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解讀 | 活成愛瑪有錯嗎?

2021-02-16 沒藥花園

大家好,我是Wapi。我小時候讀了許多世界名著,喜歡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白痴》、《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人》等等。現在信息這麼碎片化,也影響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恐怕再也讀不下去這種長篇巨作。我一直想解讀一下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但由於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一直未能如願。

這次我邀請書蟲朋友瑪立諾一起寫一個「名著中的女性角色」系列,會首先發在「房間內的粉色大象」(fjndfsdx)號上,大家有興趣可以關注那裡。

《包法利夫人》是本系列第一篇。

名著解讀|活成愛瑪有錯嗎?

1.創作背景

 

1848年,報紙上一則新聞引起了年輕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的關注。一個陷入婚外戀的鄉村醫生太太,因超額消費以致負債纍纍。最後,兩個情人棄她於不顧,而年輕婦人服毒自殺。

 

福樓拜根據這則新聞,花了五年的時間進行改編,成就了這部奠定他世界文學大師地位的小說: 《包法利夫人》。

 

作品完成於1856年,尚未發表就先轟動。由於小說具體地描述外遇過程,還譏諷神職人員,被當局提告,稱此書的內容「敗壞道德,毀謗宗教」。 最終,福樓拜被判無罪,而這場官司替當時仍默默無聞的福樓拜做了最佳宣傳,使他在文壇一炮打響。

 

福樓拜曾說:「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這句話有兩層意義,都與認識這部作品的最重要概念「浪漫主義」有關。 就小說本身而言,包法利夫人的悲劇起源於她的浪漫主義性格。就作者來說,福樓拜在這部作品裡批判、揮別孕育他文學生命的浪漫主義寫作風格。

 

浪漫主義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始於18世紀工業革命前後的藝術文化思潮,注重以強烈的情感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以及人在體驗大自然的壯麗時所表現的敬畏。

 

相反地,福樓拜以寫實的風格具體而入微地描寫小鎮生活,和周遭事物環境,被譽為寫實主義之父、現代文學鼻祖。

 

這部飽受爭議的小說是一部怎麼樣的作品?它能為百多年後、身處異鄉的我們,帶來什麼啟發呢?

 

2.愛瑪·包法利的一生

 

 

對學習沒興趣的夏爾·包法利,在落榜復讀一年後,終於通過了助理醫師的資格考,在法國北部的道特鎮掛起了招牌。這個影響了愛瑪的一生的男人,資質平庸,外表也不起眼。他笨拙懦弱、穿著寒磣、雖年輕但卻滿足於現狀,對未來毫無雄心壯志。儘管夏爾的醫術並不高明,但應付鄉村的需求卻也足夠。道特鎮就這麼一個醫生,他於是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

 

拜盧歐先生的腿傷所賜,夏爾認識了他的女兒愛瑪。纖細高挑、唇紅齒白,黝黑的眼眸在日光下是深邃的湛藍,一頭及腰的烏絲襯託著雪白裡微透玫瑰色的肌膚:愛瑪無疑是鄉村裡最美麗的一道景致。除了出眾的容貌,愛瑪還散發著一股優雅浪漫的氣質。13歲那年,她被父親送到保存著貴族文化的修道院去受教育,學會了彈琴、跳舞、素描、刺繡、詩歌等上流社會的技藝。

 

   愛瑪·包法利

 

夏爾的家離盧歐先生的農場有點遠,但他去得可勤了,引起他的太太、也是寡婦杜比克夫人的懷疑。儘管杜比克夫人的年紀比夏爾大了許多,身軀幹瘦的像木材,還有一臉春天裡發芽似的痘子,夏爾的父母還是訂下了這門親事,圖的是她一年一千兩百法郎的收入。

 

到處探聽的太太在得知盧歐先生有個年輕美麗的女兒後,死活阻止夏爾再去探訪,但她自己卻突然去世。喪期結束後的那個春天,愛瑪嫁給夏爾,成為第二任包法利夫人。

 

披著婚紗的愛瑪,對愛情懷著浪漫的憧憬。夏爾出現帶來的刺激、以及對新生活熱切的期待,使她相信不可思議的熱情已將她重重包圍。這滿腦子的不切實際,也是愛瑪在修道院裡養成閱讀言情小說嗜好的結果。

 

