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丨戚發軔:每一個「渺小」積成偉大

2020-12-23 央視網

面對面丨戚發軔:每一個「渺小」積成偉大

原標題: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展示中心,《面對面》欄目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首顆人造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87歲的戚發軔。

△面對面丨戚發軔:第一次遠徵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耀眼的火光伴著一聲巨響,長徵一號運載火箭託舉東方紅一號衛星呼嘯升空,開啟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第一次遠徵。當年37歲的戚發軔,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

戚發軔:我們那一代人完成了一個中華民族偉大的使命,這件事情確實值得紀念,不能忘記。

記者:當聽到東方紅一號這個旋律的時候?

戚發軔:跳起來了,高興,成功了,爆發了,很多同志都流淚了。

進冷庫 爬房梁 一窮二白的年代 他們這樣做地面試驗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作出發射衛星的決策。1969年,戚發軔被群眾推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總體部業務班子小組組長。36歲的他第一次陷入了糾結之中。

戚發軔:我是領導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但是也覺得這件事情壓力太大,我能幹成嗎?所以猶豫。

記者:是什麼讓您往前邁了一步,真的接下了這個事?

戚發軔:國家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願,國家需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去幹什麼。國家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這種觀念在我們腦子根深蒂固。

1962年3月21日,戚發軔曾親歷我國第一枚自主研製的飛彈東風二號的發射失敗。東風二號飛彈發射失敗後,錢學森制定了一個原則:把一切問題都消滅在地面上,不能帶著任何疑點上天。作為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的戚發軔,遵循著這一從失敗中總結出的原則,和團隊一道,為東方紅一號衛星做了充足的地面試驗。

戚發軔:我們沒有低溫試驗室,就在海軍的冷庫裡做試驗。夏天我們穿著大棉襖、塑料鞋,出來以後塑料鞋都凍裂了。四根天線傳輸東方紅樂曲,每根天線三米長,發射的時候天線縮到一米,把它們捆起來到天上以後,靠自旋把它甩出來,可靠嗎?我們當年沒有那麼先進的計算機模擬計算,就得靠我們試驗,這個試驗很危險。因為我們經常把天線甩出去,太重了,有可能傷人。

戚發軔:我們要做試驗,沒有好的試驗室,找一個很簡陋的倉庫,搞一個轉臺在那做試驗,年輕的同志爬到梁上,騎在梁上在那看。我們這些歲數比較大的拿著包裝箱,包裝箱蓋上都有縫,我就通過包裝箱的縫來看,做大量的試驗,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參數,能夠保證天線可靠展開,播放東方紅樂曲。

曾經「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佩服留下來的年輕人

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戚發軔又先後主持了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的的研製,並出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1992年,戚發軔59歲,中國載人航天立項,上級領導找到他,想讓他出任中國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在技術方面負全責,戚發軔第二次陷入糾結之中。

戚發軔:一是我歲數大了,二是這個任務太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美國和(前)蘇聯都有人因此喪生,這個壓力太大。但領導覺得薑還是老的辣,最後還是動員我幹,我想了很久。

1992年,59歲的戚發軔成為中國神舟飛船的總設計師。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其目的是測試飛船在太空飛行中的各項性能和指標,為下一步的載人飛船作相應準備。要做這樣一件大事,首先要組織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流行一句話,叫「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科研人員收入低的現象。

戚發軔:很多年輕人走了,有錯嗎?沒錯,但我心裡很痛,但是這個時候需要一些人堅守崗位,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對航天有感情,願意拿不如賣茶葉蛋的待遇在這兒幹,我很佩服他們。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並在安全飛行21小時11分鐘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當時,戚發軔曾想到著陸點看下,但因為荒山僻野,年輕人沒同意他去。後來,發射神舟十號的時候,啟發人專門讓嚮導帶他去神舟一號的著陸點,拍了張照片留作紀念。

之後,中國又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飛船,2003年10月,中國正式發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戚發軔一直都是總設計師。

戚發軔:我們搞飛船的總指揮袁家軍、我,還有幾個副總指揮,和航天員乘組三個人一塊兒開了一個座談會,人家表態很好,生死對我們來講不是主要問題,我們曾經是殲擊機飛行員,現在是航天員,每一個起落都是有風險的,對我們來講沒有問題。我們擔心的就是,你們要求我們做那些動作和那些試驗能不能完美無缺地做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將楊利偉和一面五星紅旗送入太空。10月16日6時23分,在太空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神舟五號安全返回主著陸場。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戚發軔:這一生受到很多獎勵,我認為最高的獎勵是楊利偉講的,「中國的飛船真棒」! 

