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校園惡霸」送進豫章書院,以毒攻毒可取嗎? | 今日話題

2021-02-22 今日話題-騰訊新聞


要點 | 速讀


1、在討伐豫章書院的文章、跟帖裡,每個網友都知道這些做法有多麼可怕。然而,應用在「校園惡霸」上,就沒有人覺得不妥了?

2、未成年人的特點在於,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與定型——這不是給他們「找理由」而是客觀事實。強調「懲罰」,尤其是把這些人聚在一起用「看守」的形式進行懲罰,不可避免的效果就會讓這些未成年人背上極重的心理負擔,背上大量負面情緒,對社會、對他人產生嚴重的對立乃至憎惡的心態,而這些心態情緒還會交叉感染。

3、怕麻煩的家長,為虐待學生的變態工讀學校提供了市場。可是教育未成年人本來就是一件不能怕麻煩的事情。

文 | 王陽

為防治校園欺凌行為,教育、公安、民政等11部門不久前共同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這份方案提出:對於情節惡劣的欺凌事件,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的學生轉送到工讀學校進行教育。對此,很多人下意識的就拍手稱快,表示支持——且慢,你可知道,豫章書院就是一所工讀學校嗎?

用「豫章書院」對付「校園惡霸」?

提起校園欺凌,很容易聯想起近年發生的一樁樁可怕的新聞事件——女生抽女生耳光抽到傷殘的、7女3男扒光一女生的、小學生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的。這樣的惡行,很多網友光是想像一下都覺得受不了,進而認為這種「惡」是普通手段矯治不了的。把這些人送到「工讀學校」裡「改造「——在人們印象中運用「棍棒」來使人改過自新的地方,很多網友自然拍手稱讚。

很多網友認為把「問題學生」送去工讀學校是個好做法


工讀學校真的能「改造」一個「壞孩子」嗎?看看工讀學校裡的「棍棒」是怎麼運用的吧。

據報導,在湖南邵陽地區唯一的工讀學校——邵陽市青少年教育學校裡, 老師會拿著四五十釐米長的竹片,把調皮的學生抽哭。學校一周要上兩次舉報課,一共有91種行為可供學生間互相舉報,包括試圖逃跑、打架、走路腳擦地嚴重、說方言不說普通話等,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舉報兩次。而邵陽市青少年教育學校的領導對於體罰的解釋是: 「這些孩子,你不拌一些蠻(註:湖南方言,指強硬),他會服你?」在談到「鼓勵同學互相告密」時,校領導竟然會「不自主地笑出聲」,並說:「舉報很好玩的,有的時候小孩講起來笑死人」。

去年底引發輿論聚焦的南昌市豫章書院,性質上也是一所工讀學校。對待所謂「網癮」學生的方式是「虐待」——關小黑屋、挨龍鞭、無休止的軍訓、對老師和教官絕對服從,學生把豫章書院比作「現代集中營」。而豫章書院的老師和一些家長則申辯:「只是輕微體罰學生」,「這都是為孩子好」。

豫章書院被媒體披露後引發公憤


這種做法有用嗎?體罰學生,不會讓孩子們知錯。醫學心理學上將體罰孩子的結果稱為social learning(社交學習)。學生被老師打,不但不會認識到錯誤,反而會感覺「只要我在體力上勝過對方,就可以用武力解決問題」。而互相舉報揭發,會導致怎樣的人性之惡,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

在討伐豫章書院的文章、跟帖裡,每個網友都知道這些做法有多麼可怕和操蛋。然而,應用在「校園惡霸」上,就沒有人覺得不妥了?