愛瑪有時會提筆作畫,夏爾在一旁看著她彎身靠近畫板,覺得非常有趣。愛瑪彈琴的時候,他更是驚嘆不已。愛瑪還展現她的手靈心巧和持家的能耐。她發給看診的病人措辭親切委婉、毫無催帳意味的帳單,在星期假日邀請鄰居來吃飯。她會準備一道道佳餚,費心地精緻擺設,種種細節的注重,讓大家對包法利評價很高。

 

包法利夫婦

但不久後愛瑪便發現,婚姻跟她的想像差了十萬八千裡。道特鎮的日子,第一天跟第一百天、第一千天是差不多的。丈夫儘管深愛著她,卻無法讓她有幸福的感覺。夏爾像一頭四平八穩的大象,但愛瑪要的是驚心動魄的激情。這朵嬌嫩的蓓蕾,很快地便在日復一日、波瀾不驚的平淡裡蔫了。

 

春天的婚禮後接著一個無趣而孤獨的夏天。九月的秋天,愛瑪迎來一件非比尋常的大事。

 

 

夏爾治好了安德維爾侯爵的口瘡,被邀請參加宴會,以示感謝。

 

宴會在一坐落於廣袤的草原、義大利式建築風格的城堡裡舉行。長長的餐桌,雪白的桌布上擺滿了鮮花、水晶杯、以及銀制餐具。褶成主教法冠形狀的餐巾,一條條放在寬邊的盤子上。餐廳裡熱騰騰的氣息是花的芬芳、與各種美食的鮮味。愛瑪還嘗了她從未見過的石榴和鳳梨。

愛瑪嚮往的莊園生活

 

舞會前,愛瑪用心地裝扮自己。她還不準夏爾在舞會上跳舞,說他太笨拙了,會讓人笑話。愛瑪特別關注晚禮服的剪裁比其他客人更精緻、布料也格外柔軟的公子哥兒。他們三三兩兩、與戴著各式珠寶的年輕女子們談著賽馬、異國風情、和她聽不懂的話題。

 

美酒美食的宵夜過後,雙人華爾茲在凌晨三點開始。愛瑪並不會跳華爾茲,但在一位穿著講究、風度翩翩的子爵的帶領下,她一圈又一圈地旋轉著,時快時慢,周圍的人、燈、家俱、地板,都在旋轉。曲終人散,留宿的愛瑪在房間裡的窗臺邊凝視著城堡的窗戶,猜想著昨夜見到的那些人住在哪些房間。她真想走入、了解他們的生活。

 

即使與這個華貴的世界只是短暫的交會,卻烙下一輩子難以抹滅的印記。回味舞會的一切,此後成了愛瑪每日的例行公事。她多想再參加宴會啊!就算是一次也好。

 

但是,夏爾更滿足於在家裡吃著洋蔥湯和燉小牛肉。面對著這樣的夏爾,牆壁滲著水的小屋、簡陋的家具、愛回嘴的女僕,愛瑪變得時而脾氣暴躁,時而是奄奄一息,幹啥事都提不起勁。相較之下,現實生活簡直是不堪忍受。沒有人理解她的苦悶與抑鬱,而夏爾解釋為精神疾病。

回嘴而被愛瑪辭退的女僕

 

為了討愛瑪歡心,夏爾決定搬到人口較多、較熱鬧的永鎮。在這兒,只要搭上「燕子號」馬車,幾個小時後便可抵達諾曼第大區的首府大城盧昂。

 

此時,愛瑪已經懷孕。對於即將到來的孩子,夏爾殷殷地期盼。愛瑪只希望是個男孩。作為女性,她的人生已受到太多限制。一個男孩,至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無論一切多麼荒謬、離奇。幾個月後的一個清晨,當夏爾告訴渾身虛弱的愛瑪「是個女兒,」 她昏了過去。

 

 

到達永鎮那晚,愛瑪一下馬車便直奔廚房的火爐邊上取暖。爐火對面坐著一個年輕人,萊昂,雙眼注視著愛瑪。萊昂在鎮上的律師事務所上班,眾人對他的評價是「很有禮貌」。別人高談闊論時,他總是安靜傾聽,而且從不發表跟別人不一樣的言論。這個膽怯虛偽的青年會畫水彩畫、讀樂譜、歌聲動聽,每天晚餐後便沉浸於文學之中。

 

