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最多7天記憶,許老闆的紅蓮花存在就是合理。群嘲沒用,但還是應該深度分析一下。
老話說「一方水土一方人」或者「窮山惡水出刁民」都是我們的祖宗在講大環境對人的影響。在不同居住環境的薰陶下,我們的孩子們會成長為不同的人。
02 沒有一棟樓是沒有美學義務的
我們小老百姓,朝九晚五,生兒育女,在城市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僅僅是在自己的蝸居中完成,而是在城市整體的建築和景觀面貌中渡過。
每天清晨出門,傍晚回家,無論步履匆匆,還是某一天心情很好,步履輕盈~~我們每天都會經過小區的崗亭,路邊的早餐鋪,公交車站,地鐵,雜貨店,商場,辦公樓,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那些場景,可能平常都熟悉到熟視無睹,但正是這一個個普通畫面,天天在潛移默化人們的審美————城市面貌對普羅大眾有著深刻而潛移默化的影響:人接受的最持久的美學薰陶就是生存半徑內的美學薰陶;無時不刻不影響著我們的視覺審美。
在過去經濟狂飆突進的30年,中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數量最大的一次城市化進程,超過3億多人在城市安家工作生活,無論打工或定居,我們的人生越來越被城市氣質薰陶和覆蓋,一方水土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建築覆蓋。
何謂城市? 做個最直白的容器解釋,就是包含各種功能的建築物的高度密集體,建築空間內外,盛載著我們全部的日常生活。
所以建築何其重要,建築是城市美學最直觀代言人;是文化最立體表達的載體,有深刻的文明教化功能。城市的每一棟建築都在塑造城市美學,塑造城市格調,也在塑造市民;放眼全世界,城市和市民都在相互塑造,相輔相成。一個城市越美,它的市民也會更美好;
有尊嚴的人的生活應該充滿思考和審美,就是海德格爾說的「人在大地上詩意地棲居」。建築在承擔這個「詩意棲居」的路上是人類最重要的呵護者,所以建築自古被稱作「藝術之母」,一切藝術圍繞它生發,因為它是人類進化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構築。
每一棟有審美的建築,都有能力將實用主義表達成城市詩意。城市存在,是為了讓市民更幸福。
03 磨練審美力,是向上走的一條路,它應該是難的,而且是有責任的的,全面的良知
城市裡有很多垃圾建築~~~平庸的薰陶無處不在,更糟糕是我們習以為常了。即使一線城市,房子動輒千萬,即使超級有錢,還是難免泡在審醜的城市汪洋中~~~
審美力的下降,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因為審美力是智力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三觀的風向標,深層決定著我們的好惡,我們的判斷,決定著我們人生不同的選擇~~
大千世界如此多元,不是大家的審美不同造成的,而是大自然原本多元,我們可以按各自喜好去欣賞去偏愛,但對「多元的理解和鑑賞」——即「審美力」是需要刻苦磨練才能獲得的,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裡,能從這多元世界裡獲得多少體悟洞察,成為怎樣活著的人,審美力是我們能穿透人生迷霧的橋梁。我們現在社會的價值觀撕裂,和審美力培養的缺位也非常有關係。
什麼叫審美的進階? 審美不是一件只憑直覺的事情,要加上後天無數的薰陶和沉澱,就是所謂「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過的人」
現在大家漸漸有些覺醒,開始了解審美是最難培養的教育素養,為什麼說貴族要三代養成? 裡面主要是審美的培養要漫長的積累。
「美育的養成」這件事多重視都不為過,但它又不僅僅是來源於練鋼琴,畫畫,聽音樂會,更重要是來自於整體大環境美學的薰陶。就比如你天天要小孩別說髒話,但他走出家門,周圍全是說髒話的人,那麼小孩會長成怎樣?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對大環境的美感負起責任來,大環境的薰陶是關乎每個人的。
