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今天9.3,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感恩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還有天天晚上陪大家胡侃的堂主。
戰略忽悠局提示: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圖:沒有合適發動機的時候,我國曾考慮裝4臺斯貝的轟-6I,其中2臺就只能吊掛在翼下,但這四個發動機的帶來的性能增益也很小。
同時發動機也太差了,蘇聯其實有個完美範本的放大版轟-6,那就是米亞-4轟炸機,轟-6的渦噴發動機裝了四臺,結果性能慘不忍睹,加大體型後航程也就8000,比轟-6隻多一丟丟,根本就是得不償失。真要搞大型,至少要雙轉子渦噴,最好還是要有渦扇才行,單轉子渦噴還是40年代末水平的,放大了都沒啥用。 圖:米亞-4轟炸機,翼根部分裝了4臺發動機。而且我們長期是沒多大需求的,很長時間我們都沒有遠程巡航飛彈,那轟炸機拿去幹嘛?不要說轟-6這樣的亞音速轟炸機了,哪怕圖-160和B-1B要臨空轟炸也是送菜,最多就是B-52那樣在前沿執行戰術打擊任務還能行。所以老轟-6長期任務就是黃河炸冰凌,根本沒啥戰鬥力,自然也就沒啥發展動力了。 圖:過去海航的轟-6帶大型空艦飛彈也是個戰鬥力,但90年代後相對帶鷹級8輕型反艦飛彈的殲轟-7並沒有多強,生存力大大不如。空軍的轟-6就更慘了,連飛彈都沒有。轟-6重生是因為我們的巡航飛彈搞出來了,又搞到了渦扇,這樣性能比起直接四發要強得多了。但是哪怕有了巡航飛彈,我們的作戰範圍也就周圍這麼一圈,轟-6K的載荷航程跟早期B-52已經接近了(純載荷比不上,但是載荷航程差不了多少了),作為巡航飛彈載機湊合用了,還是老老實實等轟-20吧。 圖:我國當年有過轟-8方案,71年9月下馬。在60年代末時,亞音速遠程轟炸機對我國來說還可以執行核打擊任務,填補下東風4沒服役的火力空白,但能力也就那麼回事。 圖:帶空中受油管的轟6J差不多了,轟6不會真改到轟6Z的。現在的問題其實出在彈身上,如果能發展一款大小與戰斧差不多的巡航飛彈,或者長劍系列飛彈的長度搞短一些,外掛改為彈艙內載,減小飛行阻力,轟6K/J的作戰半徑還可以提升。 圖:長劍20巡航飛彈的問題是太大,轟6的彈艙放不下,只能外掛。問:塘主,山貓那種街邊幾萬塊皮卡的動力變速箱組跟一個鐵架,4對輪子連懸掛都沒有,用一根傳動軸串聯起來配4組行星齒輪,網傳要二三十萬,還有人說便宜!是因為產量小嗎?另外中東跟黑叔叔的皮卡炮,是因為他們買不到其它車嗎?我看國內幾萬塊錢的輕卡,怎麼都比皮卡實用便宜易改裝啊!皮卡動力?這個你想多了,這玩意一般用的是玉柴或者常柴的小四輪拖拉機柴油機……堂主也說過幾次了,這玩意就是個輪式拖拉機,不是汽車。 圖:缸內預熱開關、冷卻水加熱開關的設定,意味著第1種技術狀態的「山貓」載具,搭載的是一臺1.4T增壓柴油機。不過車軸多了本身成本就會高的,尤其是四軸結構的分動箱和傳動軸系設計更複雜,一個卡車4*2版比4*4版便宜很多,而4*4版跟6*4版本差不多,6*6版本又要貴不少。一個小四輪拖拉機,扣掉農機補貼四五萬,那他前輪加上驅動可能就得六七萬了,再加上四根軸就得十來萬了。再考慮軍事需求,還有本身剎車之類都要好很多,那二十萬是很正常的事情。 圖:山貓結構剖視圖,動力總成在後方,前方是油箱。皮卡本身其實就跟吉普車是親戚,全驅動、低重心,所以才能跟吉普車一樣做武器搭載平臺,就跟悍馬裝機槍裝武器站是一回事。輕卡只是後輪驅動,而且為了裝貨重心高,不帶液壓千斤頂的話,裝上炮打起來真要小心翻車。 圖:皮卡參軍從1987年利比亞與查德的戰爭開始,這麼多年來因為廉價可靠而普及開來,換個車型先得在當地民用市場普及開,才能隨地獲得保障。問:堂兄,您覺得德國如果在一戰時期不採取施裡芬計劃,而是先採取類似兩山輪戰的戰術和法國在阿爾薩斯對耗,先解決俄國,或是從阿登進攻法國,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實際上1914年底開始,就是跟法國在對耗了,德國人整體處於守勢,在修築好的工事裡面看著法國人一波一波的送死,除了凡爾登戰役腦殘主動進攻損失巨大,德國人還是很苟的。 