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Built This City」 這句話是不是有點兒耳熟?這是一首歌的名字,也是老電影 Starships 的主題曲。最近,在倫敦的 Carnaby Street 上,一家名叫 We Built This City 的紀念品商店開業了,與傳統的紀念品商店不同,它售賣的都是當地設計師和插畫師的原創作品。
在世界各地,紀念品商店總是免不了的媚俗。沿著牛津街走一趟,遊客們看到的多半是英國國旗、泰迪熊、大本鐘貼紙和倫敦塔橋的冰箱貼。Alice Mayor 受不了了這一切,她看到了紀念品行業裡的商機。
We Built This City 店面
在創辦 We Built This City 紀念品商店之前,Alice Mayor 曾在 Culture Label 的公關部門工作,這家公司在線上銷售藝術品。在那裡工作時,她發現設計師和插畫家們很難在商業和創意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開店的目的是盈利,完全是受商業利益驅動的。但我也希望能創建一個平臺,希望設計師能接觸到更廣泛的群體。」
在 We Built This City 紀念品商店裡,人們能看到設計師們設計的家居用品、配飾和版畫。這裡還有倫敦市容拼貼畫、城市地圖等等。如果你運氣好,還能撞上店鋪舉辦的藝術活動,可以順便上一節珠寶手工課或是繪畫素描課。
店鋪門口
「倫敦擁有的不僅僅是紅色公交車和電話亭。人們來到倫敦,應該看到它更富創意的一面。這裡面有偉大的食物、音樂、藝術和文化。」Alice Mayor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早在 2014 年 10 月,她就有了開紀念品店的念頭,但那時她缺乏資金,也缺乏做生意的經驗,甚至連企業帳戶都沒有。後來她從家人朋友那裡湊了不少錢,店鋪才開起來。因為店鋪選址不錯,加上旅遊旺季,她很快就盈利了,前期投入的成本很快賺了回來。消費者裡有遊客,也有當地的家庭和設計師。
店內商品源自於當地設計師
現在,Alice Mayor 僱傭了兩位買手,他們負責從英國搜羅新產品,每個季度,店鋪內所有的貨品會更新 30%。每逢節日、紀念日,Alice 會準備一些應景的商品,前段時間,她搜集的是女王 90 歲生日的限量款貨品。
「我們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遊客,所以售賣的商品都體積都不大,且要有設計感。重要的是定價不能太高,它必須能讓人負擔得起。」
今年下半年,Alice Mayor 打算建一個線上網站。她曾在藝術品電商工作過,有相關的經驗。「我當時的打算就是先做實體店,再做網上店鋪。遊客通常是線下購物的。他們需要摸到真的商品,才會掏錢。」
當被問到開店最關鍵的因素時,Alice 脫口而出是選址。在開出這家商店之前,她花了很長時間在倫敦走了又走,站在不同的街道上,觀察人們購買的商品類型。「如果你選錯了店址,就把所有的時間和能量花在了錯的地方。錯誤的街道——那可是你最容易犯的、也是最糟糕的錯誤。」
題圖來源:creative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