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為了北方安寧,與突厥啟發民可汗和親,和親又捨不得自已的親閨女,先是把宗女安義公主嫁出去,但水土不服,沒多久就去世了。然後又認同宗兄弟楊諧的女兒為義成公主,再次嫁給啟民可汗。
現在年輕人處朋友,講究情投意合才能成婚。可義成公主沒那福氣。豆蔻年華的少女,遠嫁北方苦寒之地的糟老頭子啟民可汗,想想就噁心,身上起雞皮疙瘩。可義成公主沒那麼想,她承載的是大隋朝維護北方安寧的偉大使命。
她很快就得到啟民可汗老頭的寵愛,在她的感召下,啟民可汗對大隋朝充滿了崇敬,大大拉近了啟民可汗與新繼位的隋煬帝關係,真相親戚般經常走動,經常往來,還籤訂了「友好條約」,規定雙方互不侵犯。可不久啟民可汗就死了。
按照突厥的風俗,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不但繼承的王位,也接手了包括義成公主在內的所有女人。面對突厥這種尷尬的風俗,義成公主心裡裝著的是中原與北方的和平使命,繼續成為兒子寵愛的女人,由此可見,義成公主不僅容貌秀美,人格魅力也相當高超。
隋煬帝楊廣確實不厚道,此前用了詭計,騙殺了始畢可汗的信臣史蜀胡悉。這事後來始畢明白過來了,而且報仇的機會也來了。公元615年,煬帝帶人巡幸汾陽宮,始畢可汗裡三層外三層,把煬帝團團圍住,箭頭都落到煬帝腳底下了,嚇得煬帝抱著小兒子,哭腫了眼皮。
有人出主意,向義成公主求救。義成公主冒頭人頭落地的風險,謊稱北邊有戰事,誆騙著始畢可汗撤了兵。煬帝就是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撿了條命回到雁門關,不僅沒感謝義成公主,當時奮力保駕的文臣武將們也沒落下什麼好。
多行不義必自斃,從汾陽宮回來的第三年,隋煬帝在揚州被權臣宇文化及派人謀殺,他那國色天香的皇后蕭氏,先是從了宇文化及,後來又落到河北竇建德手裡。還是義成公主,安排兵強馬壯的突厥人,向竇建德要人。這樣,義成公主不但要走了蕭皇后和她的孫子,還要去了弒堂兄煬帝的宇文化及的人頭。
始畢可汗去世後,義成公主又轉嫁給他的弟弟處羅可汗,處羅可汗可能太不象話,據說被義成公主毒死了,由啟民的小兒子頡利可汗即位。這時的義成公主已非昔日可比,可以說大權在握。
她要做的是光復大隋。雖然煬帝急燥冒勁,搞大工程、東徵西罰失了民心,農民起義四面開花,李淵父子乘機奪了隋朝天下。雖然義成公主只是楊家一介宗室女,被楊氏父子當成工具扔在塞外,但站在義成和隋朝的角度上,李氏父子作為隋朝大臣,渾水摸魚,就是竊國者。
可貴為皇后的蕭氏從來就沒有過脾氣,自已被人擄來略去,也認命了,對小姑子堅持復國的抱負並不支持。
在義成公主的影響下,吉利可汗不斷地攻擊李氏唐朝,最終被唐將李靖連吉利、義成公主、蕭氏一起俘獲了。公元630年,在外流離多年的蕭氏回到故土,受到李世民政權的禮遇,死後得以與隋煬帝合葬。而倔強的義成公主卻以謀反的罪名被李靖殺害。
正所謂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唐臣魏徵等人,在編輯《隋書》時,自然不會對與之做對的義成公主褒獎。
「識時務者為俊傑。」只不過是投機者的藉口。雖然楊堅也不厚道,奪了外娚家的江山,
楊廣又得罪了全天下的百姓,但對李淵家族並不薄。趁夥打劫楊家的江山,同樣也說不上光彩。
反觀義成公主,一生的青春耗在塞外,不僅要承受北方艱苦的環境,還得接受那種近乎恥辱的婚配觀,最終不忘家國大仇,不屈於新唐政權,這種氣節和信仰,壓倒多少鬚眉男子?
我們讀史,要務求真相,不能受書史者好惡影響。不僅要讀出工於術的成功方法,還要挖出那種遵從內心的堅定信仰,從中體會古人的氣節。
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既有營養又可讀性強的《一口氣讀懂中國史》,供歷史愛好者學習,認真讀下來,可讓您在人生觀和處理方法上,有一個大的提高,有意者點擊下方的長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