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轟6K可以再放大,搞成接近B-52的遠程轟炸機嗎?

2021-02-10 講武堂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今天9.3,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感恩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還有天天晚上陪大家胡侃的堂主。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問:飛機研製時都要做氣動縮比模型,去風洞吹獲取必要數據,這樣都能開發出新飛機來。同樣的道理,一款真實的飛機在天上飛了幾十年,能獲得的數據比風洞全面多了,氣動放大做一款更大的飛機就那麼難嗎?比如把轟-6做成B-52,這麼多年改來改去還是個中程的,不會都象S霍伊一樣磨洋工吧?這個放大不了啊……轟-6是翼根發動機兩臺,放大以後是裝兩臺尺寸更大的,還是裝四臺?這設計變動可就不小了,尤其是發動機是在翼根這個結構設計很要命的地方,改動起來太難。

        圖:沒有合適發動機的時候,我國曾考慮裝4臺斯貝的轟-6I,其中2臺就只能吊掛在翼下,但這四個發動機的帶來的性能增益也很小。

同時發動機也太差了,蘇聯其實有個完美範本的放大版轟-6,那就是米亞-4轟炸機,轟-6的渦噴發動機裝了四臺,結果性能慘不忍睹,加大體型後航程也就8000,比轟-6隻多一丟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真要搞大型,至少要雙轉子渦噴,最好還是要有渦扇才行,單轉子渦噴還是40年代末水平的,放大了都沒啥用。           圖:米亞-4轟炸機,翼根部分裝了4臺發動機。而且我們長期是沒多大需求的,很長時間我們都沒有遠程巡航飛彈,那轟炸機拿去幹嘛?不要說轟-6這樣的亞音速轟炸機了,哪怕圖-160和B-1B要臨空轟炸也是送菜,最多就是B-52那樣在前沿執行戰術打擊任務還能行。所以老轟-6長期任務就是黃河炸冰凌,根本沒啥戰鬥力,自然也就沒啥發展動力了。           圖:過去海航的轟-6帶大型空艦飛彈也是個戰鬥力,但90年代後相對帶鷹級8輕型反艦飛彈的殲轟-7並沒有多強,生存力大大不如。空軍的轟-6就更慘了,連飛彈都沒有。轟-6重生是因為我們的巡航飛彈搞出來了,又搞到了渦扇,這樣性能比起直接四發要強得多了。但是哪怕有了巡航飛彈,我們的作戰範圍也就周圍這麼一圈,轟-6K的載荷航程跟早期B-52已經接近了(純載荷比不上,但是載荷航程差不了多少了),作為巡航飛彈載機湊合用了,還是老老實實等轟-20吧。          圖:我國當年有過轟-8方案,71年9月下馬。在60年代末時,亞音速遠程轟炸機對我國來說還可以執行核打擊任務,填補下東風4沒服役的火力空白,但能力也就那麼回事。          圖:帶空中受油管的轟6J差不多了,轟6不會真改到轟6Z的。現在的問題其實出在彈身上,如果能發展一款大小與戰斧差不多的巡航飛彈,或者長劍系列飛彈的長度搞短一些,外掛改為彈艙內載,減小飛行阻力,轟6K/J的作戰半徑還可以提升。           圖:長劍20巡航飛彈的問題是太大,轟6的彈艙放不下,只能外掛。問:塘主,山貓那種街邊幾萬塊皮卡的動力變速箱組跟一個鐵架,4對輪子連懸掛都沒有,用一根傳動軸串聯起來配4組行星齒輪,網傳要二三十萬,還有人說便宜!是因為產量小嗎?另外中東跟黑叔叔的皮卡炮,是因為他們買不到其它車嗎?我看國內幾萬塊錢的輕卡,怎麼都比皮卡實用便宜易改裝啊!皮卡動力?這個你想多了,這玩意一般用的是玉柴或者常柴的小四輪拖拉機柴油機……堂主也說過幾次了,這玩意就是個輪式拖拉機,不是汽車。           圖:缸內預熱開關、冷卻水加熱開關的設定,意味著第1種技術狀態的「山貓」載具,搭載的是一臺1.4T增壓柴油機。不過車軸多了本身成本就會高的,尤其是四軸結構的分動箱和傳動軸系設計更複雜,一個卡車4*2版比4*4版便宜很多,而4*4版跟6*4版本差不多,6*6版本又要貴不少。