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六上)

2021-02-19 微客語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朗讀指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首詩描寫了西湖驟雨初晴的美麗景象。朗誦時,要讀出景色的變化,尤其對「黑雲翻墨」「白雨跳珠」應該讀的鏗鏘有力,表現驟雨之大之快,讓人感受到一黑一白色彩變幻之美。「捲地風來忽吹散」語速稍急,「忽」雖然表示時間短、速度快,但是在朗讀時有一種藝術的處理方式,就是聲音高一些,拉得長一些,讀得誇張一些。「望湖樓下水如天」最後一句語速放緩,尾音延長,引入遐想,使人腦海中呈現雨過天晴特有的水天一色、水陸一色之奇景。

[詩文導讀]

詩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了七首絕句。

此詩描繪了夏日西湖驟雨和雨過天晴的美景,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了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頃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寫出了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的轉變之快,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全詩看似只有「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寫雨,但是句句都在寫雨啊,這就是蘇軾寫詩的獨具風格啊!區區28個字,沒有「大、快、急」但是我們讀起來卻分明感覺到夏季雨的急性子、燥脾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比喻誇張齊登場,這就是語言的智慧,詩人的智慧啊,真不愧為宋代文學成就最高者的代表啊!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作者看到此景,靈感閃現,著筆突現了一個「醉」字。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

[詩文注釋]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

醉書:喝醉時寫下的。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遮:遮蓋,遮擋。

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託下,顯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動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點,說明雨點大,雜亂無序。

捲地風來:指狂風席地捲來。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開闊而且平靜。

[詩詞譯文]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色的蔚藍。

[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宋朝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宋朝文學成就最高者的代表。詩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為學有思]這首詩中「白雨跳珠亂入船」說明詩人在船上,「望湖樓下水如天」又告訴我們詩人在望湖樓上,究竟詩人在哪呢?你能說說你的判斷依據嗎?


歡迎關注「微客語文」,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和阿猛老師一起學語文,誦古詩。

部編教材必讀古詩文誦讀——

1、【阿猛朗讀】《江南》

2、【阿猛朗讀】《長歌行》

3、【阿猛朗讀】《元日》

4、【阿猛朗讀】《江南春》

5、【阿猛朗讀】《村居》

6、【誦·講】春歌人間有清歡

7、【誦·講】《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8、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

9、【誦·講】《詠柳》

10、【誦·講】《賦得古原草送別》

11、【誦·講】《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2、【誦·講】《絕句》

13、【誦·講】《四時田園雜興(三十一)》(五下)

14、【誦·講】《憫農》(二下)

15、【誦·講】《稚子弄冰》(五下)

16、【誦·講】《舟夜書所見》(二下)

17、【誦·講】《村晚》(五下)

18、【誦·講】《鳥鳴澗》(五下)

19、【誦·講】《涼州詞》(五下)

20、【誦·講】《送元二使安西》(五下)

21、【誦·講】《從軍行》(五下)

22、【誦·講】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五下)

23、【誦·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五下)

24、【誦·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五下)

25、【誦·講】鄉村四月(五下)

26、【誦·講】寒食(六下)

27、【誦·講】迢迢牽牛星(六下)

28、【誦·講】十五夜望月(六下)

29、【誦·講】竹石(六下)

30、【誦·講】石灰吟(六下)

31、【誦·講】馬詩(六下)

32、【誦·講】長歌行(六下)

33、【誦·講】採薇(節選)(六下)

34、【誦·講】春夜喜雨(六下)

35、【誦·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六下)

36、【誦·講】江上漁者(六下)

37、【誦·講】泊船瓜洲(六下)

38、【誦·講】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六下)

39、【誦·講】遊園不值(六下)

40、【誦·講】浣溪沙(六下)

41、【誦·講】清平樂(六下)

42、【誦·講】卜算子·詠梅(四下)

43、【誦·講】江畔獨步尋花(四下)

44、【誦·講】蜂(四下)

45、【誦·講】獨坐敬亭山(四下)

46、【誦·講】芙蓉樓送辛漸(四下)

47、【誦·講】塞下曲(四下)

48、【誦·講】墨梅(四下)

49、【誦·講】絕句(三下)

50、【誦·講】惠崇春江晚景(三下)

51、【誦·講】清明(三下)

52、【誦·講】三衢道中(三下)

53、【誦·講】憶江南(三下)

54、【誦·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三下)

55、【誦·講】滁州西澗(三下)

56、【誦·講】大林寺桃花(三下)

57、【誦·講】春曉(一下)

58、【誦·講】贈汪倫(一下)

59、【誦·講】靜夜思(一下)

60、【誦·講】池上(一下)

61、【誦·講】宿建德江(六下)

相關焦點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作者:蘇軾朗誦:王雪純 張家聲 雅坤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大家好!今天我們來欣賞的名作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所謂知人論事,也知人論詩。要了解這首詩的話,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蘇東坡其人。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的眉山市東坡區的人,父親是蘇洵,弟弟是蘇轍,都是著名的文學家,並稱「三蘇」。唐宋總共八大家,蘇軾父子就佔了三席。蘇軾早年就喜歡讀史書,做文章。
  •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白雨跳珠亂入船
    在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他來到了西湖邊的望湖樓,和朋友們在這裡一邊開懷暢飲,一邊欣賞著西湖的美景。喝著喝著,有點醉了。突然之間,西湖上下起了陣雨,也許是蘇軾喝醉了,也許是蘇軾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叫來紙筆,趁著酒興,他揮毫寫下了五首七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今天學習的是第一首: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幫你學系列 | 乖乖虎學古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豆大的雨點兒,砸在窗玻璃上啪啪直響。不一會兒,雨小了,烏雲散了,太陽又出來了。       看著窗外的景象,乖乖虎對爸爸說:「爸爸,您看這雨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呀。」「是呀,宋代詩人蘇軾寫過一首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景象。你知道嗎?」爸爸說。「不知道,您快快教教我吧。」一提起古詩,乖乖虎就特別興奮。「這首詩叫《望湖樓醉書》。
  • 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的倔強和寧靜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這首詩作於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的夏天,原作一口氣寫了五首,我們讀的是第一首,也是五首裡面最有名的一首。從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北宋出現了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就是「王安石變法」。
  • 六上語文第一單元重點知識以及課後題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描寫了宋代詩人蘇軾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由雲到風,又由風到雨,生動地寫出了大自然的風雲變幻,寫出了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醉書」的意思是:飲酒之後寫下的作品。
  • 六年級期中考試1—4單元重難點、易考知識點複習總結大綱
    ①shang (衣裳)②cháng (雲裳)蒙:①měng (內蒙古)②méng (蒙面)③mēng (矇騙)薄:①báo (薄厚)②bó(單薄)③bò(薄荷)參:①cēn (參差)②cān (參加)③shēn (人參)糊:①hú (糊塗)②hū(糊上)
  • 善治望湖|望湖街道第二屆社區微公益創投正式啟動
    包河區望湖街道計劃開展「善治望湖」望湖街道第二屆社區微公益創投活動。2020年12月22號上午,望湖街道第二屆社區微公益創投項目發布會在包河區老年大學15樓正式召開,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計四平、各社區分管負責人、社工站負責人、社工、社會組織負責人以及社區骨幹約5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答案,這樣的作文有點欺負人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卷+答案,這樣的作文有點欺負人答案一、用「√」標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第一個、第一個;第一個、第一個二、下列詞語書寫全對的一組是八、練一練《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日暮客愁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蘇軾,捲地風來忽吹散《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稻花香裡說豐年《江南春》唐杜牧,千裡鶯啼綠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