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指人擁有一定的天賦。誰不想成為天才呢,就如上天賜予的禮物。
可如果你就是天才或者你的孩子是天才,又該如何呢?
電影《天才少女》中Mary是個超有數學天賦的小女孩,她雖然只有七歲,卻已經在研究微積分;她會和撫養他的舅舅Frank說「即使德國脫歐了,還是會發生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她可以解出麻省理工優秀本科生才能解出的數學問題。
但她不喜歡她的同齡人,不喜歡去學校,因為在她眼中他們都很蠢。
然而舅舅Frank卻只希望Mary像普通小孩子一樣成長,想著她能和同齡小朋友一起嬉笑玩耍,想給她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因為他不想讓Mary小小年紀就被禁錮在數學中,像她抑鬱自殺的數學家媽媽一樣,從小就被壓抑、被限制。
他不希望Mary像自己姐姐一樣終生與一群老頭討論方程,當Mary沉浸數學時,他感到擔心,奪下她的課本,帶她出去玩。
那麼,Mary外婆的教學方式是什麼?監督孩子,讓孩子遠離任何與數學無關的事物,只能專心於解數學題目,運用自身天賦去完成偉大的事業。
所以,這強勢的外婆,還是堅持用教育Mary媽媽的方式,來教育這個天才外孫女。
其實,影片中母親和男主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價值觀看待教育,他們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在法庭審理的環節,Frank也開始受到來自他人與自我的雙重質疑:選擇給天才少女以普通人的生活,是正確的嗎?這種生活是她想要的嗎?
天才少女的幸運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管在哪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益於更好的教育。《天才少女》就像是這樣一場辯論。
Frank的教育觀是:不管是不是天才,首先她是一個少女。巨大的成就也可能帶來同等的痛苦,不如壓抑她的天賦,讓她盡情享受一個普通孩子的快樂。
而外婆的教育觀是:對於一個天才少女,必須牢牢抓住她的天賦,哪怕絲毫的怠慢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這就是影片擺在我們面前的兩種觀點,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地選擇支持哪邊,而要試著發現是否有第三種可能。
好在結尾不錯,Frank拿回了對小女孩Mary的撫養權,似乎也找到了兩全的教育方式,既讓Mary擁有普通孩子的童年,又能讓她接觸高等數學教育。
不管她長大後成為什麼樣,我相信她都是快樂的,因為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有個疼愛自己的高智商舅舅,快樂的童年,還有自己感興趣的數學。
這部充滿溫情的教育影片《天才少女》,由我們的美國隊長飾演,從有超能力的美國隊長到一個普通人,埃文斯沒有讓觀眾失望。
他帶著可愛的小蘿莉,既溫馨又治癒。劇情推進乾淨利落,很多細節有打動著我。
-END-
影片為高清資源緩衝慢 請耐心等待
或者電腦觀看更佳
想看的影視都可以在文章下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