 萊昂

這晚,萊昂與愛瑪暢談了起來。晚餐時,他們談旅行、音樂、啟發人心的小說與詩歌。愛瑪一家住下後不久,他們開始一起散步聊天、交換唱片書籍、以及貴重的生日禮物。萊昂還趕時髦地給愛瑪買了一盆時下流行的仙人掌。

 

再深邃的眼也藏不住他們對彼此洶湧的愛意,但萊昂始終沒有勇氣說出口。在他心裡,她是那麼的崇高、超凡脫俗而不可企及。而初為人母的愛瑪,則用家庭責任來掩蓋內心的情感。憂傷平靜的外表下,她的心裡翻攪著對肉體的欲望、對金錢的需求、以及澎湃的情感。夏爾卻對這一切以及愛瑪的痛苦毫無察覺。

 

 愛瑪與萊昂

最終,萊昂提前前往巴黎學習法律,愛瑪則陷入失落的痛苦。

 

 

如果說萊昂是個小文青,羅多爾夫就是個粗俗而精明的情場老手。這個35歲不到、穿著體面的單身漢,是附近一座莊園的主人,還擁有一座古堡和兩座農莊。那天他帶著馬夫來治病,一眼便瞧見了愛瑪,以及她對愛情的渴望。他下定決心要得手,也有把握很快便能使愛瑪上鉤,但心裡思忖的卻是:「不過,事後該如何甩掉她?」

 

羅多爾夫

在羅多爾夫甜言蜜語、欲擒故縱的種種詭計下,愛瑪已是他的囊中物。他以促進愛瑪的健康為由,提議帶她外出騎馬。夏爾這個不知吃醋為何物的世紀大木頭,不但同意這個提議,還催促愛瑪前往。愛瑪就這麼成了羅多爾夫的情人。白天他們外出騎馬、幽會,晚上愛瑪則給羅多爾夫寫一封又一封的情書。

 

愛瑪全心全意地投入她自以為的愛情。她購買各式各樣的衣著飾品來裝扮自己,還給羅多爾夫送禮物。她越是眼裡只有情人,對家人就越忽略、不耐煩。慢慢地,愛瑪對羅多爾夫產生了沉溺的依戀,徹底成為一件附屬品,行為舉止也無視禮教的束縛。終於,在結婚四年後,她要求羅多爾夫帶她私奔。制定計劃後,她開心了;內心的渴望與現實生活步調的一致使她容光煥發。

 

 愛瑪與羅多爾夫

 

另一邊,羅多爾夫卻一再拖延私奔的日期。在愛瑪千盼萬盼的這一天,她盼來了一封分手信,寫著「你一定要相信我,我始終如一地真心依戀著你」 之類的話。

 

愛瑪大病了一場,命在旦夕。在夏爾細心地照料下,她面如死灰的臉龐終於慢慢地恢復生氣。為了讓愛瑪散散心,夏爾帶愛瑪到盧昂看了一場歌劇。

 

在劇院裡,他們遇見了萊昂。

 

劇院裡與萊昂相逢

 

 

再見萊昂,他已今非昔比。這個法學院學生已在五光十色、紙醉金迷的巴黎獲得一些男女情事的經驗。昔日的愛人重現眼前,萊昂決心把握機會。夏爾獨自回永鎮,而愛瑪心裡早已亂了套,儘管試圖抵抗也是徒然。愛瑪再一次淪陷了。

 

縱情的愛瑪

他們度過了一段無比歡愉的時光。愛瑪利用夏爾的信任,謊稱上鋼琴課,每個星期到盧昂會情人。白天他們在旅館裡縱情,夜晚則上餐館。此時的愛瑪變本加厲地追求物質的享受,對激情的追求也更加熱烈。她要求萊昂給她寫信,敘述他每日的活動,甚至想僱用街頭無所事事的流浪漢來監視萊昂。但是,她越是想抓住愛情,愛情就跑得越快。

 

愛瑪像棉花糖似的粘著他,讓萊昂難以消受。同時,他接到一封來自母親的斥責信,因為他們戀情的消息已慢慢傳開。儘管萊昂捨不得美麗的愛瑪,但他並不想耽誤自己的前途,於是便開始疏遠愛瑪。

 

 

從侯爵的莊園宴會歸來後,愛瑪便開始購買美麗精緻的物品。在物資缺乏的小鎮裡,商人勒樂非常積極地協助她花錢。

 

 商人勒樂

 

