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GM501GS評測】首發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

2021-01-12 中關村在線

      2017年華碩玩家國度推出了旗下的冰刃品牌代表產品——GX501 Zephyrus ,當時就以極佳的工業設計、超輕薄的機身技驚四座。扣除Max-Q技術帶來的一些額外紅利,ROG這個機身模組的內外構造都備受讚譽。時隔一年,華碩乘著第八代酷睿標準電壓的東風,發布了冰刃家族的新品冰刃新銳版GM501GS遊戲本,這款產品綜合實力非常強勁。


首發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這款遊戲本並未採用GX501放棄觸控板、騰空C面上半區為Max-Q GPU加強散熱的設計,而是回歸了傳統的鍵盤、觸控板、小鍵盤布局,並且配備了GTX1070 標準移動顯卡。最為重要的是,他是Intel 8代酷睿 6核 標準電壓i7 8750H 的首發代表作之一。


首發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外觀基本繼承了GX501的大部分特色,體現出華碩玩家國度充分利用黑科技,整潔、美觀、酷炫、輕薄遊戲本的設計功底,我們將從模具本身和CPU性能兩方面為您解讀他的具體情況。


首發8代6核i7 8750H ROG冰刃新銳版GM501GS首測

      冰刃新銳版GM501GS是15.6英寸遊戲本,超薄是這款產品的最大賣點,其淨重約為2.5千克,最小厚度控制在19毫米左右,相比Max Q版本的GX501略有放大。考慮到標準電壓8代處理器功耗的增加以及標準GTX1070 的發熱,這個體積重量實屬難得。

       這款產品的外觀設計也一改傳統遊戲本線條飽滿、外觀猙獰的所謂「個性化」風格,其整機都是整潔乾淨的金屬拉絲表面,配合細膩塗層,觀感清爽雅致,頗有高段位商務本的清新風範,但同時具備很多斜切面,邊角接近直角,鋒銳無匹,爽朗大氣。        

       值得注意的是ROG這款電腦擁有獨有的Optimus 和獨顯輸出兩種方式,切換模塊被集成到了華碩自有的Rog Gaming Centre中。Optimus 支持核顯長續航模式,獨顯輸出時則可以充分利用NVIDIA G-sync 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

2鋒芒畢露的外觀設計

鋒芒畢露的外觀設計 

      整機做工精緻,猶如藝術品——一道左上到右下的對角線將金屬拉絲A面斜切為不同方向紋理的兩部分,其鎂鋁合金材質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道切線本身並不製造任何突起,A面本來水平的拉絲紋理被其分割後恍如黑曜石的寶劍劍脊,呈現出獨到的美學風格,靈動非常。


冰刃新銳版GM501GS做工精湛


巨大的「敗家之眼Logo」

       冰刃新銳版GM501GS整個機身都是深灰配色,轉軸部分有一段刻意布置的的向上鏤空段,頂蓋部分在此設計了向上反光的斜面,配以機身型號的銘文,十分帶感。

        翻開C面,我們可以看到冰刃新銳版GM501GS回歸了傳統的標準布局,其鍵盤迴到了RGB配色的非機械鍵盤模式,小鍵盤也成為了標配。在左上角,冰刃新銳版GM501GS布置了四個快捷按鍵,著名的Rog Gaming 按鍵就位列其中,一改過去ROG本該按鍵擠佔小鍵盤Num鍵的習慣,顯得非常人性化。這款產品的觸控板面積適中,掌託寬度尚可,表現出了相當友好的人體工程學理念。

         ROG 的這款RGB鍵盤背光絢爛多彩,可以深度自定義,還支持Aura Sync 神光同步,可以與ROG 旗下其他鍵鼠外設同步燈光交相輝映。


底部結構

        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底部同GX501V的底面一致,整個蓋板都是非常容易拆卸的變形設計,當屏幕轉軸向上轉動時,蓋板將與機身分離,將其撐起,留出換氣的空擋,非常精巧。、 

