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今年50歲的湯杏芬絕對是位名人。此前,她因為6年創作200萬字的小說,被媒體爭相報導,還被邀請加入浙江網絡作協,成為「正規軍」。近期,她又被邀請擔任「寫作與溝通」課的老師,為工科生講解溝通和寫作技巧。
湯杏芬和畢業的研究生在一起。
講臺上的新教師
11月15日下午2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員之家活動中心內的投影儀上出現了八個大字——「粗繒大布,腹有詩書」。
一旁,穿著一身墨綠色旗袍的湯杏芬深呼吸了三次,試圖找到上課的最佳狀態。臺下,能容納200人的場地被擠得滿滿當當,不少學生在宿舍裡通過網絡觀看課程直播。
湯杏芬走上講臺,手握話筒,指著背後的屏幕娓娓道來:「這個主題選自蘇軾的一首詩,意思是衣著樸素、生活平凡,並不妨礙我們成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
臺下的大一新生有些驚訝——沒想到,這樣富有哲理和感染力的話,出自一名大學宿管員阿姨之口;高年級的學生則習以為常——眼前的這位宿管阿姨,除了是新晉教師,還是學校文學社的指導老師、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6年寫了6部網絡小說,共200多萬字。
湯杏芬上的這節「寫作與溝通」課,是杭電團委素質課堂系列選修課重要組成部分。這門課從多元角度切入,幫助理工科學生增長寫作與溝通能力。
此前的授課老師,有的是高中特級教師,有的是知名評論員,「野路子」出身的湯杏芬著實有些另類。從未走上過講臺的她,為這次授課作了充分的準備——如何引發學生上課的興趣,PPT切換時怎樣做好過渡,怎樣讓整堂課更有連貫性?她反覆琢磨,一遍遍練習。
成為杭電文學社的指導老師後,時不時有學生來請教湯杏芬,問的最多的便是「寫作與天賦有沒有關係?」「寫作有什麼技巧?」於是,湯杏芬決定在課上回答這些問題。
「有了天賦,寫作時會覺得容易一些。但天賦不是萬能的,需要不斷地積累與學習。」湯杏芬繼續說:「要學會閱讀和記錄,養成寫作的習慣;下筆前要先打腹稿,之後還要精心打磨稿子。」
「大家看,我這17張講課稿,改了12遍才完成,這就是磨稿子,也是寫文章能成功的基礎。」湯杏芬希望,理工科的學生,也能養成讀書、寫作、記錄、思考的習慣。
一堂課下來,看著學生們意猶未盡、若有所思的樣子,湯杏芬如釋重負。「當老師一直是我的心願,感謝杭電不拘一格降人才,讓我圓了教師夢。」
湯杏芬在上「寫作與溝通」課。
網絡裡的女作家
在杭電校園裡,湯杏芬每天都能收穫新粉絲。
「入學的時候就聽說有個宿管阿姨,常年寫小說。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裡也要學會沉澱一下,用文字記錄生活。」杭電管理學院研究生紀君說,同學們對湯阿姨的故事心生崇敬。
談到自己是如何對寫作產生興趣的,湯杏芬回憶說,那要追溯到小學三年級時老師布置的看圖說話。讀小學時,她語文成績不錯,在各種作文比賽中總能拿第一名。但由於家庭條件不好,身為家中長姐的她,在讀完小學後便開始務農。
也是從那時起,寫作成為她保留下來的唯一愛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她都用文字一一記錄、傾訴,「這種習慣就像刷牙洗臉,非常自然。」
2008年,湯杏芬開始用「長姐似母」的筆名在19樓網站開設博客,開始了草根寫作之路。寫著寫著,傾訴的日記變成了微型小說,又逐漸有了短篇、長篇小說。
《浮萍本無根》是湯杏芬最滿意的作品,在網絡平臺上的點擊量高達44萬。小說講述了兩個家族的辛酸史,描繪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任意安排子女命運的母親浮沉輾轉的一生。「這些故事的素材,全都來源於真實生活。」湯杏芬說,書中每一個角色,都能在她身邊找到現實映射。杭電人文與法學院教授王國楓向學生推薦了這部作品,他說:「小說對現在大學生處理好與父母的關係有借鑑意義。」
然而,一開始有許多朋友看不懂湯杏芬的這份執著勁兒——為什麼無利可圖的事還能做得這麼不亦樂乎,把這點力氣放在其他地方豈不是更好?每每這時,強烈的沮喪感就會湧上湯杏芬的心頭,好在她在網絡上因文字結緣了一批互相鼓勵的文友和每天翹首以盼文章更新的粉絲,推動著她筆耕不輟。
很快,湯杏芬樸實的文風引起了作家圈的關注,2018年8月,湯杏芬收到了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的邀請,當時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痛痛快快大哭了一場。「不僅僅是因為激動,更多的是感慨這一路走來時的諸多不易。」
宿舍樓的好阿姨
新晉教師、網紅作家,面對榮譽與讚美,湯杏芬說:「我還是我,還是那個願意為孩子們付出的宿管阿姨。」
對學生們來說,湯杏芬是媽媽般的存在。2015年湯杏芬開始接管杭電公寓18號樓,她花了兩個多月記住了整棟樓裡832個學生的姓名和相貌。「他們都是我的孩子,叫名字才有家的感覺。」
作為一名宿管阿姨,湯杏芬已經摸索出一套管理經驗。「現在的大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疾言厲色沒用,得給他們面子。做學生工作時,說什麼內容很重要,但怎麼說更重要,當面說不一定管用,反倒是用小紙條可以留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往往有奇效。」
湯杏芳的幽默親切也幫助年輕人化解了許多矛盾。一次,一名男生在微信群裡說,對面床鋪的同學老是翻身,影響他睡覺。湯杏芳便回復,「他動一下,你就給他一顆糖,直到他不動。」湯杏芳又說,「對面的同學,這位小哥哥要把你養成胖子哦!」兩位同學都被湯杏芬的幽默感染,發出「大笑」的表情圖,其他同學也紛紛點讚。
2015年底,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湯杏芬開闢了「湯阿姨講故事」欄目。哪名同學沿大運河騎行到了北京,哪名同學有什麼特長、得了什麼榮譽,師生之間有哪些感人故事,都能第一時間在專欄裡看到。
目前,「湯阿姨講故事」已經更新了30多萬字,成為杭電畢業生對母校的重要記憶。湯杏芬也成為年輕人的校園文化偶像,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湯阿姨是個文學修養很高的人。」
更多的人已經開始期待湯杏芬的新作。「這段時間,我正在醞釀一篇長篇小說,想與之前的《買妻》結合成姊妹篇。」她笑了笑說,「題目先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