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為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授記,尊者未來將在此國土成佛。那時候的娑婆世界比現在清淨多了,沒有惡道,僅有人天兩道,且相互之間能看得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菩薩修行的過程,實際上是自淨國土的過程。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
這時候,世尊想要重新宣說這個法義,而以偈言:「諸位比丘你們仔細聽。佛子所行之道,善於學習各種方便法,以此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
比如,我們現在讀經、解經,其實也都是方便法,這叫借假修真。漸漸地,不受一切法中,煩惱減少了,智慧增長了。
【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
「因為知道眾生樂於小法,而畏懼於大智慧,因此諸菩薩們現作聲聞、緣覺的形象,以無數的方便法,化度諸眾生。他們自稱是聲聞,離開佛道很遠。他們以這種方式度脫無量的眾生,令他們都得到成就。即使是那些有小欲而容易懈怠的人,也漸漸令他們生起作佛的願望。」
「樂小法」是指眾生樂於修行滅掉世間煩惱、過輕安愉快生活的小法。
「畏於大智」是指眾生畏懼般若空性這樣的真正大智慧。
你告訴眾生說:「學佛修行能讓你幸福快樂,沒有煩惱。」他願意隨你修行。
如果你告訴眾生說:「學佛能讓你看透世間的實相,明了世間一切法皆是妄覺中的幻化遊戲。」願意學的人就少了。他們說:「既然一切都是空,我學它幹什麼?」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們一聽到了世間的真實相,馬上就喚起了往昔的聞道因緣,樂於「勤而行之」,不用揚鞭自奮蹄。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中士、下士聞道,根性就沒有上士那樣殊勝了。菩薩示現聲聞、緣覺形象,往往更多的是為了教化中等根性和下等根性眾生的方便。
菩薩教化中士,主要是令他們堅定道心,克服懈怠。教化下士,主要是為他們種下解脫的因緣。只要下士心中有一念佛種,在無量劫的輪轉中,這個佛種總會開出覺悟之花的。
【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
「他們內秘大乘菩薩行,外現聲聞羅漢形象。他們欲望很少,厭患生死輪迴。這其實是在自我淨化佛土。」
凡夫隨妄心攀緣,住在生死輪迴,欲望一個接一個,這是妄上加妄的汙染國土。
而聲聞行者欲望少,沒有妄心攀緣,自然就覺根清淨。清淨覺根中所見的國土,自然也是清淨國土。因此說,他們覺根清淨的自我修行,其實是「自淨佛土」。此為自淨佛土之一也。
【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聲聞行者中,有示現眾生有貪嗔痴三毒習氣者,又有示現邪見相者,我弟子就是這樣,以方便法度眾生。我如果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聽聞到這個事情,恐怕心中就會懷有疑惑了。」
有的聲聞菩薩示現的是「少欲厭生死」的正面形象,而有的則示現的是被三毒煩惱以及諸邪見相。
《楞嚴經》中,阿難在談到地獄時,曾有過一段話,他說:「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燃,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
在這裡,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寶蓮香比丘尼、琉璃大王示現眾生的是三毒煩惱,善星比丘示現的是邪見相。由於三毒煩惱和邪見果報是如此的慘烈,故而眾生就知道,一定要滅掉三毒煩惱,一定要覺悟佛的正見。
我們如果這樣思維,心中就會對這些示現惡性的比丘生起感恩之心,他們以自己的親身試法,為我們示現不可行道。慘烈的果報令眾生畏懼,從而願意轉向正確的道路。這亦是聲聞菩薩的方便教化。
一般的眾生對於正面的方便教化之事能夠接受,對於這種反面的方便教化之事則很難接受,且容易產生疑惑。要理解這個內容,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今日此富樓那,已於往昔在千億佛所,精勤修行了所行之道。他宣揚護持一切佛法。為了求得無上智慧,而常於諸佛所修行聞法。他現在位居於眾弟子之上首,多聞而有智慧。他所說的法皆是無畏布施,能令眾生歡喜。他說法沒有疲倦,以說法來助佛教化眾生的事。」
說什麼樣的法才是「所說無所畏」呢?自然是不住相見之法。不住相見,自然沒有對相的畏懼。
凡是住相見法,有相與無相之間,就會有所對立,不能稱為「無所畏」。
