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幾個醍醐灌頂的時刻,比如有人告訴你,你跟小說不一樣,小說是小說,你是你。就算你整個人生都特麼跟個小說如出一轍連細節的小花紋都不放過的高仿,那結局也未必就一樣。自從有人告訴我這句話,每每看完電影,出戲速度極快,不會再輕易相信情節裡面的男歡女愛到了一個半小時結束的現實還能存活幾個小時,電影裡面就算再是高帥富,等歷經感情坎坷磨難的女豬腳跟這種人真的生活在一起,要倒垃圾要擦地,要做飯來要生娃,總也有一首歌能唱清楚你的方向感,總有一件事能讓你徹底崩潰後再後悔為什麼當初不把電影演個加長版來昭示一下露骨的現實。就算這是個跨度二十好幾年的同一天,備胎與備胎惺惺相惜的片子,演到最後也不過是一個被車撞死一個被情所傷。所以故事不能太美好,要不然你讓那些悲慘的人生怎麼過。
如果看過彭導的全部片子就知道這完美結局根本就是一個調侃。從《AV》裡面自以為聰明的純潔美少男被純潔AV女優「原諒幼稚」,到《伊莎貝拉》裡面中年大叔被妙齡少女拯救,從《出埃及記》裡面一些女人要殺死一些男人的完美計劃,到《公主復仇記》裡面女人以嫉妒開始以聯盟告終,從《破事兒》裡面的陳冠希+陳奕迅猥瑣到爆,再到《維多利亞一號》裡面對依靠男人無望的小接線員只好自己為夢想的房子最後發飆,女性角色在彭導的故事裡面看起來絕對是佔力量的上風,就算不是第一敘事也都是最佳關鍵,她們有智慧有肌肉,該彪悍的時候放血不眨眼,該小鳥依人的時候讓她做什麼都沒二話。而男人們如馬振成如詹建業如《維》裡面的陳奕迅,反正沒一個是拎的上檯面的,要麼逃避要麼軟弱,反正這些男人最後在彭導的鏡頭前面要麼苟且活著,要麼不得好死。但是偏偏,《志明與春嬌》《春嬌與志明》兩個故事都是個好結局。彭導是良心發現相信真愛了還是彭導良心發現相信真相了呢?
《春》的開始還是個鬼故事,不過這次不是汽車藏屍而是克夫命硬,反正跟那女人在一起的男人都死了,管他是年少真愛還是胡亂湊活的大叔。你看,就連在鬼故事裡面,男人和女人都不是一個世界的。霍金爺爺都論證過,當你遇到了另一個時空的自己,看看就成,別拉手,拉了手,兩人都完蛋,都得湮滅成宇宙裡面的小灰塵。可是這世間的痴男怨女還是不聽勸,就要試一試。於是上一集的餘春嬌還是沒繃得住,眼看自己也老大不小,想是想談一場不趕時間的戀愛,卻還是被感情這事兒牽了鼻子走,跟了張志明,迅速的換網絡又搬了家,連狗都不敢養,到頭來還不是人家一句話,分就分了。作為女性觀眾,自然太理解春嬌那天晚上看張志明到家裡來又不肯低頭認個錯上樓接自己回家的心情,站在窗子前面看呀看望眼欲穿想著這人對自己也不過如此,分起手來便也沒什麼好肯求。有意思的是到了北京,就算兩人分了手還是念念不忘舊情,雖然分別都是另尋新歡,但是明顯楊函數的投懷送抱正中張志明的軟肋,第一次約會就「看的長遠」,淨想著做愛做的事。餘春嬌則是收斂的許多,相親歸相親,戀愛歸戀愛,也就一起吃吃飯坐車回家,都是柏拉圖,什麼都沒做還被張志明歸類為戴綠帽子。
看《春嬌》到最後,腦袋裡面就一直徘徊的都是《Friends》裡面Rachel的話「Once cheating, always cheating」,一直縈繞不斷想到最後我自己都樂了。是啊,放著多金穩重男不要,還是對張志明投懷送抱,縱然張志明就是個人渣,餘春嬌你還死心塌地,這些女人真是笨的離譜。結尾張志明說自己從高中之後就沒長大過,真特麼是說出來多少女人對於男人的心聲,你能再幼稚點不,然後彭導話機一轉,說我張志明以後一定要長大做個負責任的人。如果你相信生活,你大可以就這麼嗨皮摁釘的關了電腦拍拍屁股回家睡覺第二天醒來一樣世界美好,但是我怎麼就嗨皮不起來呢,是不是太腹黑了。餘春嬌說的對,他們倆的關係就一直重複,在北京重複香港,在香港又會重複回北京。徐春嬌再怎麼說也是有能陪你看馬桶的心的人,可是也扛不住楊函數一張假臉假事業線的誘惑。要是張志明那顆要成熟的心趕不上事業線的下垂速度,追不上半老徐娘心累的速度,這重逢的愛情不過也就是個鄭伊健,總有後來的人跟你來夾同一棵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