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省衛生健康系統32萬名工作者衝鋒在防疫一線,湧現了一批英雄人物。昨日下午,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走進揚州。7位來自全省各個領域的抗疫典型代表,通過聲情並茂的講述,展示了一幅江蘇「戰疫」的全景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這7位報告人中,有醫護工作者、疾控人員、社區幹部、志願者和新聞記者。他們分別是:抗疫期間帶領江蘇醫療隊隊員赴黃石支援的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江蘇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魯翔;被稱為「急診女超人」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醫生喬莉;時刻直面病毒的省疾控中心放射防護所副所長王福如;「江蘇隊小可愛」、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李娟娟;講述已故隊長許鵬在運送抗疫物資途中遭遇車禍,用自己的生命撐起一片「藍天」事跡的江蘇藍天救援隊機動副隊長方超;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工作者代表、宿遷市宿城區雙莊街道魏井社區黨委書記陳公勝;第一時間深入一線,用筆和鏡頭記錄下一個個珍貴瞬間的現代快報編委、記者孫蘭蘭。
現場,我市醫護工作者、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以及高校師生代表400餘人,聆聽了7位抗疫英雄的精彩報告。
報告人講述
「戰疫」路上披荊斬棘的故事
「稟父老,樓蘭破,人平安,白衣將士把家還!」幾句話讓現場觀眾潸然淚下。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江蘇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江蘇對口支援黃石醫療隊領隊魯翔,在抗疫期間帶領江蘇醫療隊隊員赴黃石支援,在抗疫一線成立臨時黨組織,深入一線參戰督戰,為江蘇援鄂醫療隊取得「打勝仗、零感染」戰績作出了積極貢獻。他介紹,「揚州當時跟我一起去黃石的醫務人員有25位,在湖北武漢前線,我們2820位醫療隊員當中,有260多位是從揚州派出去的。我們在前線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揚州廚師給我們加菜加飯,從這些生活細節,可看出全社會對抗疫的貢獻、支持、關心和關注。」
被稱為「急診女超人」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喬莉,一直奮戰在搶救室裡,用精湛的技術為患者開闢「生命通道」。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期間,她與同事一道救治了百餘位危重症患者。2月13日是喬莉的生日,在這天,她接到通知,出發去武漢。喬莉立刻剪了頭髮,告別家人,踏上了馳援武漢的徵程,以一種特殊方式度過自己43歲生日。在演講時,她數次哽咽,一度流下眼淚。「一天夜晚,我趕回醫院加班,發現不僅我們的辦公室沒了空位,就連其他醫療隊的辦公室也被我們加班的隊員佔滿了。那一刻,他們就像一束束光照在我的心上。」回憶那段抗疫時刻,她親眼看到黨員衝鋒在前、不畏艱險、甘於奉獻,她也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
「在返回江蘇的前一天,一位當地合作過的民警給我發來一條微信:『感謝你們這些幕後英雄,你們一樣在為湖北拼著命!』那一刻,我既感動又自豪!」王福如是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放射防護所副所長。抗疫期間,他帶領隊友先後赴鎮江、黃石和北京三地,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開展病毒核酸檢測,組織病毒消殺,指導復工復產復學,在疫情防控疾控戰線作出了突出成績。
成為患者「孫女」
「江蘇隊小可愛」彰顯90後新生力量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這場戰鬥中,一批90後、00後青年成為抗疫的生力軍。「我喊了他一聲『爺爺,我就是您的孫女,我在這陪您,您不用再害怕孤單啦!』當時,他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我的眼眶也溼潤了……」李娟娟是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90後護師、江蘇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雖然身材嬌小,她卻有著大能量。抗疫期間,她積極投入新冠肺炎患者護理工作,注重對患者實施心理關懷,被稱為「江蘇隊小可愛」。