真正的審美力是帶有良知的,唯有對美醜常常辨識,洞察,分析,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審美力。
關心一棟建築的美學,特別是地標建築的美學,是為了社會美學健康發展,公眾審美力的上升會影響建築的未來。每個人對城市的庸俗難咎其責~~~但看起來每個人又是那麼無辜~~~
城市公共美學雖然千姿百態,但一定有其底線,如果美學底線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腐蝕消失,我們的審美意識被扭曲成審醜還不自知,以為是無關緊要的小事,那一天天我們就會淪為惡之花的土壤。
成為一個有鑑賞力的人,最好的途徑就是一直給他看真的東西。就好像如果我們天天吃到真實新鮮的食物,劣質食品你就會馬上吐掉;信息多元,獨立思考,磨練高階的審美,對真實和美感敬重,我們才能是這個世界良好循環不斷進步的一環。
04 擁有審美力,人生就不可能貧瘠
網絡常有調侃語: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這種玩笑說久了其實是自我腐蝕,因為想像力和貧窮沒有關係,要不一介普通書生劉慈欣寫《三體》? 那麼多藝術家其實很清貧~~
所以貧窮並不會限制你的想像,巨富也並不能提高你的審美,否則何來許老闆的紅蓮花?
審美力是我們最寶貴的安身立命的能力之一,它和財富權勢並無必然關係,它是獨立思考,見多識廣受到美學薰陶後的一種美學見解力,對自然對人類有深切關愛的一種自然結果。
常見階層焦慮論,仿佛無富貴權勢就不會擁有好人生,其實當我們擁有獨立的思考,高階的審美,判斷力就能讓我們洞穿一切階層,或者說一切階層其實都是我們在畫地為牢。
不看書,不思考,人云亦云,春晚樂呵呵,搓麻樂呵呵,垃圾視頻樂呵呵,對紅蓮花藍蓮花樂呵呵,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內心笑貧不笑娼,那就不能怪別人把你當成失敗的階層培養,把你當成焦慮的韭菜割了又割 ~~~
經濟的彎道超車讓我們只仰慕外在財富,不建設內在財富:思維的獨立,審美的洞察。這些內在財富的建設,才能真正讓我們過好這一生。比如你懂得一朵蓮花為何美,又為何醜,你就已經擁有自己獨立小宇宙。
紅蓮花本身一點不醜,蓮花是世間最美的花了,但為什麼這朵許老闆的紅蓮花,一經曝光,大部分點評都是「醜」?
醜的點評,說明這些年大家審美還是有很多覺醒,也敢於直言不諱。但只有直覺,缺少分析,我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醜,
是「時空扭曲」之醜
就是「時間地點好像完全都不對」的一種空間扭曲感,建築意識形態的違和感,扭曲到讓人愕然,怎麼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呢? 地點,也許建在鄰國朝鮮,大概大家還更可以理解;時間,如果是在50年前,大概也能代表又紅又專的時代審美;
審美這件事情一定也有與時俱進的屬性,拿穿衣服打比方,現在的中國,人們在衣著上總體還是非常時尚輕鬆,如果你日常還穿著「上山下鄉」的衣著,大概也會讓人覺得醜怪,只有在舞臺上表演,或者流浪漢,大概才會這樣逆潮流穿著;
而建築作為城市衣著,中國過去一直是世界各國建築師的試驗田,有許多大膽創新,當然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築表達,總體而言是生態多樣性的,國內蓮花螃蟹王八的具象造型其實也不少見,但為什麼大家不會那麼驚訝,因為都是些低成本的建築「殺馬特」,是城鄉結合品味的司空見慣,笑一笑,罵一罵就過了,不和村長計較;
但這次不同,不是在小縣城,也不是小建築;是中國最發達城市的廣州,而且如此重量級,按恆大官方介紹:「將按照世界最高水準打造,成為世界規模最大、檔次最高、配套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座位數最多的國際頂級專業足球場」
在擁有「小蠻腰」的時尚都市廣州,一個要超越世界地標體育場,「成為媲美雪梨歌劇院、杜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級新地標」的重量級建築物,也來這麼一身具象蓮花,有審美基本面的人們就會難以置信。這他媽太超現實了吧,一定是假的吧,很多人都以為是假新聞,時光倒流了? 還是春晚舞臺漂移了?