他總是不請自來,帶著一堆美麗的布料、地毯、飾品等。那雙賊亮亮的眼睛,笑得眯到了耳朵邊,哈著腰,逢迎諂媚地告訴愛瑪,只有來自巴黎的披肩才能襯託她的美麗風雅。愛瑪拒絕了一次、兩次,但誰能怪她無法再次拒絕呢?愛瑪詢問了價格,勒樂卻不肯報出,滿嘴地說一點兒也不急,甚至一副神秘兮兮地說,她若需要,他可以借錢。

 

夏爾對愛瑪說:不是人人都能當上富翁,親愛的

愛瑪用精緻的物質生活來點綴、支付她的浪漫愛情,她裝扮自己、大方地送情人禮物,著實讓自己在盧昂一嘗上流社會的縱情與揮霍。在勒樂的攛掇下,她不斷地買、不斷地借、開期票、忽悠夏爾後私自賣了房產等。而勒樂,趁愛瑪生病胡亂地增加帳單金額,不讓她還清債務,反而引誘她欠下更多的債務,以致她最後債臺高築。

 

生氣的愛瑪對勒樂吼道:你是只老鼠!(You are a rat!

 

儘管種種的跡象顯示著包法利夫婦的長期不當理財,兩人卻沒有正視問題。愛瑪屢次得到警訊,儘管試著挽回,卻為時已晚。所有能借錢的地方都試過了。

 

這一天,法院來了一紙公文,限24小時內還清八千法郎,否則所有財產將被查封拍賣。八千法郎幾乎是夏爾辛勤工作一整年的收入。

 

此時的夏爾對眼前即將崩塌的世界仍一無所知。

 

愛瑪陷入困境。曾對她海誓山盟的萊昂百般推脫,而羅多爾夫則斷然拒絕。在他的莊園裡,羅多爾夫前一刻還跪在愛瑪前傾訴衷腸,親吻她的雙手。在明白了她的來意後,他緩緩站起身,以平板冷酷的語調說:「夫人,我沒有錢。」

 

將夏爾的財產揮霍殆盡的愛瑪既無顏見夏爾,也無法面對查封拍賣的事實,絕望的她喝了一瓶砒霜,在夏爾的哭泣聲中咽下最後一口氣。

 

被悲慟與思念包圍的夏爾,慢慢地還清了艾瑪負下的債務,卻對愛瑪為何自殺渾然不知。一天,他無意中發現了愛瑪與萊昂、羅多爾夫的書信,才明白一切。這個重擊使夏爾抑鬱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

 

他們的女兒被送往包法利奶奶處,可包法利奶奶也死於同年。後來寄養於姨媽家,但姨媽經濟條件不好,最後女兒只得在紗廠裡工作,以求溫飽。

 

出身富農家庭、嫁入中產階級的愛瑪,怎麼會如此結束一生?

 

3.性格、選擇、與命運

 

在法國文化裡,「愛瑪」 (Emma)這個名字充滿了溫柔浪漫的象徵,而包法利(Bovary)的字根 bov 卻是「牛」的意思。愛瑪·包法利,一如其名,是浪漫與現實的相遇。

 

兩種屬性完全不同的人事物,相遇時也可能產生不同的過程和結果。但在福樓拜的筆下,這個理想與現實的相遇卻導致莫大的衝撞,使愛瑪一步步走向末路。

 

愛瑪無法磨合現實與夢想的衝突,受挫的情感移轉為物慾的放縱。為什麼愛瑪不能正視現實?那個現實又是什麼?

 

愛瑪不理解的現實是,婚姻生活的本質是平淡單調的。激情的浪漫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遞減,成為偶爾的點綴,蛋糕上的櫻桃。幸福或許可以持續,但必然會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在愛瑪的想像中,愛情是驚濤駭浪,應該像風雨雷電般地向她席捲而來,潰散所有的理性。帶著這樣的期待,這隻滿載著幻夢的大船終究在婚姻的現實裡觸了礁。

 

而愛瑪對愛情的期待可歸於教育和成長環境。

 

首先,愛瑪接受的教育與農村環境格格不入。面土背天的農村人,天天接觸的是田裡的莊稼、農場的牲畜。而修道院裡傳授的,除了宗教,更多的是當時上流社會奉行的浪漫主義感傷情調。

 

