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體地說,父親的角色是幫助孩子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幫助他作為一個獨立的有能力的成年人進入社會。
在歷史上,大多數文化中,個人在成長儀式的幫助下,從青春期過渡到成人期。所有跨文化的成人啟蒙儀式的首要目標,首先是在身體上,然後是在心理上把少年和母親分開。這些儀式是在青春期開始後不久舉行的,只由部落中年齡較大的男人及文化之父設立。婦女一般被禁止觀察或參加這些儀式。在尼爾恰愛利雅得在他的儀式與成長的象徵藝術中解釋的一種典型的成人儀式,其過程如下:在午夜,部落的文化之父們會裝扮成神或惡魔,會把這個年輕人從他的床上搶走。這是這個年輕人最後一次見到他的母親,有時要經歷幾個月。年輕人會被帶到一個森林中體驗恐懼,這會是象徵意義上的經歷黑暗。這個階段象徵著青年時代的象徵性死亡,失去了天堂,失去了不負責任的快樂。這是為了向年輕人傳達這樣一個信息,你不能再回家了。在象徵著童年的死亡之後,會舉行一個重生的儀式,標誌著年輕人向更成熟的存在狀態的轉變。他被長老們傳授部落的智慧和知識,然後被送到荒野中,在那裡他要獨自為生存而奮鬥,好幾個月。在他成功返回後,他被歡迎作為成年成員回到部落。從那時候起,這個年輕人就被認為已經克服了他的戀母情結,不成熟和依賴不再被接受。考慮到這些啟蒙過程的強度和有時更暴力的性質,祖先似乎明白,把一個小男孩兒和他的母親分開是一場艱巨的任務,需要深思熟慮的策略。由於缺乏文化上的父親和成長儀式,今天的年輕人必須求助於他們的父親,為他們提供成年的機會。但不幸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夠給他們的孩子提供這樣的指導,因為要做到這一點,父親必須是堅強獨立的,並在孩子的生活中感情專一,而非感情用事。作為父親,必須能夠以身作則,證明這個世界上有值得追求和奮鬥的東西。為了成功地幫助年輕人擺脫童年的束縛,確信人生有值得去的地方。兒子也需要在這個世界上看著他們的父親,並且需要父親向他們展示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工作。孩子需要透過外在的塑造和直接的肯定來激活他們內在的陽剛之氣。其中只有17%的美國男孩兒在報告中說,他們在年輕時與父親有著積極的關係。在大多數情況下,父親在物質或情感以及精神上都是缺席的。如果這個驚人的統計數字接近事實,那麼,大自然的關鍵平衡之一,就發生了一件巨大而悲慘的事情。人類本性的關鍵平衡遭到破壞,這正是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年輕人被期望離開舒適的家庭,克服他們的戀母情結,但在沒有父親心理支持的情況下,什麼又是一種值得被創造的生活呢?在我們的時代裡,不倡導心智的成熟,而是處處以戀青春狂為自豪,問題如此顯著,而這樣的現狀是意外嗎?如此以來,對母親的影響更加惡化,那就是伴侶(孩子的父親)不在身邊。同時,母親在養育孩子時往往變得更有權威,以彌補孩子生活中缺少男性形象這一現象。其次,父親未能給母親提供愛和支持,這讓她產生了情感上的渴望,她試圖通過與孩子的關係來滿足這種渴望。改變這一切的開始就是開啟內在覺知的意識,讓自己去看見和面對這種現狀,並且選擇讓自己的內在長大,學會做真正心智成熟的父母!
by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