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門童是個孤兒,也許上天眷顧遇到願意收養自己的人——甄霄雲。
她覺得自己有了家,並憧憬著新生活。
噩夢也就此開始。
甄霄雲把她囚禁在密室進行長達兩年的侵害,她太小,不清楚自己遭遇什麼更沒人告訴她如何保護自己。
以至於後來遇到相同遭遇的女孩兒,她最大的善意就是勸對方別穿裙子。
長大後,童年經歷變成一顆刺成為她自卑的根源。
蓉門童是推理綜藝《明星大偵探》中一個悲劇角色,楊蓉扮演幾度哽咽。
真情流露不只是入戲太深。
01
楊蓉曾經以第三人稱「她」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她是一位四歲女童,某天她欣然前往叔叔家玩。
叔叔讓她躺在床上做遊戲,她聽話照做;叔叔讓她兩腿分開,她聽話照做,叔叔爬到她身上動作幅度越來越大……小女孩開始恐懼、害怕。
她對父母說起那個叔叔的所作所為,大人覺得不光彩把她看護得更嚴實。
時光荏苒多年後,那天空氣的味道、溫度、她的焦慮、恐懼好像伸手就能抓到,原來秘密沒有消失反而因為埋在心裡愈加深刻。
女童長大後終於明白:選擇沉默,就是變相縱容那一雙雙伸向孩子的手。
楊蓉接受《人物》專訪時說:寫那篇關於性侵的文章,是我唯一一次比較深入地談論自己的私生活。
一切不言而喻。
但那個小女孩是誰已經不那麼重要,她是「她」也是「他」,她可以是任何一個受傷後隱沒在人群中的孩子。
那個4歲女孩已經卸掉沉重的枷鎖,更重要的是許多受害者被觸動後勇敢說秘密,努力治癒遍體鱗傷的自己:
她被堂叔性侵,不敢吭聲;
表哥拉著她做遊戲,親她嘴,想要抱她;
她被男生叫去玩遊戲,在房間裡做一些事情。
遭遇性侵後用沉默麻痺自己,這條路最沉重走得人卻最多。
02
網上有人問:性侵後沉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受害者經歷不同但活得越來越相似:內心背負著沉重包袱。
有人被表哥玷汙,獨自承受十多年,嚴重影響性格;
也有人小時候被猥褻,長大後患上戀愛恐懼症無法與人親密接觸,打算孤獨終老;
更有人被性侵後患上抑鬱症,羞恥感讓她不願出門早早輟學,躲在工廠混日子。
……
「為什麼偏偏是自己」,許多受害者問久了會變成另一個問題: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對?
意外遭遇讓許多人陷入「受害者有罪論」的怪圈:
我不該在那天穿裙子。
為什麼我沒有拒絕他?
我把清白弄丟了……
錯的是施暴者,受害者卻習慣用自責懲罰自己,網友妞妞就是這樣一個人。
妞妞記得小時候她在外婆家看電視,恰好一個男人去串門,他趁外婆不在把妞妞抱到腿上肆無忌憚伸進衣服亂摸。
她把這件事告訴外婆,外婆告訴她那個男人是跟她開玩笑。
多年後她明白自己被騙開始怨恨家人,恥辱記憶摻雜複雜情感撕裂著她。
她性格孤僻,卻要裝作落落大方;她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感情屢屢受挫;想與人渣同歸於盡,然後勸自己還年輕不值得。
妞妞不幸,但又是幸運的,因為她至少還還在努力活著。有些受害者連活著都像是在傷害自己,電影《無辜囚徒》就講述這樣兩個女孩。
陸景與宋清歌是一對密友,倆人童年都遭遇過性侵,痛苦讓她們成年後無法走出那個噩夢。
陸景把自己用殼包裹起來,成為別人眼中的怪異女孩。
她把頭髮剪成利落短髮,常年戴著一幅黑手套拒絕與男性有任何肢體接觸。
讓施暴者付出代價是她活著的意義,為此她苦練搏擊。
看見男人親近女童就果斷制止,哪怕他是孩子舅舅。
與陸景不同,宋清歌走向另一種極端。
她與不同男人約會上床藉此麻痺被侵犯的恥辱感,遇到喜歡的人卻小心翼翼不敢觸碰。
這兩個女孩正如電影開頭所說:有些人明明是受害者,卻像罪犯一樣小心、卑微活在陰影中。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受害者如同電影名字:無辜卻身處困境。
