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無意與樂壇天王周杰倫開戰,但這一戰,只是蔡徐坤粉絲們無數場榜單數據之爭中的一環而已。
作者 | 許嘉婧
編輯 | 石燦
「叔叔阿姨,不要欺負我們了。」
7月21日,一張自己被微博網友私信騷擾的截圖出現在微博。它由一位蔡徐坤的粉絲髮出,並配文:「蔡徐坤的粉絲真的太慘了,老老實實在自己微博發個畫也會被莫名其妙網暴」。
這位粉絲自己繪製了以蔡徐坤新專輯形象為模板的宣傳畫,發出後,評論區卻充斥著對蔡徐坤本人和其00後粉絲的惡意攻擊。博主本人稱,自己已經刪除了幾百條不良言論。
7月20號的周杰倫VS蔡徐坤超話大戰,是ikun小部落與全民展開的一場戰役。最終,ikun們還是沒能守住連續54周的超話榜連冠。
很多人說,這是國民歌手贏了流量明星,但對ikun們來說,沒有人想把蔡徐坤與樂壇天王周杰倫相比。這場硝煙卻點燃了新一輪全網嘲諷。
一位蔡徐坤粉絲稱:「我做過最勇敢的事就是喜歡蔡徐坤。」這也是很多ikun(蔡徐坤粉絲的自稱)的心聲。
一位ikun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類似的人身攻擊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ikun們已經看淡了。
「對於黑子、噴子、鍵盤俠、挑撥離間的人,我們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人,懂的人自然懂。但我真心希望大家能相互尊重,我們都有自己的喜好,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的ikun們,是怎樣走過來的呢?
在榜單之爭中,ikun部落的強大粘性和對偶像的忠誠度令人嘆為觀止。
當夕陽紅老年團粉絲為周杰倫刷榜時,ikun們更加鬥志昂揚,連結成了更緊密的團體。對傑迷來說,這場「超話之爭」是這些「老年人」對自己青春的致敬;對ikun們來說,這場戰役只是她們無數次榜單之爭中的一回。
「老年傑迷」們在熟悉了打榜流程後,紛紛在微博上感嘆:蔡徐坤家的粉絲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們打了一次榜就已經這麼心累,難以想像ikun們每次都是怎麼度過的。
一位ikun在微博上說,從偶像練習生開始,為了守住蔡徐坤第一的位置,她們一直花費巨大的心力為偶像打榜做數據,微博超話榜僅僅是無數榜單中的小小一環而已。
談起入坑成為一名ikun的契機,許多支持者都是從蔡徐坤參加偶像練習生選秀節目開始的。
「蔡徐坤沒有公司,不能去對抗那些有強大資本支撐的藝人,」一位ikun告訴刺蝟公社,「他就一個人,靠著粉絲,贏了資本。」
對ikun而言,花費真金白銀為偶像打榜已習以為常,因為蔡徐坤正是依靠粉絲的支持、踩在荊棘上,從殘酷的選秀比賽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的。為了讓偶像保持第一、獲得更多通告和資源,ikun們不得不全力以赴。
ikun粉絲內部有著強大的自組織能力,對於粉圈意見領袖們的勸告和呼籲,大家也都會很認真地接受並執行。
7月20號,這場戰役剛剛打響時,傑迷們發現,超話榜上第二名與第一名的差距永遠控制在十萬分差左右。這讓一些網友莫名其妙,甚至提出質疑:這難道是機器人在控制不成?
實際上,控制分差都是人工行為。@蔡徐坤數據站 一直在實時監測分差,發現差距縮小,就馬上號召粉絲「拋分」——將手中囤積的積分用來打榜。
儘管ikun人數比不過全國的老傑迷,但粉絲個人投入度和忠誠度相當高。
2019年初,在蔡徐坤成為NBA新春賀歲形象大使後,許多人對他產生了質疑。也是這時開始,大大小小的黑料不斷湧現。
這反而加強了ikun對偶像的忠誠度——全網都對他抱有惡意,他也只有我們可以依靠了。
ikun粉絲整理過蔡徐坤曾遭受過的攻擊,並總結為「大事件帖子匯總系列」,警醒每一位粉絲「謹言慎行」,不要引火上身。
刺蝟公社在尋找ikun粉絲時,幾位微博認證的「蔡徐坤超話粉絲大咖」表示,蔡徐坤已經受到太多傷害,作為粉絲,希望KUN家不要再招惹更多是非了。
一位ikun說:「關於ikun的網絡暴力,我還是把它歸於對於蔡徐坤本人的網絡暴力,因為我們平時受到攻擊,也是他們大多是在心裡瞧不起蔡徐坤這個人。」
從組織學角度,粉絲組織依靠偶像「卡裡斯馬」的強大個人魅力,憑藉對偶像的喜愛與認可,長久地支持偶像。
而對於飽經風霜的ikun們而言,他們對ikun這一身份產生了更為強大的認同感。除了「守護偶像」這一初衷外,其他ikun更是被視作戰友,她們在執行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次次的外部攻擊,讓ikun變得更加眾志成城。
另一方面,ikun們坦然接受了榜單輸給前輩這一事實的同時,也意識到了微博數據榜有多麼脆弱。
一位ikun告訴刺蝟公社:「很多流量藝人都只被消費表面,我們也很希望這些言論攻擊的人,能花一點時間聽聽蔡徐坤的音樂,看看他也是在用心做音樂的人。」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7月22日,蔡徐坤粉絲團官方帳號宣布,將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在未來把更多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
這位ikun誠懇地告訴刺蝟公社:「希望大家的判斷標準也不是人云亦云、羊群效應,而是要自己去看、去聽、去了解,這樣才是全面理智的。」
這一次超話大戰其實並非ikun所願,但確實引出了部落化時代生存中的各種潛在矛盾。
在刺蝟公社之前發布的文章中,曾提到過麥克盧漢提出的概念——部落化。今天,我們依然想引用麥克盧漢的另一個著名論述——媒介即訊息。
1964年,麥克盧漢提出一個觀點:不斷發展和變革的媒介本身,決定了我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吸收的內容,媒介本身即代表了傳達的訊息。
儘管這種論調涉嫌過度地宣揚「技術決定論」,但它也成功引起了學界對傳播學的新認識——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思考方式。
許多80後、90後的周杰倫粉絲,還記得那些小心翼翼收集磁帶和唱片,用隨聲聽放歌的日子。
60後、70後的父母們,一邊買著張信哲、劉德華的唱片欣賞偶像的歌曲,一邊嘲笑孩子們聽的周杰倫「吐字不清、聽不懂在唱什麼」。
2004年,周杰倫帶著一首《龍拳》首次登上春節聯歡晚會時,這首搖滾風格的說唱還顯得那麼格格不入。直到2008年的《青花瓷》出世,老輩們才總算鬆了口:這首歌,曲風溫和也聽得清楚,和我們的審美一致了。
00後是在網際網路出生的一代,他們沒經歷過磁帶和唱片時代,從歌曲收聽上,一開始就深受網際網路影響。這個時代的這個階段,蔡徐坤一直影響著一部分年輕人。
上述一位ikun認為,蔡徐坤的音樂專輯曲風偏向歐美和韓國流行音樂,就音樂品質而言並沒有那麼差,只是沒有做到那麼熱門、那麼「出圈」。
「這次事件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我們要多多關注他的作品,希望大家也都能關注他的作品。」她說。
許 嘉 婧
關注影視、遊戲、二次元等文娛領域
微信號:xujiajing_14thu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