愛瑪是個生活在詩和遠方的文青。過慣了鄉村的沉靜,愛瑪的遠方是任何能夠帶給她刺激與學習的事物:城裡的車水馬龍、熙攘街道、以及異國的城市等。

 

她在詩裡追求的是另一種狂野的美景。她愛的是大海的驚濤駭浪,而非平靜的廣闊;是青草散落於廢墟之間反襯出的懷舊與逝去的輝煌,而非如茵的舒適。

 

所以,對她有意義的是能夠啟發她感情的事物,而非理性的發展。

 

但是在婚後,愛瑪豐富的感情不但沒有出口,反而被堵塞住了。

 

新婚後,愛瑪沒有得到想像中的蜜月旅行。夏爾表達感情的方式有固定的規律可循,在固定的時間行房僅僅是諸多習慣中的一個,「簡直就像吃完了單調的晚餐後,照例得來一客甜品。」

 

臥室之外,夏爾亦是平庸乏味而無趣。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與美麗的愛瑪共進晚餐,他便心滿意足。她的襯裙就是他的世界,而他全部的世界就是他眼界所及之處。

 

他既無法回應她的情感,也不能滿足她智性的需求。對於愛瑪,這種日復一日的沉悶像蜘蛛網似的爬滿每個角落,熄滅她心裡所有的火光。

 

與夏爾的婚姻於是成了禁錮愛瑪的監牢。她渴望遠方,卻哪裡也去不了。

 

愛瑪

 

相較於周圍的人,愛瑪有高於柴米油鹽的追求。她對世界、對陌生的人事物充滿著好奇。

 

她的公公,那個無所事事、整天喝酒勾搭女人的包法利老先生,愛瑪卻覺得他挺有意思,只因為他曾是軍人,見過世面。他會大談以前在軍中待過的地方:柏林、維也納、斯特拉斯堡等,也會告訴愛瑪他以前與情婦的種種,細數參加過的盛宴。

 

還有莊園宴會上侯爵的嶽父。他一度是君王的寵臣,傳聞還曾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東妮的情人。此人聲名狼藉,家人都躲得遠遠的。在餐桌上,愛瑪卻不自禁地頻頻望向那頭的他。

 

眼前這個嘴角滴滴答答淌著湯汁的糟老頭兒,曾經是那麼地不同凡響。在愛瑪眼裡,他簡直散發著一圈神秘的光芒。她嚮往的當然不是這個老頭兒,而是那金碧輝煌的皇宮,以及所有她不能企及的一切。

 

愛瑪嚮往外面的世界,卻因性別而受限。那個時代的法律迫使女人在生活上不得不依附別人。已婚女人被認為是男人的財產,而非獨立個體。

 

福樓拜這麼寫著:「女人一輩子被囚禁在牢籠裡。女人本身的心志,就像帽簷下用細帶掛起的面紗,只能隨風飄然起落。儘管心裡充滿了欲望,卻也不時感受到社會禮俗的壓迫。」

 

生不逢時的愛瑪,自然沒有受過在遠方獨立生活的訓練、並具備這樣的能力。

 

更無奈的是,她出身農村、住在小鎮,周圍的人只求溫飽或世俗的功利,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她顯得是個異類。她周遭的女人對琴棋書畫既不懂也沒興趣,而那些上流社會女人她又夠不著。在萊昂出現之前,她不止一次地與他夏爾討論詩歌,問他關於馬術、遊泳等各種問題,但夏爾既不懂、對她充滿情感的話語也沒有任何回應。

 

當符合愛情幻想的人出現,並向她伸出手,她都會投向其懷抱。愛瑪愛萊昂與羅多爾夫嗎?不,她愛的是心裡對愛情的想像。她濫情嗎?也不。她只是心性未定。

 

一個被壓抑的靈魂是很苦悶的。愛瑪只是在尋找一個出口。

 

其實,豐富的感情、敏銳的覺知是美學體驗的要素,以及所有藝術創作的基礎。而且,懷抱夢想的浪漫性情是所有成功的人都具備的。但這些都成了愛瑪的致命傷。

 

《包法利夫人》描述的是愛瑪自我探索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她是不快樂的。她的不快樂來自於她所希望的每件事最後都落空。她的婚姻是一座牢籠、抹殺她所有的盼望;她窺見了上流社會的一角,那扇門卻從此永遠地關上;她背負著欺騙丈夫、違背禮教的沉重壓力,以為得到了愛情,卻嘗到愛情的貧瘠。

