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了環遊世界的夢想,雖然現在很多時候還在朝九晚五,我也並不認為,放下一切、全職旅行是一種很理想的生活方式。但只要發現能騰出一段空閒時間,又遇到了一個我迫不及待想一睹究竟的國家,我隨時準備背包出發。事實上我也是俗人一個,也曾經為繁重而瑣碎的公司事務忙得焦頭爛額;為換一套理想的房子、一個靠近家門口的停車位而拼盡全力。人活得越久越淡然,如果明天我要離開這個世界,我不會因為買了幾套房子、存摺上有多少個0而自豪,只會因為沒有看夠這個世界而遺憾。
環遊世界的夢想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經濟問題先放在一邊,語言溝通、女性一個人出遠門旅行的安全問題,都會制約我的行程。
去了不少地方,還有好多國家我正想去呢。去了多少個國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旅行是種內觀、修行的方式。當我領略過了吳哥的悲壯、峇里的浪漫、日本的優雅,再去看我原來很欣賞的麗江的束河古鎮,敦煌的莫高窟、哈爾濱的雪鄉,海南的三亞......好像之前的感受又可以重新翻篇了,走過的地方越多,打開的世界越大,你就知道,質和量的不同,我與這個世界的距離,不是越來越遠,而是越來越近。有些鴻溝,並不是那麼難以跨越,只需要兩個字」包容「!地域、語言、風俗、信仰的不同而已,而純樸、善良、友好的人,可以不分國界,走在旅行的路上,你隨時都可能遇見。
如今,越來越覺得,在哪裡,都可以找到家園的親切感,或原始質樸、或精緻典雅、或瘋狂浪漫.....哪一種生活方式,都令我歡喜,並沒有多少違和感與陌生感.....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還有人說,愛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每個人都應該先愛自己,自己在哪裡,家園的溫暖感也會如影相隨。
旅行與生活相關,非常簡單,就是生活本身的一個部分。環遊世界與崇洋媚外無關。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帶來了步步落後,中國的WTO帶來了勃勃生機。一個人往外走,實際上是「向內求」。出門,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現在的我,不願意和任何人聊政治。一是不感興趣,也不想懂 ; 二是,我幹嘛要求別人的嘴和腦子與我一致?
這次去日本旅行,留給我印像最深的不只有日本優美的自然風光,京都深厚的歷史文化建築,而更多的是日本人的耐心、真誠、良好的文化素質修養、優雅的言行舉止、精緻的生活態度,無時不刻在觸動著我。旅行回來,寫一篇遊記,被人罵成是崇洋媚外、是賣國賊,還說要抵制日本,堅決不去日本旅遊。
我曾經也對日本很牴觸,原因就不談了,誰都明白。而今年我突然想去了,去了日本之後,拋開歷史的問題,我卻喜歡上了日本的文化與生活氛圍,甚至還希望在明年櫻花盛開的時候,再去一次。
旅行,不過就是帶著對世界的偏見走出去,再形成自己的認知走回來。
當人的心靈境界與你所在的世界相匹配時,你會渾身舒暢,什麼壓力、陰影都將消失不見。體現在你的身體上就是心情愉悅,輕鬆、純粹,宛如一個孩子般的快樂。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你曾經堅持、執著的觀點,隨著旅行次數的增多,看世界視野的開闊,也通常會發展變化的。
封閉的思想,只會帶來閉塞的人生。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美麗的風景,存在著值得尊重的善良的人們,擁有值得你謙卑學習的知識與文化。
願旅行,帶給每個人一顆謙卑而大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