一個小四輪拖拉機,扣掉農機補貼四五萬,那他前輪加上驅動可能就得六七萬了,再加上四根軸就得十來萬了。再考慮軍事需求,還有本身剎車之類都要好很多,那二十萬是很正常的事情。         圖:山貓結構剖視圖,動力總成在後方,前方是油箱。皮卡本身其實就跟吉普車是親戚,全驅動、低重心,所以才能跟吉普車一樣做武器搭載平臺,就跟悍馬裝機槍裝武器站是一回事。輕卡只是後輪驅動,而且為了裝貨重心高,不帶液壓千斤頂的話,裝上炮打起來真要小心翻車。         圖:皮卡參軍從1987年利比亞與查德的戰爭開始,這麼多年來因為廉價可靠而普及開來,換個車型先得在當地民用市場普及開,才能隨地獲得保障。問:堂兄,您覺得德國如果在一戰時期不採取施裡芬計劃,而是先採取類似兩山輪戰的戰術和法國在阿爾薩斯對耗,先解決俄國,或是從阿登進攻法國,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實際上1914年底開始,就是跟法國在對耗了,德國人整體處於守勢,在修築好的工事裡面看著法國人一波一波的送死,除了凡爾登戰役腦殘主動進攻損失巨大,德國人還是很苟的。           圖:14年馬恩河戰役後,德國人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是16年的凡爾登戰役,目的也是讓法國人把血流幹。施裡芬計劃本身雖然失敗了,但是戰略上對德國是很有利的,佔領和蹂躪了法國北部大量高價值區域,嚴重打擊了法國的動員力,同時讓自己的主要鐵礦區洛林獲得絕對安全,主要鐵礦輸出國盧森堡的鐵礦也基本被德國獨佔。這樣法國的力量削弱了,德國的力量增強了,而且這個優勢一直維持到美國參戰。不打施裡芬的話,法國人的兵力和武器可就不是歷史上那麼點了。           圖:法國有3個主要農業區和2個主要工業區,其中巴黎盆地-塞納河下遊即是工業區又是農業區,而這裡在一戰時恰好被德軍佔領。至於阿登,裝甲部隊能穿越阿登,是因為他夠快,所以法軍來不及封堵之前他就已經快速穿越複雜地形了。而騾馬部隊穿越,很容易就堵在路上,被迎頭來堵截的法軍給擋住了,那地形還沒法展開,怕是會死很慘……           圖:按照施裡芬計劃,德軍進攻正面從洛林北部一直延續到荷蘭南部,阿登森林自然也是要穿越的。實際上40年穿越阿登的時候,畫蛇添足配置的步兵師大隊,把裝甲部隊的補給路線給堵死了。要不是裝甲部隊快速穿越打垮了法國預備隊,這些步兵師怕是全得垮在森林裡。           圖:阿登森林裡的德軍2號坦克。阿登森林地處比利時與盧森堡交界處,實際上是一片海拔幾百米高的丘陵地帶,面積不過一萬平方公裡。但即便如此,先頭部隊被堵死後,大部隊在這裡也沒法持續作戰。問:有個問題,迦太基和羅馬爭霸失敗是必然嗎?按道理海權商業國家在海上天然有優勢吧,羅馬不是農業國嗎?羅馬那也是沿海國家啊……他就在臺伯河下遊,義大利各城邦的商業也是蠻繁榮的。           圖:迦太基和羅馬,就是地中海南北兩岸的兩個瀕海國家,誰也別說誰是土鱉。海權商業國家並沒有某些人吹得那麼厲害,實際上到18世紀農業都還是根基。迦太基的主城位於北非,這自然環境就天然限制了他自身的農業,以及農業帶來的人口。雖然有西班牙殖民地,還有北非僱傭兵,但那都是野蠻人提供不了生產力,而且不可靠。           圖: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古國,存在於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146年,位於今北非突尼西亞北部,公元前七世紀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三世紀70年代,羅馬對外擴張成為迦太基的勁敵,爆發了三次布匿戰爭,最後迦太基滅亡。公元前147年,迦太基城被羅馬軍夷為廢墟。羅馬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拉丁城邦人口多農業發達,可以有持久作戰能力,本身海上貿易也還湊合。