面對多方讚譽,她告訴記者:「我真的只是做了一個護士應該做的事情,大家對我的認可我也很開心,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要黨和國家召喚,我隨時都可以挺身而出。」
許鵬,生前系蘇州藍天救援隊機動隊隊長。抗疫期間,他前往武漢參加志願服務工作,負責運送抗疫救災物資。2月21日,他在山東往湖北轉運消殺彌霧機途中遭遇車禍,不幸犧牲。講述許鵬的抗疫事跡,隊友方超幾度哽咽。
「聽到他們熱情地喊我一聲 『陳書記』,我感到這輩子都值了!」宿遷市宿城區雙莊街道魏井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公勝,在抗疫期間舍小家為大家,顧不上重病臥床的妻子,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排查重點人員,走訪住戶4000餘戶,勸停9起紅白喜事聚會,為69戶153位居家隔離人員提供24小時服務保障,幫助400多位外來務工人員順利返工。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醫護工作者的捨生忘死,有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等群體的無私奉獻,也有新聞記者的勇敢奮鬥。在疫情之下,他們同樣是戰士,奔跑在各個條線,用筆和鏡頭傳遞愛與希望。孫蘭蘭,現代快報編委,曾任現代快報武漢戰疫隊隊長。抗疫期間,她帶領團隊在武漢連續奮戰88天,深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雷神山、社區等地,將了解到的疫情情況反映給中央指導組,採寫了大量有血有肉有溫度的稿件,製作2000餘條戰疫報導,其中100多篇獲全網推送,閱讀量超過10億。
幾度感動落淚
學生觀眾因他們堅定從醫
7位抗疫典型豐沛生動的故事、飽含深情的講述、鏗鏘激昂的真情告白,感染和鼓舞了在場觀眾,報告會現場數十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很多觀眾幾度感動落淚。大家紛紛表示,為他們的先進事跡感到欽佩,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把學習先進典型所激發出來的熱情和奮鬥精神,轉化為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充分匯聚起幹事創業的磅礴力量。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觀眾席上,揚州職大醫學院的大一學生林書羽,在筆記本上一筆一畫認真記錄。「疫情期間,我正在讀高三。」林書羽回憶,「我當時在家裡封閉學習,看著有關疫情的新聞報導,聽到白衣天使們一個個抗疫捷報,當時我心裡就暗暗許下做醫生的志願。」
今年9月份,20歲的林書羽成為揚州職大藥學專業的一名學生。「今天有幸到現場,聽到英雄們的演講,我內心非常澎湃。」林書羽難掩激動,「他們是我們年輕人的榜樣,我要繼續學好專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為社會、為他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揚大附院心胸外科護師蔡苗也是奔赴武漢抗疫的醫務人員,聽完報告會,她內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靜。「聽著他們的講述,仿佛回到那個和隊友並肩作戰的日子,內心很激動。」蔡苗是「江蘇隊小可愛」李娟娟的同班同學,看到好友站在臺上,蔡苗為她感到驕傲,「作為90後,我也將繼續堅守崗位,傳承抗疫精神,為市民的健康盡一份力!」
「特別能理解他們當時的心境,他們衝鋒在疫情第一線,真的不容易。」西湖西峰社區工作人員林文倩,一邊聆聽報告,一邊抹著眼淚。今年初,疫情暴發,林文倩作為社區基層工作者,年初二就回歸到工作崗位,與同事24小時輪流值班,一直到3月底都沒有休息一天。「聽到白衣天使喬莉的故事,社區書記陳公勝的講述,我感觸最深。」同為基層工作者,年初疫情暴發期間,林文倩也曾挨家挨戶做登記、勸告外來回揚人員在家隔離、建立微信群給居民上門送貨……林文倩說,「報告會後,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在以後工作中做好基層工作!」
「這些故事讓我們感動,他們的精神讓人敬佩!」現場,志願者代表韓寶琴連聲說道,「疫情當前,人人有責。以後我們也要學習這些英雄的精神,從身邊做起,為他人和社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67歲的市民周正華也說道,「心疼又敬畏,他們是我們的好榜樣!」
記者 丁雲 薛舒文 王詩韻 攝影 孟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