【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
「他已經得度,有大神通,具有義無礙智、法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這四種無礙智慧。他知道眾生根性的利和鈍,常常演說不住相見的清淨法,開演暢達如是之義,教導千億眾生,令他們安住在大乘法上,而以此為自淨佛土。」
富樓那尊者為眾生講法,提升眾生的覺悟,將他們拔出染相的泥淖,此為自淨佛土之二也,
【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
「他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的佛,護持諸佛,協助諸佛宣揚正法,這亦是自淨佛土。」,此為自淨佛土之三也。
【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
「他常常以諸多的隨宜方便,說法令眾生無所畏,由此濟度不可計算的眾生,最後成就了一切智。」
一切智:即了知內外一切法相之智。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云:」滿足無漏界,常淨解脫身,寂滅不思議,名為一切智。「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云:「於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智無礙轉,名一切智。」
菩薩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修行過程,實際上是自淨佛土的過程。偈言中的三個自淨佛土,是從根、塵、識三個方面來闡述的。根性上自我修行,滅掉妄覺恢復真覺;塵性上化他,教導眾生不染相見;識性上自覺覺他,為眾生說法,令轉識成智。
當根、塵、識徹底清淨後,即成就一切智。
【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
「富樓那供養諸如來,護持佛法寶藏,其後證得佛果,名號為法明。他的國土名為善淨,此善淨國土充滿了七寶合成的臺觀。劫名為寶明。」
關於這個佛號,國土名、劫名,同樣可以從一心三藏的角度去解讀。
法明,真覺中一切法明達無礙。乃自性空如來藏。
善淨,國土中不住一切相見,善得清淨。乃自性不空如來藏。
寶明,真覺空性中之法明,對國土塵性不空之善淨,自然法寶大明,乃自性空不空如來藏。
此一心三藏之「心」,便是三位一體的法明、善淨、寶明。
【菩薩眾甚多。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其國諸眾生,淫慾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法明如來的國土眾生情況是很殊勝的。
菩薩眾的情況是,「國土中菩薩眾很多,其數量有無量億,他們個個皆已經得度,具有大神通,具足威德力,這樣菩薩充滿其國土。」
聲聞眾的情況是,「國土中亦有無數的聲聞,他們皆具三明、八解脫,證得四無礙智。以這樣的聲聞眾為清淨僧。」
凡夫眾的情況是,「其國土中的眾生,淫慾皆已經斷掉了,都是純一變化而生的眾生,具足三十二相莊嚴。他們以法喜食、禪悅食為食,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食。國中沒有女人,亦沒有惡道。」
對比一下,地球眾生現在的情況是:
修行不是主流,很多修行者偷偷摸摸的修行,怕受世人誹謗。家裡人不理解、不支持也是常事。
凡夫世界欲望橫行,看看現在的電視、媒體等,商業的社會,人們為了衣食,用盡各種手段,無一不在刺激他人的消費欲望。
【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
「當富樓那比丘之修行功德全部圓滿的時候,就會得到這樣的淨土。此土中的賢者、聖者很多。這樣無量多的事,我如今只是略微地說一說。」
不僅富樓那有自己的淨土,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國土,內觀一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現在的國土狀況是怎樣的。
觀察自己內心的國土眾生,其實就是觀察自己的識念。
修行者應當如富樓那尊者一樣,常常自淨佛土。令我們內心國土的惡性眾生少一些,再少一些,善性眾生尤其是覺悟眾生多一些,再多一些,這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國土中,眾生境界的提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乃至不住相見的眾生越來越多,則修行就步入了良性軌道,離成佛的那一天就不遠了。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