是以醜在「時空扭曲」。
二醜,
是「只最大化迎合自我利益」之醜
當然每個人有權利這樣做,當我們僅僅只是小人物時你可以只堅持自己的欲望,最大化自我利益沒毛病,但當你成為一個權力、責任以及影響力都極大的人物時,僅僅利己的「迎合」,就是一種醜陋。比如我喜歡蓮花,就做一朵建築蓮花,越逼真越好,只按我口味來,多牛逼的設計師也只是我手中一支筆,讓設計師跪舔,看起來超級牛逼哄哄。但如果一個超級富翁,只迎合自我欲望,一點也不肯為時代的進步去稍稍克服下自己的局限,明明是自己駕馭不了的領域,憑藉金錢萬能的力量,用自己有限的認知思維讓專業人士去跪舔,那種氣息,是為醜陋,蓮花也擋不住。讓人跪舔者,自身姿態一定不可能美;
再則,另一層「利己迎合」是營銷力精算,噱頭做到最大,黑紅也是紅,只迎合廣場舞普羅大眾審美,因為這樣更容易掙到錢,不用費心去提高韭菜們的審美。有人說恆大洞察客戶,最懂人心?等體育場建成人山人海就是成功;恆大懂的是什麼人心?人們喜歡具象就投餵具象? 是不是民眾越愚昧,越大紅大綠口味統一更方便收割? 其實真正好的營銷,一定是和客戶共贏。審美力上要比客戶多上升半步,有一定正向的引導,那半步就是開發商的良心和智慧,而不是完全投其所好,你怎麼庸俗我就怎麼來,只要能掙到你的錢就可以了。
開發商不僅在賣房子,賣環境,其實還在賣價值觀、美學觀,開發商的美學觀能不能推動社會進步,時間會做出評價。
是以醜在「只最大化迎合自我利益」。
三醜,
是「超級具象」之醜
這朵被挑選出來的建築紅蓮花,看起來熱情,但本質是想像力的惡俗和毫無生機。以最後的入圍方案而言,它本身是九朵紅蓮花裡面最美的,許老闆眼光還是很好的啊,轉網友評論,選取理由是:1.既不是含苞待放,也不是繁花盛開,而是「初放」或「羞放」;2.三個層次,每層8片(8,8,8 啊,明白不!);3.花瓣每片都有些厚度,顏色退暈關係,仿生最真實……4.跟體育場景結合關係比較好了,動畫裡有顯示。
那它為什麼醜?什麼是建築學的「超級具象之醜」?就是把實物直接逼真放大,這樣的建築通常都是醜的,是什麼原理呢?