「棍棒」加「監禁」矯正不了「問題孩子」


網友們想的大概是,「校園惡霸」們實在是太過可惡,而法律又很難懲治他們,因此希望讓工讀學校提供一些灰色的「棍棒教育」,能夠讓「壞孩子」受到真正的懲罰,「以牙還牙」。用身體遭遇一定的痛苦來刻下「不能做壞事」的印記,又不至於過於摧殘他們,進而起到矯正作用。

這只能是一廂情願。

這種論調的核心在於「懲罰」,希望工讀學校能起到「看守所」、「集中營」乃至於「監獄」的作用。的確,「監獄」這種懲罰是有可能矯正一個罪犯的,但監獄通常針對的是成年人。但是,現在需要矯正的是「校園惡霸」,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特點在於,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與定型——這不是給他們「找理由」而是客觀事實。強調「懲罰」,尤其是把這些人聚在一起用「看守」的形式進行懲罰,不可避免的效果就是會讓這些未成年人背上極重的心理負擔,背上大量負面情緒,對社會、對他人產生嚴重的對立乃至憎惡的心態,而這些心態情緒還會交叉感染。

以上還只是理論上的問題。現實中,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僅僅是「略施懲戒」的工讀學校。這是因為法律對工讀學校的授權不夠明確,對於如何管理和教育學生,如何對待學生的人身自由等問題,都沒有相關的規定和監督。這使得工讀學校存在兩種趨勢——

其一,大量工讀學校正在「去工讀化」。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工讀學校招生對象必須具有 「糾集他人結夥滋事,擾亂治安」,「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等九種「嚴重不良行為」。然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群體研究」課題組的調查,對於就讀工讀學校的原因,71.4% 的工讀學校學生選擇「在原校學習成績差」,選擇「有犯罪行為」的只有11.3%。

這是因為,工讀學校長期實行強制入學政策,後來改為自願入學,這導致許多具有嚴重不良行為、符合入學條件的未成年人選擇不進入工讀學校,許多工讀學校生源銳減。為了生存,開始「去工讀化」,放寬了招生條件,招收普通學生。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工讀學校的教育定位出現了嚴重的錯位,起不到矯正學生的作用。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原鄭州市工讀學校)一名教師說:「工讀學校要定位在引導學生的轉化上,如果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就與普通學校沒有什麼區別」。

這種「工讀學校」顯然矯治不了「校園惡霸」。

其二,就是「豫章書院化」。父母把孩子送過來,就是希望學校能夠用「懲罰」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這些學校為了賺更多的錢,不管學生有沒有「嚴重不良行為」,只要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和學校籤了約交了錢,就能送孩子進來。孩子在裡面經歷了毆打,餓飯等折磨後,被馴服,短期內顯得乖了,然後學校再把孩子交還給父母。這樣的辦學者,哪會管是不是「過於摧殘」孩子?

這樣的「工讀學校」能矯正「校園惡霸」嗎?也許會有一些,但可能從裡面會出來更多的反社會人格者。

未成年矯正就是很麻煩的事,不要幻想著走捷徑


對學生進行毆打、折磨,明顯已經構成故意傷害罪了。為什麼這樣的工讀學校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很大的原因在於,一些孩子的父母,對體罰行為持默許甚至公然支持的態度。某民辦矯正學校的投資人曾透露,家長實際上是默許體罰孩子的,甚至還有一位家長跟他說:老師,你可以打得狠一點。(《一個戒網癮學校投資者的自白:如何辦一所利潤100%的「集中營」》 穀雨實驗室)

一些孩子的父母,對體罰行為持默許甚至公然支持的態度


為什麼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除了認識上的錯誤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懶」。在他們眼裡,所謂的「管教」簡單粗暴就行,家長自己沒空跟這些「問題孩子」耗著,就委託給他人,認為打一頓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他們甚至沒思考過「棍棒教育」以外的,矯正「問題孩子」的辦法。

另外的原因也在於,教育本身太難了。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做《想把弟弟送去類似豫章書院的學校,求推薦?》,有個叫「水燭」的教師答主說出了一些家長的心聲——