海上爭奪起來,無論勝負迦太基主城的貿易和糧食供應都要出問題,而羅馬至少能在亞平寧半島維持一個還湊合的內循環,亞得裡亞海又窄,跟希臘的聯繫也不會中斷。相反迦太基和希臘、西班牙的聯繫都是很容易遭到襲擾的。        圖:羅馬帝國貿易網,本土、巴爾幹半島、高盧地區都可以保持可靠的聯繫,從而持續獲得大量物資。海權戰勝陸權,其實也就英國戰勝法國一個案例,這還是依靠大量歐洲國家出糧食出人命;日本打贏中國,那是因為日本陸權也強。           圖: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第二次(前218年-前201年)是漢尼拔入侵羅馬,羅馬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迦太基國內出問題漢尼拔回軍,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佔領其全部海外領地。第三次(前149年-前146年)是羅馬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變為阿非利加行省。羅馬是依靠陸權擊敗迦太基,可不是什麼海權。問:為啥不能陸軍全部直升機化,可以提升速度,前期用火箭炮開局,全部裝甲師,後期用直升機,運送給養這個……要是現代的直升機放到二戰還真行,畢竟一個德國裝甲師一天物資消耗也就是300噸而已,無非就是CH-47飛五六十個架次就夠了,有個二三十架就足夠維持一個裝甲師的推進和作戰。           圖:現代CH-47也要執行胖牛任務,就是自己帶著直升機補給設備、燃油和彈藥,在前沿給AH-64開設臨時補給點,一般1架可以保障4架,這也是垂直補給的一種。問題是,大人,時代變了啊……三號坦克一百公裡也就消耗200升汽油也就是200個油,一個師也還只有120個三號和四號,加起來跑一百公裡也就24000個油,20幾噸載荷需求(帶包裝),現在M1A2跑一百公裡就得四五百升,而且一個86型裝甲師300多坦克,還有幾百布拉德利燒油也比三號坦克還兇,車輛油料消耗那是德國二戰裝甲師的十倍了,一個師一天消耗得兩三千噸打底。                    圖:一個方面軍如果下轄總規模相當於20個師的部隊,每個師平均需要2200噸燃油。           圖:哪怕是保障水平較低的蘇軍,油料也佔總補給的一半。更要命的是人員給養消耗水平還增加了,美國人在海灣戰爭怕生化武器,是給部隊每個人每天發80升純淨水,還是從後方運去的,這也要佔給養,一個師加速附屬部隊算下來一天水就得1500噸以上。雜七雜八加起來,到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師一天是按照八千到一萬噸準備的,這誰頂得住啊……一個師每天用CH-47就得用上千個架次,全軍的直升機湊起來也就能支撐一個師。更不要說其他國家,直升機運輸能力遠遠不如美國了……           圖:戰爭需要的巨大後勤運輸能力,想靠空運來滿足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價格高到根本買不起。           圖:直升機是個很脆弱的東西,下雨天飛行就很困難了,風雨交加時怎麼安全執行任務?戰爭時期敵人會專門針對己方弱點,依靠直升機做後勤補給,就得準備好惡劣天氣時喪失戰鬥力,然後被敵人反推。問:俄軍的Bmpt的戰術價值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我們有必要搞麼?城市巷戰,坦克的問題是主炮仰角太小,遇到樓房之類沒法打,而步兵戰車主炮仰角倒是夠了,但是防護跟紙皮差不多。           圖:巷戰時,哪怕是30米高的10層樓,坦克炮有13度仰角,在130米外也能轟到樓頂。對於常見的2、3層小樓來說就更好辦了。           圖:坦克應對不了的是這種緊在自己身邊的建築物,此時它看不見也打不到,所以必須由步兵保護。火炮仰角越大,自己身邊打不到的範圍就越小。BMPT就是比起坦克來說,他的武器仰角更大,有多種彈藥選擇;比起步兵戰車來說,他的防護又是坦克級別的。