萬物的美都有特定的尺度,對尺度感的把控是建築美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小尺度下具有美感的物體,可以在卡通世界裡放大或縮小以博得更誇張有趣好玩,但建築的美是處於實用主義與藝術美之間,它的形式語言更偏向抽象化和幾何化,應對非常具體的使用功能,如果照搬小尺度實物直接巨量放大,尺度的巨變不僅會讓事物原本的美感和韻味蕩然無存,而且為了達到所謂的逼真還原還需要堆砌大量冗餘的建築構件,這既違背了美學原則,也不符合建構的邏輯。
其實建築師常常要從自然中學習,比如從一朵蓮花得到啟發,這中間的提煉和抽象能力,就是設計師最有價值的專業能力。建築對具象物體的借鑑,必須將它的美與複雜的環境、功能、結構、構造等要素有機結合,要通過刻苦漫長的專業訓練,設計師才能讓美感觸類旁通,才能「雖有人作,宛如天開」。這就是為什麼經過抽象提煉的杭州蓮花體育館,比之實物放大的恆大的蓮花,審美價值截然不同;
為什麼要請大牌設計師? 通常因為他們有更高超的美學轉換能力,美學功底更值得信賴。以蓮花為靈感來源的建築造型,我們會在世界各地發現不少可圈可點的案例,你可以不懂內在提煉原理,但看了好東西,老百姓也懂「這個更耐看。」看到有網友評論「烏鎮大劇院、長沙梅溪湖大劇院的意象都是從蓮花來,但人家那個像優美的建築,你這個像個茶几擺件還有那個中老年表情包」
優美耐看的東西,都包含了審美的深度,包含了對所有設計制約進行抽象化思考提煉的專業能力,這是建築師這專業存在的意義之一。而這朵蓮花完全無視,甚至踐踏一般的、經典的設計美學原則。在飽含了巨大雄心的重要建築上如此具象地來做一個現代體育場,是建築語言巨大的審醜。
是以為「超級具象」之醜
四醜,
是「無知的類比」之醜
有極度無知者將這朵蓮花挨全網罵類比那些曾經飽受非議的世界著名建築,因為劃了這樣的等號而越罵越傲嬌。許老闆儼然是超前的設計英雄。
幾次有人拿羅浮宮金字塔舉例,說明將來紅蓮花也會如貝聿銘的金字塔一樣,雖然現在被萬民強烈反對,但將來能迎來名垂青史,這個簡直就無知透頂了。
什麼是藝術和審美的超前?羅浮宮金字塔和艾菲爾鐵塔曾經的罵聲一片,是和紅蓮花的罵聲一片相同的嗎?
建築做得好,是會青史垂名的,你看美國總統,卸任後最大榮譽是可以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建築。
羅浮宮改建項目不僅讓建築師貝聿銘被載入史冊,而且背後的操盤手,法國總統密特朗也因為這個了不起的建築彪炳歷史;歷史上雄心勃勃的大人物,大多希望以偉大建築給歷史留下印痕。但有些雄心勃勃是真的雄心,有的就是熊心。
密特朗有極高的品味,他有超級能幹的智囊隊伍,在全球尋找到建築師貝聿銘後,在項目時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允許貝老先用四個月時間熟悉羅浮宮和法蘭西歷史;貝聿銘回憶說「我起初以為,向密特朗申請這四個月的時間會遭到拒絕, 甚至讓他改選他人。因為當時計劃比較急,密特朗總統1981年上臺,任期只有7年,而當時已經是1983年了。他確買有不少壓力,急於做出一些成就來。」但密特朗總統全力支持了建築師要求的務虛思考時間。
貝聿銘參與大羅浮宮工程, 世人印象深刻是,第一是貝聿銘拒絕參與競爭,不參與什麼國際招投標,信他他就做。第二點更重要的不尋常之處,是在整個設計施工過程中,貝聿銘有合法的最終責任權。而密特朗總統全力以自已的人氣和聲望力挺這位外國建築師,再加上智囊團強勢且有遠見的處事方式,共同保證了貝聿銘的才華能夠完全展示出來。
最後這個精彩作品,用密特朗總統的話來總結似乎再怡當不過了:「要保證羅浮宮的生命力, 它就必須要適應我們的時代,大羅浮宮項目正是做到了這一點」,羅浮宮改造之美充滿了時代的遠見。
密特朗總統知人善任,遠見洞察,方案上充分給予貝聿銘無限的自由,工程上也給予充分的信任,能夠鼎力支持給予設計師難能可貴的獨立和高效,這是現在這些親自畫圖的開發商所能比擬的?