3144Hz屏幕與接口配置

 144Hz屏幕與接口配置

        冰刃新銳版GM501GS採用的是友達的144Hz電競廣視角屏幕,支持G-sync 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對比度為1225:1,亮度310你特。


可視角度廣

       我們使用Spyder 5 對其進行了實際測試,其NTSC 色域覆蓋為  72% ,aRGB色域覆蓋比例為 76%,sRGB色域覆蓋比例為 99% 。


aRGB 色域


NTSC 色域


sRGB色域


高刷新率和Gsyn-c自適應垂直同步

       冰刃新銳版GM501GS接口布置在機身兩側,相互之間間隔比較大,接口配備情況如下:

        3個USB 3.1 Gen2接口 ,1個Thunderbolt/DisplayPort/USB 3.1 Gen2 三合一接口,1個HDMI接口,1個防盜鎖扣,音頻接口,耳機和麥克風3.5 mm立體聲插孔。


接口布局

接口布局

       在不考慮機身底部撐起的出風通道前提下,冰刃新銳版GM501GS主要的水平方向散熱格柵布置在機身後側和左側,適合常規的「魔之右手」遊戲玩家。總體上來說,由於3.1和雷電的加入,冰刃新銳版GM501GS還是非常有誠意的,其常規3.0接口數量也非常充裕,可以滿足多數玩家的需求。 

4i7 8750H標壓6核CPU

i7 8750H標壓6核CPU

     第8代酷睿包括Kabylake U Refresh 、Coffee Lake-H/S。Kabylake U Refresh 是四核版的移動低電壓處理器,主要應用在輕薄筆記本平臺;Coffee Lake S 是目前桌面i7 8700K\ i5 8400等主流六核平臺和部分四核i3的統稱,其移動版為H系列,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首發新系列。


i7 8750H 任務管理器


i7 8750H 具體規格信息

     i7 8850H和i7 8750H兩款CPU都隸屬於Coffee Lake 6核12線程45W標準電壓CPU序列,其中i7-8750H默認頻率2.2GHz, 單核turbo 4.1GHz,四核睿頻4.0GHz,全核滿載3.9GHz;i7-8850H默認頻率2.6GHz, 單核turbo 4.3GHz,四核睿頻4.1GHz,全核滿載4.0GHz。這個頻率同桌面的i7 8700、i7 8700K已經非常接近,性能空前強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代標壓CPU 的移動6核i7 均配備9MB 三級緩存,不鎖倍頻的i9 8950HK才擁有完整的12MB 容量。


圖片說明


AIDA 64具體信息


冰刃新銳版GM501GS i7 8750H渲染 主頻變化情況


冰刃新銳版GM501GS i7 8750H渲染 功耗溫度變化情況

      我們利用Aida 64 記錄了這款CPU在冰刃機器上的一些運行情況,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在非拷機狀體下,這款CPU 3.9GHz的頻率是基本可以維持的,當然默認情況下遊戲本給出的功耗值可能不見得太高,非解鎖狀態下性能還是會略有損失。今日首發的諸多品牌遊戲本產品,在性能層面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由於是標準電壓處理器,雖然同頻同電壓功耗相對7代4核產品大大增加,功耗牆上限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仗著較低的電壓水平,i7 8750H 仍然可以在日常負載中維持很好的表現,基本沒有大的頻率波動情況出現,溫控也還算可以。

       

5整機配置與綜合性能

整機配置與綜合性能

       ROG 冰刃新銳版GM501GS搭載了英特爾第8代酷睿i7-8750H處理器,擁有32GB 雙通道 DDR4 2666內存。硬碟方面該機配備了容量高達512GB的PCI-E通道三星固態硬碟和1TB容量的機械硬碟。在顯卡方面,GTX1070成為了他的標配。


Cinebench R15 多核1108CB 單核167CB 


X264 HD Benchmark 35.95FPS


CoronaBenchmark 186秒


AIDA 64 內存帶寬測試

      這款CPU的滿載頻率比前輩第7代酷睿i7-7700HQ高了不少,更是增加了兩個物理核心對應四個線程,綜合性能提升幅度超過百分之四十。在Cinebench R15 和CoronaBenchmark 1.3渲染測試以及Wprime 2.10圓周率測試、X264轉碼測試中,冰刃新銳版GM501GS都體現出了飛躍提升。