綜合起來,等於就是有坦克防護的步兵戰車。但是相對的,他放到野戰就是主戰坦克的成本和後勤、道路需求,步兵戰車的火力(還不能帶步兵),等於野戰就沒啥用了,幹啥都不行。而且他的炮塔相當於是個武器站沒多少防護,在戰鬥中很容易損壞失去戰鬥力。           圖:BMPT採用30毫米火炮和反坦克飛彈。還有多挺7.62毫米機槍和榴彈機槍,人員也比坦克多2個,這些都是為了在巷戰中應對多個方向威脅而設計的。           圖:5人車組全體亮相,除了駕駛員負責開車,其他人都有武器可以操作,實際類似多炮塔坦克。專注於城市戰鬥的話,還是有其一定意義的,但是單獨搞意思真的就不大了。以色列人也有專業的城市戰車輛,不過那是裝甲工兵戰車,而提供高仰角火力靠坦克上的機槍武器站就湊合了。畢竟現在的居民建築,牆體都很薄,甚至就是玻璃牆,不像水泥森林那麼厚實。俄羅斯是剩餘的老車體太多了,隨便改沒問題,但是就算這樣採購量也非常少,畢竟武器站也不便宜。          圖:BMPT適合執行街道封鎖任務,這種活用機器人也可以幹,尤其是不要求與己方部隊配合作戰時,自己封鎖一個路口最合適了。未來機器人成熟後,所受限制會更少,戰鬥力也會更強大。問:堂主,看美劇特種部隊執行完任務,呼叫直升機來接。直升機沒有降落而是投放一根長長的麻繩,大兵們直接鉤住纜繩上的扣,然後就被直升機提溜著帶回去了。不知道這種方式到底有啥好處呢?跑得快啊……特種部隊深入敵後滲透,不知道哪就有一發RPG飛過來,這種時候得爭分奪秒跑路,降下來再起飛太耽誤時間了。           圖:索降的優勢就是快,不是人員進出快,而是直升機逃跑快。如果降到地面,旋翼升力必然降低到低於飛機重量的地步,再想加功率逃跑就得等一會,而被襲擊時幾秒鐘都要命。問:堂主,同樣是單發步槍,為什麼各國都是栓動式而不用槓桿式,感覺槓桿式更好用啊,上彈還快,彈容量也不比栓動式少?管狀彈艙裝填太慢,密封性也不好,容易進土,而且槓桿式的閉鎖設計比栓動要弱得多,沒法保證大威力彈藥高膛壓下的有效閉鎖。歷史上那些槓桿槍基本都是黑火藥+鉛彈的,沒有誰真搞出來尖頭被甲彈+無煙火藥的來。           圖:尖頭彈的另一個問題是安全因素,大膛壓子彈開火時的後座衝量就算是圓頭彈也有概率懟爆前一發的底火,這種危險始終是有的,並且沒法通過技術手段徹底解決。問:堂主,抗戰時期我國出產的鎢砂、豬鬃和桐油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現在如果再次發生戰爭,這三種東西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嗎?鎢肯定是了,那是能造穿甲彈的,另外兩個現在石油工業發展起來了就相對弱化了。           圖:豬鬃主要作用是做刷子,用來給裝備刷油漆防腐蝕,早已經被化纖刷子替代。問:百踢不中,繼續努力。大唐唐,最近希臘和土哈奇最近鬧騰挺兇,那麼請問希臘在國際地緣政治中除了頂住歐洲門戶,還有什麼其他重要作用?近代史上希臘也不是很強,為啥沒有被歐洲列強瓜分?希臘在近現代國際政治上處於什麼位置,有什麼特色產業值得說道的麼?謝謝誰說的希臘沒被瓜分,二戰中就被軸心國(主要是德國)打趴下然後瓜分了……希臘現在的產業以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基本上人畜無害,但和土耳其有領土爭端,關係常年緊張。希臘經濟不錯但沒啥重工業,不過本身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還有鈾礦,現在是我國通向歐洲的重要航運中轉港。問:堂主好,最近看到美軍最新的AC-130J取消了25炮,那樣的話將來在進行密接空中支援時會不會不方便,畢竟40炮相比25炮有時會有局限性。另外AC-130W跟AC-130J有什麼區別嗎?AC-130本身離目標距離遠,這個距離上爆炸威力不足的25毫米炮散布已經大到超過爆炸威力範圍,效果很弱了。           圖:AC-130W最早稱MC-130W,由MC-130W特種作戰運輸機改裝而來,2010年開始交付,只裝30毫米機炮和小型飛彈,主要側重武裝偵察而非對地打擊。