坊間傳言,一次酒後,許家印問左右如何才能流芳百世。不知道周圍的恭維者是怎麼告訴他答案的。這裡小小幫著梳理下歷史,因為歷史會告訴我們,連帝王將相都是過眼煙雲,錢多,首富算個鳥,在歷史上真正能留下刻痕的,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都是每個時代在精神上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要載入史冊也很簡單,把自己變成足夠大寫的人。
時間最能撥亂反正;一時的喧囂塵上只能構成反向同樣高度的深淵。歷史從來留芳難,遺臭易,比如這樣巨型的蓮花建築豎立多久,都是城市審美汙染源。
原本一座偉大的建築能夠恆久地影響一座城,甚至恆久地影響歷史,通過建築載入史冊是常有的例子。但肯定不是這朵具象蓮。
五醜,
是「城市管理者品味缺席」之醜
有網友說「醜到讓我流下了眼淚。。。為什麼為流淚?因為這居然不是概念方案,而且落地方案都開工了我的天,報規上會這麼暢通無阻嗎?」
現在流行叫爸爸,甲方爸爸,馬雲爸爸,有錢有權的才是爹。這朵蓮花,一直在強調許老闆親自設計、親自改稿。但甲方爸爸再努力,後面還有個政府爸爸把關吧?
誰是爸爸?政府才是真爸爸。
當城市的大型建築物,掌握在美學底蘊不足,但手裡資源/財富巨量的開發商手裡,視覺審美的災難是容易發生的,唯一能夠抵制和防範這醜的,最後只有靠政府爸爸。
所以牛逼的城市,一定有值得抄作業的政府爸爸。中國有很多美麗城市,成都,杭州,深圳,上海,包括廣州,這裡可是出過「小蠻腰」和扎哈「歌劇院」的地方,地標建築水平可以比肩世界的;這次蓮花震驚全網,大家都在好奇這麼重量級的地標項目怎麼通過的評審?
方案報建的時候專家應該是專業的吧?規委和建委被蓮花說辭深深打動?行業內就沒有審查機制去避免這類奇葩出現嗎?負責城市規劃和建築審批的政府部門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為什麼在項目開工典禮之後,普通公眾才獲知這樣的消息並感到震驚?這樣驚世駭俗的方案為什麼沒有在更早階段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地標建築物上讓奇葩橫空出世,相關政府不汗顏?在城市風貌建設上出現簡單粗暴、譁眾取寵的膚淺審美,政府有責任引導並督促建築文化和建築審美的升級吧~~~是不是全網的吐槽聲,聽聽就算了?
能否學習下鄰居日本——「全國的建築專家,政府學者聯合起來,把扎哈國際競標勝出的方案都廢掉了,因為它尺度巨大,不符合日本美學。」現在這個醜蓮花,中國的政府學界會有行動嗎?估計在「沉默的大多數時代」裡,很難做到了。
結語:
那麼最後的話,是寫給設計師,這朵蓮花,喜愛它和厭惡它的人,其實談的都不是建築啦,也是分水嶺,看看我們心中有多少審醜的免疫力。
這朵紅蓮花,是平庸審美膨脹出的惡趣味之花,設計師如果不能辨識和嫌惡這樣的惡之花,那麼將來建築圈從這朵「紅蓮」開始,不知道會變成怎樣的涅槃之地。
雖然設計師們眼中的醜和美,在資本眼裡無關緊要,資本根本不屌我們這些製圖筆~~~但其實秘密是,歷史其實是真正的「設計師們」書寫的~~~上帝本人是最大的設計師,它在創造世界的路上,從來不親睞贗品。
最後我也表示很好奇,如果14億人可以投票,不知道對這個建築物審醜審美的人比例各有多少?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面對這朵「蓮花」設計師一定應該去思考,什麼是我們要終身抵抗的,這朵蓮花,代表的絕不是世界的多元,玩法的有趣。
如果願意更多和我們聊聊,
請添加下面微信號~~
喜歡就拿去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三研堂青手
「青手」,自然之手,景觀的魔術手
青手撫摸之處,是春風沉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