圖:14年馬恩河戰役後,德國人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是16年的凡爾登戰役,目的也是讓法國人把血流幹。施裡芬計劃本身雖然失敗了,但是戰略上對德國是很有利的,佔領和蹂躪了法國北部大量高價值區域,嚴重打擊了法國的動員力,同時讓自己的主要鐵礦區洛林獲得絕對安全,主要鐵礦輸出國盧森堡的鐵礦也基本被德國獨佔。這樣法國的力量削弱了,德國的力量增強了,而且這個優勢一直維持到美國參戰。不打施裡芬的話,法國人的兵力和武器可就不是歷史上那麼點了。 圖:法國有3個主要農業區和2個主要工業區,其中巴黎盆地-塞納河下遊即是工業區又是農業區,而這裡在一戰時恰好被德軍佔領。至於阿登,裝甲部隊能穿越阿登,是因為他夠快,所以法軍來不及封堵之前他就已經快速穿越複雜地形了。而騾馬部隊穿越,很容易就堵在路上,被迎頭來堵截的法軍給擋住了,那地形還沒法展開,怕是會死很慘…… 圖:按照施裡芬計劃,德軍進攻正面從洛林北部一直延續到荷蘭南部,阿登森林自然也是要穿越的。實際上40年穿越阿登的時候,畫蛇添足配置的步兵師大隊,把裝甲部隊的補給路線給堵死了。要不是裝甲部隊快速穿越打垮了法國預備隊,這些步兵師怕是全得垮在森林裡。 圖:阿登森林裡的德軍2號坦克。阿登森林地處比利時與盧森堡交界處,實際上是一片海拔幾百米高的丘陵地帶,面積不過一萬平方公裡。但即便如此,先頭部隊被堵死後,大部隊在這裡也沒法持續作戰。問:有個問題,迦太基和羅馬爭霸失敗是必然嗎?按道理海權商業國家在海上天然有優勢吧,羅馬不是農業國嗎?羅馬那也是沿海國家啊……他就在臺伯河下遊,義大利各城邦的商業也是蠻繁榮的。 圖:迦太基和羅馬,就是地中海南北兩岸的兩個瀕海國家,誰也別說誰是土鱉。海權商業國家並沒有某些人吹得那麼厲害,實際上到18世紀農業都還是根基。迦太基的主城位於北非,這自然環境就天然限制了他自身的農業,以及農業帶來的人口。雖然有西班牙殖民地,還有北非僱傭兵,但那都是野蠻人提供不了生產力,而且不可靠。 圖: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古國,存在於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146年,位於今北非突尼西亞北部,公元前七世紀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三世紀70年代,羅馬對外擴張成為迦太基的勁敵,爆發了三次布匿戰爭,最後迦太基滅亡。公元前147年,迦太基城被羅馬軍夷為廢墟。羅馬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拉丁城邦人口多農業發達,可以有持久作戰能力,本身海上貿易也還湊合。海上爭奪起來,無論勝負迦太基主城的貿易和糧食供應都要出問題,而羅馬至少能在亞平寧半島維持一個還湊合的內循環,亞得裡亞海又窄,跟希臘的聯繫也不會中斷。相反迦太基和希臘、西班牙的聯繫都是很容易遭到襲擾的。 圖:羅馬帝國貿易網,本土、巴爾幹半島、高盧地區都可以保持可靠的聯繫,從而持續獲得大量物資。海權戰勝陸權,其實也就英國戰勝法國一個案例,這還是依靠大量歐洲國家出糧食出人命;日本打贏中國,那是因為日本陸權也強。 圖: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第二次(前218年-前201年)是漢尼拔入侵羅馬,羅馬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迦太基國內出問題漢尼拔回軍,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佔領其全部海外領地。第三次(前149年-前146年)是羅馬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變為阿非利加行省。羅馬是依靠陸權擊敗迦太基,可不是什麼海權。問:為啥不能陸軍全部直升機化,可以提升速度,前期用火箭炮開局,全部裝甲師,後期用直升機,運送給養這個……要是現代的直升機放到二戰還真行,畢竟一個德國裝甲師一天物資消耗也就是300噸而已,無非就是CH-47飛五六十個架次就夠了,有個二三十架就足夠維持一個裝甲師的推進和作戰。 