AC-130J由C-130J改裝而來,在2017年形成作戰能力,增加了105榴彈炮,更側重對地打擊,用於替換老式AC-130系列。問:美軍U-2又來逛街,雖是一款老飛機,但經過升級改裝戰力仍不可小覷,比如躲避、幹擾雷達的能力。請問當年我們打U-2相當吃力,如今能不能像竹竿挑飛機一樣輕易把它挑下來,請堂主列舉N種打下U-2的方法!新的U-2是新生產的,發動機航電全換了,外形也大了不少,已經是蟲子到超級蟲的跨度了……現在打U-2還是打的到的,現代遠程防空飛彈的射高都高於U-2的飛行高度。問題是現在U-2主要用合成孔徑雷達偵查,不需要進你領空,還用衛星天線直接把偵查結果傳回去,所以就是沒機會打,而且打下來人家也沒法截流人家的偵察內容……           圖:U-2R,機翼下吊艙是偵察設備,機身背部是雷達天線。問:堂主講講我們空警2000和印度的費爾康的區別。外界能了解到主要區別是,空警2000的三面陣是我們自己研發的,而印度費爾康上的三面陣是以色列研發的。空警2000的雷達更大一些,至於其它性能指標,就真的不清楚了。問:步兵最後五公裡要下車作戰的,遇到陣地碉堡什麼的就需要無後座炮和筒子這類東西,可不可以讓步兵乘車時後面跟輛貨櫃車,裝滿制導火箭彈,步兵下車進入戰場後帶一個雷射指示器,遇到硬目標就直接要求後面五公裡外的火箭彈車往所在地方打火箭彈,然後步兵班組再拿雷射指示器校正,這樣既省了重量又安全啊這個不用那麼麻煩啊,如果能夠直瞄,坦克、步兵戰車上的大口徑火炮分分鐘讓碉堡什麼的灰飛煙滅。如果不能直瞄,紅箭10反坦克飛彈就可以進行支援,還有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啥的。總的來說,現在火力支援手段足夠豐富了。           圖:改一下制導模式,你這個描述也大致適用於紅箭10。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關島安全不再,B-2A退守夏威夷,畏懼轟 -6K和東風-26
    上世紀美國關島基地群曾經是美軍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戰略前進基地,由於距離我國本土達3-4千公裡之遠,基本上沒有任何武器能夠直接威脅到美國的關島基地,因此美國可以將B-52H、B-2A型等戰略轟炸機部署在這裡,其作戰半徑幾乎覆蓋整個亞洲,以實現美國對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威懾能力。
  • 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轟-6K已具備環日條件
    我國的轟-6K型轟炸機經過全新設計,雖然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5噸且航程達到了8000公裡,勉強夠得上"戰略轟炸機"的門檻兒,但是和B-52、圖-95這樣航程超過一萬二千公裡,載彈量三十幾噸的大傢伙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只能算是半個戰略轟炸機擁有國。
  • 中國遠程戰略轟炸機,現身招飛大片?
    這說明,飛翼式隱身轟炸機的外形設計可以有多種,不一定完全照搬B-2。因此,中國的遠轟雖然也是亞音速飛翼布局,但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氣動外形,與B-2有較大差異。圖片:空軍招飛宣傳片中出現的中國遠程戰略轟炸機印象。
  • 美軍要憑空多出122架戰略轟炸機?航程超轟6K,對海火力強勁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轟炸機部隊。以B-52H和B-1B為骨幹,B-2為尖刀,未來還將裝備100架B-21,但美國海軍也想在未來「海空一體戰」中擁有獨立的遠程對海對地打擊力量,於是,他們動起了最新的P-8A「海神」岸基遠程反潛巡邏機隊的主意,要把這種客機出身的戰機,改裝成轟炸機!
