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諸葛亮口中所說到的創業,是指劉備打下蜀漢政權想要獲得三國統一,這個過程被稱之為是創業。而在現代生活中,人們所提到的創業是指從商贏取利益。
在1986年之後,我國就實行了改革開放,實現了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中,很多人也不斷下海,直到現在從商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發家致富的理想型道路。有人認為,從商和創業一定要選擇年輕階段,因為年輕人有朝氣敢拼搏,甚至沒有資本也是一項優勢,即便是創業失敗了,只不過是一切從頭再來。
畢竟年齡擺在那裡,還有大把的好時光。創業根本就不需要分年齡,即便是上了60歲依然可以選擇改行和創業。在我國歷史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60歲的時候還想要創業,借了100塊錢就白手起家,靠著8分錢的利潤,32年只堅持做3塊錢產品,每一年能輕鬆年入3億,他就是王守義。
現在人們在超市中還能夠買到王守義的十三香等一些香料,最火的當然還是十三香這調味品。只不過現在如此大火的調味品的創始人王守義先生,早就已經在2003年時因病去世了。在1984年,王守義在駐馬店成立了十三香調味品有限公司。
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講,王守義牌的十三香具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再加入了一些純天然的精華,成為了很多人在飲食做飯過程中所選擇的最好的拍檔。而王守義調味品公司旗下的產品其實有很多,比如說雞精包,餃子調料還有十三香等等,一直以來都收穫了很多消費者的歡迎。
尤其是駐馬店附近的百姓們,對王守義牌的調味品更是稱讚不絕。這畢竟是能夠將河南調味文化,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驕傲產品。而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增,到2018年時,十三香年收入都已經超過了3億元人民幣。可見王守義牌的調味品受到的消費者喜愛程度有多高。
但是要問王守義牌的調味品生產成本有多少?其實大家可想而知並不會很高。在1984年時只需要8分錢。但是由於生產成本比較低,王守義就害怕其他的產品來模仿自己的十三香產品,毀壞自己的名聲。於是王守義就直接將頭像印刻在了產品的包裝上,也就方便消費者驗證真偽。
1984年時,王守義父子倆人只是繼承了家族的治調味品的方法,手中並沒有多少錢,所以想要開辦調味品小廠,資金是頭等大事。當時王守義跑遍了朋友家,這才零零散散借來了100元。現在看100元人民幣好像不值錢,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100元還算可以。細水長流的把日子過了起來了,通過一些利潤的累積,王守義的調味品工廠這才慢慢的擴大規模,年收入才在2018年突破3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