 

不快樂的愛瑪

 

受挫的情感一點一滴地移轉為物質的寄託、乃至於放縱,終於變得不可收拾。

 

《包法利夫人》之所以成為經典,部分是因為福樓拜將愛瑪塑造成一個跨時空的女性角色原型。

4.啟示

愛瑪和夏爾的婚姻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在談對象、結婚前,一定要了解愛情與婚姻的差異,以及自己的需求。

 

盧歐先生是傳統現實面的代表。夏爾向盧歐先生提親時,他並不認為夏爾是個理想的女婿。但醫生在農村裡還是有點地位,收入也相對穩定,另一方面,夏爾也不計較嫁妝,所以盧歐先生就先答應,回頭才問了愛瑪的意見。

 

盧歐先生的考量主要是物質,而愛瑪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回事。她喜滋滋地以為,婚後她將從此沉浸在愛情裡,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愛瑪在臨死前對夏爾說,「你是個好人。」 但作為一個配偶,好人遠遠不夠。儘管夏爾給了愛瑪一切,但他從來不懂她。他對自己帶給她快樂的能力一直太過自信,並對她在婚姻裡的困境一無所知。

 

這造成了一對同床異夢的夫妻。和羅多爾夫私奔前夕的夜裡,包法利夫婦躺在床上,各懷心事。夏爾滿心期待地計劃著攢更多錢,供女兒上寄宿學校,等她15歲、出落成一個大姑娘時,夏日帶上一頂大草帽,和愛瑪看起來就是一對姐妹花,然後再嫁給一個英俊瀟灑的小夥子。可躺在邊上的愛瑪的心早就被她腦海裡的四匹馬給拉到天邊去了。她想的儘是私奔後所有快樂的可能性。

 

我們已經看到愛瑪對婚姻的錯誤認知和期待給她自己、丈夫、和女兒帶來什麼樣的災難。

 

包法利夫人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理性消費:做物質的主人。

 

消費是這個時代的日常。我們要清楚自己想買的、消費的是什麼,以及付出的代價。

 

勒樂剛開始上門兜售,從不收費。最後帳單來了卻已是致命的一擊。消費作為情感的移轉與投射,讓愛瑪付出慘痛的代價。

 

 負債纍纍的愛瑪

 

我們活在一個物質極度豐富而方便的時代,購物時有無數的選擇。有人批評資本主義造成地球環境負擔、開始推動極簡主義。當年福樓拜正是用勒樂的角色來批評興起的資本主義製造了多少包法利夫人。

 

智慧、理性、有效率地消費,我們就不會迷戀物質。讓物質為我們服務,我們就會成為它的主人。

 

消失的夫妻|臺灣彰化母女|房思琪| 殺妻案 | 格雷戈裡 | 彭加木 | 南大碎屍案 | 病毒 | 白冰冰 | 寄居蟹人格 | 勞榮枝 | 朱令 | 趙志紅 | 吳謝宇 | 智能木馬 |  白銀 | 反社會人格 | 章瑩穎 | 比特幣

