健骨、行氣活血等功效。對於養殖戶來說,鯪魚不僅抗病能力強,好餵養,且產量高,單產效益好,今天咱們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了解一下如果飼養鯪魚都有哪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吧!
一、選擇池塘
鯪魚屬於熱帶或者亞熱帶的魚類品種,所以對於水溫的要求需要稍高一些,如果溫度低於七度一下的話,會直接導致鯪魚死亡。但是它對水體的溶解氧要求不是多高,本身它就是一種水底魚類,如果水溫在二十度到二十八度之間的話,每升水不能低於0.24毫克的溶解氧。選擇池塘的面積最好是七八畝左右大,要求的水深在一米半左右,且池塘底部需要有20釐米厚的淤泥,飼養鯪魚的水源確保乾淨無汙染。在放養之前要把水體放幹,然後在暴曬四五天,在有漂白粉全面消毒,每畝差不多用三千克左右的漂白粉便可。
二、投放
鯪魚最合適的投放時間是在每年的六月到十月這個階段,其實可以根據市面售苗時間分三個階段頭放魚苗。第一個階段可以在六月到八月進行,每公斤差不多有5000個魚苗,一畝差不多10公斤左右的魚苗就可以了。如果是八月到九月投放的話,每公斤差不多有1000個魚苗,一畝也差不多投放10公斤。如果是九月到十月投放的話,每公斤有250個魚苗,一畝差不多要10公斤。
三、投餵管理
剛剛投放的魚苗,相對來說是比較弱小的,這個時候主要是投餵一些豆漿、菜餅之類的來供應魚苗正常的生長,主要還是以豆漿為主的,每天需要進行兩次投放豆漿的工作,菜餅只要投入少量的便可。差不多保持七天或者十天左右, 魚苗的生長慢慢趨於穩定也比較熟悉生長環境,會遊到水邊,這個時候可以在水邊投放一些豆漿渣來讓鯪魚吃。等到分塘之後的魚苗,要根據攝食情況來食用有機肥,一般情況下每畝需要投餵150千克左右的紅蟲然後在投餵一些菜餅之類的。
四、日常管理
投放好魚苗的一周內,不能直接用肥水飼養魚苗,直接用清水。調控水位在八十釐米以下,投放超過七天之後便可以在水中放一些肥料,一般每畝施入6千克的雞糞,但是要保證水體的透明度至少在二十五釐米至三十釐米之間最為合適。後期為了魚苗可以正常的生長,最好是七天左右要更換一次水,換水的話,不用全部排出,但是至少要更換百分之五十的水體,使得水位在一米半左右的深度。且要注意水的溫度,一定要合適它生長的溫度。飼養過魚類的都了解,如果出現病蟲害問題,可能會大面積的出現魚苗死亡的情況,所以在病蟲害問題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雖然剛提到鯪魚的抗病能力是非常不錯的。鯪魚常見的有氣泡病,和一些寄生蟲,其實這些都是和日常的水質管理和衛生管理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定期噴灑百蟲淨,次日可以在魚蛙爛皮止血靈再次噴灑一遍。在日常管理期間,早晚巡查鯪魚的生長情況,包括水質的變化情況。
朋友們如果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養殖內容,可以下方留言我們,或者直接關注下這個號,後期都會定期推出更多關於養殖的內容,很期待和大家一起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