  • 中俄聯合巡航,轟-6分兩批接力,重啟轟-8研製是否可行?
    基本航程再加上空中加油,可以讓歐美各國戰鬥機感概自己腿短,因為在巡航過程往往要多機輪換跟蹤伴飛。但是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目前所裝備最大型轟炸機只有轟-6系列,雖然改出K/N/J多種版本但受限於原型設計無法脫胎換骨。這種家門口的戰略巡航還得分兩批接力,而且除中俄這種常態化聯合巡航,還有一種更加現實的威懾存在。
  • 蘇-35S護航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轟-6K這回有些不一樣!
    首先從中國空軍出動的機型來看,日本空自偵察監視部隊成功地拍攝到了其中兩架轟-6K型戰役轟炸機的畫面,通過分析畫面可以發現,我軍此次出動的轟-6K型轟炸機相比先前的轟-6K,起碼有兩處細節上的不同:如此看來,空軍後續裝備的轟-6K型戰役轟炸機延續了這一設計,同樣可以攜帶K/RKL-800型吊艙。雖然此次聯合巡航任務中可能因為任務強度不高、對電抗的需求也不迫切而沒有使用這一吊艙,但這一能力無疑是客觀存在的。  日本空自偵察的軌跡
  • 中國轟20與美國新轟炸機比相差多大?有一項不在B2轟炸機之下
    近日,中國官方宣布了自己空軍已經入列了殲20和運20戰機,而曾經空軍司令員表示的「轟20」型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依舊不見身影,那麼對於中國軍隊來說,轟20會在什麼時候進入現役呢?而對於轟20來說,技術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問題了,轟20會是如何的形態?
  • 幸虧只是轟6K!若中國未來用轟20巡航,日韓或連害怕的機會都沒有
    12月22日,中俄兩國空軍為亞太地區組織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中方派出了4架轟-6K轟炸機,與俄方2架圖-95轟炸機組成聯合編隊,位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組織聯合巡航。飛行期間,兩國空軍飛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未進入他國領空。不過,儘管中俄轟炸機編隊的航線"很守規矩",但某些周邊國家似乎還是感到了相當程度的不安,進行了"緊急應對"。
  • 美戰略轟炸機被爆設計缺陷,已延遲首飛!俄羅斯人:轟20可能更快
    B-2A隱形轟炸機、B-52轟炸機以及B-1B轟炸機的相繼出現,讓美國逐漸將這種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對於戰略轟炸機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畢竟美國的B-2轟炸機可是聞名世界的。甚至早先不少人傳聞B-2是外星人協助美國打造的,不過B-2的造價屬實太高,就連美國這樣的金主到現在為止也只造了21架,可以說美國現在屬實是造不起,於是美國自己又研發了一個廉價版的B-21,不過雖然美軍為其B-21轟炸機宣傳造勢了很多年,但對於這款即將問世的新型轟炸機,美軍卻「變卦」了。
  • 轟20何時首飛?突防能力超強,戰力或超轟6K五倍
    轟-20沒有成為現實之前,我軍的空中遠程和戰略投射任務一般由轟-6轟炸機擔任,不過,在現代戰爭中轟-6基本上就是一架搭載了燃料和飛彈的巨型貨機,面對現代化防空力量,其戰略威懾能力和突防能力基本為零,因此我國必須要有一型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 轟炸機聯合巡邏,六爺確實落後了,理論上轟20是存在的
    楊斌國評論:這是中俄第二次轟炸機聯合巡邏,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轟炸機的落後局面儘管經過數次改進的轟-6K已經在物理基礎上達到了極限。而眾多軍迷所期盼的轟-20卻猶如懷抱琵琶半遮面,始終不肯露出真容。甚至有很多人懷疑,中國所謂轟-20存在的真實性。
  • 戰神家族新成員亮相,這一能力全軍獨有,堪稱遠程轟炸戰略大殺器