圖:現代CH-47也要執行胖牛任務,就是自己帶著直升機補給設備、燃油和彈藥,在前沿給AH-64開設臨時補給點,一般1架可以保障4架,這也是垂直補給的一種。問題是,大人,時代變了啊……三號坦克一百公裡也就消耗200升汽油也就是200個油,一個師也還只有120個三號和四號,加起來跑一百公裡也就24000個油,20幾噸載荷需求(帶包裝),現在M1A2跑一百公裡就得四五百升,而且一個86型裝甲師300多坦克,還有幾百布拉德利燒油也比三號坦克還兇,車輛油料消耗那是德國二戰裝甲師的十倍了,一個師一天消耗得兩三千噸打底。 圖:一個方面軍如果下轄總規模相當於20個師的部隊,每個師平均需要2200噸燃油。 圖:哪怕是保障水平較低的蘇軍,油料也佔總補給的一半。更要命的是人員給養消耗水平還增加了,美國人在海灣戰爭怕生化武器,是給部隊每個人每天發80升純淨水,還是從後方運去的,這也要佔給養,一個師加速附屬部隊算下來一天水就得1500噸以上。雜七雜八加起來,到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師一天是按照八千到一萬噸準備的,這誰頂得住啊……一個師每天用CH-47就得用上千個架次,全軍的直升機湊起來也就能支撐一個師。更不要說其他國家,直升機運輸能力遠遠不如美國了…… 圖:戰爭需要的巨大後勤運輸能力,想靠空運來滿足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價格高到根本買不起。 圖:直升機是個很脆弱的東西,下雨天飛行就很困難了,風雨交加時怎麼安全執行任務?戰爭時期敵人會專門針對己方弱點,依靠直升機做後勤補給,就得準備好惡劣天氣時喪失戰鬥力,然後被敵人反推。問:俄軍的Bmpt的戰術價值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我們有必要搞麼?城市巷戰,坦克的問題是主炮仰角太小,遇到樓房之類沒法打,而步兵戰車主炮仰角倒是夠了,但是防護跟紙皮差不多。 圖:巷戰時,哪怕是30米高的10層樓,坦克炮有13度仰角,在130米外也能轟到樓頂。對於常見的2、3層小樓來說就更好辦了。 圖:坦克應對不了的是這種緊在自己身邊的建築物,此時它看不見也打不到,所以必須由步兵保護。火炮仰角越大,自己身邊打不到的範圍就越小。BMPT就是比起坦克來說,他的武器仰角更大,有多種彈藥選擇;比起步兵戰車來說,他的防護又是坦克級別的。綜合起來,等於就是有坦克防護的步兵戰車。但是相對的,他放到野戰就是主戰坦克的成本和後勤、道路需求,步兵戰車的火力(還不能帶步兵),等於野戰就沒啥用了,幹啥都不行。而且他的炮塔相當於是個武器站沒多少防護,在戰鬥中很容易損壞失去戰鬥力。 圖:BMPT採用30毫米火炮和反坦克飛彈。還有多挺7.62毫米機槍和榴彈機槍,人員也比坦克多2個,這些都是為了在巷戰中應對多個方向威脅而設計的。 圖:5人車組全體亮相,除了駕駛員負責開車,其他人都有武器可以操作,實際類似多炮塔坦克。專注於城市戰鬥的話,還是有其一定意義的,但是單獨搞意思真的就不大了。以色列人也有專業的城市戰車輛,不過那是裝甲工兵戰車,而提供高仰角火力靠坦克上的機槍武器站就湊合了。畢竟現在的居民建築,牆體都很薄,甚至就是玻璃牆,不像水泥森林那麼厚實。俄羅斯是剩餘的老車體太多了,隨便改沒問題,但是就算這樣採購量也非常少,畢竟武器站也不便宜。 圖:BMPT適合執行街道封鎖任務,這種活用機器人也可以幹,尤其是不要求與己方部隊配合作戰時,自己封鎖一個路口最合適了。未來機器人成熟後,所受限制會更少,戰鬥力也會更強大。問:堂主,看美劇特種部隊執行完任務,呼叫直升機來接。直升機沒有降落而是投放一根長長的麻繩,大兵們直接鉤住纜繩上的扣,然後就被直升機提溜著帶回去了。不知道這種方式到底有啥好處呢?跑得快啊……特種部隊深入敵後滲透,不知道哪就有一發RPG飛過來,這種時候得爭分奪秒跑路,降下來再起飛太耽誤時間了。 圖:索降的優勢就是快,不是人員進出快,而是直升機逃跑快。如果降到地面,旋翼升力必然降低到低於飛機重量的地步,再想加功率逃跑就得等一會,而被襲擊時幾秒鐘都要命。