相關焦點

  • 名著解讀|活成愛瑪有錯嗎?
    我小時候讀了許多世界名著,最喜歡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白痴》、《被侮辱的與被損害的人》等等。現在信息這麼碎片化,也影響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再也讀不下去這種長篇巨作。我一直想解讀一下小說中的主人公的命運,但由於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一直未能如願。這次我邀請書蟲朋友瑪立諾一起寫一個名著中的女性角色的系列,《包法利夫人》是本系列第一篇。
  • 《愛瑪》自負是錯,但善良不是錯
    今天剛看完這部電影,本來不準備寫影評,但是看了某個ID叫「牙尖嘴利喝濃茶」的人所寫的影評以後,覺得有必要為這部電影鳴不平。首先,我是第一次看這種風格的電影,對於我這樣第一次觀看該類型電影的人而言,看完後都可以接受,這就已經夠說明這部電影不會差到離譜。其次,我發現有的人對於這部電影的選角充滿偏見,覺得所有的演員都選的不合適。
  • 《愛瑪.》:草莓色的浪漫喜劇和不必討喜的愛瑪
    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和故事,簡·奧斯汀一向是敏銳而全知的,然而,她的職業生涯裡有一個判斷下錯了。在寫《愛瑪》時簡·奧斯汀曾說,除了她本人外沒有人會喜歡她筆下的這個女主角,這個美麗富裕,聰明而有點驕縱的糊塗紅娘愛瑪·伍德豪斯小姐。但事實證明簡·奧斯汀錯了,《愛瑪》成了她最受歡迎的代表作之一,而這個一開始就不為了討人喜歡而存在的愛瑪,也成為了無數讀者和觀眾心中的寵兒。
  • 推薦英國影片《愛瑪》
    簡·奧斯汀的小說《愛瑪》也曾被改編成多部電影、電視劇和戲劇,其中包括1996年由格溫妮絲帕特洛主演的電影,當然還有艾米赫克林與艾麗西亞西爾弗斯通合作翻拍的《美國青少年》。2020年,這部由安雅·泰勒·喬伊主演的新版本《愛瑪》上映後,獲影評人稱讚:這是一部直白但令人滿意的文學名著翻拍電影。
  • 《愛瑪》嗨,愛瑪
    羅伯特和我你竟然把畫送給羅伯特了,愛瑪,你真是我最貼心的好朋友(●'◡'●)ノ*\(๑•₃•๑)*他告訴我,我比畫更好看,太甜蜜了,不是嗎?還記得那天嗎?我們從鎮上的飾品店慢慢走回你家,沒想到那麼巧就碰到了羅伯特,儘管你對他的第一印象不太好,他不像奈特利先生他們那麼文質彬彬的,可是,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以後,他的勇敢和真誠讓我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意,我確信,我們心靈相通,我們都愛著對方!
  • 重溫文學名著還有這些新的「打開方式」
    《愛瑪》再出新版電影,線上免費觀看中文字幕版舞臺劇《簡·愛》英倫文學名著常拍常新,勃朗特三姐妹、簡·奧斯汀等作家的作品,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翻拍,最近就輪到了群眾基礎甚廣的《愛瑪》再出新版電影。除了影視作品外,英國國家劇院日前也將廣受好評的舞臺劇《簡·愛》現場錄像通過網絡全球播放,讓大家在家也能繼續享受戲劇魅力。
  • 金典高分愛情電影《愛瑪》一個女孩的長大
    最近,改編自簡·奧斯汀名著《愛瑪.》的同名電影上線,從觀影角度看,一部以18世紀英國為背景的經典名著配合當今時代下最先進的電影製作水平,加上「愛瑪」這個百餘年經久不衰的經典角色,這部作品在古典與現代中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 《愛瑪》Charming,but still disappointing
    而這一版,靈秀的妝造給外形加了不少分,論「優雅」也比09版強些,但這是一種法國洋娃娃似的優雅,輕飄得過了頭,失卻了原著中愛瑪的真實與鮮活。至於其他人物,奧古斯塔·埃爾頓太太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極容易演成臉譜化反派的角色,演員卻把分寸掌握得很好,沒有戲劇性的鼻孔看人下巴朝天,而是用一系列小動作和微表情來展現這位富家女欠費的禮節與情商。
  • 視聽:Emma《愛瑪》(附:朗讀版和電影賞析)
    更多電影等,請在本公眾號搜:電影更多名著視聽、影視欣賞等,請在本公眾號搜:名著影視《愛瑪》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中主人公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
  • 名著改編電影十年變遷史: 時至今日,為什麼我們還在看經典?