戚發軔的一生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相伴隨,如今,87歲的他仍在努力踐行自己曾經說過的「我是國家需要的一塊兒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戚發軔:我已經87歲了,要到前線不現實了。但是我覺得現在身體還好,還能做些事,那麼我覺得我自己也找點事幹,就是要做航天精神的傳播者。「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一個人能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出來,什麼力量呢?是因為你愛它,人生最大的愛是愛國。

記者:你們航天人都有一句話,說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您怎麼理解這句話?

戚發軔:星辰大海是無際的,人在裡邊是很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個渺小積成一個偉大的事業。


(編輯 王丹妮)

相關焦點

  • 林俊傑《偉大的渺小》
    《偉大的渺小》。聽完這一整張專輯,就像陪林俊傑走過一趟內心深處的奇幻旅程一般,感受情緒每一絲被音樂所牽動的變化,每一秒都讓你無法預料。在他的音樂中,我們聽見自己與世界脈動的合一,我們聽見自己,而這樣巨大而炫爛,渺小而又細膩的情感,充滿著這一張令人無法不一次又一次完整聆聽的音樂大作:《偉大的渺小》。
  • 林俊傑《偉大的渺小 》
    Message In A Bottle離開了天真在受傷裡長大離開了自己再被自己找到當我們傾聽內心即可重聚不懼「這是一張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JJ Lin「偉大的渺小」專輯中的每一首歌,彷佛都是來自靈魂的深刻訊息,每一個音符都撼動著心靈,讓人無可自拔地沈溺其中,
  • 《偉大的渺小》林俊傑
    「偉大的渺小」專輯中的每一首歌,彷佛都是來自靈魂的深刻訊息,每一個音符都撼動著心靈,讓人無可自拔地沈溺其中,無盡地探索著這浩瀚的音樂宇宙。
  • 林俊傑:一個「樂行者」的渺小與偉大
    林俊傑:一個「樂行者」的渺小與偉大文/流水紀發現很有趣的巧合——17年前,林俊傑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寫給張惠妹的《記得》被收錄進的專輯,叫做《真實》。幾千個日子以後,林俊傑在2017年尾聲於騰訊旗下三大音樂平臺QQ、酷狗、酷我同步推出的新專輯《偉大的渺小》,想要講述的主題,同樣是「真實」。
  • (無損)偉大的渺小--林俊傑
    《偉大的渺小》是林俊傑睽違近兩年推出的全新概念專輯,共收錄11首歌曲,於2017年12月29日推出。
  • 2020,我的渺小和偉大
    只見他一臉疲憊,看起來掙扎了很久,「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幹不了那麼多事,活得好累。想知道一下,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就像一個熱鬧的會議室突然停了電,大家點上蠟燭,在昏暗的光線中,交換彼此的故事。結算店員工資的時候,其中一個少要了兩千,她說:「這個年你過得這麼不好,賠了這麼多還想著給我們工資,你也是個英雄,未來一定會很好的。」
  • 《一堂好課》「神舟總師」戚發軔帶你走進航空
    2月23日(周日)20:30,央視綜藝頻道《一堂好課》第十二期將走進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由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先生擔任主講人,以「我的太空」為主題,為大家帶來一堂航天課。此外,航天員劉洋、陳冬也將作為助教,與現場同學一起走進航空,走進太空。
  • 英劇《萬物既偉大又渺小》很「治癒」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 英劇《萬物既偉大又渺小》9月首播以來,成為了英國電視五臺(Channel 5)的收視福將,吸引了330萬觀眾,佔據20.4%的收視份額,是該臺近5年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目前已經宣布將製作第二季。
  • 來聽戚發軔院士這堂...
    「每一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愛國」戚院士深情寄語年輕一代有夢、創新、實幹助力實現航天強國、科技強國的夢想課間討論在課間討論環節「班主任」康輝和「課代表」朱正廷帶領四位小小航天員——宇航學院 2016級本科生 丁宜康「大學生就是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的學生」,這是戚發軔院士在大學之初對每一位宇航學子的寄語。今天,我們再次跟隨戚老的腳步,重溫了一個航天人的初心和堅守。「國家不強盛,就要受人家的欺負」,抱著一腔航空報國的壯志,當年的戚老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北航,選擇了為國防事業奉獻終身。
  • 中考滿分作文:渺小亦是一種偉大