ASSD 高速固態測試


PCMark 10 Extend 模式5495分


       這款產品搭載的DDR4 2666 大容量雙通道內存和512GB 高速固態硬碟都有著向來保持的高素質,讀寫吞吐都代表著時代最強音。整機方面,PCMark 10 Extend模式5495 的分數也代表著這款機器的高端身份,應付絕大多數應用不在話下。

63DMark與內外溫度表現

 3DMark與內外溫度表現

         ROG GM501GS搭載的GTX1070 是一顆2048SP 標準SP的普通版,在GPU和總分層面上來看,這款機器多出來的兩顆核心沒有帶來太明顯的跑分提升,畢竟3Dmark 新版不是CPU Mark。


3DMark Time Spy 成績


3DMark Firesrike EX 成績


3DMark Time Spy EX 成績 


內部溫度壓榨情況


內部溫度壓榨情況

      我們的極限散熱測試依然使用AIDA 64 和甜甜圈工具在室溫約22攝氏度的室內進行,滿載十數分鐘後觀察冰刃新銳版GM501GS的表現。

      這款機器的CPU 溫度被控制到了87攝氏度以下,CPU頻率很快丟失所有睿頻,停留在2.8GHz 附近保持不動;同時,其GTX1070 GPU 溫度被控制76攝氏度以內。整個8代酷睿的能耗比都不是很理想,移動版受到功耗牆限制下,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


表面溫度

      在表面溫度方面,冰刃新銳版GM501GS 表現得相當優異,整機C面超過35攝氏度的覆蓋區域比例很小,只有鍵盤正上方接近屏幕轉軸區域有小範圍的40攝氏度左右高溫區存在,對使用並無多大影響。

7《孤島驚魂5》測試與總結

 《孤島驚魂5》測試與總結

          孤島驚魂5是育碧前不久剛剛發布的系列最新作品,本作 遊戲故事線並非沿著固定套路進行,而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各種獵奇的場景都能體驗得到。而《孤島驚魂5》恰恰是因你不同的選擇會發展成不同的結果,特地加入了多玩家儲存功能,在進行不同選擇的故事線發展之前,讓你體驗到一個結局後可以從其中一個分支重新開始選擇體驗不同的結局。

          這一代遊戲的優化水平相當不錯,冰刃新銳版GM501GS 完全可以挑戰最高畫質,在1080P 解析度下,我們利用遊戲內置的Benchmark進行了測試。


遊戲畫質設置


遊戲畫質設置


遊戲畫面


遊戲畫面


遊戲畫面


測試結果

      最終遊戲Benchmark給出了平均77的幀速率,整體曲線也較為平滑,冰刃新銳版GM501GS搭載的i7 8750H 和GTX1070 組合不負眾望完全可以Hold住這款遊戲。


ROG 系列軟體


ROG系列軟體


GAMING Centre

      總的來說,ROG這款冰刃新銳版GM501GS遊戲本以較為輕薄的體積和精湛的工藝,為8代酷睿提供了良好地發揮平臺,綜合素質非常強勁。

     這款機器外觀靚麗,性能發揮水平位列同配置主流中上,加上細緻的音效、網絡、硬體檢測管理工具支持,完全對得起ROG 系列的名號。如果說有什麼不足的話,此次的GAMING CENTRE 風扇調節策略未能生效,可能是個小bug。

