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韓之間的「文化之爭」一直不絕於耳,不久前,知名編劇於正便因為新劇中明朝服裝被說成「韓服」而回懟韓國網友「文化挪用」的爭論。近日,隨著四川正式獲取國際化標準組織ISO認證的「泡菜」(英文名Paocai)製作標準化工藝,再度引發爭論。韓國教授心裡不服稱,韓國泡菜有聯合國組織的認證,越來越受歡迎,四川的操作是「文化挪用」。其實,這是輸不起的表現。
據《韓國先驅報》11月30日消息,韓國農業食品及偏遠地區事務部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對於我國報導表達不同意見。該部門表示,中方所獲國際ISO認證的泡菜製作工藝是屬於另一種泡菜,完全不同於韓國泡菜(Kimchi)。ISO的成員國中只包括中國、土耳其、印度、伊朗和塞爾維亞五個國家,韓國並不包括在內,所以該認證「paocai」的文件在韓國並不適用。
除此之外,韓國農業部在11月30日表示,「泡菜」已經構成了韓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二十年裡其製作過程已經在國際上獲得了認可。早在2001年時,聯合國下屬的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已經正式認證了泡菜的工業標準,規定了配料成分、食品添加劑及產品名稱。所以,聽到中國所獲得的泡菜製作標準認證的消息時,韓國當地媒體引發了強烈的反應。
韓國專家指責,中方報導出現「錯誤」絕非偶然,韓國人要「警惕」這種主張背後的意圖。韓國正信女子大學的教授徐京杜(Seo Kyoung-duk)吹噓,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和歷史都缺乏了解,才導致中國成了泡菜宗主國等現象發生。其實,這位專家忽略了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是其所在半島的宗主的事實。
圖為中國泡菜
徐京杜聲稱,韓國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方強調文化起源就是「文化挪用」。泡菜作為韓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和民間相關團體應該對此更為「堅定」。
根據韓國商務部統計,今年1月至9月份期間,韓國泡菜出口量比同期增長了38.5%,高達1.09億美元(約7億元人民幣)。韓國政府也對韓國傳統食品主權的主張作出了回應,稱將在韓國內外加大推廣泡菜的力度,並且還將推進相關的學術研究,支持相應文化活動。
其實,「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就有幾季,中國特色的泡菜風味獨特,在國際料理界受到認可,也只是小菜一碟。各大菜系硬菜數不勝數,小吃也層出不窮。而韓餐除了大醬湯、泡菜等,種類實在屈指可數,對泡菜和「泡菜宗主國」的執著也不難理解了:除此無他而已。韓方應自省,指責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挪用」,不如反省對各種歷史文化議題「倒因為果」迷之操作來的靠譜。
本文選題:金戈帝企鵝。編輯:Mas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