「外界能影響一個人的東西真的很多,遊戲、動漫、小說、同學、朋友、一件無人預知的突發事件、一句無心之語……尤其在13、14歲這種叛逆期正盛的時候,許多孩子會把之前父母和老師做的所有努力都化為灰燼。有為了所謂的愛情奮不顧身,打胎墮胎,荒廢學業的。有為了兄弟之情兩肋插刀,被打傷住院的。有被朋友影響逐漸墮落,渾渾噩噩的。」

「這裡面有許多的確是父母教育方法以及關心程度不夠等問題。但也有一些的父母聰明、能幹,關心孩子,與孩子經常談心的,與老師經常溝通。同樣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會出現反作用。」

正是在這種心態下,一些父母會萌發強烈的把孩子送去工讀學校的想法。

然而,也正是因為教育很難,解決問題沒有簡單的辦法,家長、學校和社會才必須更加耐心,不能怕麻煩。國際教育界的普遍看法是,對未成年罪犯不應該使用「監禁式」矯正,而是應該採用「非監禁式」的矯正,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社區矯正」。比如讓「問題孩子」們做社會服務項目,做些家庭活動項目,對他們進行保護觀察,專人對他們進行特別指導,或者進行遠程學習等等。

這種做法看起來很溫吞水,不夠徹底直接,也缺乏做這方面指導工作的人才,不及「棍棒教育」或「監禁措施」來的直接。但如果目的真的是希望這些人有朝一日能改過自新而不是單純的懲罰他們,就只能用這些看起來很麻煩的辦法。

目前,我國還沒有很好的社區矯正制度,來對付「壞孩子」。但這正是社會需要去好好努力建設的,人們需要對制度建設有一定的耐心,人們也應該給「壞孩子」們更多的耐心。訴諸於豫章書院式的工讀學校,並不是答案。

第4127期

出品 騰訊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新聞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往期回顧:

高校為何成為性騷擾重災區?

