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舒
辣筆小尖椒 專欄作者
都說:世界是個輪迴。
當你指責孩子沉迷《王者榮耀》時, 突然發現,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曾沒日沒夜的在網吧打著《傳奇》。
當你實名辱罵馬化騰坑害青少年時,曾經大人們也狂噴陳天橋是「電子鴉片販賣者」。
十年流轉,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記得《傳奇》。
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陳天橋,這個中國網際網路界的傳奇人物。
他,曾是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登頂那一年,才31歲。
他,曾是中國的初代網際網路之王,馬雲、馬化騰都在他之下。
但就是這樣一個「威名震震」的人,卻在最巔峰的時期,在眾人的子彈口水下,變賣公司資產,逃一般的消失。
馬化騰頂住了,但陳天橋沒抗住。
他到底是怎麼了呢?
01
看過我文章的人都知道,甭管之後是好是壞,只要是成功過的人,那肯定要先認證他們的個人能力。
成功三要素在我這很現實:能力、機會和人脈
陳天橋的個人能力很過關。
出生於高知家庭的他,一路順風順水考入復旦大學經濟學專業。
94年畢業時,正值改革開放時刻,上海浦東陸家嘴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被開發。陳天橋直接進了陸家嘴集團,從子公司副總做到了集團董事長秘書,後來又去了金信證券公司工作。
這兩段工作經歷,讓他比常人更快的掌握了全國最新的金融信息,也積累了眾多高質量的人脈關係。
所以,他可以在1998年,在沒出國深造,在國內網際網路還是空白的情況下,比很多人都先知道了網際網路。
而創業比的就是速度。
所以那時,陳天橋堅定的辭職,在一間50平米的小房子裡,盛大網絡成立。
他那時的理想是想做出「中國的網絡迪士尼」,但現實很快給他潑了冷水,那個時代,動漫並不火。
意識到這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後,陳天橋立刻換了個方向,把公司所有的錢全拿去韓國買遊戲了。
那部遊戲,就是「傳奇」。
事實證明,有的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
因為只有方向對了,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敢孤注一擲的「賭徒」,只會有兩個結果。
要麼身敗名裂,要麼逆境重生。
《傳奇》有多火,我想每個80後都知道。
這部遊戲,被稱為80後的「青春」,那個時期,不知養活了多少網吧。
被「養活」的還有陳天橋。
2002年盛大營收超過6億元人民幣,純利潤超過1億元,每天收入超過100萬。
2004年,盛大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成功上市的互動娛樂媒體公司。
而這次上市,也讓31歲的陳天橋,成為了中國首富,且是最年輕的首富。
其實我覺得,那時陳天橋能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
20世紀初期,恰逢網際網路興起,電腦也慢慢地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中。
而且在那個娛樂文化匱乏的時代裡,網遊是最有意思的消遣方式了。
那作為大型網遊行業無人能抗衡的他們,自然賺的盆滿缽滿。
而且除了遊戲之外,盛大還涉足了文學、電影、電視等等,基本和娛樂媒介相關的都做。
盛大文學曾是國內最大的網絡原創文學品牌,一度佔有市場72%的份額。
多年之後,非要找出一個和盛大很像的公司,那就只有騰訊了。
但在2004年,馬化騰的版圖中還只有個QQ,QQ遊戲剛成立不到一年。
可是,多年之後,一切都變了。
2010年,在盛大發展高速期,陳天橋突然帶家人移居到新加坡。
後來他還賣掉了盛大所有的股份,最賺的遊戲和文學,通通賣給了老對手騰訊。
盛大,「消失了」。
陳天橋,也「消失了」。
02
如今被罵的最慘的大佬是誰?
毋庸置疑,是馬化騰。
因為他做的是遊戲,自然就會被加上「道德枷鎖」。
但在十幾年前,那個被枷鎖綁住的,還是陳天橋。
就和現在層出不窮的負面新聞一樣,那時陳天橋也整天處於風口浪尖。
有玩家因為遊戲改版,遊戲道具沒了,就跑到盛大總部去自焚。有的孩子拿自己的餐費去換遊戲卡還有人沉迷遊戲,沒日沒夜,心臟病突然身亡......
