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灣《旺報》及鳳凰網主辦的第九屆兩岸徵文活動,24日舉行了頒獎典禮。《旺報》自2010年初開闢「兩岸徵文」版,公開向兩岸讀者徵稿,以「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為視角,透過大家的親身體驗,分享彼此觀看的所見所思。經過十年的努力,兩岸徵文活動見證了兩岸大交流的歷史,更深刻反映了兩岸民眾相互認知的過程。
就是這樣一件利於兩岸交流的好事,在島內某些「瞎編劇」的「創作」下,走了味道。
近日,島內的網絡平臺突然流出一張「高雄市府午宴名單」,有人在轉載這張名單的時候,寫下「有些事是大家看不到的,這是前幾日巿政府在某個地方舉辦午宴的賓客名單」,並刻意放大大陸媒體的單位及頭銜,不僅另外註明「一片紅色媒體」,還用粗口反問,「是要賣臺嗎?」
網黑韓市府團隊與「一片紅媒」餐敘,試圖再次「抹紅」韓國瑜時,綠營也「見紅就發狂」。曾任高雄市副市長的民進黨籍民代劉世芳,立刻在其「臉書」轉載了這張「午宴名單」,並以《「中媒」座上賓、臺媒不知情?》為題狂帶風向。劉世芳說除了臺行政機構要調查「假三通」大騙局,恐怕還有安全局要介入的,並說她也接過陳情,為何高雄巿府只對陸媒開放,島內媒體都沒邀請?
(圖:劉世芳)
然而,很快就有人發現,劉世芳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了,因為這張所謂的「高雄市府午宴名單」,就是本文開頭寫的「兩岸徵文頒獎典禮」活動。
《旺報》副社長刁明芳29日受訪說,《旺報》連辦九屆的「兩岸徵文頒獎典禮」活動,都會邀請大陸媒體與會,歷屆皆由臺陸委會核准,每次以不同形式拜訪島內各縣市政府,不分藍綠白縣市長都會接待。2011年第一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活動就到了高雄,還舉辦座談會,要幫綠營執政的高雄找回觀光客,當時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也出面接待過。刁明芳說,現在民進黨在高雄「在野」了,這個活動就變成了「親中賣臺」?對於劉世芳看到黑影就開槍,她拜託不要兩套標準。
(圖:2013年10月,時任高雄副市長李永得與大陸媒體參訪團餐敘。)
高雄市政府29日也作出說明,「兩岸徵文頒獎典禮」活動的主辦單位及參與活動的大陸媒體一行人26日到高雄,安排踩線行程,營銷高雄觀光景點,副巿長李四川臨時起意宴請。外界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刻意抹紅高雄市政府正常的兩岸交流活動。
兩岸徵文活動已經連辦九屆,其立意宗旨不外乎是想透過兩岸媒體的互相交流,讓大陸發現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在第九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上,《旺報》社長黃清龍致詞時直言推動兩岸交流的艱辛與艱難,上臺領獎的大陸首獎得主、就讀臺灣世新大學的廖海珊亦感性地說,「溝通真的很難。」
連我這樣一個喜歡臺灣、了解臺灣的人寫的東西,臺灣人都看不下去,只要看到標題,看到作者的來處,就有人開罵「滾回中國」。有一部分臺灣年輕人的心靈高牆,讓人難以跨越。
過去我們總以為,只有年長者的思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對大陸的刻板印象,而年輕人擁有一顆不受汙染、保持探究、勇於接受新事物的心,可以毫無阻礙地去了解真實的大陸。但是,又是怎樣的高牆阻擋了臺灣年輕人的視野與心胸?
《旺報》指出,臺灣年輕人的「心靈高牆」,很大原因是來自於政治的形塑。臺灣的未成年人前往大陸的機會少之又少,在成長過程中能接觸到的大陸信息,絕大多數來自學校的教育、媒體的傳播,以及臺當局的倡導,還有那些帶風向的政治人物(比如這次「午宴名單」事件中的「綠委」劉世芳)。因此,在綠媒及某些政治人物鋪天蓋地的負面引導之下,島內新生代對大陸的冷漠乃至排斥,也就不令人意外。
每逢選舉年,綠營就要患上「見紅髮狂症」,狂打「恐嚇牌」操作「統獨」議題。今年,這些被政治耽誤了的編劇們,更是瘋狂「抹紅」韓國瑜,不停編寫他的「賣臺劇情」,企圖擠掉挺韓的中間選民,讓韓國瑜提早出局,讓綠營基本盤趕快歸隊。但可惜的是,這些綠營編劇的能力似乎有待加強,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不是情節漏洞百出,就是歹戲拖棚。看來,島內民眾應該早點覺醒,因為每個人都有抵制看「爛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