8華碩GM501GS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華碩ROG對決聯想拯救者,誰是i7-10875H 8核旗艦本
    說起遊戲本,就不能不提到華碩的ROG和聯想的拯救者,由於ROG價格不低,因此此前還是白白丟掉了不少份額的。不過現在,華碩也意識到價格的重要性,開始提升性價比。於是我們看到,在i7-10875H遊戲本這個檔位,華碩和聯想走到了一起。
  • 十代酷睿i7-10875H遊戲本盤點 8核用的才更爽
    作為英特爾酷睿i7 H系列家族中的首個8核心處理器,十代酷睿i7-10875H自從正式發售以來就受到不少用戶的關注。一方面,酷睿i7-10875H在核心數量上提升至8核16線程,多出的兩個核心和四個線程,對於用戶來說是實打實的性能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目前標壓移動級處理器中,能夠在8核心下同時做到5.1GHz單核睿頻、4.4GHz全核睿頻的,目前只此一家。
  • 英特爾ROG京東三強攜手,最強電競裝備亮相鬥魚嘉年華
    ROG G7BI性能強勁,搭載最強八代標壓可超頻酷睿i9-8950HK,移動平臺首次迎來6核心12線程時代;超公版的NVIDIA GeForce GTX1080獨立顯卡不僅提升頻率,還上調功耗配額,極致性能得到充分釋放
  • 眾測| 華碩天選筆記本評測:「二次元」的外表,「猛漢」的心
    這次有幸通過企鵝評測團(公眾號ID:qqreview)拿到這款產品,這次我拿到的評測產品是華碩剛推出不久的新品「華碩天選筆記本」,不要被它萌萌的「二次元」外表所迷惑,它的內心可是隱藏著超強性能的。
  • 首發銳龍7 4800H!華碩天選筆記本評測:9900K九成性能
    目前銳龍4000系列標壓處理器一共發布了6款,我們收到的華碩天選筆記本搭載的是銳龍7 4800H處理器,基於臺積電7nm製程工藝,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2.9GHz,加速頻率最高4.2GHz。至於最高全核頻率了,雖然AMD未公布,但根據我們的測試,應該能達到8核4.1GHz。
  • ROG冰刃3s Plus評測:18.7mm 塞進一個RTX2080
    我拿到的這款冰刃3s Plus硬體規格為:i7-8750H、RTX 2080 Max-Q、24GB DDR4、1TB NVMe SSD、144Hz/1080P/3ms電競屏。售價29999元。 冰刃3s Plus可以視為冰刃3的升級加大款,「s」是指整體ID設計不變,硬體升級;「Plus」是指尺寸變大。
  • ROG性價比新作「魔霸新銳」測評
    它的配置:CPU:i7-10875H 8核16線程顯卡:RTX2060-6G內存:16G DDR42933硬碟:512GSSD屏幕:15.6寸、FHD144Hz;IPS100%sRGB電池:66Wh重量:2.4Kg尺寸:360× 275×25.8(mm)
  • 十代酷睿冰刃4 Plus來了 性能強真的能為所欲為
    [PConline 評測]作為ROG家族頂級的輕薄遊戲本系列,冰刃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而隨著十代酷睿高性能標壓版逐漸走進大眾關注的焦點,冰刃系列+十代酷睿的組合能打出怎樣的表現,自然也成了編輯部大家最為好奇的事情了。
  • ROG冰刃4 Plus突破輕薄桎梏 狂飆遊戲性能
    ROG冰刃系列作為輕薄遊戲本領域教科書級別的產品,每一代都能將性能和輕薄完美協調。今年推出的ROG冰刃4 Plus搭載目前業內頂級的硬體配置組合,僅約18.7mm的輕薄機身中嵌入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875H處理器及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卡搭載 Max-Q設計,同時配備300Hz刷新率電競屏,是目前市場上相當強悍的輕薄遊戲本。
  • ROG 冰刃雙屏冰刃雙屏遊戲本體驗,性能強悍的雙屏尤物
    上個月,水水剛給大家做過冰刃 4 Plus 和魔霸 4 的評測,可評論區居然有人嫌不夠貴,還有人說配置不夠極致。既然這樣,咱IT之家又找 ROG 那邊 PY 了一臺售價 49999 元的頂配版 ROG 冰刃雙屏,它不僅擁有 4K 可觸摸的副屏,還配備了主流遊戲本中最高規格的硬體搭配——i9-10890HK + RTX2080 Super,也就是傳聞已久的雙屏版冰刃,各位是不是一下子就來了興致呢?那今天,水水就為大家揭秘這款與眾不同的遊戲本體驗幾何。
