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4月24日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展示中心,《面對面》欄目記者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首顆人造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87歲的戚發軔。
△面對面丨戚發軔:第一次遠徵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耀眼的火光伴著一聲巨響,長徵一號運載火箭託舉東方紅一號衛星呼嘯升空,開啟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第一次遠徵。當年37歲的戚發軔,是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
戚發軔:我們那一代人完成了一個中華民族偉大的使命,這件事情確實值得紀念,不能忘記。
記者:當聽到東方紅一號這個旋律的時候?
戚發軔:跳起來了,高興,成功了,爆發了,很多同志都流淚了。
進冷庫 爬房梁 一窮二白的年代 他們這樣做地面試驗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作出發射衛星的決策。1969年,戚發軔被群眾推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研究院總體部業務班子小組組長。36歲的他第一次陷入了糾結之中。
戚發軔:我是領導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但是也覺得這件事情壓力太大,我能幹成嗎?所以猶豫。
記者:是什麼讓您往前邁了一步,真的接下了這個事?
戚發軔:國家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願,國家需要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去幹什麼。國家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這種觀念在我們腦子根深蒂固。
1962年3月21日,戚發軔曾親歷我國第一枚自主研製的飛彈東風二號的發射失敗。東風二號飛彈發射失敗後,錢學森制定了一個原則:把一切問題都消滅在地面上,不能帶著任何疑點上天。作為東方紅一號衛星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的戚發軔,遵循著這一從失敗中總結出的原則,和團隊一道,為東方紅一號衛星做了充足的地面試驗。
戚發軔:我們沒有低溫試驗室,就在海軍的冷庫裡做試驗。夏天我們穿著大棉襖、塑料鞋,出來以後塑料鞋都凍裂了。四根天線傳輸東方紅樂曲,每根天線三米長,發射的時候天線縮到一米,把它們捆起來到天上以後,靠自旋把它甩出來,可靠嗎?我們當年沒有那麼先進的計算機模擬計算,就得靠我們試驗,這個試驗很危險。因為我們經常把天線甩出去,太重了,有可能傷人。
戚發軔:我們要做試驗,沒有好的試驗室,找一個很簡陋的倉庫,搞一個轉臺在那做試驗,年輕的同志爬到梁上,騎在梁上在那看。我們這些歲數比較大的拿著包裝箱,包裝箱蓋上都有縫,我就通過包裝箱的縫來看,做大量的試驗,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參數,能夠保證天線可靠展開,播放東方紅樂曲。
曾經「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佩服留下來的年輕人
東方紅一號衛星之後,戚發軔又先後主持了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的的研製,並出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1992年,戚發軔59歲,中國載人航天立項,上級領導找到他,想讓他出任中國載人飛船的總設計師,在技術方面負全責,戚發軔第二次陷入糾結之中。
戚發軔:一是我歲數大了,二是這個任務太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美國和(前)蘇聯都有人因此喪生,這個壓力太大。但領導覺得薑還是老的辣,最後還是動員我幹,我想了很久。
1992年,59歲的戚發軔成為中國神舟飛船的總設計師。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其目的是測試飛船在太空飛行中的各項性能和指標,為下一步的載人飛船作相應準備。要做這樣一件大事,首先要組織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流行一句話,叫「搞飛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說的就是科研人員收入低的現象。
戚發軔:很多年輕人走了,有錯嗎?沒錯,但我心裡很痛,但是這個時候需要一些人堅守崗位,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對航天有感情,願意拿不如賣茶葉蛋的待遇在這兒幹,我很佩服他們。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並在安全飛行21小時11分鐘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當時,戚發軔曾想到著陸點看下,但因為荒山僻野,年輕人沒同意他去。後來,發射神舟十號的時候,啟發人專門讓嚮導帶他去神舟一號的著陸點,拍了張照片留作紀念。
之後,中國又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飛船,2003年10月,中國正式發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戚發軔一直都是總設計師。
戚發軔:我們搞飛船的總指揮袁家軍、我,還有幾個副總指揮,和航天員乘組三個人一塊兒開了一個座談會,人家表態很好,生死對我們來講不是主要問題,我們曾經是殲擊機飛行員,現在是航天員,每一個起落都是有風險的,對我們來講沒有問題。我們擔心的就是,你們要求我們做那些動作和那些試驗能不能完美無缺地做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將楊利偉和一面五星紅旗送入太空。10月16日6時23分,在太空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神舟五號安全返回主著陸場。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戚發軔:這一生受到很多獎勵,我認為最高的獎勵是楊利偉講的,「中國的飛船真棒」!
戚發軔的一生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相伴隨,如今,87歲的他仍在努力踐行自己曾經說過的「我是國家需要的一塊兒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戚發軔:我已經87歲了,要到前線不現實了。但是我覺得現在身體還好,還能做些事,那麼我覺得我自己也找點事幹,就是要做航天精神的傳播者。「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一個人能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獻出來,什麼力量呢?是因為你愛它,人生最大的愛是愛國。
記者:你們航天人都有一句話,說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您怎麼理解這句話?
戚發軔:星辰大海是無際的,人在裡邊是很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個渺小積成一個偉大的事業。
(編輯 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