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驚(珞思節目研究組)
前有康撒朱尼「央視boys」火熱出爐,後有十大經典節目主持人組成的「央視夢之隊」合體亮相,不得不說,「央視系主持人」已經成為超級網紅序列的其中一股強大力量。
本周,由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分享節目《你好生活》迎來首播,主持人尼格買提正式轉型製作人,帶著他的好朋友踏上遊山玩水、尋找生活的旅途。
除孫藝洲、董力常駐外,撒貝寧、董卿、娜扎、阮經天、張鈞甯、鄒市明等12名嘉賓將陸續現身,據悉康輝也將加盟。《你好生活》迥然有異於央視過去的節目氣質,被網友們視為「央視首檔慢綜藝」,事實上,其創新意義遠不止此。
試水「先網後臺」
按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網融合、先網後臺」戰略布局,各大節目也加大了融合傳播力度,通過新技術、新手段、新視角來吸引更多青年受眾。
《你好生活》在央視節目中率先採用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節目於每周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全終端上線,隨後每周三晚在央視綜藝頻道電視端播出。
節目在網絡端的先行播出,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觀看,並積累了大量互動評論。次日,節目在電視大屏播出時,屏幕下方會實時滾動出現網友留言,呈現出「電視彈幕」的效果,這也是「先網後臺」的一大創新互動體現。
「每天的忙碌讓我險些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愛生活,為生活而奮鬥!」「看著小撒在陽光下晨跑的身影,覺得人生需要這樣獨處的時刻……」網友留言在電視大屏上的呈現,極大地增加了節目的參與感和互動感,業內人士認為,這讓央視綜藝頻道的「930檔」更具年輕氣質了。
央視網副總經理魏星表示,這種運營模式將準確變「電視觀眾」為「網絡用戶」,並將其引流回大屏。同時,《你好生活》還開發了廣告、版權、IP衍生等豐富的變現手段,比如根據節目特性,打造文體旅遊行業的線下民宿產品,以及圍繞節目 IP 打磨生活周邊產品,逐步整合形成IP多維度價值的產業鏈。
在《你好生活》正式上線之前,「你好民宿」短視頻以先導片的形式測試了網絡熱度,從微博、微信等多個埠獲取了數據支撐,反哺了節目的製作及優化。
深耕「主持人IP化」
一批備受全國觀眾喜愛和信任的主持人,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巨大優勢。我們明顯感受到,央視正不拘一格開拓「主持人IP化」的創新嘗試,以此推進品牌建設、增強受眾黏性。
董卿由主持人轉型製作人的《朗讀者》締造了現象級的熱度。新鮮亮相的《你好生活》,則是尼格買提籌劃了兩年之久的轉型之作,這次,他的身份同樣升級為了製作人。緊隨其後,主持人李思思擔綱製作人的《衣尚中國》,主持人肖東坡擔綱製作人的《喜上加喜》等全新節目,都將陸續亮相。
據小尼介紹,董卿是《你好生活》第一個敲下的嘉賓,也是最難的一個,「我知道她對自己要求很高,不輕易稀釋自己的每一次曝光,非特別合適的節目,她輕易不會答應。聽說很多關於《朗讀者》背後的故事,她的拼命有目共睹,她對節目苛刻的程度遠不及對自己的,但我也知道,她是個渴望美好、熱愛生活的人,只是生活在她眼裡不是閒雲野鶴,也非悠然自得,而是與之交手,以百倍的認真,換來十份的勝利。她興許很過癮,她因之而快樂,這是她的生活,所以愛得熱烈,儘管知道她的那種過癮,需要犧牲掉那些輕易就能得手的愉悅感,我還是被牢牢吸引,深深誘惑……」
在節目正式亮相之前,尼格買提特別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我可以錄著兩檔節目,在我的安全區裡,稍加努力就能基本完成重複性的工作,即便面對壓力也只需按部就班,不會出錯。每個月都有大把時間看書,旅行,做菜,吃飯,過著在我的定義裡美好的生活。基本上,能瞥見未來遙遠的年月裡,就這麼過下去。但在平和的空氣裡,我偶爾會聽見腹內臟器間的縫隙中,總有些聲響在騷動,你還能做些什麼?還有其他可能嗎?」
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小尼與他的《你好生活》是受到了「董卿效應」的影響和鼓勵,於是他在這檔節目裡和朋友們一起試圖探討的,便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一檔和年輕人交心的慢綜藝
近幾年來,以《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為代表的慢綜藝在螢屏大火。或許從節目形態來說,《你好生活》不算新鮮,但是作為央視亮出的首檔主打生活氣息的戶外節目,它依然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魅力。
首期節目邀來飛行嘉賓撒貝寧一起探尋「心中的少年」。小尼、小撒、孫藝洲、董力四個人暫且拋開忙碌的工作,回歸清新自然,享受片刻恬淡,在推心置腹中娓娓道來關於奮鬥、關於理想、關於生活、關於成長的真諦。
做客首期節目的嘉賓撒貝寧,被尼格買提形容為「身邊為數不多的人到中年還保留著少年感的人」,小撒每天在工作中忙忙碌碌,卻始終以積極飽滿的狀態示人。
看完這期節目,不少觀眾在這位「小王子」般的中年人身上找到了答案:他既有少年的天真與好奇,又有成人該有的睿智和執著,比如一個晚上都在抱著啤酒桶一樣的望遠鏡,向著夜空忘我尋找他心裡的那顆星星,而一顆星星,都是可以給人以希望的。
節目中湧動著一幕又一幕直擊內心柔軟的生活波光。他們一起在田間採摘、一起下廚、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做菜的時候會有感而發還能給爸媽做菜的幸福;跑步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在挖一個隧道,想過撤退,有過絕望,但是咬咬牙就能看到光亮,充滿希望……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有時需要放下腳步,別怠慢了身邊重要的人和事,有時需要咬一咬牙,去贏取與生活交手的愉悅。張弛有度,方為人生。
有觀眾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在尋找和世界更好相處的方式。這檔節目促使我們去積極思考,更加正能量地去面對工作和生活。」
就像《你好生活》的節目理念:「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好好生活。」通過音樂、美食和美景,聯繫親情、友情和青春,所以節目希望穿越紛繁與浮華,激發思想的火花、人生的感悟、勵志的動能,去傾聽青年人在想什麼,用青年人最能接納的方式走入內心,給予引導,提供人生動力——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請用來好好生活,才能讓另外的三分之二,充滿前進的動力。
責編|攻主 排版|廠長 圖編|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