三級城市裡的中國人在消費象牙

90後已全部18歲,社會依然殘酷

相關焦點

  • 可以diss豫章書院,不可以diss職場性騷擾?
    遭遇過校園暴力與網絡暴力的陳近南曾被當作問題少女,她沉溺音樂和遊戲中,如今她站在舞臺上唱出《來自世界的惡意》,告訴所有人回頭再看那些惡意不過是一場鬧劇。Doggie叨叨用一首《reallife》唱出兩個人的真實人生——一位因阻止校園暴力而遇難的少年和一位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卻被頂替學位的少女。這位少年的母親如今仍在微博上維權,等待一個公正的審判結果。他們的人生不真實嗎?
  • 走不出的豫章書院
    砸門的當天,父母親去考察了豫章書院,劉淑珍看到豫章書院的孩子們都彬彬有禮,遇到長輩,點頭、鞠躬、問好,這是她在兒子身上從沒見過的。這裡提倡國學,正合了陸天升的意,他崇尚一切仿古的東西。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每次看到電視上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他們得把兒子叫過來,教導一番,要尊敬長輩。兩天後,他們把兒子送進了豫章學院,期待在一年後收穫一個全新的兒子。
  • 聖代新歌《書院來信》,關於豫章書院,壓抑又爆發
    聽話是其中的一種嗎?聽誰的話?聽什麼樣的話…青春不自由,儘管好時光。青春身不由己,像等待被誰治癒。當不被理解也不被懂,夜不歸宿,網吧成癮,大聲咆哮,就成了青春的一種罪,成了需要被強制「修正」的病症。溫順的孩子只是學會了如何與大人相處,只是明白了再不自由的年齡應該怎麼避免被送入豫章書院。豫章書院,一個斯文敗類一般的名字。
  • 《書院來信》:三年了,你還在關注豫章書院嗎?
    現在提到豫章書院,人們不會再想起江西豫章羅氏,那個帶著濃厚歷史色彩的書院文化的地方,而是想到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傳說矯正「生病的少年」的培訓機構。2017年10月,網友曝出豫章書院存在嚴重囚禁、體罰等問題,後來有被送入書院的孩子講述自身遭遇,隨著輿論的發酵,11月初,註銷了豫章書院的辦學資格。
  • 聖代《書院來信》震撼來襲!歌詞藏頭Diss豫章書院!
    就在前幾天,rapper聖代的一首《書院來信》令人深思。聖代的作品和他的名字有著截然相反的沉重、深刻的力量感,他總是以令人深思的事件和話題作為靈感,激發出人們心中對光明的渴望。「我被關在小黑屋裡,他們每天都打我,爸媽快來救救我,我想離開這裡,我真不想活了,爸媽快來救救我,快點讓我解脫好嗎,爸媽別來救我了。」
  • 學生遭遇囚禁、虐待,性侵,在豫章書院地獄般的日子,終迎來審判
    最近,備受關注的「豫章書院」案終於宣判:實際控制人吳軍豹、校長任偉強、張順、屈文寬等相關人員分別被判處11個月~2年10個月不等。這一天的到來,對於身受其中的學生們,他們足足等了3年。但對於宣判結果,受害的學生們並不是很滿意,經歷過豫章書院「矯正」的很多孩子都患上重度抑鬱、多重性格,這段經歷像噩夢一樣困擾著當年的孩子們。當時20歲的羅偉,就是其中一個,正是因為在學校的這段經歷,讓他患了整整六年的抑鬱症。
  • 提前預言豫章書院事件?【理想禁區】:網癮少年的逆襲丨漫聊
    小編今天也很認真準備了今天的漫聊話題哦,一起來看看吧最近在微博、微信等各個媒體上,都可以看到關於【豫章書院虐生事件】的報導,很多人看到了之後都和小編一樣感到憤怒和疑惑,為什麼像豫章書院、楊永信這樣的機構能夠設立並存在呢?
  • 新世代《書院來信》藏頭暗諷豫章書院,全網對這位選手肅然起敬!
    高三的時候做小組演講就向全班介紹和總結了一整節課的豫章書院一事,自認為是在高中做的最好的一次課堂演講。直到今天,其實熱度已經有很大消退了,但聖代這首歌的出現我和他也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忘卻豫章書院的醜惡,或許還有很多孩子仍然在遭受著惡魔的折磨,很多家長還義無反顧的將孩子送進這人間地獄……《書院來信》讓大家足足等了一個多月,今天一聽果然不同凡響。
  • 《說唱新世代》歌手聖代,用藏頭歌詞諷刺豫章書院,網友:膽太肥
    在《說唱新世代》最初是因為黃子韜的滑稽舉動和與選手們的互動出圈的,在這之後,又有一首歌爆紅網絡,這首歌並不是情歌,也不是什麼誇張又魔性的「神曲」,而是一首諷刺豫章書院的歌曲
  • 豫章書院的遮羞布再一次被揭開,新說唱冠軍發歌diss《欲蓋彌彰》
    今天要寫的只有一個關鍵人物:楊和蘇,一個關鍵詞:豫章書院,和一個成語:欲蓋彌彰,所以組成了今天的題目「楊和蘇diss豫章書院新歌《欲蓋彌彰》」楊和蘇,大家都不陌生,新說唱第三季的冠軍,但豫章書院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淡忘了,但在2017年的那個冬天,這個名字可以說霸佔了中國各大高校家庭的話題討論榜
  • 一名豫章書院學生的噩夢:憧憬的琴棋書畫驚變「戒尺龍鞭」