    但無論如何,一時間,《小婦人》都成了新一代名著改編電影的參考座標,也讓人再度將目光投注在這個經久不衰的電影亞類型身上。何以經典名著總是一改再改,其現實意義何在?又何以總有廣大觀眾百看不厭、欣然買單?或許正是時候,重梳過往十年的名著改編電影,檢視其窒礙局限,展望機會未來,相信每個人心底都將有自己的答案。
  • 在蘇老泉成為愛瑪之前
    蘇洵呢,由於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整天在名山大川間遊玩,生活很有樂趣。他小時候倒也不是沒有試過讀書,在他七歲那年,也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學學句讀、作詩作文。從小刻苦的古人案例咱們見的多了,車胤囊螢、孫康映雪、匡衡偷光……而蘇洵的早期讀書過程可以用五個字概括:學不會,算了。
  • 名著電影《愛瑪》完整版
    關於舊文的搜索我常常發現,有不少人在公眾號後臺搜索一些文章。這種搜索方法是不對的,因為後臺不是搜索區。正確的搜索方法是這樣的:1、登錄我的公眾號,點擊右上角「…」圖標。2、在彈出的新頁面裡,點擊右上角的放大鏡圖標(「…」的左側)。3、在彈出的搜索頁裡,填寫你想搜索的關鍵詞,然後搜索。
  • 《包法利夫人》:愛瑪的下場,不僅是自己的過錯,更是時代的悲劇
    01 同床異夢:夏爾和愛瑪有著不同的伴侶畫像夏爾是在鄉下長大的,12歲才上學,學習刻苦但成績中等,學到三年級就轉去學醫,好不容易拿到專科文憑,找了個醫生稀少的小地方,成了一名年輕的鄉村醫生。萊昂雖然對愛瑪有好感,但冷靜下來一想,還是前途更重要,他索性揮刀斬亂麻。
  • 今日電影|愛瑪
    代表作品有《普拉達:郵差之夢》、《愛瑪》等1996年4月16日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美國、英國、阿根廷三國國籍演員安雅·泰勒-喬伊在嬰兒時期隨父母搬到阿根廷,6歲時在只會說西班牙文的情況下搬到了英國倫敦在倫敦,她先是進入了希爾豪斯國際預備學校學習,之後進入私立學校女王門學校就讀。16歲時,她離開了學校,以追求自己的表演夢。
  • 每日小眾文藝電影推薦:《愛瑪》,傲嬌少女成長史
    但是今天小魷魚想給你們推薦的是,簡·奧斯汀的另一部幽默喜劇:《愛瑪》,其實它早已經被改編了多次,今天小魷魚想說的,是2020最新的改編電影。正如這部影片的名字《愛瑪》那樣直白,整部影片自然是圍繞著一個名為愛瑪的女孩所展開的。
  • 莎士比亞悲喜劇、勃朗特三姐妹的著作……名著,我們真的讀懂了嗎?
    在很多情況下,不知道要選擇什麼書的時候,去讀一讀經典總是不會錯的,然而很多人可能會說,別人眼中的經典名著在我讀來總是覺得食之無味,讀不進去,又或者時代變遷,大背景早已不同,很難感同身受地去享受這個閱讀的過程。
  • 《愛瑪》:她可能是簡·奧斯汀最想成為的「白富美」了,風靡百年
    我個人認為,愛瑪是簡·奧斯汀最夢想成為的樣子。這種渴望,不僅關乎她能繼承的財富。更關乎她的靈魂,和她的愛情緣分。刁蠻任性的「白富美」並不可愛,善良謙遜的富家女才有「高貴感」。愛瑪的愛情,簡·奧斯汀是如何解讀的?那個年代的婚戀,門當戶對的概念很重。所有出於愛情但無法修成正果的緣分,幾乎都是「家人不同意、社會不允許」。
  • 看英劇讀名著:英國瓊瑤奧斯汀教你談戀愛!
    現在很多大學也開設戀愛選修課,幾乎堂堂飽滿。今天就來聽聽「英國瓊瑤」簡?奧斯汀教你如何擒獲和守護幸福。如果你依舊單身,請仔細觀看以下三部視頻教材,絕對讓累覺不愛的你再一次相信愛情!PS:如果大學把談情說愛設成必修課程,你會接受嗎?《愛瑪》: 奧斯汀最後遺作,俏美紅娘亂點鴛鴦嫁對郎,愛幻想的妹子,只要你認真審視,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凱特?貝金賽爾的古典美叫人動容。
  • 《愛瑪》愛瑪——幸福源自本性的善
    儘管這能體現哈裡特善良的天性,但同時也是自尊的極度缺乏,根本原因是從小父愛的缺失,這點片中有交代,哈裡特是身份不清的私生女。好在馬丁,奈特力都是好人和紳士,傷過哈裡特心的牧師埃爾頓也非惡人。否則,哈裡特的人生經歷完全是一部類似《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樣的電影。 哈裡特和愛瑪的矛盾最終聚焦於奈特力,如果哈裡特和愛瑪屬於同一階層,那友誼的小船立馬就翻。
  • 《愛瑪》愛瑪 不是電動車的愛瑪
    《愛瑪》是簡奧斯汀生前發布的最後一部電影。《愛瑪》以女性為主角。講述了女性追逐愛情、自由、平等的故事。愛瑪是個美麗、聰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時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熱心關注身邊的浪漫故事,卻又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張為孤女哈麗埃特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戀愛。