    中考網整理了中考滿分作文:渺小亦是一種偉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猶如一粒藍色的塵埃,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中穿梭、旋轉。我讚嘆這渺小的星球,因為他偉大地承載起生命。   我敢說,一切渺小的,都是偉大的。
  • 《偉大的渺小》:林俊傑的「黑夜」與「白天」
    這樣的林俊傑也許確實是不完美的,卻是勇敢而真實的,這是屬於林俊傑的「偉大的渺小」。這首歌還有一個溫暖的對應:鷹剪下雲朵「偶爾懷念也不錯」的收藏行為,和倒數第二首歌《小瓶子》表達的「手握著小瓶子裝平凡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都暗含著林俊傑想傳遞的「渺小的舉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偉大的效應」主題。這張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真的是無可挑剔到讓我想給林大佬跪下,很多細節安排的獨具匠心,需要反覆琢磨才能拍案叫絕。
  • 林俊傑為新專輯掏空自己 《偉大的渺小》上線
    12月28日,他的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正式在酷狗上線。JJ說,「這是一張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上一張專輯《和自己對話》驚豔聽眾,讓林俊傑一舉奪下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之後,林俊傑JJ並不急著出下一張專輯。
  • 人很渺小,卻又偉大
    人很渺小,卻又偉大在我們已知或未知的時空裡面對浩瀚人,不似一微塵不及一螻蟻你說:2020年,我們都以為這會是一個美好、幸福的年份,可是無情的疫情打破了我們這份期許,讓這個春節變得不那麼美好。一夜之間,我們城市的街道上沒有了行人、沒有了車輛、沒有了各種叫賣聲,也許這是我們曾經想要片刻安靜,可是到這一刻發現昔日的那種熱鬧原來就是國泰民安。
  •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太治癒了,英格蘭景色太美了,藍天白雲青草地,民風淳樸的小鎮,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有病就會看獸醫想辦法治,不只是合作夥伴主僕關係也是家人般的存在,而且每一頭牛羊家畜都有自己的名字,真的好美好。
  • No.91《偉大的渺小》——陪你放肆地年少
    每張專輯都有對應的同名歌曲,而每首歌曲中都藏著下一張專輯的名字。新專輯主打歌名字叫作《偉大的渺小》,這一點都不意外。一年前,林俊傑的一條微博中就出現了#渺小的舉動,偉大的效應# 這個話題。一位歌迷在重慶十八梯的黑板上寫下了林俊傑的名字,另一位歌迷看到了這個名字,與之合影留念。林俊傑看到了這條微博,他去了一樣的地方,戴上了相似的帽子和背包,用一樣的pose拍下了同樣的照片,並寫下了這句話。
  • 《我們的時代》:數據讓渺小綻放偉大
    數千年往事,多是英雄和天才以「我」的口吻來書寫,在嶄新的時代,程式設計師們以微小數據記錄全部世界,他們賦予了每一個人「被記住權」,堅固而永久。數據的力量,讓渺小綻放偉大。今天是10月24日,屬於程式設計師的節日,屬於數據的節日,我們採訪了因數據技術而改變的程式設計師、快遞小哥和新聞工作者,以向這個時代以及程式設計師們致敬。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一種隱秘的力量叫醫生,渺小而偉大
    往往,他們真的都是很渺小。1.生而為人,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試想一下,宇宙何其廣袤,生物千千萬萬,人類不過是其中的很小的一分子。因為人類擁有智慧和思維,才與眾不同,創造了文字和文化。用文字留下了很多知識,用文化傳承了很多思想。
  • 林家音樂丨林俊傑《偉大的渺小》鋼琴伴奏譜
    「我有多渺小,也絕不逃」原曲MV作曲:林俊傑作詞:小寒編曲:吳慶隆所屬專輯:《偉大的渺小》鋼琴伴奏譜獲取方法公眾號後臺歌曲說明:《偉大的渺小》這首歌曲只用了兩個和聲走向便完成創作,值得一提的是,林俊傑用了一個走向就創作出了6種旋律出來,是一首創作難度和情感表達俱佳的好作品。
  • 林俊傑為新專輯掏空自己 《偉大的渺小》上線酷狗
    12月28日,他的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正式在酷狗上線。JJ說,「這是一張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上一張專輯《和自己對話》驚豔聽眾,讓林俊傑一舉奪下金曲獎最佳男歌手之後,林俊傑JJ並不急著出下一張專輯。
  • 李易峰《渺小而偉大》上線一天評論三萬,愛是很渺小的事!
    網友評論區精選:1、蜜蜂雖小,因愛偉大。2、其實我很喜歡他特有的那點稜角,不因為迎合而一昧隱藏自我,永遠做的比說的多,說誰都會,但能這麼多年都不失初心的做好他所堅持的很難得,也很少說起他所曾經歷過的痛苦,他輕描淡寫地說起他這些年的故事時,我發現我有點心疼又更喜歡了。3、什麼是渺小?你,我,他。什麼是偉大?愛你的至親。又渺小又偉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