  • 7代酷睿i7-7700K評測:可能是Intel史上最無懸念的換代
    相同的一樣的工藝,相同的核心架構,一樣的LGA1151接口,新一代Core i5/i7都在原有的6代的基礎上提頻,確實很難不讓人想起2年前的曾經推出過惡魔峽谷系列(Haswell Refresh)。硬要找不同的話最多只能說當年惡魔峽谷主要針對Core i5/i7進行升級,而新一代酷睿系列更多的是加強Core i3/奔騰兩大入門系列的規格,i3加入超頻版,奔騰加入超線程。
  • 華碩推出靈耀13s大明宮版:首發7999元 將於11月11日開賣
    11 月 4 日消息 華碩現已推出靈耀 13s 大明宮版,搭載了 11 代酷睿處理器,i7+16GB 內存 + 1TB SSD 首發 7999 元,11 月 11 日開賣。  IT之家了解到,靈耀 13s 大明宮版珍藏版搭載了 11 代酷睿處理器,i7-1165G7 為 4 核 8 線程,睿頻可達 4.7GHz,配備了 12MB 三級緩存。內存為 16GB 的 LPDDR4X-4266。
  • 外媒評測:i7-1065G7核顯性能,不敵MX 150
    外媒notebookcheck對新發布的雷神新版靈刃潛行版輕薄本進行了評測,新款筆記本搭載的是英特爾10nm工藝10代處理器 i7-1065G7。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設備上由於廠商調校的不同,性能得分可能會略微有變化。
  • 11代酷睿i9實測:單核/多核兩重天、功耗爆炸!
    Intel將在下個月提前發布下一代500系列晶片組,首發包括高端的Z590、主流的B560,同時宣布Rocket Lake 11代酷睿處理器,但後者上市要等到3月份。 不過,友媒電腦吧評測室幸運搞到了一顆i9-11900,還拿到了某B560主板,CPU 6+2相供電,控制器3相供電,合計11相,不過因為BIOS還不完善,暫時無法開啟PCIe 4.0、DDR4-3200。
  • 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 ROG冰刃雙屏筆記本評測:2020最強本到底有多強
    現在又有一臺擁有絕對信仰的產品來的了快科技評測室,這是一臺名為ROG冰刃雙屏的雙屏筆記本,市售價格49999元。在這個三圍尺寸和重量下,ROG冰刃雙屏是市面上性能最強的筆記本,且沒有之一。當然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下面一一道來:1、90W TDP的i9-10980HK處理器i9-10980HK為8核心16線程設計,基礎頻率2.4GHz,加速頻率5.3GHz,全核頻率高達4.5GHz,官方TDP是45W。
  • 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 吹雪評測:二次元設計,你心動了嗎
    [PConline 評測]俗話說,萬物皆可二次元,在今年早些時候,華碩為大家帶來了天選系列二次元遊戲筆記本,現在,二次元也入駐主板了,這也是本次評測的主角-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 吹雪,讓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它表現如何吧。
  • 華碩ROG Zephyrus Duo 15 GX550評測:炫酷雙屏
    ROG Zephyrus Duo 15的尺寸為14.1 x 10.6 x 0.8英寸,重量為5.3磅,遠遠算不上輕量級,但對於一臺15.6英寸、配置強大的筆記本電腦(包括兩個1TB的NVMe ssd,以及32GB的RAM)來說,它也不算笨重。
  • 雷神911星戰3代筆記本評測:45W十代酷睿H勝過九代60W
    在輕薄本領域,首個量產普及型10nm處理器Ice Lake為筆記本帶來了非常多的創新,不論是核顯、還是雷電3或是Wi-Fi 6,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10nm製程工藝可以帶來更低的功耗以及更高的晶體集成度,目前的輕薄本已經開始廣泛的使用,同時還有14nm Comet Lake-U/Y系列做輔助,首次在輕薄本上實現了6核心12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