    「大家都覺得判決結束事情告終,豫章書院案還沒有結束,事實上這才剛剛開始。」判決當天,豫章書院受害學生之一的初悟(網名)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內容。初悟的微博認證是「教育博主」、超話認證為「豫章書院超話主持人」,也是早期在知乎上揭露豫章書院暴力行為的受害學生之一。
  • 豫章書院庭審結果出來了,壞人終究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2020年7月7日,廣受社會輿論關注的豫章書院一案宣判,判決結果如下:吳軍豹、任偉強、張順、屈文寬犯非法拘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2年7個月、1年10個月、11個月,並且法院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訴訟請求。
  • 豫章書院的遮羞布再次被揭開,新說唱冠軍發diss《欲蓋彌彰》
    今天要寫的只有一個關鍵人物:楊和蘇,一個關鍵詞:豫章書院,和一個成語:欲蓋彌彰,所以組成了今天的題目「楊和蘇diss豫章書院新歌《欲蓋彌彰》」,但在2017年的那個冬天,這個名字可以說霸佔了中國各大高校家庭的話題討論榜,一篇名為《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的文章終於將中國表面上的「戒網癮中心」但暗地裡對學生加以非人虐待的教育機構推上了風口浪尖!
  • 聖代新歌諷刺豫章書院,歌詞竟暗含藏頭詩?看完才知道有多心酸
    其中有一位名叫聖代的選手可以說是非常大膽了,他曾在節目中演唱了一首歌來諷刺校園暴力,這首歌曲的曲調非常陰鬱,歌詞也是非常簡單明了的講述了一個校園暴力的故事。在這首歌曲表演完畢之後,在場的選手以及導師也都給出了非常不錯的評價。
  • 好巧,這裡有部動畫版的豫章書院
    這段時間,豫章書院事件再一次把戒網癮學校推向風口浪尖
  • 豫章書院案二次開庭,女學員:曾被4個男教官按在地上鞭打
    今年4月29日,「豫章書院案」第一次開庭審理。2019年11月,南昌市青山湖區檢察院對涉案人豫章書院理事長吳軍豹等批准逮捕。2020年7月2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豫章書院原址已變成美術培訓學校。當月,南昌青山湖區發布調查結果,證實豫章書院確有罰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為和相關制度,責成區教科體局對該校教育機構進行處罰,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後豫章書院主動申請停辦。到2019年11月,南昌市青山湖區檢察院對涉案人豫章書院理事長吳軍豹等批准逮捕。今年4月29日,「豫章書院案」第一次開庭審理。今年6月4日,受害人羅偉向南昌市青山湖區法院提交附帶民事起訴狀。
  • 豫章陰影
    離開豫章書院的六年間,他總是在夢裡回到那裡,吊在鐵窗上,往後退一步,重重地摔到樓下。 就在這個月,博主「溫柔」發布了新文章,講述了豫章書院曝光至今,兩年時間裡,受害者和志願者們受到騷擾,自殺未遂、被辭退、受威脅、個人信息曝光……豫章書院和創始人吳軍豹再一次回到聚光燈下。
  • 聖代diss豫章書院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rapper不敢為社會事件發聲
    而聖代則選擇了避免和這些優秀作品直接碰撞,他選擇代表豫章書院中的受害者們,寫出他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這是一首講述豫章書院事件的作品,聖代並沒有直接站在豫章書院的對立面直接開懟,而是用在豫章書院的受害者視角,向他們的父母寫了一封信。
  • 楊和蘇《豫蓋彌章》開火豫章書院事件,用說唱關注社會
    伴隨著這條微博,楊和蘇新專輯《辯護人》part.2的三首歌《豫章書院》《欲蓋彌彰》《十五.五十》發布了。之前對豫章書院事件沒怎麼關注,今天搜了下,還是挺可怕的:2017年10月25日,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書院裡的學生。《新京報》於11月3日上午9點37分發出報導:南昌證實豫章書院曾體罰學生,學院已申請停辦。
  • 「豫章書院」一審宣判!遊戲成癮不能靠電擊拘禁
    圖為豫章學院,受訪者供圖戒尺打、鞭子抽、關小黑屋豫章書院全稱為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每學期在此就讀的學生維持在2016年6月,當時讀初二的貝貝因迷戀網路遊戲不願上學,和家人發生矛盾,被父母送到南昌的「豫章書院」。「剛進書院的第一天就被關了7天小黑屋」,大連男孩受害學生貝貝(化名)至今對「小黑屋」心有餘悸。「他們把我的衣服全部扒光,鞋子拿走,然後把我一個人丟在小黑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