一樁樁一件件,就和現在一樣,大眾很少會去討論自控能力、教育問題,而多數會把所有責任都推到遊戲開發商身上。
陳天橋,就成了那個害人、殺人的「罪魁禍首」。
其實,陳天橋知道遊戲會致人上癮。
因為他曾經也通宵達旦的沉迷遊戲,但是,當玩遊戲變成工作後,當單純玩樂變成帶著測試任務時,他瞬間覺得沒意思了。
但是,他還是引進了遊戲,因為他知道:商業模式的本質就是讓人性得到釋放,歸根結底就是怎樣滿足人性需求。
例如根據用戶渴望所以創造了QQ。
根據人們想表達渴望自己被認同的特質所以就做成了推特和微博。
偉大的商業基本上都是對人性的合理運營。
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來看,他的做法並沒有什麼錯。
但是,就像公眾人物不能太在意外界評價一樣,當太容易被外界評論影響時,那迎來的往往就是精神崩潰。
陳天橋賺了錢,但似乎無法因為這些錢,而忽略了外界對他的惡評。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每年上交國家利稅有1個億,如果這是在鋼鐵行業或者汽車業,一定會被當成大企業的典範而大加宣傳,而我卻不得不小心謹慎地收旗放簾,不敢對外多說一句話。」
「就因為我做的是遊戲。」
為了改變這種評價,他也試圖轉型。
在盛大網絡上市之後,有了大量資金後,陳天橋為了完成自己的「網絡迪士尼」夢想,開始買買買。
只不過他買的不是物品,而是公司:數字家庭盒子、手機遊戲、即時通訊、新浪......
但是,這一切似乎都沒能將他從自我精神困局中拯救出來。
就在盛大上市後的沒多久,陳天橋就患上了焦慮症。
05年,他突發心臟病被送進了醫院,後來才得知,他心臟的劇痛,是因為驚恐症發作。
之後的幾年,陳天橋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進行正常日常活動時,會突然發作,半夜驚醒時,心臟也砰砰跳個不停,伴以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患上了癌症。
但好在發現的時候還是早期,可以通過手術治療。
人總是這樣,只有在直面死亡時才開始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
這場大病之後,陳天橋選擇了遠離讓他「緊張」的公司,賣掉了自己手中盛大的股份,帶著家人移居新加坡。
其實要是放到幾年前,我一定會覺得陳天橋「矯情」。
但是當工作幾年後,突然之間好像能理解他了。
有的時候,工作的壓力,真的想讓人不顧一切的逃離。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陳天橋一樣說放就放。
有的時候我很佩服那些為了自己的生活,敢於捨棄已有的、穩定的、物質上的一切的人。
因為大多數的人做不到。
陳天橋已經比絕大多數的人幸運多了。
至少他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還有選擇離開的權力。
當你的人生還能有選擇的權力時,那已經是最幸運的事了。
03
我想陳天橋也萬萬沒想到,離開了遊戲這行,爭議還是不斷。
賣掉了盛大,陳天橋夫婦開始了投資生涯,誰也沒想到,他先做的居然是慈善。
2016年,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宣布,成立了一個 10 億美元的基金用來支持腦科學研究,而首批 1.15 億美元(7.91億人民幣)捐向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這個消息一經爆出,國內的媒體和民眾都炸了。
理由很簡單:為什麼不把錢投給國內的研究所?而投給國外的?崇洋媚外!!!
後來在爭議中,他不得不回應道:「中國科學缺錢不是我的錯!我們也在非常認真地和中國高校談合作。」
「但中國每個大學都有『富爸爸』,大家總會說我,中國那麼缺錢,為什麼要捐給老外?但是你怎麼能責備一個人不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捐給有『富爸爸』的孩子呢?」
關於原因,陳天橋一直說:自己是在把球傳給離球門最近的人。
在做出資助決定前,他曾花了兩年時間學習腦科學的知識,走訪了斯坦福、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等多個研究機構,最終選定的加州理工。
他說捐贈是無國界的。
「最主要的標準是學校本身在腦科學佔據的獨特位置,必須離球門最近、位置最好、射門能力最強。我們喜歡把球傳給這樣的機構。」
「因為要知道一旦球射進去,全人類都會受益。」
當然,這都是他自己的說法。
或許是實話,或許是美化。
但大眾對於他的這套說辭似乎不太買單。
有人說他是為了逃稅,有人說他是為了綠卡,有人說他是為了以後子女上這些名校有優待......
究竟是何目的,我們無從得知,只能等待時間驗證了。
但我想,商人無利不起早。
飽受了焦慮症之痛的他,想資助腦研究是真的。
但是倘若能賺到錢,謀點私利,那不也是錦上添花?
關於這個人,你怎麼評價?
那些年,你又被他的《傳奇》套過錢嗎?
點個「贊」,評論區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