    戰略轟炸機由於其具備遠程突襲的能力,再加上載彈量超大,成為各國必備的戰略武器。很早之前,一直是美國和俄羅斯裝備著六款轟炸機,即美國的B-1、B-2、B-52,俄羅斯的圖-22M3、圖-95、圖-160轟炸機,我國也在蘇聯圖-16"獾"式轟炸機的基礎上,研發出了轟-6系列轟炸機。
  • 全球頂級轟炸機終於現身,載彈量比轟6K大三倍,美國遭遇強大對手
    據悉,此次俄羅斯所研發的這款轟炸機體型巨大,其載彈量是轟6K的三倍之多,並且俄羅斯方面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飛,並且已經成功,下一步將會量產。俄羅斯的這款轟炸機就是圖160M2轟炸機,俄羅斯一直都想要研發更先進的轟炸機,對此俄專家感嘆它終於來了。
  • 中國模仿B-2製造轟炸機毫無意義?俄:沒道理,中國讓人影響深刻
    製造了足夠的懸念之後,這款看上去像是飛翼設計的隱身轟炸機沒有如期現身。不過,轟六-N的正式亮相還是讓大家小有驚喜,這款轟炸機被分析人士指出可以攜帶空射型東風-21D,果真這樣,將是一項巨大的進步。不過,在社交媒體盛傳多年的遠程戰略隱身轟炸機還是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不少分析人士將尚未露面的隱身遠轟稱之為「紅色B-2」,認為中國將會參考美軍B-2隱身轟炸機製造自己的遠程轟炸機,分析人士還稱之為轟-20,央視節目中也有類似報導,但是轟-20的編號沒有在軍隊公開的文件中出現過。這種說法持續了十來年,但是近年開始遭到了巨大質疑。
  • 轟-6J轟炸機首次公開 海航添新「航母殺手」
    從轟-6D到轟-6J  轟-6大型中程轟炸機是一名從1969年起投入量產並服役的「老兵」了。在我國空軍、海軍以及陸軍航空兵現役各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中,各種類型的軍機都經過了多輪的更新換代。而唯有在大型轟炸機領域,從1969年至今的50餘年裡,只有轟-6及其改進型號獨自擔負起了戰役戰術乃至遠程戰略打擊的重任。
  • 中國戰神轟6k,最大飛行重量達95噸,可掛載8枚鷹擊12
    戰機的研發也是很受大家關注的,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中國發展領域上的戰神,就是我們的轟6k,這一款正確的顏值投入的比較多而最終投出來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轟6k的最大飛行重量能夠達到95噸,並且它的最大載彈量也是9+3×6,這樣的實力配置讓大家對這款武器有了更多的一些認識。
  • 中國新型轟炸機列裝南部戰區!會是轟20嗎?
    轟炸機不管對於哪個國家來說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武器,尤其是中大型轟炸機以及隱身轟炸機,在各個國家都被列入禁售名單,輕易不會出口到他國。我國在轟炸機的研製上可謂是一波三折,歷盡艱辛,可以說在轟-20尚未問世之前中國的轟炸機始終無法達到世界頂尖水準。
  • 美媒分析中國空軍招飛視頻中轟-20畫面:實機接近公開亮相
    解放軍招飛視頻的截圖關於轟-20隱形轟炸機的細節仍然很少,但人們普遍認為它是通用平臺。視頻中的飛機頭部倒影中國空軍招飛視頻中顯示的轟-20前端與B-2、B-21有明顯的相似之處。當飛機仍被罩布覆蓋時所看到的輪廓也顯示出駕駛艙兩側有兩個進氣口。無論如何,這段視頻仍然值得注意,因為這是第一次官方給出的轟-20相關內容。
  • 不知不覺,中國轟炸機已突破200架,超越美俄,凸顯巨大威懾力
    而且正在削減轟炸機部隊,計劃強B-1B轟炸機陸續退役,只保留B-52和B-2轟炸機,以及正在研製的B-21轟炸機。美國空軍計劃購買至少100架B-21新型隱身轟炸機,與74架重新升級的B-52轟炸機一起服役,然後在2021年將17架老舊的B-1B轟炸機退役。而中國恰恰相反,中國空軍正在迅速增加轟炸機的服役數量。
  • 兵器丨從黃河炸冰到襲擊「關島」,轟炸機6爺從不缺席
    9月18日,攜帶鷹擊-12A重型空射反艦飛彈的轟-6K出現在臺灣西南空域 我國的轟-6 (1969年服役) 與美國的B-52 (1955年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