03
大多被侵犯的孩子都是長大後獨自痛苦。
她們為什麼沒有說出來?原因之一是許多孩子不知道自己被性侵:
四五歲時被表哥性侵,明白過來已經是多年後。最近我媽總是誇表哥優秀還打算讓他來家裡玩。
上小學有個女朋友的爸爸,特別喜歡用舌頭舔我們幾個小姑娘的臉,那時候不明白只是覺得好髒,這麼多年那個醜陋面孔依然記得……
五六歲時被鄰居哥哥性侵,年紀太小什麼都不懂因此被侵犯好幾次,當時不敢拒絕也不敢告訴家裡人。
她們都在年幼時懵懂無知被傷害,長大後明白過來細節湧上心頭,時刻提醒自己「你和別人不一樣」。
如果說「無知」讓受害者沉默,那「羞於啟齒」則給秘密加上一把鎖。
一位匿名網友小時候被舅舅猥褻,她告訴媽媽後並沒迎來正義,媽媽勸她釋懷還叮囑她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她很憤怒,自己才是受害者為什麼好像是自己錯了。
長大後她再次跟媽媽交流,媽媽告訴她舅舅只是開玩笑還勸她不要揪著不放。
她心灰意冷,只能默默咒罵那個男人去死。
也許有人覺得這個媽媽很誇張,事實上許多家長談性色變,對性侵的誤解以及性教育缺席給伸向孩子那雙大手提供了溫床。
了解性侵誤區,才有利於更好保護孩子。
04
●性侵離孩子並不遙遠
不要以為性侵離孩子很遠,就說說最近曝光的一起案子吧:
2021年1月26日,雲南德宏,一名3歲女童被鄰居性侵致死。孩子被發現時蓋著一層厚厚的被子窒息而亡,遍體鱗傷嘴裡全是血。
從此又多了一個絕望的家庭,即便喪心病狂的惡魔被抓也換不回孩子的命。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通過研究近些年兒童性侵樣本得出結論:
性侵犯案數量逐年上升;
每一起案子被曝光,意味著藏著7個未曝光的案子;
每個案件的平均受害人數 由1.6 人上升到2.68人。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兒童性侵併不罕見,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犯罪目標。
●男孩也要教他保護自己
提起性侵我們習慣把焦點對準女孩,男孩父母常常暗自慶幸:還好我生的是男孩。
其實男童也是許多罪犯覬覦的「獵物」,危險並未因為性別差異就產生額外優待。
紀錄片《被性侵的男性:打破沉默》數據顯示:一生中,六分之一的男性曾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侵。
性侵與性別無關,男孩同樣需要保護。
●性侵不一定是身體接觸
性侵不僅僅是性器官接觸,甚至範圍很廣:給兒童看黃色錄像、書籍、相片,語言性騷擾等都屬於性侵。
●性侵重複犯案率高
廣州一名9歲的女童被中年鄰居性侵達三年之久,患有嚴重的婦科病,父母竟然一無所知。
直到女兒戰戰兢兢問:媽媽,如果我把秘密告訴你,我會不會懷小寶寶?
媽媽追問後才知道惡魔已經侵犯女兒三年,這讓她懊悔不已。
如果這位母親平時能多教孩子一些生理知識,女兒也不至於被侵犯三年之久。
家長平日的引導有助於幫助孩子辨識自己是否被侵犯,避免重複受傷害。
惡魔總會出現,比這還絕望的是沉默的大多數。
必須承認,保護孩子很多家長做得還不夠好,以性為恥並羞於談論給惡魔可乘之機。
不論如何,我們都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如果連父母都保持緘默,姑息的惡果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孩子悲催的人生。
當然 ,誰也不願意看到那樣的結果。
點個在看,保護孩子遠離性侵。
圖片及新聞資料來源:楊蓉@微博、果殼、電影《無辜囚徒》、小央視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