問:堂主,同樣是單發步槍,為什麼各國都是栓動式而不用槓桿式,感覺槓桿式更好用啊,上彈還快,彈容量也不比栓動式少?管狀彈艙裝填太慢,密封性也不好,容易進土,而且槓桿式的閉鎖設計比栓動要弱得多,沒法保證大威力彈藥高膛壓下的有效閉鎖。歷史上那些槓桿槍基本都是黑火藥+鉛彈的,沒有誰真搞出來尖頭被甲彈+無煙火藥的來。 圖:尖頭彈的另一個問題是安全因素,大膛壓子彈開火時的後座衝量就算是圓頭彈也有概率懟爆前一發的底火,這種危險始終是有的,並且沒法通過技術手段徹底解決。問:堂主,抗戰時期我國出產的鎢砂、豬鬃和桐油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現在如果再次發生戰爭,這三種東西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嗎?鎢肯定是了,那是能造穿甲彈的,另外兩個現在石油工業發展起來了就相對弱化了。 圖:豬鬃主要作用是做刷子,用來給裝備刷油漆防腐蝕,早已經被化纖刷子替代。問:百踢不中,繼續努力。大唐唐,最近希臘和土哈奇最近鬧騰挺兇,那麼請問希臘在國際地緣政治中除了頂住歐洲門戶,還有什麼其他重要作用?近代史上希臘也不是很強,為啥沒有被歐洲列強瓜分?希臘在近現代國際政治上處於什麼位置,有什麼特色產業值得說道的麼?謝謝誰說的希臘沒被瓜分,二戰中就被軸心國(主要是德國)打趴下然後瓜分了……希臘現在的產業以輕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基本上人畜無害,但和土耳其有領土爭端,關係常年緊張。希臘經濟不錯但沒啥重工業,不過本身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還有鈾礦,現在是我國通向歐洲的重要航運中轉港。問:堂主好,最近看到美軍最新的AC-130J取消了25炮,那樣的話將來在進行密接空中支援時會不會不方便,畢竟40炮相比25炮有時會有局限性。另外AC-130W跟AC-130J有什麼區別嗎?AC-130本身離目標距離遠,這個距離上爆炸威力不足的25毫米炮散布已經大到超過爆炸威力範圍,效果很弱了。 圖:AC-130W最早稱MC-130W,由MC-130W特種作戰運輸機改裝而來,2010年開始交付,只裝30毫米機炮和小型飛彈,主要側重武裝偵察而非對地打擊。AC-130J由C-130J改裝而來,在2017年形成作戰能力,增加了105榴彈炮,更側重對地打擊,用於替換老式AC-130系列。問:美軍U-2又來逛街,雖是一款老飛機,但經過升級改裝戰力仍不可小覷,比如躲避、幹擾雷達的能力。請問當年我們打U-2相當吃力,如今能不能像竹竿挑飛機一樣輕易把它挑下來,請堂主列舉N種打下U-2的方法!新的U-2是新生產的,發動機航電全換了,外形也大了不少,已經是蟲子到超級蟲的跨度了……現在打U-2還是打的到的,現代遠程防空飛彈的射高都高於U-2的飛行高度。問題是現在U-2主要用合成孔徑雷達偵查,不需要進你領空,還用衛星天線直接把偵查結果傳回去,所以就是沒機會打,而且打下來人家也沒法截流人家的偵察內容…… 圖:U-2R,機翼下吊艙是偵察設備,機身背部是雷達天線。問:堂主講講我們空警2000和印度的費爾康的區別。外界能了解到主要區別是,空警2000的三面陣是我們自己研發的,而印度費爾康上的三面陣是以色列研發的。空警2000的雷達更大一些,至於其它性能指標,就真的不清楚了。問:步兵最後五公裡要下車作戰的,遇到陣地碉堡什麼的就需要無後座炮和筒子這類東西,可不可以讓步兵乘車時後面跟輛貨櫃車,裝滿制導火箭彈,步兵下車進入戰場後帶一個雷射指示器,遇到硬目標就直接要求後面五公裡外的火箭彈車往所在地方打火箭彈,然後步兵班組再拿雷射指示器校正,這樣既省了重量又安全啊這個不用那麼麻煩啊,如果能夠直瞄,坦克、步兵戰車上的大口徑火炮分分鐘讓碉堡什麼的灰飛煙滅。如果不能直瞄,紅箭10反坦克飛彈就可以進行支援,還有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啥的。總的來說,現在火力支援手段足夠豐富了。 圖:改一下制導模式,你這個描述也大致適用於紅箭10。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