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雞,喔也!」——小品《策劃》宋丹丹臺詞
大家好,我是科普不正經聊生物的生物博士伊棋。近日,土耳其西部城市丹尼茲利附近的一個農場裡的雞火了。這隻雞打鳴只能用敬業來形容,每次打鳴,必須打到缺氧昏倒為止。在歡樂的同時,也不禁感慨,現在的工作不好找,連雞也如此敬業。
那麼,為什麼公雞會打鳴呢?這個打鳴是否存在什麼規律?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生命的行為最終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一種本能的行為。日本名古屋大學動物生物學教授吉村崇通過研究公雞打鳴的行為指出,公雞打鳴受自身生物種調節,是一種規律的生理現象,不受外部因素影響。他們通過兩組實驗進行測試,一組公雞置於12小時日光、12小時黑暗的環境中,另一組公雞放在持續黑暗的環境裡,結果發現,第一組公雞大約在亮燈前2小時開始打鳴,第二組公雞每天在天拂曉前打鳴,這說明光照對雞是否打鳴無影響。公雞打鳴是一種生理節律。公雞打鳴的周期約為23.8小時。
公雞的任務,護群、繁衍
公雞在雞群中,除了繁衍後代外,其還承擔著保護雞群的任務。一般公雞在雞群中,常常升長脖子、單腿站立,觀察四周情況,承擔著保護母雞覓食的任務。據報導,北京白雞這一品種的公雞甚至會一齊追逐進入雞群的陌生人。
會打鳴的狗和母雞
當然,宋丹丹的小品裡拿公雞下蛋來做包袱,是一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然而,現實中,卻出現過母雞打鳴、狗狗學公雞打鳴的事件,均有新聞報導。
例如,2004年,湖北洪湖市燕窩鎮民河村彭代貴家家有一隻怪雞: 既能生蛋, 又能打鳴。這隻雞小時像小公雞,長大後尾巴處同母雞一樣,隔天生一個蛋,其打鳴只在凌晨一二點鐘,白天則不打鳴。
在河南登封市少室路東22巷,有一老太太養的白色烏雞,在下了一段時間蛋後,不再下蛋,其外觀也開始向公雞的模樣轉變。後河南省農科院畜牧所專家指出,這是雞飼料中雄性激素過多,導致母雞向公雞轉變,如果母雞卵巢沒有過度損害,過段時間就會變回母雞。
2005年養犬雜誌上報導了北京房山區馬先生家有一隻黃狗,會在公雞打鳴時,學著公雞的節奏發出類似「喔喔喔」的叫聲,和平時的狗吠聲完成不同。這是長期共存後,狗狗的一種模仿行為。
自然界中生物遵循著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一切改變均是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母雞打鳴是飼料中的激素導致,公雞長時間打鳴,也是一種基因控制的行為。環境的改變,會導致動物的外觀、行為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所以,這也是呼籲環境保護、關注食品安全的原因。雞的一些怪異的變化和行為,最後若變成食物被端上餐桌,吃進人肚子裡,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我是伊棋,山西大學教師,科普不正經聊生物的生物博士,本期話題就到這裡,歡迎關注。
參考文獻
[1] 北京白雞公雞行為觀察報告. 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6(1):19-20.
[2] 湖北洪湖有只能生蛋又會打鳴的雞[J]. 發現, 2004, (06):37.
[3]周豔濤.飼料中雄性激素過多 母雞打鳴變「公雞」[J].北方牧業,2004(09):4.
[4] 小狗長期與公雞一起生活學會公雞打鳴. 養犬,200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